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需要更有趣吗?
2022-05-23余是乎
余是乎
‘有趣的前提应该是且必须是有定力、有坚守、有意义,过分娱乐化的传播只是带有欺骗性的‘助攻。
“世界上的节日可以分两种,一种是庆典式的……一种是提醒式的,比如情人节,有人要到这天才想起:我还有个女朋友,得给她消费啊!世界读书日呢,显然不属于前一种。”
在一众学者、记者、作家、评论家的“毒舌”吐槽中,一场“文学脱口秀大赛”在2022年世界读书日意外破圈。“文学青年如何免费购房?”“我是怎么发现关羽是近视眼的?”“别在火车上和文学教授搭讪”……众多文学圈内人“狠辣”爆料与阅读的爱恨情仇,展开了一场特别的文学实验。
大赛的一位评委表示:“一开始听到‘文学脱口秀吓了一跳,以为一个绝世美女被劫持了,后来发现也可能是一位女侠解救了白面书生。”当文学邂逅脱口秀,阅读这件严肃深刻的事,变得欢乐恣意起来。
碎片化阅读时代,让读书更“有趣”似乎成了业内人士不得不背负的任务,书评人和学者用脱口秀来打扮文学,作家们也纷纷从幕后到台前,开公号、搞直播,不断拓宽文学的边界。
如此作为,是时势倒逼英雄。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体。但碎片化阅读时代,在众多的娱乐方式和传播媒介的挤压下,文学的地位无奈而尴尬,知名作家的作品卖到几万册就已是了不起的成就,阅读成了小众又有门槛的事。
脱口秀也好,直播也好,说到底,都是在用新形式来救文学的市,让文学生活化,让阅读走入普罗大众,成为他们的日常。
但是,赶热闹也要留得下东西来。夹带情怀和审美的“出圈”固然能引来一时的目光,通过作品本身让读者关注才是长远之计。要让读书更有趣,但“有趣”的前提应该是且必须是有定力、有坚守、有意义,过分娱乐化的传播只是带有欺骗性的“助攻”,让碎片化阅读喧嚣一时,让有价值的深阅读愈益衰颓。
好的“出圈”方式应该稳住阅读的心态,守护知识的温度,坚守行业的底线。作家们把视角对准芸芸众生,捕捉时代脉搏,书写让人们愿意拜读的作品,才是他们的价值和体面。对大众来讲,娱乐化的阅读也偏离了阅读的本意。作品不能被淹没在娱乐化、碎片化、消费化的传播里。
有趣,从来不是阅读过程中的必需品。真正的阅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无法用标准进行量化,却能在人生的关键之处时时闪现。
2020年,武汉方舱医院里,一位年轻人在病床上捧书细读的照片走红网络。他被网友们称为“读书哥”,手中那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也跟着火了一把。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向上的力量,令人坚信阴霾即将散去,希望一定会到来。
博尔赫斯说,在阅读中,一个人得以暂时摆脱他所处的环境,进入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它足以成为人类心灵的避難所与栖居地,这正是阅读无可替代的价值——无论它有趣还是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