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怀化市创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与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

2022-05-23杨振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怀化市污染源网格化

杨振华

(怀化市生态环境局,湖南 怀化 418000)

怀化市位于湖 南西部偏南,主城区中间平坦,四面环山,属盆地地形。地形优点是有雪峰山脉阻隔,对北方传输通道有一定阻隔效果。缺点是冬季局地静稳气象条件常发,使得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后易于累积,难于扩散,容易造成大气污染。

为推进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创建工作,怀化市从2020年开始积极探索改良管理模式,结合科技手段充分利用“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及监管平台”“大气颗粒物组分站”“人工气象干预”,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精细化管理。终于在2020年怀化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1%,同比上升7.7%;主要指标PM2.5、PM10的累积浓度分别为29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同比下降19.4%,PM10浓度同比下降19.7%,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1。2021年怀化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7%,在全省14地州城市中排名第三,改善幅度全省第二,连续两年成功进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达标城市。

1 怀化市历史空气质量分析

怀化市空气质量监测显示,自2015年开始,怀化市PM10、SO2稳步下降,NO2、CO保持稳定,PM2.5在2019年出现反弹、O3持续升高,PM2.5、PM10高值出现在秋冬季,O3浓度高值出现在夏秋季,PM2.5、PM10是影响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分析2015~2018年数据,PM10占首要污染物天数的比例为34.0%~56.9%,PM2.5占比为17.5%~40.3%。2019年月度统计,月均浓度颗粒物最高值在1月,PM10浓度高值除1月、12月外,5月、8月及9月均在高值区。(见图1、图2)

图1 2019年月污染天数变化图

图2 2019年PM10浓度日历

2 怀化市历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所面临的困扰

稀疏的国控、省控点位的数据难以精细刻画大气污染演化的真实过程。众多分散源头(工地扬尘、机动车超排等)的直接污染范围往往仅几公里,其污染物随大气运动快速传输扩散,难以被周边标准站直接捕捉。现有监测系统在此种情形下犹如管中窥豹,仅能反映区域平均水平,难以细致描述污染物空间分布情况及其演化成因。从微观上看,明确污染形成的原因并确定污染源才能为现场环境保护执法行动提供明确目标。

在宏观上,跨区域联防联控要求监测体系能够量化不同类型污染源的贡献比例和不同区域属地责任,为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抓手。这需要监测体系具备智能化的信息处理能力,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规律并得出结论,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应用和业务创新。

污染物多样化和污染源分散化的特征,不仅包括直接从污染源排放一次污染物,还包括大气中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而现有监测体系对于新型污染物还难以实现实时自动监测,多依赖于采样频率有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从技术上看,现有的自动监测手段虽全部基于国标检测方法,仪器设备的质量和规格较高,但其原理相对复杂,价格相对较高,加之固定站房建设和其高昂的运维费用限制了标准站监测网的规模。人工采样+标准站自动监测体系的目标主要是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撑。现代化管理模式下,监测体系更需要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反应的“便捷式”功能,并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提供快速、精准的决策依据和行动指导。

3 怀化市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措施

3.1 科技助力,精准溯源

分析历史数据,精准定位怀化市扬尘污染、移动源污染为怀化大气首要污染贡献源。根据《20 18年怀化市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显示,怀化城区PM10排放主要贡献源为扬尘源,城区PM2.5主要贡献源为移动源和生活源。根据空气质量网格化微站分析显示,日均PM2.5和PM10浓度均在早7点、午12点出现高值,同时后半夜高值区时长较长,从22点持续到早晨(见图3)。有多次月中发生PM10日均浓度在午间出现最高值的现象。结合2020年11月的道路积尘负荷走航监测发现,怀化中心城区部分道路积尘负荷较高,如德天路、高堰路、本业大道分别超过怀化市整体负荷值312%、153%、108%。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政道路基槽开挖、建筑工地施工等土方作业过程中大多数未采取任何防尘措施,同时渣土运输车、商砼车等工程车辆带土上路、沿路抛洒等现象十分突出。2021年1月,怀化市在市三中建成颗粒物组分监测站。自运行以来,怀化各组分中的有机碳和硝酸根离子占比始终排名前三位。其中,有机碳来源于工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硝酸根离子则主要来源于移动源,这表明移动源对PM2.5有较大贡献。此外,根据特征组分监测情况可知,春节期间的氯离子、钾离子、镁离子较其他时段浓度明显升高,进一步佐证了烟花爆竹燃放对怀化市PM2.5浓度的影响,部分时段钙离子浓度与环境空气PM2.5同时升高,对应时段组分站与国控点的PM2.5浓度出现相应升高的情况,表明该时段受扬尘源影响较大。综合以上表明利用空气质量网格化 微站、大气颗粒物组分站、道路走航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可对污染进行精准溯源,为怀化市的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图3 2019年某日颗粒物日浓度变化

