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今书画现状的思考

2022-05-23胡长亮

名家名作 2022年4期
关键词:大写意书画作品书画艺术

胡长亮

安徽南有文房四宝,北有书画之乡,这个“书画之乡”就是笔者的出生地——萧县。在萧县文化馆从事书画创作二十余年,现对书画现状发表一些浅谈。

一、书画市场带来的负面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书画家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书画作品进入艺术品流通领域,从积极的意义来说,它促进了书画创作的繁荣和发展,为书画家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很多人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于是画店遍布城乡,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当然,书画家要生存,也需购买纸张笔墨和其他必需品。但一旦金钱成了书画家追求的终极目标,就会出现把自己作品的商品价值放在第一位、艺术作为第二位的局面,这样就使得作品格调不高,缺乏中国画的精神和文人的诗意情怀,失去了高古的气韵。中国画强调意趣、品格、格调,因此要离尘绝俗,要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作品要有自己的特点、风格,同时要有时代精神,正如石涛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他的题跋有云:“笔墨当随时代”,犹诗文风气所传。他崇尚主观,发挥个性;笔墨恣肆,变化万千,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帖,尤其是他的山水画艺术,突破前人,达到了新的境界,它将传统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从大自然中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到了近代的黄宾虹老先生,笔墨又一变,形成了他自己独到的风格和技巧,黄宾虹先生画中常有“无法中有法”“乱中不乱”“不齐之齐”“不似之似”“须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的说法,此皆绘画之至理。当代画家更需要静下心来“三思而后行”,一是作画之前有所思,此即构思;二是笔笔有所思,此即笔无妄下;三是边画边思,此三思,也包含着“中得心源”的意思。但还是有不少画家人心浮动,急功近利,出名心切,或借助媒体炒作,或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人人皆以大师自居,个个认为天下第一。作画时想的是怎样适合买家的口味,不是画画,而是画钱,一个学画还不到半年的人就想着怎样去卖画,从此就不会下功夫去研究,像古人那样十日一石、五日一水地去画画,只是不断地进行自我复制。画的多是小品或应酬画,其水平自然不会有多大提高。有些青年画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画得不错,可是现在却没有多大进步。

进入21世纪,书画的发展可以说已是空前繁荣,新的表现和新的形式层出不穷。绘画作为最本质的艺术形式之一应该回到其最本质的功能——人性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好的追求。然而能真正感动人的作品却越来越少了。一件优秀的书画作品会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而不是迎合。换言之,市场上好卖的作品,不一定是有价值的艺术品。因为这可能包含了人为的因素和自我炒作。没有创造力的作品就没有生命力,它要接受历史和时间的检验。

文化的传统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在今天开放的全球一体化国际视野中,要体现强国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更需要探索创新、不断整合、超越自我。不仅要寻求传统文化精神在书画艺术中的新生,也要吸收世界其他文化的优秀传统和新鲜元素,创作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特征、世界水平的精品力作,是当代每一位优秀书画家努力的方向。

从史前的洞穴壁画到现代形式的书画艺术,每一件作品都是源于过去而指向未来的。每一件有感染力的书画作品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新视野的拓展,也是对历史、未来、自然、生活形成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创作具有时代感染力的书画作品,应是深度触及艺术创造的本质(如图1、图2)。书画作品感动人,是人们接受艺术作品的反映,同时也是人性精神的积极呈现,这是书画艺术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书画作品不能随行就市、随波逐流。没有感染力的书画作品就等于什么也没有。

图1 《长亭外,古道边》

图2 《空山闲语》

二、大写意的误区

书画艺术源远流长,国画基本上学的是徐渭、八大山人和齐白石的大写意一路,这门艺术看起来好像对作者的造型基础要求不高,可不假思索地乱涂乱抹,实则不然,大写意是中华民族一种高尚独特的艺术,它是对具象事物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要求比现实的东西更高,但又从未离开现实的基础,它是在狂怪中求理,绝非胸无点墨地胡来。它既不追求极目所知的具象,也不妄生非目所知的抽象,而是以意为之的意象,要求笔笔皆是写出,不仅表现出物象的结构,笔墨本身也有着独立的审美价值。无论是兴之所至信笔挥洒,还是惨淡经营的沉稳用笔,皆可殊途同归。齐白石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有些画家缺乏造型基础,以不求形似作搪塞,并非“不似之似”,而是“真不能似”。大家都知道,齐白石画的是大写意,可他精于人物,可以对着真人写生,能达到神形毕肖的程度。他画的工笔草出,比真实的还生动,所以他的写意画能在精放中见精微,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许多画家笔墨很好,画出的东西粗看很有气势,可仔细观察,就发现很空泛。花鸟画如此,山水画也是如此。郑板桥曾说过:“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而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这可谓是至理名言,值得深思,至今似乎还很切中时弊。须知“舍形则无意”,形之不存,何以传神。有些学画者每每不肯在造型基础上下功夫,没有耐心练基本功,何谈画好写意画。没有严格的约束,就不会有真正的自由,画写意画必先收而后放,先放以后必不可收也。通过进行必要的造型训练,画一些小写意,然后再进入大写意状态,方能粗中有细,耐人寻味。

