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踏雪寻梅香自来(外一篇)

2022-05-23

躬耕 2022年5期
关键词:凡间梅花

◇ 郭 丽

年犹在,立春至,春雪也踏祥瑞翩然而来。

一大早,好朋友邀约城郊塔子山赏梅。郊外积雪稍厚,四野望去,有点茫茫雪原的感觉。《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天正是采纳自然之气生发养阳的好时机,到郊外亲密接触大自然,汲取清气,给身体补气,这也是顺时养生啊!连空气中清冽味道,都是难能可贵的小欢喜,早春之寒春雪之冷早已抛在脑后。

塔子山梅花基地,雪后更清寂,我们三个是最早的访客。满山的雪梅,兀自暗香浮动。一株株凌寒独自开的雪梅在我眼前站成一道奇绝冷艳的风景,满树的冷香袭来,我只能傻傻地欢呼,激动的笑声惊起满树落雪。这里成功繁育了100 多个梅花优良品种。电视、图片上屡次看过雪中梅花,这么近距离地膜拜,还是初次。

没想到,这把苍绿的年纪,走过许多的路,看过诸多的风景,一看到雪,我自是没有定力,甘愿臣服。更何况是在塔子山梅林这个特定场境下,红梅黄梅粉梅白梅,三轮玉蝶、虎丘晚粉、双碧垂枝、骨红垂枝、丰后、舞朱砂、龙游梅等,光听听名字已醉了三分。在雪的陪伴下,朵朵都娇媚,枝枝都精彩,树树皆风景。雪是最好的情感催化剂。就容我不淡定,就恕我再浅薄一次吧!我承认我经不住这大自然的诱惑,内心还一如少年般天真。

在满目的妙不可言面前,眼睛都不够用,任所有的语言都会污了这纯净。梅花负雪,雪花颇添几分醉酒佳人桃红面的意韵,娇俏花朵儿愈发有精气神,有美目盼兮的伶俐劲儿。这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见多了斑斓,更偏爱清简,更乐意多看几眼的是绿白、鹅黄的腊梅,一如这素雪。和艺术之美无二,这些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如清水芙蓉,低眉蹙首,恬淡自知,越是惹人怜,更具有不可抗拒的能量,我沉浸在这美妙里。就像极喜欢的作家,文字初看平拙无奇,细品暗藏玄机与深韵,那些发着光的神来之句,读了好多遍,还是忍不住从头再细细品读。绝佳的文字,犹如香雪海中笔染朱砂,不动声色地勾魂摄魄,坠入其中也心甘情愿。

我在树间逡巡,在花树下静置,在雪梅旁伫立,想尽可能多的,多沾染一些雪的仙气、梅的香气。这片梅林一波又一波,向我传递着呼之欲出的春的气息,有悸动与躁动在拔节。静静地凝视,像远古部落崇拜他们的图腾一样,我专注于眼前,不想多说也不必多说一个字,甚至一举一动都小心翼翼,怕惊吓到这些娇嫩的小宝贝儿们。多想让自己也变成一株梅树,凭雪落枝头,任暗香袭人。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且按下眼耳口鼻舌身意的暂停键,调匀呼吸频率,静心收神,专注于此用心去听。静谧,此时无语,在静寂中继续静寂,只有在默然中方能与生灵对话,倾听万语。当下,这一刻,云似乎不动,风止息脚步,山路上没有行人,水中渔舟渺无踪影,半山的孤亭与沉默的远山相对无言,时间也瞬间凝滞。掩映世俗之门,把坦诚的自己,自己的坦诚,且置于天地之间。我超越时间空间,仿佛入定在更高维度里,物我两忘与恬淡共融,这是哪里?是永恒吗?静寂中暗流涌动,涌动中静默更甚。梅林在侧,我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虽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气势,身心无比通达,感受如此真实,一点儿也不虚幻,心静更似太古。

刹那间,我醍醐灌顶,“这景色真是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这句话在耳边低徊,此刻我清晰体会到了她的况味。这是作家李修文在去北海道路上遇见梦幻般的雪景,坐在对面一位普通老妇人的感慨。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来这位老妇人是深谙这世间朴拙的美丽,冗长平凡中随时映射出真理的光芒。平淡日常离不开懂得。懂得,是锦上添花,会让素常生活多一份诗意,会让诗意插上能飞往高远的翅膀。懂得之人,必慈眉善目。

