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百年青运关键词

2022-05-22郑晶心

风流一代·青春 2022年5期
关键词:江苏省委共青团江苏省

郑晶心

“五四”运动在江苏

1919年,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激化,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下,“五四”运动爆发了。

江苏位于东南沿海和长江下游,是全国工商业和文化发达、经济富裕的省份之一,也是帝国主义进行掠夺的重要地区。当时,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等城市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在得知5月4日“北京学生激于义愤,集众示威,焚巢殴贼”,而不少学生“横被羁禁”的消息之后,立即同声相应:举行国耻纪念大会、演讲、游行、请愿、抵制日货,进而“三罢”(罢课、罢工、罢市)。

除以上城市,江苏各县城也相继召开了国耻纪念会、国民大会,并通电、游行、演讲。爱国运动在全省蓬勃开展起来。

“团二大”在南京召开

1923年8月,团史上唯一一次在高校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团二大”在东南大学召开,毛泽东同志代表党中央出席大会并致辞。大会以党的三大《关于青年运动议决案》为根本遵循,讨论和决定了关系团的发展方向和道路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在团史、青运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具有夯基垒台的意义。这次大会宣示了共青团“永远跟党走”的初心,明晰了共青团“为党育新人”的主责,锚定了共青团“做群众工作”的本职。

南京地区的“五卅”运动

1925年5月,上海的日本纱厂资本家枪杀了青年工人顾正红,并打伤工人10多人。这一暴行激起了上海人民的极大愤怒。5月30日,上海各校学生2000多人在公共租界的各条马路游行示威,部分参加示威的学生遭到英国巡捕的逮捕。下午3时,学生和群众近万人聚集在英巡捕房门口,要求释放被捕学生。英国巡捕竟开枪射击,打死打伤许多爱国群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南京中共党组织和团组织领导全市人民展开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帝斗争,全市各大中学校学生罢课,全城市民大游行。在中共南京支部、共青团南京地委的宣传发动下,和记洋行工人开始罢工。团组织和进步学生积极筹划组建了和记洋行工会,并为工人具体拟定了向厂方提出惩办“五卅”惨案凶手、承认和记工会、改善工人生活待遇等13项复工条件,把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结合了起来。各校学生还到各地募捐罢工工人的救济费,从道义和物质上给工人以大力的支持。

“五卅”运动中,团南京地委不失时机地做了大量工作,培养了一批青年工人骨干,并在下关建立了以青年工人居多的团支部。

“一二·九”运动在南京

1935年12月9日、16日,北平学生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两次举行示威游行,抗议国民政府的卖国行径,但是他们的爱国行为遭到了军警的镇压,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南京,南京各校学生群情激愤,在进步学生团体的领导下,各校学生纷纷酝酿罢课示威。

中央大学发起召开了全体学生大会,大会通过决议:通电全国,声援北平学生,决定举行罢课,并成立了院系学生联席会和学生纠察队,积极准备发动新的示威游行活动。南京中学读书会的学生也通过了罢课和举行游行示威的决议,南京学生还成立了游行指挥部。

在遭到打击后,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斗争,南京学生决定停止游行示威的斗争方式,成立自治组织南京学生界救国会(简称南京秘密学联)。在斗争策略上,南京秘密学联使用了公开的统一战线的群众性组织学生联合会的名义,实际上是一个少数先进青年的地下组织。南京秘密学联还通过读书会、学生社团以及班、系学生会、同乡会等“外围团体”,团结了更多要求进步的爱国学生,壮大了学生中的积极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南京秘密学联抓住时机,抢先行动,在几天之内发动了800多名学生,成立了基本上由南京秘密学联控制的南京学生界抗敌后援会,并争取到合法备案。南京学生界抗敌后援会一成立,立即利用合法的地位开展抗日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台在南京第一次播放了《义勇军进行曲》,还组织了战时服务队,集中积极分子,深入组织民众,号召全民抗日。

南京秘密学联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影响下,为了救国救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江苏青年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二〇”运动在江苏

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妄图使中国仍旧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由于国民党政府坚持一系列反动的政治、军事、经济政策,造成了国民党统治区内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通货膨胀,物价不断飞涨,教育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各阶层人民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

