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推进国画进校园活动
2022-05-23左怀亮
左怀亮
摘 要:学校通过开展国画进校园活动,能够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画老师则通过开展国画教学、国画练习、国画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国画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味。如何深入推进国画进校园活动,要做好“国画进校园”的组织管理工作;广泛好开展国画教学活动;通过国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国画能力;国画教师要教给学生国画学习的方法。
关键词:国画 ;校园 ;教学
引言:深入推进国画进校园活动,能够有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文化生活,提高学校人文素养,同时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国画艺术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国画的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国画的情趣。学校通过开展国画进校园活动,能够着力打造有品位、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国画老师则通过开展国画教学、国画练习、国画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国画艺术的魅力,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品味。
如何深入推进国画进校园活动,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国画进校园”的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要成立“国画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好“国画进校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思路、机制、措施与方法,确保工作的时间进度及保障措施,形成有效的评价机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保障“书画进校园”活动的有序、规范和有效推进。“书画进校园”工作需要由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人员统筹协调,在相关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科建设、活动开展、培养目标等方面需要有明确的工作要求,把国画课纳入学校特色教学课程,成立国画兴趣小组,同时各学科教研组必须积极参与,以保障“国画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品位、有成果、有特色。
学校要重视国画师资的培养,要落实“国画进校园”活动的专兼职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挑选有国画基础的教师组织学习加强进修培训。
二、广泛好开展国画教学活动
“国画进校园”教学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做好规划,同时要逐步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国画进校园”活动长效开展,长久坚持,总体做到系统规划,坚持推进,积累提升,以将此项工作在学校开展得蔚然成风。
“国画进校园”教学活动要在学校开展的写字课、书法课、美术课等课程基础上,逐步完善机制,不断创新思路,开展活动要以讲实效作为必要目标,通过融合渗透方式,把国画教学与写字、审美、艺术紧密结合。
学校要针对“国画进校园”工作开展好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画交流展示活动,促进师生国画能力的提高。我校注重广泛开展国画教学活动,将国画教学与写字课、美术课、科学课等其他学科紧密结合,动员国画教师带头示范,组建学生课外国画兴趣小组,开展师生国画比赛,形成良好的国画教学氛围。
三、通过国画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国画能力
国画教师在国画教学活动中,要将提高学生国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工作,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国画艺术的兴趣。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加强国画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国画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国画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要因材施教,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完成好不同的国画教学任务。在落实好提高学生国画能力的基础上,开设好国画指导课,培养学生感悟国画、欣赏国画、钻研国画的兴趣,最终培养学生的国画能力。
国画教学活动要充分与其它学科教学充分融合,以提高学生的国画学习能力,比如通过语文教学、写字课、每日写字练习使学生掌握执笔方法与练字方法,从写好铅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开始,抓好美术教学,进一步抓好国画教学。课程设置逐步让学生掌握绘画技能,努力培养学生国画基本技法能力。
四、结语任何一种绘画都是需要付出太大的心血和时间去锻炼学习的。把握住学习国画正确的方法,方能做到事半功倍,少走弯路的功效。国画的使用工具就是毛笔、颜料和宣纸等。
国画教师首先要选择学生喜欢的作品临摹,然后细细地品讀作品里的内容和一系列的构成因素,包括绘画的表现手法、构图的运用、笔墨的组合、最后效果的渲染与敷色的方法等等。第二是写生,写生离不开实际物体的刻画和摹写,国画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国画的写生和西画的写生方法不同,国画的写生突出作者内心的自我表达以及个性的张扬,国画的写生可以采用“以小观大”和“以大观小”的方法,将作者所见的物象通过笔墨有机的组合在同一个画面之中,使整个画面拥有其自身真实的一面,同时揉合了作者自我的思想观念在里面。最后是创作,学生到了创作这个环节,必须是已经充分的熟悉与了解以上两个步骤之后才能达到的一个新境界,创作的时候,学生更应该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个人理解以及作品的个人风格倾向表达得更加明显。学生在拥有创作灵感的同时,自由创作这一环节,则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