老梅古树苍劲如虬龙,疏影横斜,梅花朵朵,蓓蕾点点,随便选取一个角度,铺展开来,都是一幅极好的水墨梅花迎春图。心海在澎湃,以心为素宣,用手沾春色,内心早就勾形,出枝,穿插,皴擦,点厾,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依稀间,画卷中走出手握藤杖踽踽独行的金农先生,他看红尘,满卷皆是春意,奈何尘世尽是无谓的喧嚣,遂自号“冬心先生”,想还尘世一个清净!“冬心”,是孤清寒夜里的自我取暖,也是困厄命运之中的一泓澄澈。自此,金农择居扬州,悉心种植梅花和竹子,日夜不停地观察,从一开始的写生,到后来古拙简约、拙中生趣的大境界。不痴迷不成魔。金农笔下梅花多为墨梅,清逸淡雅,却风雅至极,按专业书画评论评价是“瘦而不枯,细而不弱;肥而不混,笔实不呆;出笔缓慢,慢而有势”,禅意风味堪称一绝。用心一处,他一生知己是梅花,他也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红尘中一束孤傲的冷梅。这是迄今为止与梅的至高境界吧!我心生敬畏。

同样,在梅林间穿梭的,还有我们的专业摄影师,他已经快把塔子山转了个遍。他更多的是读花,读懂这些植株的梅花,读透这些与梅亲密无间的雪,才能寻找摄影最佳角度。相信,他看花赏雪的时候,眼里一定满含慈爱,就像看着自己的孩子,满目柔情。他的眼睛自带取景框,仿佛有特异功能,能挖掘出寻常人发现不了的美的角度,立体又多维。上下自不必说,有时别出心裁地从梅枝的空隙里伸出镜头,捕捉构图之趣机,拍出一张张完美照片。自身超高的艺术素养以及精湛技术,就是他最好的搭档。人世间,人与人也好,人与物也罢,一段好的关系要想持久,未必需要多么热烈与奢华的高糖分。在时间的旷野里,彼此相知中珍惜,相互碰撞中磨砺,在平素的光阴荏苒中逐步渗透,在融合中彼此成就,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深沉而广袤的默契。

不知何时,天空中雪花飘飘悠悠,迫不及待奔向这美好,惊喜又一重。梅花迎雪,在时光深处酿一缕幽幽寒香。我们此行踏雪寻梅,而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刚才还静如止水的我,内心瞬间沸腾。在林子里,让飞雪白了头,也是最匹配的意境啊!

踏雪归来,傍晚,我们一众文学爱好者在一老师家齐聚,文友还带了七八岁的小女儿,许是为了让她自小多濡染些文学气息!这里是远离市中心的偏僻一隅,紧邻河畔的诺大院子树木林立,鸟鸣声声,众多人均认可的好所在。

席间,大家畅所欲言,欢声笑语成了黑夜里最亮的星。好茶的老师更坦荡,拿出铁观音、都匀毛尖供我们一一品尝。这些茶都可称得上是极品好茶。老师是极有品位的人,不仅品茶更懂茶,他从不亏待自己的味蕾。我正在欣赏都匀毛尖青翠之色,冷不防杯子里多了一点什么,细看是一朵淡黄色的腊梅花。文友的小女儿看着我调皮地笑,冷不防又放进一朵。两朵花瓣蜡质感的腊梅,淡淡的黄,飘在杯口,像两朵并蒂花,与杯底的都匀毛尖相得益彰。正惊诧她从哪里采来的梅花?文友们说院子里的两棵高大腊梅树也开花了,花开的还不少呢!

上午踏雪寻梅,晚间又品梅茶香,素常日子里与雪白头,与花结缘,与茶共处,与美共舞,最好的幸福大抵也如此这般了吧!梅花冷香在茶水的浣濯中,完全醒发,幽幽地充盈鼻息和心田。我闭目,贪婪地深吸一口气,抿一口细细品味,就让幸福如这茶香更持久更温润一些吧!

