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庄子笔下的鸟兽鱼虫

2022-05-22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5期
关键词:鱼虫鱼之乐鸟兽

郑晶心

五月淡夏,草木繁盛,鸟兽鱼虫生机勃勃,这时候读一读《庄子》,看一看庄子笔下的那些鸟兽鱼虫的故事,仿佛五月的轻风拂过躁动的心灵。

大鸟尽情展翅,小虫小鸟亦可自在

庄子笔下最有名的鸟就是那只“鯤鹏”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身体非常长,不知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作“鹏”。鹏的背非常阔,也不知有几千里。鹏奋而起飞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鸟呀,当海水激荡、飓风刮起的时候,就要迁移到南海去。那南海,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

中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给同学写毕业赠言,写的多是祝你“鲲鹏展翅、鹏程万里”,这个“鲲鹏”就来自庄子的故事。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想象,也全在这两个成语里了。

庄子后面还讲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当鹏往南海迁徙时,一击水就行三千里,一飞冲天就是九万里。鲲鹏的天地多么辽阔!

写完“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大鲲鹏,庄子转头写了一条小虫和一只小鸟:蝉和斑鸠。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蝉和斑鸠讥笑大鹏说:“我们从地面疾速而飞,碰上榆树、檀树的枝条就停下来,有时飞不上去,就落到地面罢了,何必要飞到九万里高空去南海呢?”

小虫和小鸟的快乐是真实的,但庄子的态度也是明确的,他说,到郊野去,只需携带三顿饭食,回来后还能饱饮的;去百里以外的地方,就要准备过夜的粮食;去千里以外的地方,那就要预备三个月的口粮。“之二虫又何知!”小虫小鸟又怎么会知道!

世间鲲鹏不常有,“蜩与学鸠”寻常见。除了看庄子的态度,我们还可以看一看庄子的方法论。如果要做“蜩与学鸠”,目标只是郊野和百里外,就备少少的粮;如果要做鲲鹏,目标是去千里以外,那就要备多多的粮。庄子的故事虽然浪漫,却也映照着真实的世界。我们不能手里只有少少的粮,心里却想着去做鲲鹏。能力和目标要匹配,思想和行动要一致,这样才不致活得纠结和痛苦啊。

人有心,鱼有意

庄子笔下的鱼,不像前文所述的鸟儿们那样具备个性,基本是拿鱼说事罢了,比如那场著名的庄子和惠子论辩——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和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游来游去,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会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原本也不是鱼,所以你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样说就完整了!”庄子说:“让我们回到话题开始的地方吧。你问我‘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说明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才来问我‘从哪里知道’的。现在我来告诉你,我就是在这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这场论辩千古闻名,庄子和惠子也是一对千古闻名的辩友,但他俩是相爱相杀。两人看事物的角度不一样,惠子好讲道理,庄子注重感受,所以两人辩论,时常是鸡同鸭讲。就如这场辩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庄子是把自己的愉快心情投射到了鱼身上,所以他看鱼就是快乐的。如果哪天,他不快乐了,大概也不会看出鱼是快乐的了。但惠子偏要跟他较个真,问他是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就给他玩个“偷换概念”,答曰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写的书,故事自然到这里就结束了,表面上看起来是庄子赢了。事实上,也是庄子赢了。确实,凡事都讲道理是无趣的,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让人快乐的是感受。此时此刻,我与鱼心意相通,我快乐,它快乐;它快乐,我更快乐。世界多么美好,天地万物多么灵动,真实体验着当下的这一切,会让人觉得:这人间,值得!

看,庄子还把自己对人世的理解投射到了另一对鱼身上。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鱼儿们一同困处在陆地上,它们互相吐着湿气滋润着对方,又用唾沫沾湿彼此的身体。虽然亲密友爱,但它们宁愿回到江湖中,互相忘却的好啊。

大哲之所以为大哲,是因为他们比普通人超拔。当普通人为“相濡以沫”的景象感动时,大哲却发出“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呼喊。

大哲为什么要这么说?因为他认为,鱼儿本来就应该生活在江湖中,它们“相濡以沫”,说明已经身处险境,随时会丧命。所以,与其这样“相濡以沫”,“相忘于江湖”反倒可能活下来。

大哲实则“道是无情却有情”啊。

更广阔的心灵

庄子的鸟兽鱼虫,不管是虚构的,还是真实的,都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故事,如蜗之国。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有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左角上,人称触氏;还有一个国家建在蜗牛的右角上,人称蛮氏。它们时常为争夺地盘而挑起战争,战争中倒伏在地上的尸首就有数万之多,战胜者追逐战败者往往要十天半月才返回。

这个小故事太适合拍一部动画片了,如果是水墨风格,妥妥的中国风。想象一下,夏日雨后,蜗牛从藏身的草丛中钻出来,在草地、在街边小道上四处游走。它们喜阴怕晒,大晴天只能躲着太阳,雨后天气湿润,便出来活动活动。此时,小朋友们最爱捉蜗牛玩了,可谁会想到,它们的细微的触角上,竟载着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还争战不止。“蜗之国”的国民恐怕也想不到,他们拼死拼活争得的国土随时都会毁于一只人类幼崽的鞋底。

大哲确实有大格局,庄子看到了天地宇宙之无穷,感慨于人类争执于有限,便拿“蜗之国”来说事。

庄子的笔下还有为“朝三而暮四”怒、为“朝四而暮三”喜的猴子。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养猴子的人喂猴子吃橡果,说:“早上给你们三个,晚上给你们四个。”猴子们大怒。养猴子的人改口说:“那早上给你们四个,晚上给你们三个。”于是猴子们都心满意足了。

没办法,平凡的我们,可能大多数都如同这猴子,只看到眼前,看不到未来;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偏执于一事,无法有开阔的视野。而写下这些鸟兽鱼虫的庄子,恰似那大鹏,有开阔的视野,更有一颗比陆地、大海、天空更广阔的心灵。

(小漠绘图)

猜你喜欢

鱼虫鱼之乐鸟兽
儵鱼出游从容,“鱼之乐”庆有余
简单对话,趣味横生
沙漏
沙 漏
时间,遗失了什么
BALCONY
雷的尸体
潜入鸟兽争霸战
罗非鱼寄生嗜丽鱼虫的形态描述及系统发育研究
衣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