画好大写意中国画难度很大,一是技艺复杂,二是画中内涵要求高。必须静下心来,把它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苦耕苦读,才能取得成绩。笔、墨、色是中国画的重要元素,用线必须粗细、长短、轻重、干湿、缓急、断续、曲直不等,要虚实有序,沉着稳健。在用墨时必须把墨用得不潴、不呆、不闷,犹如微风轻拂、山泉流转。只有将五彩七墨用得恰当,才能使整幅作品或气势磅礴,或生动活泼,或情趣洋溢,打动人心(如图3、图4)。反之,则平平庸庸,了无生气。如追求画的内涵,必须甘于寂寞,专心致志,“晨钟暮鼓炼笔墨,青灯冷月面黄卷”。只有这样深入地去探究大写意中国画,才能有所收获。

图3 《访友图》

图4 《清音》

三、书画艺术与人格

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是书画家终生的追求。徐渭的纵横淋漓、八大山人的空灵雄奇、吴昌硕的热烈奔放、齐白石的清新朴实、李苦禅的大气磅礴、潘天寿的高古奇拙,还有我们萧籍萧龙士的厚重老辣、刘惠民的潇洒飘逸、郑正的淳厚酣畅、欧阳龙的雄健劲拔、薛志耘的天机纵驰,无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作者修养的外在表现,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结果,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真正的书画艺术之路并非只是像人们想象和看到的那样,走到哪里都是赞扬、鲜花和掌声。它不但要付出艰辛,更要具备必要的条件和基础,才有可能成为一个为社会认可、经得住历史长期考验的真正艺术家。具体说来,一个热爱和从事艺术的人,要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或者说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一是要有才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天资、天赋。要承认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人的智力、潜能和对具体物象的理解、感悟、模仿和表现能力是有差别的,特别是对书画艺术创作来说表现能力是超出常人的,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学啥像啥。如果学都学不像,你如何去继承和创新?有了这种天赋,就对书画艺术有了欲望和冲动,有了理解和感悟,就有了学习、模仿,才能有锲而不舍、不懈追求的源泉和动力,你才有成功的可能。二是要有基本功。它包括两个方面:(1)对专业技能的掌控能力,如操管控笔的能力,对线条的认知和形成的能力,对色彩的辨别和运用能力等等。这些方面的能力,需要从艺者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砺和实践才能获得。这是每一位艺术家都亲自经历过的,甘苦自知,勿庸多叙。(2)要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这方面展示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综合艺术素质,它要靠对书画艺术的深刻理解,对姊妹艺术的通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览、思考和吸收之后才能形成。三是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才是一个书画艺术家真正成功的主要条件,也是在众多博弈者中能脱颖而出,走上成功之路的终极较量。这是因为即使你具备了前两个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一点,即便轰动一时,最终也可能被淘汰。这也就是说,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定会有一个伟大的人格。此“人格”不仅是道德意义上的人格,比如进取心、奋斗精神、忠厚正直、虚心好学、廉洁奉公等。它还包括很多细微的,甚至灵魂深处的那种不为人察觉的个人意识,比如善心、同情心、责任心等。有人曾经说过,艺术作品就是作者人格生长出来的叶子和果实。一个人要想在书画艺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人格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像修房子打地基一样,作为个体的人,要想从群体中显现出来,首先要立得起、站得住。这个立得起、站得住就必须靠你个性品质的精美和修养的完善,为人的真诚、善良、温情和宽容等等。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它才可以承载起你丰富的知识和才能。由人格到风格,再到画格,相辅相成,统一而完善。

真正的艺术作品是要超越时空和边界的,无论过去、现在、将来,都会使人感动而被欣赏!它体现的是每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想以及艺术风貌,同时展现的又是每一个时期社会环境下艺术家独具个性的情感魅力。我们常说:“书如其人。”书如其人的观点渗透着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它提倡的是人品、书品兼修,从而达到德艺双馨的崇高境界。书画艺术虽然展示的是一种具体的物象,但体现的却是人格和精神。书画工作者唯有加强道德和文化修养,塑造完美人格,才能真正提升作品的格调和美感,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伟大艺术家。愿我们每一个热爱和追求书画艺术的人,都能以书画老前辈为楷模,不断地学习、探索,磨砺人格,锻造艺术,努力向书画艺术的峰巅攀登。

猜你喜欢

大写意书画作品书画艺术
李小宁 书画艺术
郭群书画艺术
关于出版第四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会刊的通知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风及美学主张
少儿书画作品8幅
一拳打破古来今
书画作品欣赏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
书画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