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设计力

2022-05-22张盼盼

家居廊 2022年4期
关键词:空间建筑设计

张盼盼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Atelier LAI

若不知来时路,怎知未来之处。来有二意,一为到来(being),二为未来(future)。来建筑的营造实践,取“来”之本义,回望来时小路,又从来路出发,探索当代本土的建筑艺术营造之路。

来建筑设计工作室 Atelier LAI合伙人、主创建筑师 唐铭

项目地处江南集镇,位于浙江省德清市乾元镇里的一个老街之中。老屋已塌,空留老墙一面,而老街的建筑多为江南地区常见的白墙青瓦的坡屋顶。新建建筑需要融入老街的图底关系,却寄希望于有新的图景表现,以满足对话旧的记忆,又符合新陈代谢的兴建之需。

在中国传统高密度的城镇之中,为了达到封火的目的,户间墙都做成高墙,形成了片墙高低错落的立面视觉特征。而在这样一个1:4的纵向延伸的基地当中,建筑师同样将片墙作为形式语言,从横、纵、高三个维度进行布置,最终用五片微斜屋顶,十片横向高墙,三片纵向弧墙,完成了空间六个面的限定和组织。横向的十片墙,将狭长的基地隔成了十一个不等比例的空间,分别作为房间、庭院和设备平台。空间切分的节奏源自于对内部需求的重新组织,头有内庭,尾有楼梯,形成一种张弛有度,气韵生动的节奏关系。五片屋顶,尺度上接近于图底关系中的旧民居。覆盖于十一个空间之上。屋檐出挑形成灰空间,成为房间的平台抑或穿行于房间之中的折径。柱挺立,梁承载,原本泾渭分明的框架体系,通过片墙融为一体,再通过一个圆角将垂直关系柔化,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挺立转向由浅至远的承载。一次力场的弯折,“势”因此而来。在静态的片之间,片之下,形成动势,片穿越而出。片随势穿透,穿越纵ELLE DECO设计廊是ELLE DECO家居廊旗下,以室内设计垂直领域为核心进行构建,包含内容、社群和奖项评选的全新平台。ELLE DECO设计廊将依托全新升级的家CLUB 小程序和中国室内设计大奖网站,为设计师们提供更加自主、便捷的作品上传、展示渠道,以 “ELLE DECO设计廊”公众号为触点,联动 ELLEDECO家居廊新媒體平台及杂志栏目,为优秀的室内设计作品、设计师们提供更加专注、垂直、持续性地展示机会。

向弧墙,悬臂至围墙之外,向外部展示其势。因此,面的穿越关系需要通过立面的缝隙显隐。

主创建筑师唐铭以“直角之诗”来形容这个“十片间”,她认为它是现代主义的雄心,曲柔则是东方美学对于人的深情。新房子被旧城包裹,留下的三个小内庭是张望旧城的窗口:八月花开,凌霄满墙,光影流转,时光对于老墙的刻画,满是覆盖了温情的真实。

默认建筑工作室

默认建筑工作室的名字,来自“More T hanArchitecture”的直译。“默认”既是对于建筑本身的执念,“More Than”亦蕴含着包括但不限定于建筑之意,也希望借此表达“在建筑本体之外,作为建筑师更应多关注和吸纳身边宽泛的日常琐碎”的观点,默认建筑认为源于生活本身敏锐的理解和体验,是建好一处房子的真正根基。

默认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牛津

“清水园”是一组与中国当下多数私宅大相径庭的房子,业主是一对企业家兄弟。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兄弟俩及家人各持一处的独立居住空间,以及用于团聚、会客和健身等活动的家庭休闲空间。

休闲部分以公共活动为主,尺度相对大开大合。而居住部分则趋于紧凑,更显细腻的居家之感。

设计以庭院为核心架构空间。院落的存在,不但能够改善环境,更可自然地实现休闲部分和居住部分的划分过渡,形成“隔而不断”的空间流动感。最重要的,是借助园中草木的生长枯荣,让空间伴随时间的推移而变换,这也契合了业主将宅子视为承载家族记忆、并传递延续下去之空间载体的期望。