1947年5月4日,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音乐学院、戏剧专科学校联合在中央大学礼堂举行“五四”纪念会,并发表大会宣言,呼吁全国青年学生团结起来,为创建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而共同奋斗。5月20日,“五·二〇”爱国学生运动在南京爆发。

5月20日晨,中央大學学生和沪苏杭学生代表5000余人在中大操场集合出发,并与金陵大学学生会合。当天是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大会开幕之日,国民党当局在首都南京布下重兵,严阵以待。队伍到达珠江路口,有500余名武装宪兵和警察强行阻止通过。宪警抢夺、撕毁旗帜和标语,用皮带、鞭子、木棍等殴打学生。这场镇压,学生重伤19人,轻伤104人,遭毒打的500余人,被捕28人。同日,天津南开、北洋两校的游行学生,遭到特务的殴打,许多人受伤。南京、天津的流血事件便是震惊中外的“五·二〇”惨案。

“五·二〇”惨案发生后,上海各大学成立了“五·二〇惨案后援会”;全国60多个城市的学生先后举行了罢课和游行示威活动。5月22日,京沪苏杭十八校生联合发出了《“五·二〇”血案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全国同胞们,“让我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枷锁和枪炮吓不倒我们,我们要用汗和血去换取一个真正独立民主和平康乐自由新中国”。

治理淮河

1951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1951年9月下旬,团中央召开了治淮工程中团的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治理淮河是国家的一项重点基本建设任务,青年们应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这一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可靠的有力助手。

淮河流经江苏的苏北地区,团苏北区工委号召基层团组织发动团员和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加治淮工程,要求建立各级治淮团工委(苏北区治淮工委、分区工委、县工委),县以下的区设团总支,乡设团支部、分支部或团小组,团苏北区工委从现有团干部中抽调人员充实到基层各级治淮团组织中。

江苏省的治淮工程自1951年秋开始,到1956年7月结束,历时5年之久,青年在各级中共党组织和团组织的带领下成为治淮的生力军。广大团员和青年干部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团的建设与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扫盲运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广大的工人、农民中开展扫盲识字教育。

1956年1月,团江苏省委号召大(专科)、中(包括中等专业学校)、小(高小)学校的学生利用放假回家的机会,积极投入“教一个文盲或半文盲识一百个字”的活动;号召团员青年“学习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学习文化,办好合作社”“学习文化,提高技术,增加生产”“做一个扫除文盲的积极分子”“每个知识青年至少要扫除一个文盲”。

团组织对扫盲工作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及时编写了扫盲识字课本。这种课本紧密联系当地人的姓氏、地名、农活、工具,多为必要的常用文字和语汇,适宜边学边用,边用边学,认得快,记得牢。

从1955年冬到1956年春,江苏省工农青年文盲中有一半以上参加到识字活动中,不少乡村的干部和青年实现了提前脱盲。

青年自学

1981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号召广大青年走自学成才的道路,江苏省广大青年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积极开展自学活动,为“四化”建设掌握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

团江苏省委通过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青年参加自学;会同江苏省教育部门、人事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促进自学活动的深入发展;协助江苏省教育部门积极筹建高等学校自学考试委员会,试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组织高校教师、专家进行自学考试辅导,具体帮助青年解决自学中遇到的困难。对于确实达到大专毕业水平或确有专长并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贡献的自学青年,建议人事部门及时做好考核录用工作,并授予业务技术职称。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青年自学的热情。

科技兴农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江苏农业战线上的广大团员青年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以高涨的热情积极投身于“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活动。共青团广泛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活动”“实用技术培训活动”“争当科技示范户标兵、青年星火带头人活动”以及“实施511科技工程方案(用3年时间,培养省、市、县三级科技兴农带头人11500名,其中省级培养500名、市级培养1000名、县级培养10000名,统称“511”)、培养科技兴农带头人活动”,为促进江苏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学习科学技术、参与科技实践、提高科技素质成为江苏千百万农村团员青年的自觉行动。

