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扬州刺绣手工艺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

2022-05-22朱成军

美与时代·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非遗刺绣文创

摘  要:扬州的刺绣手工艺是扬州非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扬州市宝应县鲁垛镇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链,但扬州刺绣在传承和变革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产品形式单一、产品无特性、缺乏品牌化效应等,甚至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困境,在市场中失去了竞争力。鉴于此,扬州刺绣手工艺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以宝应县鲁垛镇乱针绣为例从刺绣产品自身的工艺创新、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以及刺绣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等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扬州刺绣手工艺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思路。

关键词:刺绣;文创;非遗;创新;传承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政策引导计划(软科学研究)“基于扬州刺绣手工艺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YZ2020225)研究成果。

扬州宝应鲁垛镇乱针绣运用了分层、加色的刺绣手法,针法长短不一、方向不同且互相交叉,它将传统的平面绣与绘画相结合,在二维的空间塑造出了三维的景深,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细腻逼真。乱针绣的题材十分丰富,以不同的质感和不同的针法,把风景、肖像、摄影等艺术作品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是传统刺绣技艺的重大突破。2006年,乱针绣作为苏绣针法之一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扬州宝应鲁垛乱针绣的传承

当代刺绣文化产业日渐兴盛,特别是乱针绣手工艺在扬州宝应鲁垛镇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较大,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20世纪80年代,宝应的学徒去常州和苏州学习刺绣并将工艺逐步带回宝应,经过他们多年的拜师、推敲、学习,使乱针绣手工艺逐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如今鲁垛乱针刺绣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由原来的小作坊生产逐步形成产业园区,被列为江苏省文化精品并入选扬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宝应乱针绣”已成为扬州继玉器、漆器后的第三大民间工艺产品,因此,也就有了乱针绣“形成于苏州,传承于常州,兴盛于宝应”一说。

宝应鲁垛镇的乱针绣文化产业园,是目前中国最大的乱针绣生产基地。刺绣作品平均每年荣获国际、国家、省级评比金奖10余个,产品远销欧美、日、韩、东南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1亿元以上,已成为宝应县的特色文化产业和鲁垛镇的经济支柱产业。

二、扬州宝应鲁垛乱针绣的发展现状

宝应乱针绣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规模较大,但产品的竞争力和品牌效应并不明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绣品市场的饱和,朝鲜绣、机器绣的增加,宝应乱针绣产业的优势已不明显,出现了产业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企业发展、人才培养、作品创新、市场销售、产业品牌化等几个方面。

(一)企业发展问题

1.企业规模小、产能低,应对市场能力不强。鲁垛乱针绣主要是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进行学习生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有几名到十几名绣娘,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很少。近年来,随着工艺品市场的需求低迷,传统题材的乱针绣作品工费高、周期长、产能偏低,企业在销量上受到一定影响。尤其是朝鲜绣、机器绣带来的冲击,使竞争力不强的鲁垛乱针刺绣企业面临倒闭或者转型的困境。

2.乱针绣企业用工方面无序竞争,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绣工管理混乱,工资标准不统一,导致绣工无序流动,技能得不到提升,绣品质量无法保证。

3.销售秩序比较混乱。企业间仍有相互压价、恶性竞争的现象存在。

(二)人才匮乏问题

1.刺绣传承形式单一。乱针绣企业主要以非遗大师创办的小型工作室为主,技艺传承方式主要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乱针绣工艺复杂,人才培养的周期较长,学徒前期的学艺和得到的回报是不成正比的,这导致了年轻人不愿从事乱针绣行业,老一辈的非遗传承人因年龄较大视力减退,无法继续从事一线的刺绣工作,造成了乱针绣从业人员萎缩、传承人断层、后继无人的困境。

2.刺绣专业设计人才严重缺乏。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只是将从事乱针绣作为谋生的手段,大多缺乏美术绘画功底和创新意识,作品多以临摹为主。

(三)产品创新不足

乱针绣被称为“绣画”,产品大多停留在复制层面,缺乏原创性和个性化的作品。鲁垛乱针绣产品对地域文化和传承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缺乏与时尚文化、现代审美的结合,使产品与市面上的产品“同质化”属性严重,没有鲜明的产品特性。乱针绣产品设计与刺绣做工没有分离,也是产品创新不足的重要原因。

