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级”世界冠军
2022-05-23尹洁
尹洁
杨金龙在汽车喷漆工作现场。
“喷漆的难点在哪里?”
“手感吧。”
“人工喷漆和机器喷漆的差别是什么?”
“我们靠手,机械化的东西会少一点。”
“你总结过自己为什么能拿到世界冠军吗?”
“临场发挥好一些吧。”
采访刚开始,《环球人物》记者感觉自己问的比杨金龙答的还要多,交谈逐渐深入后,他的话才多了起来。
这位1994年出生的特级技师,有着比绝大多数同龄人更丰富的经历。21岁时,杨金龙在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汽车喷漆项目冠军,实现了中国在该赛事上金牌零的突破;2018年,他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他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但在杨金龙看来,自己始终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工人,一名擅长喷漆的技术工人。
世界技能大赛是全球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技能界的奥运会”。当初为了备战这项赛事,杨金龙苦练了一年半,每天调色、喷涂、打磨……总共练习过多少次,哪怕一个大概的数字,杨金龙也很难计算出来,“我只能说是无数次吧”。
汽车喷漆的工艺过程只有几步,但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在修补汽车漆面时,除了喷涂外,还要调色、打磨。调色不过关,修补点存在色差;打磨不过关,喷漆厚薄不匀。在整个工艺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对于操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
为了全面考察选手水平,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要比赛4天,分成多个小项,各项分数加在一起,得分最高的才是冠军,类似于奥运会的体操个人全能比赛。
备战大赛期间,杨金龙放弃了节假日,每天的生活内容就是练习、练习、练习,在一遍又一遍的磨炼中,揣摩出毫厘之间的差别。
大赛要求的喷漆厚度为130微米,误差在10微米之内,就是说不能低于120微米,也不能高于140微米。越是接近130微米的标准厚度,得分越高。
10微米是什么概念?0.01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1/6。这是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对油漆厚度所允许的最大误差。
“呼吸重一点,或者手稍微一抖,几微米就出去了。”杨金龙说,“喷漆是一门手艺活,光有理论不行,只能不断地练,找手感,找容易出问题的点。”
状态一般的时候,他从早上8点练到晚上10点,中午吃个饭、休息一会儿;状态好的话,他会一直练到深夜一两点,甚至三四点。“(那时)每天练习17个小时是正常的。”他对记者说。
喷漆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0—45摄氏度,酷暑时接近50摄氏度。杨金龙在训练中要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毒防尘面罩和护目镜,全身裹得严严实实。他里面穿的工作服全被汗水湿透,为了不影响训练效果,只能不断更换,有时一天下来要换七八套工作服。
喷枪加上油漆有六七斤重,长时间单手持举,还要保持稳定,对臂力和体力都是极大的考验。由于训练时间过长,杨金龙的胳膊经常酸痛不已。
2015年,杨金龙(右二)在巴西圣保罗参加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
奪得金牌后,杨金龙与银牌、铜牌选手合影。
“有时候痛到睡不着觉,几天抬不起来,只能用冰袋冷敷来缓解。”杨金龙说。为了增强肌肉力量,他坚持举哑铃锻炼。
2015年,杨金龙在世界技能大赛上一举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在该赛事上的第一枚金牌。登上领奖台的一刻,杨金龙像奥运冠军一样身披国旗,脸上洋溢着笑容。
7年后的今天,当他再次回忆起那次高光时刻,语气已经变得非常平和,仿佛在讲述别人的故事。
“第一名和第二、第三名之间的区别,可能就是看谁临场发挥更好一些。我后来也经常和其他人说,虽然那一次我拿到冠军了,但如果再比一次的话,冠军可能就不是我了。”
杨金龙说,如果重新选择,与上高中、考大学相比,他还是会选择杭州技师学院,做一名喷漆工人。
作为一名来自云南保山的农家子弟,杨金龙上初中时就想学一门技术,早点赚钱,帮家里减轻负担。2009年,他没能考上高中,本想复读,但考虑到家庭负担重,便决定读技校。
在老师的推荐下,杨金龙先到保山市的一家职业技术学校学习汽车维修,一年后转入该校在杭州的合作教学点,改学汽车钣金与涂装专业。与高中生相比,在技工学校读书的孩子容易被世俗轻视,而给汽车喷漆,则被视为又苦又累的工作,杨金龙却在这个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最初觉得很枯燥,用心学下去就觉得很有乐趣。”杨金龙在入学前几乎没有摸过汽车,结果在技校里一碰到油漆就像着魔了一样。本来就对颜色敏感的他,迷上了调色。
为了调出和汽车完全一样的颜色,他曾连续9个小时待在训练场里,还曾用4个月的时间练习手工砂纸打磨技术,最后打磨出的效果能媲美机器。在3年时间里,杨金龙对自己的专业从喜爱变成痴迷,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他会一直泡在实训车间里刨根究底,回到寝室后还在琢磨。
“最难的是要把汽车修复到和原来一模一样,没有任何缺陷。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步都要做得特别仔细,不能出一点错误。”杨金龙说,油漆要喷五六层以上,还要喷得均匀。
在校期间,杨金龙相继参加了浙江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比赛,在汽车涂装项目中分别获得过一等奖和二等奖。201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马上被一家奥迪4S店聘用。之后两年,由于技术精湛,他的工资一路上涨。“精细活儿和凑合活儿的区别,一开始是看不出来的。但长期使用后,凑合补上的车漆会越来越差,精细的能一直保持原样。”
