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散文诗世界》论坛”近日在成都召开
2022-05-23
3月31日下午,由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散文诗世界》杂志社联合主办,由《散文诗世界》杂志社承办的“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散文诗世界》论坛”在成都十一科技廣场举行。太极实业董事长、十一科技董事长、党委书记、著名诗人、词作家、中外散文诗学会执行主席赵振元先生,著名诗人、著名文学评论家、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先生,彝汉双语诗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散文诗世界》主编宓月女士,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著名作家诗人依乌,著名作家毛国聪先生,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莫色木加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胡芳梅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张宁,孙阿木、边拉布、令狐雅琪、王茜尧、吉克罗子、达则果果、阿苦有色、杨航、马健珍、沙贵强、某色尔伙等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在读博士、硕士和本科生代表,《散文诗世界》杂志编辑阿沙、曾真等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罗庆春教授主持。
罗庆春教授认为,中国文学史是多民族、多语种的文学史,同时,也是与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种文学历久弥新的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学史。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学的守正创新、变革发展必须加强以下两个向度的掘进:面向国内,必须强化多民族文学互文互照中砥砺前行;面向国际,必须与不同国家民族和不同语种文学互动互鉴中拓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实践与新时代中国文学的使命和责任更好地结合起来,努力探索中国文学的新目标、新精神、新思想成为了文学期刊和文学理论研究领域的重大任务和“未来工程”。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备,散文诗论坛今天如期举行,谢谢大家的光临。
《散文诗世界》创刊三十年,一直遵循“弘扬真善美,拒绝假丑恶”“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引领诗歌风潮,为我国当代汉语新诗,特别是散文诗的高品位、高质量、高水平、创新性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散文诗世界》主编宓月女士代表杂志社致欢迎辞,她说,《散文诗世界》与西南民大有着深厚的渊源,曾多次合作举办散文诗活动。因为疫情影响,本次论坛严格控制了人数和参加人员,但这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今后将会举办更多这样的活动。她从事散文诗编辑工作将近二十年,深切地感受到,散文诗的美好前景以及佳作的不易得。散文诗是文体融合、交叉、碰撞的产物,注定了它必须是包容的、开放的,它的生命力在于始终处于发展状态。如果盯着散文诗来写散文诗谈散文诗,创作之路只会越走越窄。她认为,要想提高散文诗质量,必须打破固有圈子,从世界文学的角度重新定义散文诗的内涵和发展前景,通过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的融合碰撞激活散文诗,让散文诗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论坛以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为主题,从媒介融合与当代民族文学创作、少数民族作家散文诗创作、世界文学视野中的散文、散文诗写作中的当代性和未来性、散文诗文体主体性反思、跨学科写作的意义等方面展开探讨与交流。
《散文诗世界》名誉主编、著名诗人、词作家、十一科技董事长赵振元在讲话中,结合自身的创作实践和生命体验,生动讲述了自己与文学的不解之缘,指出生活永远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散文诗创作不能脱离生活;创新和超越是文学的未来生命,也是文学艺术创造的灵魂;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是文学创作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和自我个性的根基。参加今天论坛的大多来自西南民大,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特别的名字,每个名字都是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代表。他希望在座各位将各自的民族特色挖掘出来,向世界展示,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只有具备民族特色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
