“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述评
2022-05-24张浩邹志鹏
张浩 邹志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第三个明确”重申了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容和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理论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为了人民,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这一重要论述提出后迅速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热潮,发表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意蕴》《深刻认识和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抓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个主旨》等理论文章。这一时期,理论界将该思想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作为研究重点,为该思想的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重要内容被写入了“第二个明确”,引起了理论界更广泛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这一时期,理论界出版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党员干部读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等一系列重要理论专著,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宣传普及、理论提炼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理论源头——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对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与超越》《“以人民为中心”三个问题的理论界说》《论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文明思想》等学术文章的发表,进一步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来源、形成条件和创新之处,同时也推动了这一思想的理论研究向文化、生态等领域拓展。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以宏大的历史思维,用九个“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总结了党的百年历史经验和对现实的启示。他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进一步丰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将其写入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的“十个明确”之中。在举国欢庆党的百年华诞的热潮中,理论界也涌现了一大批以百年历史宏观叙事为手法的研究著作、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如《新时代美好生活方式的人的全面发展尺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走向富强的百年探索》《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三重逻辑》《中国的民主》等,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和拓展性研究,并推动这一思想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当前,理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正进入深化阶段,研究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内涵、路径和意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
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逻辑、内涵、路径和意义研究。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条件、科学内涵、实践路径和价值意义,是整体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基础。
在形成条件的研究方面,理论界认为,该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传统文化根基和实践积累,既延承了马克思主义“关注和解放人”的价值追求,又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还有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百年实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个人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从政履历。
在科学内涵的研究方面,理论界分别从人民、发展、党治国理政三个角度开展研究,认为该思想把人民当作发展的主体和目的,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
在实践路径的研究方面,理论界的研究角度有:一是从“人民”的角度切入,通过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根本动力;二是从“发展”的角度切入,通过完善市场经济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路径方法;三是从“系统工程”的角度切入,通过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制度保障;四是从“党的领导”的角度切入,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方式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根本保证。
在价值意义的研究方面,理论界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两个方面:从理论价值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反映了我们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从现实价值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每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指导,为党治国理政指明了价值遵循,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了磅礴伟力。
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研究。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出的时代依据,也是破解当前发展问题的根本立足点。理论界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化的基本依据和转化的具体内容两个方面。
关于基本依据的研究,主要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开展:在理论依据方面,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是主要矛盾转化的理论依据,经过改革开放后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GDP总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社会各领域的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在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后产生了新的更多样化、更深层次的需求,“落后的社会生产”与“物质文化需要”的表述已不能准确地反映现实的基本情况;在现实依据方面,有学者认为,“新时代”的到来是“新时期”充分发展生产力的必然结果,中国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阶段,必然会衍生于一个特定中心,这个“中心”就是新时代的主要矛盾。
关于具体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化,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转化,反映了主要矛盾在需求侧和供给侧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大而不强、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等问题,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供给侧升级,通过新的发展方式不断满足需求侧的发展变化,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补齐民生短板、化解社会矛盾的必然要求。
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治层面的生动体现。理论界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在逻辑和价值依归两个方面。
在内在逻辑的研究方面,理论界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三重视角进行了研究。一是理论逻辑。将民主贯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属性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和全过程性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一个显著区别。二是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人民民主的百年历程中,坚持守正创新,克服艰难险阻,终于探索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新的民主形式,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三是现实逻辑。中国的民主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民主与发展、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人民民主与国家意志而得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伟大创造。
在价值依归的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独创的民主形式,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过程的政治形式,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政治层面的反映,人民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共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的科学完整高效的民主运作形式,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方面凝聚了社会最大共识,从而保障了国家意志能够与人民意愿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其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目标追求、制度体系与民主实践的有机统一,是民主与集中、过程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
关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目标追求,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要求。理论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大体可以从整体性特征及其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归纳。
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特征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多方面特征,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整体性特征。因为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多重的,有经济的、政治的,还有文化的、生态的,等等。只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同人的全面发展是互为条件、互为前提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不断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方面,研究认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把人民利益当作根本价值尺度的整个社会的全方面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在这一关系中始终起着能动的作用,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引领,又是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美好生活越接近,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玄奥的概念,而是落实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过程的具体思想。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目标追求和价值引领。理论界主要从基本特征和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在基本特征的研究方面,理论界认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思想,源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及其对未来社会的勾画,产生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矢志不渝的奋斗历程,形成于新时代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针对少数人的政策恩惠,而是基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作出的全局性的战略决策;不是单向度的物质富裕,而是包含物质、精神等方面在内的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的富裕;不是同时同步同等程度的平均主义的富裕,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实现路径的研究方面,研究认为,不同于空想社会主义所描述的“乌托邦”,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完全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社会主义制度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物质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理论界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研究非常活跃,成果丰富、成效显著,为该思想的继续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理论资源。但在一些相关领域的研究方面仍有不少提升的空间,还需要有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入的研究。
其一,要注重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来,迅速引起了理论界的研究热潮,相关的会议、著作和论文层出不穷,涉及的学科也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等各个领域。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一个贯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全过程的战略思想,仅限于某个学科的研究难以全面地把握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目前,虽也有一些跨学科的研究,但无论在总量上还是质量上还有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交叉学科的发展,创新理论的研究方法,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的现实实践,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体系、逻辑脉络及实践意义。
其二,要正确处理党的百年历史与新的实践特征的关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产物,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智慧结晶。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脱离时代特征,更不能忽略历史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强调:“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强调全党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就是为了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要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史,树立坚定的历史自信,明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背后的领导力量、动力来源和价值意义。
其三,要不断拓宽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研究思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系完整、结构科学,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涵盖人民立场、人民主体、人民利益、人民共享、人民幸福等各项内容。一方面,相关研究需要进一步从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生态学等学科深入探讨,认真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论逻辑。另一方面,还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研究思路,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野鸟瞰中西方发展理念的殊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区别,从“他者”的角度看待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
其四,要着重研究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途径。当前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如何结合新的时代特征探索出更科学、更实用、更具体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实践途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项时代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观点,深入实践、深入群众,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切实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关注人民群众呼声,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王仁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