2014年,母校邀请杨金龙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全国选拔赛,他辞掉了工作,回到学校刻苦训练,不仅入选了国家队,还夺得了世界技能大赛的金牌。
为国争光之后,杨金龙被破格提拔为杭州技师学院教师,享受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待遇。从此,他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教学工作上。2017年10月,在第四十四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杨金龙的同门师弟蒋应成再次夺得汽车喷漆项目冠军。
“我们以前有个思维,觉得国外的技能要比我们好,后来第一次拿到冠军,我们整个团队还有专家组长都哭了。大家都没想到能拿冠军。到了2017年,我们的选手又获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大家就更加有信心了。”杨金龙说。
现在,在浙江省人社厅设立的“杨金龙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他在给学生传授绝活的同时,也在研究和借鉴国际同行的顶尖技术,向更精细的汽车喷漆工艺攻关冲刺。
杨金龙在杭州技师学院指导学生。
杨金龙在杭州技师学院指导学生。
2021年2月,深圳的科技公司在天桥上摆摊招工。
“年轻人嘛,都有个争强好胜的心。我们想的就是一定要比别人的技术好,不能只做到你看着不错就行,而是要做到这个行业的顶峰。”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杨金龙尽心履职,走访了很多省份和城市,倾听了大量职业技工的心声和需求。他去得最多的几个地方是技校、工厂、汽车修理点,在与不同年龄、不同岗位的技术工人拉家常的过程中,杨金龙了解到他们很多心声。
“工资低”“房租高”“子女异地上学不方便”……杨金龙把这些意见一条条记在手机备忘录里,后来整理到一起,结合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一份份议案。每年参加两会,他都希望这些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建议能被决策部门听到,也希望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在职业教育和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投入更多资源,让技术工人这个群体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在今年两会上,杨金龙提交了关于设立劳模工匠国家专项津贴的建议。这源自他2019年开始参与的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他与高校研究团队一起,走访了近20个省,对2667名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目前的激励机制存在一定的短板,国家、省市、行业、单位的配套奖励有较大差异。
杨金龙建议设立劳模工匠国家专项津贴,由中央财政专项列支,免征个人所得税。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主力军作用,让更多青年人受到鼓舞,感受到辛勤劳动所创造的丰厚回报。”
数據显示,2020年,我国高端技术人才缺口达到2200万。目前在国内制造业,特别是科技产业中,高级技能人才尤其缺乏。与国外相比,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左右,德国达到50%,中国仅为5%。
2022年3月4日,两会前夕,杨金龙接受媒体采访。
在杨金龙看来,现在的中国家庭,经济条件普遍比过去好,家长们更愿意让孩子干一份轻松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去当一线工人。另外,一些企业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人文关怀也确实不够好,有的岗位高温闷热,有的极度寒冷,有的劳动时间过长,即使工资高也很难招到人。再有一个因素是思想观念上的,许多青年盲目追求高学历,不想接受职业教育,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当技术工人。
“所以,只培养几个世界技能冠军是远远不够的。”杨金龙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大家的思想观念。这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作为一名“90后”,杨金龙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也谈到了年轻人的压力问题。在他看来,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有压力是正常的,要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同时也要找准自身定位,“该竞争竞争,该放松放松,该疏导疏导”,不能被压垮,更不能被“卷没了”。
杨金龙告诉记者,他给自己定了三个目标:一是把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更多学生;二是带出更多的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三是要在技术领域上不断学习、突破。
“技术这件事没有尽头,你可能现在领先,但一两年后就有了新技术,工艺标准就变了。我们要时刻跟着行业的变化,不断掌握最顶尖的技术,才能保持领先。”
(“@Z世代”由本刊与人民网联合制作)
1994年出生于云南保山。毕业于杭州技师学院,中专学历。2015获第四十三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冠军。现为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浙江省特级技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