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白浩教授在致辞中说,他对论坛在国内著名的高科技企业“十一科技”的会议室中举行感到特别有意义,这本身就是一种融合和视野的开拓,是文学与科技、理论与现实的融合。在国外,这种高校与高端企业的互动较为普遍,但在国内十分难得,因为这需要有像十一科技董事长赵振元先生这样的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才能够达成。文艺评论不光需要理性、学养的穿透力,也需要独抒性灵的创造力的爆发,好的评论背后要让人看到一个可爱的、可敬的、有趣的灵魂,这使得评论在文体上与散文诗有强烈的共鸣之处。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高度重视本次论坛的合作,并期待以此为契机,共同推动文艺评论的文体研究与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
著名作家毛国聪认为,写作需要勇气,文学世界拒绝懦夫。他非常赞同罗院长的“混血时代”论。他认为这是一个文化混血的时代,文学艺术混血的时代,经济混血的时代,思想理念混血的时代。他分享了他的写作体会。他认为,文学写作有种示众感,作品是作家自愿竖立的供人射击的靶子。作品一旦面世,就不得不面对世人的评头论足、指指戳戳。因此,作家首先要有不怕批评的勇气,文学世界只接纳勇士。作品被批评被攻击,其实是作家的幸运,大多数作家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往往无人问津,因此,选择当作家,就不要怕寂寞。文坛很热闹,写作很寂寞。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许多事情必须团队合作,但是,从古至今,作家的个体劳动性质几乎没变,在他看来,作家都是孤军奋战,写作是一个人的战争。作家都是勇敢者、探索者、创造者。他认为,我们也许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可以通过写作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依乌教授作了《媒介融合与当代民族文学的创作及批评》的专题演讲,他认为,一本杂志等于一所学校,自媒体、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纸质媒体更加可贵,但他同时也提出必须注意“媒介整合: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他从创作空间、发表空间、评论空间三个维度阐释了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背景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创作新模式。目前,少数民族散文诗作者队伍不断扩大,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他建议杂志社开辟少数民族散文诗专栏。
胡芳梅博士作了《史诗、仪式与“治疗”——以凉山史诗〈支格阿鲁〉为例”》的报告,她从广泛流传于凉山彝族民间穰灾仪式之中的支格阿鲁神图的仪式象征入手,分析《支格阿鲁》的诗性智慧和心理疗愈作用,史诗对认知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孙阿木博士以《散文诗的文体意识与内涵再认识》为题,探讨了散文诗的文体本体性问题,认为应该抛开这个“散文+诗”的复合型和附属性命名之下的传统认识,而应当本体性地认识到从人类的语言方式和思考认知出发,“散文诗式”的表达具有独立自足的合法性,在当下现实语境下甚至更有优势,它完全能有更充沛自足的深度书写空间。且在表现载体方面,还要注意新媒介和传统的晚会式朗诵方式对散文诗的损伤。
边拉布博士则以“阿库乌雾的彝语散文诗《母亲》赏析”为题,阐述散文诗式的新美学特征,他以彝语诵读的《母亲》给与会嘉宾耳目一新的感受。
王茜尧以阿库乌雾发表在日本《三田文学》上的散文诗《蜘蛛网》为例,探讨世界文学中的散文诗。希望刊物今后也多译介外国散文诗,并附上作品的创作背景介绍,这样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背景,理解作品的内容。
阿苦有色通过阿库乌雾在《混血时代》中的意象群探析了彝族母语文化的根源及其在当代社会面临的困境,以及彝族文化在混血时代应选择的出路,即抛开固守彝族文化血统纯正的理论,以积极的姿态,将彝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多元文化的现代社会,并努力将彝族富有特色的文化展示给世界。
达则果果、令狐雅琪等都从不同角度,就阿库乌雾散文诗集《混血时代》中的美学思想、散文诗的生命意识与内涵、散文诗中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学术阐释,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作家诗人的一致好评。
白浩教授对会上的学术发言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他认为,本次论坛非常成功,是一次文学的交流、智慧的对话、思想的碰撞,学术性强、专业性强,每一位都是精心准备、认真投入。特別是在十一科技大楼这么好的环境里,更是相得益彰,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论坛活动。他鼓励与会的学生代表行万里路、见各色人,夯实文艺理论基本功,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为新时代中国多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为深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创新思想,引领时代前沿,为中国当代多民族文学的国际传播作出新贡献。他对罗院长将研究生课堂、博士生课堂延伸到企业这种教学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介,认为值得推广。
论坛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参观了十一科技院史馆,感受著名民族企业“十一科技”的成长、发展之路。
(散文诗世界杂志社)
特别鸣谢:
十一科技院办
贵州金沙回沙酒销售有限公司四川销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