其实品茶随性!可以在布局精美的雅室细品,也可以在接近自然的山野村舍啜饮。茶室,虽物件陈列极具匠心,终处处是人工痕迹,在山间在村舍,唯其自然与自在,当别有一种况味。

看着杯中梅,想起前几年村野中那杯梅花茶。那年驱车带着母亲七拐八弯找到乡下表姨家,淑娟姨是母亲的表妹,孩童时常常在一起玩耍,虽失去联系十几年了,心心念念的还是寻到了。以植花木为生为乐的表姨夫在村外承包了十几亩地,种植果木花树。为了方便,就在地头盖了几间砖瓦房,依花树扎了一个篱笆门围成一个院子。

坐在接地气的院落里,阳光在侧暖暖的,有小鸟在枝头鸣叫,10 米开外就是郁郁葱葱的各色果树林木,踩在红砖铺的地面上,心里特别舒坦踏实。淑娟姨乐呵呵地笑着说着:“喝点啥茶,我看就喝腊梅花茶吧,自己地里种的,去年冬天采的腊梅!”随即从屋内拿出一个皱巴巴的红色塑料袋子,捏出一小撮鹅黄色的花蕾,没有任何讲究,随意地扔进圆口大茶碗里。

多年未见喜相逢,随着热水沏入的,还有满满的温存与欢喜。三五朵腊梅花瓣在水面漂浮,凑近碗边,有冷香扑鼻。这香,似久别重逢般的熨帖,仿佛裹挟着隔年光阴的味道。我忍不住脱口而出:“真羡慕你们,喝个茶也这么浪漫唯美,大碗茶喝出了高档茶室也无法比拟的感觉。”淑娟姨见怪不怪地爽朗回道:“我们平常也这样啊,依季节,地里、树上开什么花,就喝什么茶。桃花、梨花、葛花、腊梅花,还有地里黄花苗一类的。”听她说着,我已经垂涎欲滴了。起小就看着我长大的姨对我特别亲:“等你们回去时,每样都给你带点,以后常来就是。”我喜滋滋地答应着,口中和心里回味着甘甜。

我确信,村舍边这两个勤奋的人,是最懂生活的。虽然他们的概念里可能没有“生活”这两个字,有的只是日日忙碌,时时照顾这些花草树木。姨父没有精密的实验,没有经过科学体系的培训,濒死的树木也能被他唤醒再次焕发生机,他是懂植物的!在外面看到有什么新品种,只要折个枝,回来就能嫁接成活,长势良好!姨夫的使命就是照顾这些树木吧!

露天的朴拙院落,无需修饰,恣意生长、毫无造型感可言的一树一草,以及自由踱步神态自若的鸡鸭鹅,构成了浑然天成的茶舍。茶本随心随喜,这个纯天然的所在,应是最接近茶的本性。姨父他们两个地道的农村人,本不知道什么是道,我认为他们已经在道上了,只是他们不自知罢了。越接近自然的东西,越靠近灵魂,也最滋养心性。村野的腊梅花大碗茶,有暗香,浮动。

凡间清欢

凡间,依水而居。

凡间,读音也平淡,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素朴。初看名字,觉得有些意思,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不都日日在凡间淬炼吗?名起“凡间”,用意几何?可阅历告诉我,最不显山露水的,越是应该有“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深邃意境,真相大抵也该如此吧!

“凡间”,是一坛鹅黄的青梅酒,清冽沁香,又如婉约的宋词,不时撩拨心弦。心心念念的,还是那个让我放不下的“凡间”。就是这里了!且从此红尘到彼凡间去见识见识,究竟是什么样个所在?

和“凡间”客栈微信沟通。片刻后对方第一句是,你也喜欢蔷薇啊!隔着屏幕能感觉到这几个素常的字,携带温度与欢喜,扑面而来。

我会心一笑,想必对方也是极喜欢蔷薇,热爱生活之同道中人。每年时值暮春初夏,小巷路边深浅不一的蔷薇,都会在我朋友圈里继续风细一帘香,且四时不绝!

一路疾驰,奔“凡间”而去。导航终点,枝叶掩映,客栈指示牌,为你贴心指示。依村落而建一处院落。看外观之俊俏,真如一颗明珠跌落凡尘!

扶着厚重的木门,铜质狮头门环熠熠闪光,迈过高高的木质门槛,迈过好奇与窃喜,迎面,古朴的青砖灰瓦影壁墙。青花瓷缸里,睡莲半酣,映衬得越是典雅。绕转开,豁然开朗,是一处古风院落二层小楼。眼望去,欢喜涌上心头。

人到中年,也算阅过人生百态,心的屏保自动设置,壁垒愈发厚了,能够心动的所在的确不多。倘若在素常中有哪怕一丝丝欢喜,也应该是灰色调中的一抹红或是金碧黄,耀眼醒目,初生新绿般愉悦身心,大浪淘沙阅尽千帆后的真欢喜,欣欣然,值得雀跃。