3.2 重点关注扬尘治理,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

怀化城区的大气污染防治要重点关注扬尘治理,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对大气污染防控做到精细化管理。在日常督查、抽查、暗访的基础上,加大对停工项目、重点项目督查频率及处罚力度。建立和完善扬尘在线管理平台,全面落实规模以上施工工地全面安装扬尘在线监测设备并与平台联网,统一建筑工地“六个100%”标准。在2020年,怀化市政府优化了“创建领导小组”,由市长亲自任组长,建立“市长点评”制度,全面建立环境空气质量联防联控长效机制,不断加大全市创建达标工作巡查督导力度,强化定期通报。2021年度“创建领导小组”又开展了“清朗天空”百日攻坚执法行动,有效防范重污染天气产生。

3.3 网格精细化管理

按照“微站预警、现场溯源、热点研判、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2020年2月,怀化市着眼于服务全市大气环境质量污染防治精准施策的需求,立足于全市17个标准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微站及监管平台建设。参照《大气PM2.5网格化监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周边污染源分布情况进行布点[1]。布点分类如 下:国控站周边监控溯源点位共计布设26个(见图4);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共布设5个(见图5);传输点位共布设4个(见图6)。

图4 国控站周边监控溯源点位(黄色) 红色为国控站

图5 环境质量监测点(绿色) 红色为国控站

图6 周边乡镇边界点监测点(蓝色) 红色为国控站

3.4 快速响应体系运行实践

一是整合数据资源,初步实现分析溯源。怀化市空气质量监控平台整合了标准站、小微站、组分站、涉气污染源在线监控、机动车遥感、大气污染源清单等数据,通过数据整合分析初步尝试分析溯源。

二是加强精细监管,确保打击精准。设立指挥调度平台根据日常与特护期设置两套空气质量预警阈值。结合街道社区现有环保专员职责,再根据点位布设网格并设置2位网格长和35位网格员,通过网格化微站APP接受平台派发的任务并反馈实地巡检情况。

三是利用优势资源,及时进行人工气象干预。通过“逐步回归”“神经网络”两套统计模型对未来1~7天空气质量状况进行预测,并充分利用湖南省第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基地(芷江)的优势,对重污染天气进行提前干预[2]。

3.5 理清部门职责,以法为据促担当

3.5.1 正视问题,查找监管空档

多年来,由于城市环境管理的职责不明晰,导致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扬尘污染治理管控不严、城区生活面源污染治理不实成为创建国家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又一顽疾。部门间经常会发生相互推诿的情况,同时存在监管不严,责任主体缺失的问题。为此,理清扬尘污染防控部门的职责,落实部门责任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3.5.2 理清职责,促进监管担当

《怀化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于2021年3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对部门职责、工程项目三方责任、防治措施、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3]。

2021年怀化市以巩固空气质量二级达标城市为目标,全面启动了“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编制工作。更新“怀化市应急减排清单”和“怀化市主城区及12个县市区声功能区”划定工作。还出台了《怀化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清单》,对各部门相关职责进行了明确。通过法规政策明确扬尘污染防控的部门职责,怀化市蓝天保卫战齐抓共管的局面逐步形成。

4 结语

蓝天保卫战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新时期的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需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科学有效的治理手段。下一阶段我们将更加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让怀化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会呼吸的城市”。

猜你喜欢

怀化市污染源网格化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展示之窗
怀化市城区交通拥堵成因及对策分析
陆良县档案局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档案验收指导工作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试论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刍议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