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垃圾分类知、信、行现状调查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2-05-23贾喜平
贾喜平,王 凯,刘 蓉,霍 红
(甘肃医学院,甘肃 平凉 744000)
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在学校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大力培养青少年生态文明实践的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以此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1]。通常,在一些高校人口集中的地方,生活消费品、消耗量巨大,导致垃圾产量多、种类复杂,这使得大学校园成为实施垃圾分类的主战场。所以,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要求,率先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争取做到人人参与,这对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环境保护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有义务和责任成为垃圾分类的带动者,从而努力推动环保事业的良好发展,以此共建美丽家园。
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构建一支涉及面广、影响力大、作用效果明显地宣传与督导的志愿者队伍十分必要。而作为一名医学生,在生活垃圾分类中理应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本文在调查过程中成立了学生“绿色卫士”垃圾分类志愿队,并利用周日、寒暑假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督导和培训,从而促进大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知行合一”的习惯,并逐步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方的良性互动,最终达到“星火燎原”的社会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甘肃医学院9 219名在校大学生,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6 0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有效问卷5 869份,问卷有效应答率为97.8%。
1.2 调查方法
采用《网络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集系统》V1.0[3]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和垃圾分类回收KAP(K:10项,A:5项,P:5项)两部分,在通过两名流行病学专家的技术指导后进行了预调查,效度系数为0.86,Cronbachα信度系数为0.82,最终确定调查问卷。
1.3 统计方法
先采用《网络数字化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集系统》V1.0软件采集问卷信息,剔除无效问卷。得分采用里克特likert量表5级评分法,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的有利项目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不利项目计1分、2分、3分、4分、5分,计算总得分。分数评价以满分的 80%(48分)为界分为好和差2个等级。最后采用 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医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调查的5 869名医学生中,主要为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女生多男生少,男生1 374(23.4%)人,女生4 495(76.6%)人。有垃圾分类经历的同学比较少,仅为1 368(23.3%)人;无垃圾分类的学生有4 501(76.7%)人。
2.2 不同特征医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得分情况
2.2.1 不同性别医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得分情况
其结果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医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得分比较(±s)
表1 不同性别医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得分比较(±s)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性别医学生的垃圾分类行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0.729,p=0.467);垃圾分类知识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6,p=0.001);垃圾分类态度女生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7,p=0.000);男生与女生间垃圾分类总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t=-5.132,p=0.000)。
2.2.2 不同垃圾分类经历医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得分情况
其结果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有垃圾分类经历的学生知识、态度和总分均高于无垃圾分类经历组(t=3.182,t=0.002;t=3.167,t=0.002;t=3.741,t=0.000),但垃圾分类行为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871,p=0.384)。
表2 有无垃圾分类经历大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得分比较(±s)
表2 有无垃圾分类经历大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得分比较(±s)
2.3 医学生垃圾分类KAP得分影响因素分析
其结果详见表3。
表3 医学生垃圾分类KAP总分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以垃圾分类KAP总分是否优秀为应变量,以性别、有无垃圾分类经历为自变量,作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终进入方程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和有无垃圾分类经历,其中,有无垃圾分类经历OR值大于1,性别OR值小于1,表明无垃圾分类经历是垃圾分类KAP得分的消极因素,女生是垃圾分类KAP得分的积极因素。
3 讨论
在国外,垃圾分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德国把垃圾分类作为“必修课”,法国已将垃圾分类处理从约束变成习惯,而日本的资源循环利用也非常值得学习。因此,以上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4]。
目前,在高校生活区内,大学生的网购消费行为主要是指外卖与快递,这使校区内每日产生了大量的垃圾[5]。所以,大学生应本着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理念,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从最基本的垃圾分类做起。通过调查甘肃医学院医学生的垃圾分类KAP,如表1、表2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医学生垃圾分类行为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有垃圾分类经历的医学生KAP总分高于无垃圾分类经历组(P<0.05)。这表明大学生垃圾分类意识良好,但垃圾分类知识的储备量不够,对垃圾分类的概念、标准一知半解,导致垃圾分类实践行为较差,这与缺乏推广与宣传教育有很大的关系[6]。而表3数据表明:有无垃圾分类经历和性别是影响垃圾分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与推广,尤其是对于男生群体,可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促进垃圾分类的实践行为。
从目前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但志愿队可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实施垃圾分类的宣传督导、监督和激励机制,培养大学生垃圾分类的投放习惯,从而助力于推动校园节能减排以及绿色校园建设。所以,医学院可通过以下措施落实垃圾分类工作:①完善实践团队:成立大学生垃圾分类志愿队,常年纳新。而志愿者既要成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宣传员、督导员,也要成为示范员,从而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②完善实践内容:积极促进垃圾分类实践进课堂、进公寓、进班级等活动,要将课堂教育、公寓监督、班级班会和德育评比相结合,形成上下联动,以此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而志愿队也可以利用节假日进社区宣传和督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③完善政策制度:要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志愿者的激励政策和培训制度,并定期组织评奖评优活动,通过颁发荣誉证书、奖品等形式,对于志愿者给予精神奖励。还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的热情,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专业知识和服务素养等内容的培训,以此全面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效率和质量。④完善支持政策:学院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并加强管控;还要制定大学生志愿队的组织与管理、宣传督导、鼓励等方面的规范制度与长效机制;同时,利用校园新闻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
在校园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落实有助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行为和思想道德修养,更有助于和谐文明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还具有一定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因此,大力推行校园生活垃圾回收以及分类制度,是贯彻落实国家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体系的重要举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