清水混凝土是建筑的主体材料,并采用纹理自然的松木小模板进行浇筑,水平走向的木纹也更适应小尺度空间的横向流动感。材料简明统一后,建筑实体退为了“背景”,空间作为主角凸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素色的清水墙也“让步”为了树影婆娑的幕布。

对于项目的室内用料,设计根据各区域的空间特点和使用性质进行组织,并注意拿捏了材料运用上的分寸。多采用柚木、竹木、灰泥、黄铜、水磨石等质感温润的暖性材料,使其与混凝土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状态,精炼而节制。

“清水园”在设计中采用了当代的材料和建构方式,塑造具有传统意味和精神内核的现代居住空间的可能性。项目的名字既源于材料本身,也蕴含着空间流动性的隐喻,更寄寓着使用者脱俗安宁的生活状态。

集优室内营造

集优室内营造设计团队

集優室内营造于2007年创立,位于中国苏州,提供以高端住宅、商业、商用办公、样板间及售楼中心、家具饰品陈列为主的个性化空间营造服务。

www.g-you.net

在这套位于苏州的 570平方米私宅YI HOUSE中,集优室内营造完成了一次以艺术的角度阐述音乐家业主的生活哲学的设计实践。

室内空间在原建筑体基础上,根据风格和使用要求,修正了格局,无形的分割产生有声的分区,动静分层,井然有序,功能区之间增加了空间的互动性。墙地面的白洞砂岩质感和涂料营造了宁静朴素的氛围,屋内的不对称弧形灵感来自琴弦元素,给日常带来生活的趣味。

一层不仅是私人放松的自由空间,更是音乐交流的艺术之地。在时间的推移下,流动的空气追随光影变幻连接着室内的每个角落,人文与艺术相融。瘦长的楼梯间在隔墙的作用下,减少了上下楼的心理压力,纯白空间,干净明亮。

地下车库直通家的负一层地下室空间,走过富有仪式感的日式玄关,也完成从喧嚣到宁静的心理转换。区别于普通地下室空间的阴暗潮湿,YI HOUSE的地下室在优化结构的同时,引入多处自然光线。相比一层的私密性,地下室整合了更多功能空间,包含中厨,餐厅,洗衣房,储藏间等,自然明亮,温馨舒适,满载生活的烟火气。二层和三层以套房睡眠为主,以深色木饰面与浅卡其色作为氛围的延伸,整体干净有序。

壹零设计

壹零设计是个性私宅领导品牌,专注于为国内客户提供私人住宅、大宅别墅、跨界商业空间的专业室内设计及陈设艺术服务。壹零设计坚持让物质享受和精神追求共同作用,让家和生活从“好”到“美好”,强调人与氛围的情感共鸣。

武汉壹零设计主创设计师 徐鹏

本案是位于武汉市武昌区核心地段的180平精装房,对空间的改造聚焦实用主义:三卫改为两卫,设计一个洗漱公区,让整个房间的动线呈现开放式布局;在原餐厅部分增设了一个西厨功能空间;还为两个宠物定制了栖息之处。全屋以微水泥的大面积应用搭配原木、布艺和绿植等元素,呈现温暖自然的侘寂之美。

入户处设计有功能性的门厅,统筹规划空间职能。客厅设计摒弃了传统客厅围绕电视的布局方式,充分将墙面功能性和阳台通透性结合起来。由客厅去往功能书房的过道角落,设计师将岩洞底部挖空作为狗狗的窝,上方的两个洞口留给猫咪,通往最上方洞口的通道中间安置了一个猫猫专用的小爬梯,梯子上还有猫猫最爱的猫抓板。功能性书房连通整个空间的公共卫生间,作为业主收纳储藏、制作手工、临时餐厅的多功能空间,书房家具均为可移动设计。整面墙的储藏柜内还设计了一张宽1.5米的电动隐形折叠床,满足偶尔留宿客人的需求。从阳台进入主卧的过道一侧墙面被设计为储存空间,过道另一侧是洗衣机、烘干机、烘干柜和叠衣平台。