江苏青年艺术周

1985年10月15日至21日,“江苏青年艺术周”在南京举行。此次艺术周由江苏省属及南京市属24个文艺、新闻、出版单位联合举办,是江苏省第一次为青年人组织的、较大规模的综合性文艺活动。艺术周活动旨在鼓励青年的艺术创新,发现优秀青年文艺人才,推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和活跃青年的文化生活,培养青年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青年蓬勃向上的热情。

江苏省、南京市的艺术剧团、艺术院校和社会各界的青年演员、学生和艺术爱好者500余人先后登台献艺,全省共有10万余名观众参加了此次活动。

“10100”创新创优工程

2017年,为了推动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串点成线连接起全省共青团改革创新的大格局,团江苏省委制定了“10100”创新创优工程。这是落实改革实施方案的“一号工程”。该工程面向全省各领域、各条线基层共青团组织,遴选10个重点项目和100个储备项目,推动创新创优项目在全省层面上铺开。

江苏青年人才建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2019年,团江苏省委启动了“江苏青年人才建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进一步推进全省青年人才工作全面铺展开来。各级共青团组织积极回应青年发展意愿,努力当好青年成长成才的“圆梦人”,为各类青年人才提供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依据《江苏青年人才建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要求,在这三年中,全省各级团组织着力聚焦高质量发展中共青团能为善为的领域,广泛联系、凝聚、服务和培养青年思政教师和学生骨干、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留学归国人才、青年工匠、高校毕业生、乡村振兴人才、新兴青年群体、青年文化人才、青年志愿者、青年网络人才等十类群体,推出并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新动力”计划、“新引力”服务计划、“匠人匠心”计划、“青春留苏”计划、“新农菁英”计划、“青社计划”、“苏北计划”、“文明育成”计划、“燃青春·正能量”行动十大工作项目,聚力打造一支堪当重任的青年人才队伍,勇担助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青春责任。

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9年6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江苏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9—2025年)》。这是江苏省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为江苏省青年发展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规划》从青年的思想道德到文化生活,从学习教育到身心健康,从婚恋家庭到社会融入,从就业创业到社会保障,从预防犯罪到权益保护,提出10个发展领域、44项发展措施和12个重点项目,涵盖了青年成长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和每一类群体。

《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富有江苏特色、走在全国前列的青年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更加完善,青年友好型社会环境不断优化,青年思想政治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青年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的参与度、贡献度明显提高,不断成长为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春四进、建功乡村”行动

2020年7月31日,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委农办、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的“青春四进、建功乡村”行动启动暨江苏共青团首批助力“万企联万村”合作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引导广大青年和青商企业参与乡村建设,提升对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贡献度。

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也是青春建功大舞台。“青春四进、建功乡村”行动是江苏共青团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江苏省委“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的创新举措和重要路径,通过实施青年人才、青商企业、“青字号”金融资本、青年风尚“四进”乡村,让广袤农村也年轻起来,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夢想改造+”关爱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希望工程重要寄语精神,积极探索团组织服务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大局新举措,完善“事实孤儿”关爱帮扶体系,2020年10月,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江苏省扶贫办、江苏省青联、江苏省学联、江苏省青商会、江苏省青基会在全省启动实施“梦想改造+”关爱计划,计划用两年时间,以全省6~16周岁“事实孤儿”为主体,紧扣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构建“1+3+6”关爱服务体系,即建设10000间“梦想小屋”、落实3 项结对机制、实施6个关爱项目,探索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有机结合的帮扶模式,精准服务“事实孤儿”,助他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小康路上不掉队。

江苏县域共青团改革

基层是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基础,深化团的改革必须体现在基层组织的整体活跃上。团十八大以来,全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的重要指示,以县域共青团组织改革试点为抓手,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强化政治功能、恢复社会功能。团江苏省委围绕“工作项目化、生存社会化、运行扁平化和干部来源多元化、组织方式多样化、引领动员网络化”的改革目标,坚持一体谋划部署改革,坚持创新举措推动改革,坚持落地见效深化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江苏特色的县域共青团组织改革试点之路。

(资料来源:《中国共青团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概览》《江苏省志》《共青团中央全团要讯》《江苏共青团改革动态》、江苏共青团公众号)

猜你喜欢

江苏省委共青团江苏省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江苏省委常委会听取省关工委工作汇报
吃火锅的发现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江苏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选送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