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务策略

2022-05-24杨家晔李仕祥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残疾

杨家晔 李仕祥

自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标志着进入新时代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我们学院也招收了13名智力残疾学生,尝试性开办了“西餐面点制作”专业。正如顾定倩教授所说,人们对随班就读的认识,已不再停留在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层次上,而提高到关乎如期实现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高度。我们就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实务提出如下观点:适宜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的融合教育新机制体现在课程调适、评价体系和师资调配三方面。

一、课程调适体现了融合教育的適宜性特点。

《指导意见》提出,要注重课程调适,“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规律,合理调整课程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对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

1.在基础课程教学方面。

要注重培养残疾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既重视残疾学生学习必要的文化知识,更关注开发潜能、补偿缺陷,特别是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丁勇教授认为,“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让残疾儿童少年在普通学校听得懂、学得会、跟得上,课程适性调整是关键” 。融合教育学校要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性,制订个别化教育教学方案,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而人是千差万别的,特别是进入普通学校融合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由于身心存在障碍,他们在学科学习和发展上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和不利。开展融合教育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是要以人为本,注重课程教学调适,促进每一个学生有尊严高质量发展。如“电子商务”专业,文化上要全面补偿,我们尝试过,但终因困难太大而放弃,进行单一的“专业”补偿是行之有效的,如简单的拼音输入和语音输入学生是能够掌握的,一遍遍的模拟交流、实操,单据打印也是能够完成的。

2.在行为能力提升方面,

智力残疾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为能力缺失,与普通学生的行为能力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沟通交流能力、自我表达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高他们的行为能力是融合教育中的基本内容之一。提高智力残疾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一般指三方面:包括提高其理解他人的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三方面能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如何提高特殊少年儿童的沟通能力呢?所谓理解他人能力,就是听得懂别人说什么,正确执行命令,一般而言,残疾学生因为自身的特殊状况而产生自卑心理,羞于沟通,这就需要教师的鼓励与帮助,如教他们唱歌,有意让他们在外人面前表演,一次领导巡视西餐制作专业,学生争相唱歌,争相赠送面点,领导要走了,学生说:我歌还没唱晚完呢!应该说,自信心的建立是残疾学生良好人际沟通的开始,反过来说,增强其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教师要从帮助残疾学生建立自信心开始。自我表达是沟通的另一端,沟通能力的提高包括自我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也需要首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次全国性特奥联谊会上,几位特奥运动员主动和我招呼,拉着我合影,他们的老师到了我才想起是我挂职时候到过的特殊教育学校,当时我真诚地鼓励过他们,没想到被他们记住了,还真是应证了沟通从心开始的谚语。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应该抓住机会让学生表现,如外宾来参观时,学生会提出进行沙球比赛,想以自己的长项获胜,不过这种胜利对残疾学生来说仿佛就是人生的胜利;还有一位学生,善于画雄鸡,10分钟可画一个四尺宣,只有画雄鸡的时候,而且要有看客,他的才能才会发挥到极致;当然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参加竞技体育如残奥会,其意义对残疾学生来说是非比寻常的,有一位打乒乓球的学生,老师在边上看着他就非常兴奋,成绩也突出,如果老师不在他就没有激情。当然,对残疾学生来说,提高学生的行为沟通能力是困难的,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成效不明显。所以有的放矢,以有效课程替代低效课程,进行课程调适,体现了融合教育的适宜性特点。

二、评价体系体现了融合教育的发展性要求

。记得沈玉琳老师说过,一刀切的考试办法是产生差生的根本原因,所以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评估需要针对不同特质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改革和完善融合教育学生评价方式,是推进融合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一环。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健全符合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实际的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科学知识以及生活技能掌握情况作为基本内容。” 最初,学校对学生采用考试的办法,考试结果急坏了上课教师。经过探索,采用个别化评估流程,重点以能力目标为导向进行评价,如对行为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生理矫正和劳动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单纯以文化知识、学科知识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也就是将调整过的课程作为评价依据,体现学生的发展性水平。如以下列不同方式有效评估学生。

以行为记录本为据开展品德评估和综合能力评估,记录本分门别类如下:

(1)建立人际关系能力□良好□尚可□差

(2)情绪控制能力□良好□尚可□差

(3)个人疾病认识能力□良好□尚可□差

(4)解决问题及处理状况能力□良好□尚可□差

(5)寻求资源能力□良好□尚可□差

(6)朋友同学支持系统资源□良好□尚可□差

(7)家人的互动与关怀□良好□虽有冲突但尚能维持和谐关系□差

(8)个人卫生状况□一般户□中低收入户□低收入户

以过程性和终结性结构评估基础课程,过程性评估占60%,包括出勤、上课发言、协作性、书写、作业,终结性评估仍然是命题试卷,占40%。

以实际操作评估专业课程,如和面,面点制作,烘焙,清洗餐具等。

我们尝试对在校学生所做的品德评估、基础课评估、专业课评估和综合发展评估,一人一策、个别化评估的确评出了学生的阶段性发展水平和现实能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评估效果,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师资调配体现了融合教育的灵活性机制。

为确保学生能“学得好”,老师“教得好”是关键因素。《指导意见》提出,“各地各校要选派具有一定特殊教育素养、更加富有仁爱之心和责任心的优秀教师,担任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据此,学院首先加大了教师配备力度,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满足基本需要,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工、康复师等补充机制,教师来源灵活多样。再是抓好教师培训培养,学院接受省教育厅安排的教师培训项目,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既提升全省特殊教育师资素养,也提升本校随班就读教师专业化水平,培养方式灵活多样,培养对象多元广泛。第三,完善激励机制,科学评价随班就读教育教学能力和实绩,在教师资格注册、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评先和绩效奖励等工作中,对直接承担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同时,落实新进特殊教育资源教师的岗位补助津贴,直接物质激励、成果目标导向奖励、感情激励、晋升晋级、课赛、献计进言奖励,凡是有利于教师积极性提高的方式,我们都在用。第四,借鉴成功经验,聚焦‘课程和‘师资,是切实提升融合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如李国庆介绍,目前,“上海虹口区通过搭建不同层面的发展平台,形成了以特教学科正高级教师为龙头、逐级开展的梯队带教式培养模式,并将特殊教育通识性课程培训纳入新教师培训课程体系” 。我们学院通过“名师工作室”,形成了一整套“师徒结对”共同发展的师资培养模式。灵活多样的师资激励方式,提升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也提升了学院的办学质量,学院西餐面点专业的学位“一座难求”。

总之,此次《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的各项具体措施,是对残疾儿童少年实行融合教育的有效策略,随着融合教育本土化实务的不断推进,如何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是不小的挑战。与“大水漫灌式”的一般性要求不同,我们认为,有的放矢,专攻一点,放弃困难的,掌握必须的,我们的“融合教育”补偿或者是“个别化”教学应该是行之有效的。王凯研究员说:《指导意见》“形成了能够体现出适宜性、便利性、发展性和灵活性的随班就读新机制,为营造残疾儿童就近随班就读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7条。

2. 赵秀红(丁勇),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如何解,中国教育报[J],2020.06.30:第4版。

3. 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9条。

4.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11条。

5. 赵秀红(李国庆),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如何解,中国教育报[J],2020.06.30:第4版。

6. 王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了精准化方案,中国教育报[J],2020.06.30:第2版。

1. 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7条。

2. 赵秀红(丁勇),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如何解,中国教育報[J],2020.06.30:第4版。

3. 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9条。

4.教育部,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S],2020.06:第11条。

5. 赵秀红(李国庆),残疾孩子随班就读重难点问题如何解,中国教育报[J],2020.06.30:第4版。

6. 王凯,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有了精准化方案,中国教育报[J],2020.06.30:第2版。

杨家晔简介:男,汉族,1963.03生,教授,手语四级翻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陈云英博士高级访问学者;从事过特殊学前教育、特殊义务教育、特殊高中阶段教育、特殊高职教育等工作,曾到大理州祥云县、昆明市晋宁县挂职扶贫,现任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副院长,发表论文40余篇,长期担任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多次入选学术委员,入选国家残疾人心理卫生学会理事。

李世祥简介:男,汉族,在校大学生,特殊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残疾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我国随班就读支持体系研究综述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河南:实施“一人一案”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
风之彩 墨西哥残疾儿童绘画展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