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命教育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
2022-05-23孙未科李平吴沚函
孙未科 李平 吴沚函
摘要:现如今,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两会关注焦点,在教育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由于生命教育缺失引发的问题也比比皆是,因此,本文从英语文学作品角度入手,借此来提升青少年对生命教育的理解,让青少年能通过阅读有关的作品,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好的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关键词:生命教育;英语文学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一、前言
在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议题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焦点。自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在教育领域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国内外均有论述,例如:顾高燕(2021:38)对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及实践途径进行了阐述,重点从生命教育的四个属性着手,就生命共同体的现实意义揭示了实现生命教育价值的可行性途径;孙国胜(2020:71)重点关注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指出现如今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不足提出了滋养路径,要求从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出发,帮助大学生提高生命意识,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陈连珠(2020:8)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研究,重点强调了现如今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部分缺陷对于生命教育的异化,从而提出回归生命教育本质的途径,激发学生责任与担当,实现新时代思想教育的历史使命。
但是迄今为止,对生命教育的一般性论述较多,从“生命教育”视角下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对英语文学作品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几近于无。因此,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研究英语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必要。
二、调查结果
围绕英语文学作品,我们设计了“生命教育视角下英语文学作品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调查问卷,其中包括对青少年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基本情况及阅读后对于生命教育的感悟,调查结果如下:
(一)青少年对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阅读情况
此次调查问卷显示,40.74%的青少年会经常阅读书籍,大部分为小说,散文,且超过半数既54.63%的青少年亲自阅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其余人都在青少年阶段听闻过这部文学作品。
在阅读或者听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后,大家都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点,其中,46.3%的青少年感受到了主人公强大的生命力,对于其的坚强与毅力记忆犹新;58.3%的青少年感动于主人公身残志坚,坚持阅读以保心灵充实;28.7%的青少年在阅读后,体会到应热爱生活,对此抱以热忱。
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91.67%的青少年表示对生活产生了些许影响,其中,55.56%的青少年产生了对主人公的钦佩之情,感动于身残志坚的不易;更有69.44%的青少年表示这个故事给了面临困境时的自己莫大的鼓励;此外,还有38.89%的青少年期望自己多阅读此类英语文学作品,加深对生命的理解。
(二)青少年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有关生命教育感悟
调查显示,61.11%的青少年表示如今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原因大致有:第一,社会对此关注较少;第二,网络信息发展导致外界诱惑太多,扰人心智;第三,学校教育上未对青少年树立良好生命教育作出具体要求;第四,青少年对于生命教育类书籍涉入较少。
然而,针对第四点,有59.26%的青少年表示可以通过多阅读此类书籍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且60.19%的青少年认为在书籍中融入生命教育概念十分必要。
三、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对青少年阅读书籍原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了解到,几乎所有青少年都在青少年阶段亲自阅读或者听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作品,其中,大部分青少年是由于学校教师推荐要求,从而进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部书的阅读;少数是由于同龄学生阅读后的介绍,产生了兴趣;更有是由于喜欢英语文学作品,希望阅读此类书本增长见识,拓宽眼界。
(二)对于青少年阅读后感悟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不仅对于书中人物产生了敬畏,切身感受到了身残志坚者对于阅读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也从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生命教育,不是向困难投降,更不是诉说无尽不公,其在于使人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生存,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独特的自己,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從而为社会焕发出不同的色彩。
在调查结果中,我们还发现,每个青少年都是独特的个体,对于同一事物的理解各不相同,有人借此人物激励自己越挫越勇,时刻保持向上的态度,维持心理健康;也有人从中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认为书籍使人进步,催人无畏;更有甚者注意到了主人公海伦.凯勒的老师,一路的悉心照料证明了旁人的鼓励对于自身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在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大家都表示对生命有了进一步的感悟,明白生命教育不只是生存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生命价值的提升。
四、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的建议
生命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生存、健康生活与独立发展,做到身心和谐,因此对于生命的教育,既在于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一)从社会角度
随着如今青少年所处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多元化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导致了部分青少年道德观念的模糊,对生命逐渐漠视,从而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无法正确理解生命意义,因此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要从多层次教育,使青少年珍爱生命,理解生命,创造生命价值。
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尤其在2020年疫情期间更为突出,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给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社会性支持,推进落实健康中国,为青少年幸福人生奠基迫在眉睫。
(二)从学校角度
学校教育作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导力量,旨在以智育为主对青少年进行全面教育。
首先,书本知识的摄取必不可少,且通过此次调查也显示,有正确导向的文学作品对于青少年学习生活,性格培养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教师的及时引导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老师对主人公悉心教导,使其对生命重燃希望,明白生命贵在价值。
(三)从家庭角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从一个身残志坚者的视角,告诫人们应珍惜生命。现如今,青少年的快速成长也带来了诸多心理健康上的隐患,多起悲痛事故的发生,无不让我们将视角转向家长,家长作为青少年最后的坚实后盾,理应给孩子充足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有面对一切的无畏,有敢于承担的无惧,更有重头再来的无恐,及时暖心疏导,通过文学作品事例中人物来激励青少年,携手对抗身心挫折,由此获得身心和谐。
五、结语
早在素质教育推行之时,心理健康便一直作为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其目的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学会积极的生存,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感恩和分享,来升华这一份教育。
直至2021年,生命教育再一次受到廣泛关注,而我们也从一个新的视野,让青少年在英语文学作品中感受生命教育,感叹生命价值,珍视生命,关注身心,从而促进身体与心理健康,创造和谐社会。
青少年学生意识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珍爱生命,理解生命是重中之重,提供青少年学生一种方式来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赏析其中体现出的主旨精神,从而促进青少年对于此意识的增强也尤为重要,最终,都是为了通过重视生命教育来促进全人教育的实现,并将其应用到教育的实践中,促进我国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陈连珠,董前程. 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与担当[J]. 理论视野,2020,8-12.
[2]代莲.论海伦·凯勒的灾难意识及其意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典型人物分析[J].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9,26(5):80-82.
[3]顾高燕, 张姝玥. 论生命教育的价值、属性及其实践路径[J]. 中国教育科学,2021,4(1);38-45.
[4]刘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生命意识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 35(1):116-119.
[5]孙国胜, 薛春艳. 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636:71-72.
[6]Liz Crow. Helen Keller: Rethinking the Problematic Icon[J]. Disability & Society,2000,15(6):845-859.
作者简介:
孙未科(1999-),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英语师范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0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Y20C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