(四)市场销售单一,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乱针绣企业来单加工较多,企业品牌意识淡薄,发展方向单一,虽然产业规模较大但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多数企业的绣片往往是贴牌销售,在整个销售链中,利润大部分为代销公司所得。绣品包装设计不够精美,不便携带,档次没有区分。文创推广性产品较少,传统刺绣产品与时尚消费理念结合不足。

三、宝应鲁垛乱针绣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从提高乱针绣产品的竞争力、构建乱针绣人才梯队培养的模式、强化企业管理、塑造品牌意识等方面入手,帮助鲁垛乱针绣小微企业的转型,促进乱针绣文化产业的发展和非遗技能的传承。

(一)自身层面的不断创新

乱针绣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仅仅依靠社会和政府的支持是不够的,从根本上还是要依靠自身的提高和创新,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使乱针绣技能与时代融合,走进生活,促使非遗活化。

首先,要从乱针绣工艺层面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保证每一个过程的准确化和完美化,从刺绣细节中的量变达到质变,走刺绣精品路线,塑造产品良好的品牌形象。作为一种手工艺品,手艺就是乱针绣产品的灵魂所在,掌握这种刺绣工艺需要常年累月不断地练习和学习,反复揣摩画作的意图,创新不同的针法进行表现,才能传承非遗文化的精髓。目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刺绣市场上充斥着机器绣、朝鲜绣等低价位的作品,拉低了手工刺绣的价位。能在这种环境中坚持手工刺绣,不迷失方向,不急功近利,让手工乱针绣产品变得更有温度、更有亲和力,得到市场的认可,是非遺刺绣传承、活化的关键所在。2784043C-96F6-4102-9338-0FC6918F300B

其次,要进一步挖掘乱针绣文化内涵,梳理出乱针绣的发展脉络,凸显宝应鲁垛乱针绣非遗文化的理论价值。特别是要从传承人出生背景、求艺历程、技艺传承、取得成果等方面入手,对宝应乱针绣第一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一对一、全面的口述史梳理,突出表现宝应鲁垛人在乱针绣技艺上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最后,乱针绣非遗文化的传承还可以结合当地的乡村旅游、农家乐、非遗乱针绣展馆、刺绣体验园等项目进行推广宣传,使游客走进非遗产业,近距离感受乱针绣产业的魅力。

(二)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

传统非遗乱针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政府部门应出台和落实与乱针绣工艺相关的政策,在乱针绣产业集散中心进行科学管理,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同时,逐渐加大对乱针绣产业的经济投入,打造宝应鲁垛乱针绣产业整体的品牌形象。其次,政府应加强对乱针绣非遗文化全方位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走进宝应乱针绣产业,了解乱针绣非遗文化的传承故事,喜歡乱针绣作品,使每一个人都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举办论坛和发布报告,每年定期举办乱针绣非遗传承发展论坛,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搭建高校、企业、行业、社会对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平台,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促进乱针绣工艺发展。

对于目前现有的刺绣企业应进行精准帮扶,驻点服务解决技术难题。鲁垛镇乱针绣产业园区刺绣企业较为集中,从业人员也聚集在园区附近。目前现有的刺绣从业人员年龄偏大,受经济、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已不适合脱产到高校、培训机构进行学习,但他们却是刺绣非遗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为了提升他们的技能,政府部门应结合高校、行业和当地企业,共同合作,开展驻点“靶向式”的精准技术服务和产业帮扶。

(三)高校层面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

1.加强与当地高校的校企合作,特别是在职业院校开设刺绣相关的选修课程,普及刺绣非遗文化,深刻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通过编写相关文献、拍摄短片、作品展览等方式进行非遗人物的讲解宣传,提升地域文化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2.完善非遗培训机制和制度,建立乱针绣非遗传承技艺培训师资库。师资可以是高校的教师,也可以是当地的非遗传承大师,还可以是从其它行业、区域聘请的专家。技能培训要层次分明,任务明确,结构合理,确保非遗培训的质量。根据对从业人员的需求,乱针绣非遗传承的技能培训要分层次进行,如普及型、技能型、提高型、创作型等几个层面,有针对性地高效地进行培训。建立线上乱针绣学习平台。随着新冠疫情的常态化,部分刺绣的理论知识放在线上进行,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好地对绣工的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为线下刺绣学习进行有效补充。