一位农村大嫂模样的人,是这里的服务员。和蔼朴实,话语不多。得知我们还未吃早餐,她和正打扫卫生的另一位服务员商量着:这会已经快十点了,不过就是一顿早饭,馏个馒头炒个菜,搅个面疙瘩,我看也搁不住给老板汇报了。那一位也欣然同意。

早餐很快做好了,大嫂征求我的意见,放哪个桌子?我瞟了一眼敞亮的院子,好几个方形圆形桌子错落有致摆放。我说,随便,都可以。这是最简单的答案,也是最难的选择。大嫂特意选了临湖边的大桌,像自言自语,也像是和我说:“这里桌子大临湖边,风大也凉快,饿坏了吧,赶紧吃!”

来之前我还猜度着,“凡间”民宿的服务员大致应该是古典风格,个个衣袂飘飘,人人仙气十足,这不是到凡间,应是赴仙境吧!

谁承想,店老板奇思妙想,始觉突兀,细思量,却也是和“凡间”主题颇契合的!服务员这般朴实、贴心,让来这里住宿的人,缩小距离毫无生疏感,就像回到家一样,她们就是自家大姐,举手投足,一言一语,这份感触很真实,很凡间!由此推断,虽未谋面的这家民宿老板,生活分寸应是拿捏把握很到位的!

土豆丝切得很细且匀,味道适中。金黄色的面疙瘩,鸡蛋絮均匀分布,一路狂奔,的确有点饿了,傍着碧波荡漾的湖水,轻风吹拂,真是秀色可餐。那份发自内心的感激也愈发香甜。

人在年轻时,眼里看到的,更多的是浪漫是唯美。年岁渐长,才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的真谛。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间烟火里的一粥一饭,日常的温暖与妥帖,俗世里触手可及的温度,才更入心入肺,最令人动容。最贴心的民宿,没有高冷的距离感,没有疏离的陌生感,颜值高且接地气的,不过如“凡间”这样吧!

拾级而上,二楼长长的连廊,一色儿青砖砌成未经过度修饰的墙,每个房间门口都悬挂一盏防风马灯,古朴别致,犹如走进电影胶片里的场景。

院墙外,满眼的绿,郁郁葱葱各种树,应该是河滩原就有的植被,有枝叶蔓伸到了走廊上。好像是无心之为,却自然而然的,终成了凡间客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树木,平日里在农村司空见惯,其貌不扬,不受约束毫无章法肆意疯长。与山野乡间的疯丫头无二。而如今,依托匠心民宿,在如此出挑的环境映衬下,树们也改换了形象,貌似突然低眉蹙首,内敛羞涩,有点“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意思了。眼睛直直地看着树们,仿佛要看透它们的蝶变。这不得不说是环境的影响。

朱光潜先生谈到自然美的时候说:人工造作的东西无论如何精巧,都不能比得上自然。的确,好比拍照时的搔首弄姿,一看就有蓄意牵强的味道,远不如自然状态下抓拍,最能真实反映本心真性,也是最经得起品味的。无为而为。许多时候,一些不刻意的所在,反而比精心设计还要舒服、自然。这回归本性的自然之道,可能是需要终极一生去修炼的。

人生若只初相见。打量“凡间”,上上下下整个的气息、味道一点儿也不陌生,颇感融洽。景也好,物也罢,于人,心动即为好。就像知己相遇,相见恨晚。这种感觉,懂者自懂,莞尔的笑意里,写满相惜。

万事万物都是有味道的,如是所说,“凡间”也是有味道的!弥漫着青草和树木的清新,平和宁静,整个人也褪下铠甲,我就是其中的一株植物,轻盈呼吸,那些莫须有的累与烦不知所踪,到处写满清欢。我在这里与自己重逢。

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偎依湖水,房后枝叶婆娑,不需要在手机里听人工录制的泉水涌动和雨水滴答声。睡在湖边,好像睡在大自然里,找到儿时在母亲怀抱的感觉,我睡在彻底的放松里。

古色古香主体建筑一楼的走廊,别出心裁,是由很多宽的长条状石头堆积起来的,一共两层。仔细看,石面上还有一些深浅不一或清晰或模糊的字迹、图案。

沿长廊而行,小心翼翼的,像踏在斑驳的光阴上,一步步厚重且沧桑。整个人都要不自觉地立起来,端起来,只有这样,才配的上这不知横亘多少年代,依旧坚挺的磐石。慢慢地走,静静地听,千年前的讯息,可否传达的到。

