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研究进展及其趋势
2022-05-23贾楠
贾 楠
(辽宁科技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1 研究意义
1.1 理论意义
2021年5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 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文章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热度极高,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东北抗联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革命战斗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情操和物质资源的总和,包括抗联经典作品、抗联遗迹遗址、抗联文物以及抗联精神等内容。
(1)宏观层面,研究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建设,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文化的深入探索。将东北抗联文化作为课程文化资源研究的对象,进一步深入挖掘东北抗联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和运用的理论,有利于充实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体系。
(2)微观层面,研究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建设,有利于为高校德育提供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资源。为促进和优化大学生的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以及为今后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提升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2 实践意义
(1)研究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建设,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程的内涵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课堂整体抬头率。东北抗联文化为思政课程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案例素材,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更加生动和鲜活,大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对党的革命历史实现认知——认同——践行的全过程,实现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2)研究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程建设,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解决地方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指导我国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学校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研究。此外,可以通过挖掘东北抗联文化,推动东北抗联文化的地方保护和进一步开发,推动实现历史价值、社会价值。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本课题对国内现状分析综述主要采用Citespace进行知识可视化软件进行科学分析,对综述东北抗联文化在思政课中的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科学化分析作用。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对数据初步建立过程中,在CNKI中选择“高级检索”功能,以“东北抗联”和“高校思政课程”同时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仅有6篇文章被检索到,分别是“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浅析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现实路径”、“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程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黑龙江红色文化资源在黑龙江省高校人才培养思政课应用的意义”、“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路径分析。”可见,国内学者对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方面的研究甚少。
因此,以“东北抗联”作为检索词,挖掘东北抗联精神对提升思政课时效性的影响因素。将出版时间跨度设置为2010—2020年。通过手动筛选去除会议通知、行业信息以及报纸杂志与本研究无关的论文后,最终将1 041篇文献按照Citespace读取格式导出,并对有效文本进一步分析。
2.1 发文数量随年代发展分布情况
图1 发文量随年代发展变化图
本研究分析了从2011-2021年十年间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年度趋势可以看出,文献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体而言,从2010年到2018年,每年基本呈现出平稳或者增长趋势。尤其2015年,出现了增长最高点。因为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东北抗联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上在2015年更为关注。
2.2 研究热点
研究热点可以通过高频关键词和中介性来确定。本研究选取关键词作为节点,分析时间切片为1年,生成了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图中,网络节点N=404,连线E=1092,密度Density=0.0134。可以看到,研究的热点词汇有“东北抗联”、“杨靖宇”、“抗联精神”、“抗日战争”、“周保中”、“义勇军”、“抗日联军”、“李兆麟”、“教导旅”、“抗日斗争”等。图中“东北抗联”频次为454,为图谱中最大的圆圈。为进一步系统阐述关键词对于研究热点的分析,本研究选取高频次和高中心性排名前七位的关键词,见表1。频次排在前七位并且中心性较高的关键词为“东北抗联”、“抗联精神”、“杨靖宇”、“抗日战争”、“抗日斗争”、“黑龙江省”、“共产党人”。可见,上述关键词是红色文化传承研究的热点话题。
图2 近十年东北抗联关键词共现图谱表1 高频关键词频次、高中心性关键词排序
高频次前7位高中心性前7位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中心性1东北抗联4541东北抗联1.022杨靖宇802抗联精神0.123抗联精神653杨靖宇0.084抗日战争454抗日战争0.075周保中445抗日斗争0.056义勇军376黑龙江0.057抗日联军327义勇军0.03
2.3 研究领域
运用Citespace软件后,采用LLR算法,对聚类进行自动标识,共形成了包括404个节点,1092条连线,聚类数量为11的知识图谱,生成了关键词聚类视图(见图3)。一般,S值>0.5为合理,S值为0.7时,聚类令人信服。从该视图的各项参数来看,模块值(Modularity=0.477 5),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0.806 9)。两者的数值都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本研究的聚类效果显著。
(1)聚类#0“东北抗联”为本关键词聚类图谱中最大聚类,包含“党的领导”、“党员教育”、“抗日英雄”、“党的组织”、“启示”等关键词。
(2)聚类#1“抗联精神”包含“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当代价值”、“红色旅游”“传承”等关键词。
(3)聚类#2“抗日战争”包含“历史贡献”、“中华民族”、“抗日救国”、“东北军”、“义勇军”等关键词。
(4)聚类#3“杨靖宇”包含“独立师”、“毛泽东”、“共产党”、“哈尔滨市”、“统一战线”等关键词。
(5)聚类#4“周保中”包含“东北地区”、“党组织”、“满洲省委”、“抗日斗争”、“共产国际”等关键词。
(6)聚类#5“伪满洲国”包含“民族英雄”、“抗日联军”、“日本鬼子”、“八路军”等关键词。
图3 关键词聚类网络图谱
可以看出,突现强度最高的词为“周保中”,强度为6.5。突现时间距离现在较近的词为“红色文化”、“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早期受关注的主题为“独立师”、“抗日联军”、“抗日斗争”。
通过查阅、梳理和分析国内文献发现,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第一,有关东北抗日联军、党组织、抗日将领的研究较多,关于东北抗联文化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研究较少,仅仅局限在高中阶段,有两篇文章论述。大学阶段关于东北抗联文化结合为空白。
第二,抗联文化基础性研究较多,而对于抗联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尤其对于高校德育建设的文章较少。
第三,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应该加强,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缘由之一。
3 总结及展望
3.1 形成0BE教育理念下的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将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具体教学理路如图4)。第一,强调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是大学生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认知、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的过程;第二,学生取得上述学习成果的原因在于对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第三,高效率帮助学生们取得上述成果的方法就是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第四,通过问卷调研、访谈、日常生活等方式了解学生们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实效性。
3.2 创建PBL教学模式下的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图4 0BE教育理念下的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理路
PBL教学模式是指采用设计学习情境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在东北抗联文化资源运用的过程中,结合学生们的实际,设计一个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比如,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教学案例中引用的是第一次西征会议遗址、靖宇石、《西征胜利歌》,通过抗联小故事,来设置问题情境,讲述理想信念的深刻含义和东北抗联文化的当代价值。
3.3 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视域下的东北抗联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
将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中的有力结合点串联起来,构建一体化的东北抗联文化育人新模式。首先,要明确各个时段的教育主题和教育内容。小学阶段教育主题为爱党、爱国和爱集体教育,培养良好的革命情怀;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主题为民族精神的弘扬和践行;大学阶段的教育主题为爱国主义教育,并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其次,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研讨会、集体备课会、学术论坛、沙龙等方式,将东北抗联文化的内容引进来,形成教学体系。建立东北抗联文化数据库,形成教学案例集。再次,打造大中小一体化的东北抗联文化育人品牌。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等方式开展专题化、特色化教育教学研究。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东北抗联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的研究进展、趋势研究以及未来展望研究,总结和凝练出在0BE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创建PBL新的教学模式下,建设大中小学一体化新的研究视域下,将东北抗联文化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以拓宽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为抓手,增强大学生对东北抗联文化的认知感、认同感和自觉践行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对东北抗联精神的创造性转化以及东北抗联精神的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