壹零设计认为,设计美学应当是充盈的而非空洞的,脱离烟火气的侘寂风只能定格在屏幕里,而无法闪耀在生活中。坚持实用主义至上,方能解锁自由且自在的理想居所。

Linehouse

Linehouse是由 Alex Mok(华裔瑞典人)和 Briar Hickling(来自新西兰)于2013年成立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事务所。Linehosue拥有一个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团队,对建筑、室内设计、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均有涉猎,并善于强调作品中的建筑感、材料和光线。

http://linehousedesign.com/

Linehouse设计总监Alex Mok, Briar Hickling

坐落于上海UCCA Edge三层的New Wave by DaVittorio,是UCCA集团旗下的第一家美术馆餐厅,旨在发掘中意文化对“家”本味的理解,同时将高端餐饮体验与艺术空间进行有机融合。New Wave的名字以UCCA开馆展“85新潮”作为灵感来源,作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运动,是一场对于新与旧,中国与西方艺术观念之间碰撞及重构的实验,也首次将中国艺术带入国际视野。

New Wave餐厅的设计概念也来自于对立元素的碰撞,过渡与重构。Linehouse尝试像策展一样通过打造一序列空间来编织不同元素的陈列组合。基于古典西方建筑的柱廊空间构成,以及柱廊结构营造的空间秩序感,我们将圆拱的形态引入空间作为原型,随着主吧台-室内用餐区-室外用餐区几个主要区域的动线变化,这种抽象化的柱廊空间将食客由公共开放的美术馆空间引入至私密的用餐空间,空间经过狭长通道的挤压直到用餐区的释放,四面环绕且有序排列的拱形镜面制造出戏剧性的视觉幻象,感官体验在层层递进的空间中得到无限延展。

遍布整个餐厅的天花挂布装置设计同样也是在由大小韵律变化的圆拱形体块交错切合形成的抽象图形中诞生的。挂布由一种特殊编织肌理的日本塑胶面料制成,结合切割的流线型态以及整体形成的云雾一般的轻盈体量给空间带来柔软的层次。整个餐厅我们寻求通过材料来表现元素的对立冲突:柔软与坚硬,粗粝与光滑,有序与无序,坚实与透明。材料作为感官的催化剂在空间中创造出惊喜。

多么工作室

多么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立足于上海,是一个跨越不同领域,工作范围涵盖建筑、室内、产品的设计团队。"多么"包含了创立者对设计的追求与实践目标,秉承一颗探索的心,探究设计中更多的可能性。

多么工作室主创建筑师 王维、盛乐

项目坐落于北京通州区张家湾镇的皇木厂村内,建筑位于村口西北角的醒目位置,是一棟两层砖混结构的小楼,原本作为民房及办公使用,多么工作室受委托对其进行改造设计,作为睡眠研究所在北京环球影城周边设立的首个民宿项目。

在周边的环境缺少景色的条件下,设计师以围合式庭院营造出一个个别具趣味的私密花园,仅在南侧围墙上开拓少许框景式的洞口,而院内建筑的大玻璃窗,则积极地引入庭院内的景与光,成为室内空间体验的一部分。院落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并且在多层次空间的营造下让茶室、客房、围墙与院子发生一系列的互动关系,影随光动,人移景异,让建筑别具诗意。

建筑与室内的设计语言是以一道1/4圆弧为出发点,通过几何构成的方式完成。立面上向外延申的建筑体块,以流动的姿态向自然靠近,将建筑、自然与人的距离拉近。而白色的外墙使得建筑变得抽象而有雕塑感,带给人纯粹的体验和想象的空间。

多么工作室在预制化拼装组合家具设计制作上已实践多年,为施工开启了自动挡,容易程度甚至可以让业主亲自操作。整体色彩概念采用了“一望无际的白”,在这个白色的空间里,一切都显得格外真实、纯粹,设计师希望用最简洁的语言编织出最淳朴的梦境,让一切纷扰消失在诗意盎然的“白”里。

猜你喜欢

空间建筑设计
空间是什么?
BUBA台灯设计
创享空间
有种设计叫而专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