3.校企合作培养刺绣人才。扬州乱针绣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创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以及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都离不开当地高校的大力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往往存在“传男不传女”“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观念,为了打破这种传统观念,高校和当地企业、行业、政府部门应合作进行社会化招生,实行联合办学。高校引进刺绣非遗传承大师在校内建立工作室,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传授技能。办学模式根据乱针绣工艺的实践性特点,可以采用“2+1”模式(学校两年的常规学习和企业一年的定岗实习)进行紧密合作。学校学习重理论、重素质,引入一些新观念、新思路;企业实习重实践、重技能、努力创新。若此,可望能够从根本上缓解扬州刺绣传承、保护与发展的困境。

(四)市场层面刺绣文创作品的开发与推广

文创产品通过创意设计,将文化元素有效地植入产品设计之中,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是文化价值的体现,也是某种文化信息的外在呈现形式。鲁垛乱针绣针法极其丰富,适合表现和应用的题材十分广泛,目前乱针绣产品的主流形式偏向装饰画。刺绣文创产品的开发可以拓宽乱针绣产品的应用范围,使更多的人去认识它、喜欢它。乱针绣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可以从某些产品的局部、点缀方面开始,例如笔记本封面、手机壳、充电宝等物品的外皮,也可以从服装、鞋帽、丝巾等纺织品中进行升华,还可以以DIY作品的形式进行刺绣体验,培养兴趣。刺绣创新设计可以从题材、刺绣技法、衍生品、地域特色等方面开发文创产品,推进乱针绣非遗文化的传承。精美产品的诞生离不开产品的包装,加强对刺绣工艺品的包装设计,也可以起到无声推销员的功能,从而扩大刺绣工艺产品市场。

乱针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要依托地方高校、设计机构等资源,融入工艺特色、地域文化和非遗文化等民族文化元素,设计出符合时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并提供给当地传统工艺企业、手工艺作坊和非遗传承人等使用。刺绣文创作品的宣传与推广,除了常规的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宣传,更要结合扬州地域文化的景点和庆典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推广。例如在瘦西湖、东关街、运河博物馆等旅游景点设立展示、销售点,宣传扬州刺绣的文化特色,扩大影响;结合扬州大型的旅游盛会,抓住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园林博览会、运河论坛、扬州马拉松比赛等契机,进行刺绣非遗文化宣传,将刺绣文创产品推向国内外市场。

四、结语

传统的手工刺绣作品的难度大、周期长,刺绣产品价位也较高,在不了解刺绣工艺和非遗文化的情况下,手工刺绣在市场上已经失去价格优势,大量低端机绣产品以次充好占领了市场,也影响到传统手工刺绣的传承与发展。然而,由于当代人们对于刺绣艺术的欣赏品味在不断提高,如果我们将传统的手工艺与现代时尚文化、地域文化等相融合,结合手工刺绣技法和新材料,并进行品牌化的推广,那么手工刺绣艺术将会具有广阔的前景,也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它的传承和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程炫语.江苏宝应县乱针绣的技艺特征与传承创新[D].无锡:江南大学,2019.

[2]杨帆,李国平.“非遗”视角下满族民间刺绣的传承与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20(18):13-14.

[3]林谷彦,何璐.福建闽绣文化与现代时尚服装的融合创新[J].工业设计,2021(3):141-142.

[4]卢靖.苗族刺绣工艺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路径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9):129-130.

[5]姚紫薇,狄静.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传统手工艺的创新——以乱针绣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01-106.

作者简介:朱成军,扬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讲师。2784043C-96F6-4102-9338-0FC6918F300B

猜你喜欢

非遗刺绣文创
陶溪川文创街区
刘力萍文创作品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