沿着石板路,一下子走到我的童年。童年是在新野县沙堰镇度过的。那一条不知名的小河,就是我和表姊妹们的乐园。桥面不宽,也是用很多厚厚的宽石板架起来的。石板上也刻有文字和图案,当时也曾好奇地瞄过几眼,无奈年少也看不懂。

近几年,诸葛亮研究会的老师文友频频去采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小时日日玩耍嬉戏的石头桥,竟然是用2000 年前的石碑搭成的石桥。

青石有幸载史书,岁月无情记沧桑。“端庄雄健的字体,盘龙的高浮雕碑额,栩栩如生的高浮雕人物,浅浮雕的云纹寿字碑,粗壮古朴的石墩,还有的可能是汉代画像石,大大小小的二百多块……”这是资料上对字的描述。可惜的是,因为在桥面上,有的碑文已被过往行人磨平。史料记载,沙堰镇是新野的北大门,因西汉太守召信臣在此兴修水利,立沙围堰而得名。心中窃喜,原来我起小每天在文化浸润中,而不自知。

这些冷冰冰的石板,用刻凿的文字,印证历史述说光阴。在青石板上踱步,石板因为文化被唤醒,有了生命感,且有温度。

同样还有生命感的,是院子、走廊和墙角立着的石雕刻柱,柱子下方分别刻着“螭吻”“赑屃”“狴犴”“囚牛”等,一直持续学习汉字溯源的我一眼就认出来,这是龙生九子的龙文化。赑屃形似龟,好负重,宫殿祠堂中多能见到它背负石碑的状态。“囚牛”看字眼貌似体壮笨拙,实则喜欢音乐,琴头自有它的身姿。老四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常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每个石柱动物造型都不同,颇具有美学研究价值。我忍不住用手机大光圈拍下来,虚化周围背景。唯有此,才能彰显出石雕的文化内涵。低调如此,也正是我所喜欢的。文化意境,不是大张旗鼓地鼓吹,点点滴滴里,自内而外散发出来,彰显的才是深度的底蕴。

微信发出去,你对龙文化很有研究啊。店主很快回复,等天凉快了,初秋绵绵细雨最有意境,你再回来,慢慢说给你。

好吧,且按下我呼之欲出的好奇心,待到天凉如水,微秋雨迷蒙,静坐凡间,再来聊聊我们中华民族的龙图腾,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龙文化,也是颇值得期许的一件妙事!

午后,坐在一楼大堂里。偌大的落地窗户,像后现代的油画画框,把窗外的院落、树木、秋千、防腐木座椅等景致框成一幅风景图。风雨欲来,波澜的湖面,拉开了这幅图的景深。只有我一人,独享这份大自然的馈赠,该是多么的幸运。

其实,来这里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等一场雨,一位故交。我知道,她会准时赴约的。院门外疏离的芭蕉三两枝,和我一起,在等待。

当她势不可挡来袭时,我痴痴地望着她,雨如帘,如幕,酣畅淋漓,不绝于耳。和她对话,听她倾诉。我不着一语,却雷霆万钧。我听得懂所有。

我是有多久没有和雨这样亲密接触了。就像干涸土地上,缺水的苗。雨湿了地面,润了“凡间”里里外外的空气,与之一同湿润的,还有我的眼角、眉梢和久已干涸的心。缱绻在雨雾里的我,心却早已是喜雨滂沱。刹那间,我,如鱼得水,欢快酣畅,在雨里,在“凡间”,我又一次,和我自己重逢。那芭蕉,也如我般在雨里欢唱着,泛着喜悦光芒。这“凡间”,气质如雨,湖畔也烟雨,静观自在!

这雨,这芭蕉,这小院,就像在自家院子里一样,身心通泰,自然自在。

一直没有提及“凡间”的形与貌,感觉我用语言去赘述都是多余的。这么说吧,她和这眼前的雨,是同频的。这雨下的多诗意,多曼妙,“凡间”气质就有多深情,多唯美。有时,文字在丰富、立体和多维的“凡间”面前,也是苍白单调的。

凡间几度,幸福或疾苦要用一生去体味。“凡间”也是一座不断呈现多面性的宝藏,更是散发幽深醇香的佳酿。“凡间”,你读懂几许,就是打开了多少度的凡间。

猜你喜欢

凡间梅花
梅花颂
梅花
落入凡间的羊
梅花引
凡间密码 2015 款沃尔沃XC60
落入凡间的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