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时代楷模立传

2022-05-22范咏戈

人民周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楷模春雷报告文学

《農民院士》

编者按:在学术界,朱有勇是一名院士,但在他自己眼中,只是一名有知识的农民。2020年春天,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春雷正在疫情最前线武汉采访,云南方面通过几位好友,盛情邀请他书写朱有勇事迹。研究资料,李春雷惊奇地发现,朱有勇扶贫之地,正是大家熟悉的那首爱情歌曲《婚誓》的诞生地——澜沧江畔!浪漫歌曲的背后,竟然有着那么沉重的故事。于是,李春雷走进了澜沧,走进了阿哥阿妹的故乡……

目前,长篇报告文学《农民院士》已正式出版发行。作为一部致敬时代楷模、书写中国脱贫华章的报告文学作品,该书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2022年3月30日,《农民院士》在北京、昆明两地举行图书视频研讨会。本刊刊发著名文学评论家、《文艺报》原总编辑范咏戈撰写的书评,以飨读者。

李春雷作为一位活跃在报告文学创作一线的著名作家,一直以对现实的持续关注,对现实题材的拓土开疆,以注重报告文学的文学书写为其作品显著特色。不论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宝钢》还是《木棉花开》《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记事》以及反映抗震、抗疫的作品,都显现出准确把握时代命题与文学命题关系,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的高度自觉。因此,他的作品往往一发表即点燃读者的阅读热情。近作《农民院士》是又一部提振时代精神的力作。

《农民院士》中的主人公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作者却偏爱称他为“农民院士”。这一称谓对于一位国宝级专家是高了还是低了?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无比崇高。这个称呼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朱有勇当过农民,曾有农民的身份;二是他立志终生为民,以自己的知识换来农村、农业的发展,换来农民的富裕。他本来有机会留在国外,也当过大学校长,但“农民院士”的他不想当舒服官儿,拒绝院士的办公室—实验室—家三点一线的生活。国家有一批这样的院士是国之大幸。像水稻繁育专家袁隆平院士,也是常年扑在实验田里,从外貌到服饰都像个农民。中国需要更多这样的布衣院士,他们是人民需要的院士。朱有勇院士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此书对时代主题的成功提炼。

朱有勇院士是报告文学人物画廊里一位崭新的传主。常年在澜沧江边乡村帮助少数民族脱贫,但他既代表中国工程院扶贫,站位就更高,考虑就更长远。比如:如何利用科技发展当地产业?贫困地区没有自己的产业,仅靠输血是没有办法奔小康的。朱院士遇到的困难更在于拉祜族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状态,已满足于每年种点苞谷、甘蔗,喝喝酒。他们普遍文化低,有的还不会说汉话,接受新生事物困难。一方面是高入云端的一个科技人才——院士,一方面是相对封闭落后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对接,便是作品独有的叙事空间。朱院士打了几个漂亮的“战役”:先选定种植冬季马铃薯,试种植成功后打消了乡民们的疑虑。收获季节评选“薯王”时,下允村的卫金成赶几十里山路来到蒿枝坝,以单枚1.95公斤夺冠并获朱院士5000元奖励,一下子调动起少数民族农民的积极性。接下来朱院士又带领团队试种经济价值更高的三七。三七是名贵的中药材,但人工种植的难度非常大。朱院士以专业精神、科学态度和团队方式攻下了这个难题。他不仅无偿转让技术,还广收学员,开办“黄埔一期、二期”人员培训班,让农民自己也掌握了种植技术——时代楷模是这样炼成的。书中一个个一家家生动的乡民靠院士带来的高科技产业走上小康之路的例子,使《农民院士》具有题材说服力,也成为扶贫题材作品中别开生面的一部。

《农民院士》作为一部科技题材作品,传主又是一位科技院士,因此很注意融通进科技知识,书的科技感很强,这也是科技报告文学应有的品相。写朱院士,不论是在平坝乡扶贫,教乡民冬季怎么种马铃薯,还是在大山里推广示范“林下三七”写得都很细。比如手把手教张六金削洋芋种的芽口,教他们“每株种20—25厘米深,距离40厘米,起垄不能太密,大约在1.2米,每亩的株数最好是4667株……”而侍弄娇贵的三七更是细到如何熟土、如何掌握温湿度、如何防治病虫害等。这些都离不开作者深入的采访和融入到科技知识中。报告文学从新时期以来就有这个传统。《哥德巴赫猜想》一开头就讲“数论”,用平易的语言,一般人能够听得懂的语言,讲清哥德巴赫猜想为什么在数学领域是顶峰。只有这样写,才能够把陈景润这个人物写得精彩。

《农民院士》主人公朱有勇院士(左)与作者李春雷

《农民院士》写出了李春雷的风格:文学性强,好读易懂。作品在谋篇布局上下了功夫。以芦笙恋歌哭声始,到芦笙恋歌笑声终。全书9章,写朱有勇院士一步步从一个农村娃到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科学家,大处立意,细处落墨。作品中不乏闲笔和花絮,如拉祜族的善歌善舞、院士搞洋芋直播推销,这些闲笔其实并不闲,它营造了院士工作的特有环境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作品中也不乏作者的主观镜头,夹叙夹议的叙事都拉近着读者和“农民院士”的距离。因此可以说,《农民院士》是凸显了报告文学特有叙事魅力的一部佳构。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关键阶段,全景式展现“时代楷模”朱有勇院士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报告文学作品《农民院士》正式出版发行。

3月30日下午,由云南出版集团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主办、光明网承办的《农民院士》视频研讨会,分别在北京设立主会场、昆明设立分会场。光明网总裁、总编辑杨谷,云南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杨志强分别致辞。

据了解,《农民院士》真实还原了朱有勇院士数年来扎根农村、科技扶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果实结在天地间”的工作理念,带领直过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是一部致敬时代楷模、书写中国脱贫华章的报告文学作品。该书成功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22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目前已面向全国正式发行。

《农民院士》着力描述了朱有勇院士响应党的号召,深入基层,运用科学技术带领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历程,热情赞颂了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的骨肉深情,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也从一个侧面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阔历史,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猜你喜欢

楷模春雷报告文学
A novel algorithm to analyze the dynamics of digital chaotic maps in finite-precision domain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花事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完美楷模
阵痛与激情:1979—1989年的灾难报告文学
春雷
春雷乍响活惊蛰
【时代楷模】
浅析如何写好报告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