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
2022-05-22刘利平李庆安
刘利平 李庆安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西柏坡时期是我们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战争走向和平建设的转折时期。在这一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迎接解放、实现转变,形成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经过70多年的接续奋斗,我们党带领人民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我们更要深刻领会西柏坡精神的基本内涵,发挥西柏坡精神蕴藏的时代价值。
西柏坡精神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精神本源,在我们党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战争走向和平建设这一特定的历史转折时期锻造形成的。它既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也是伟大建党精神在西柏坡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的成果。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两个善于”的求是创新精神、“两个务必”的不懈“赶考”精神、“两个敢于”的彻底革命精神、“两个一切”的人民至上精神。其中,“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
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然而,理想的实现不是一天完成的。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不把共产主义看成“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也不把它当成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而是始终紧盯最高理想,在真理的指引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它,从而做到既不隔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一点在西柏坡时期的集中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善于建设一个既符合当时历史特点,又以共产主义为前进方向的新世界。
西柏坡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交汇期,是中国共产党“破坏旧世界”的终点,也是“建设新世界”的起点。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之际,建设什么樣的新世界和怎样建设这个新世界是亟待共产党人回答的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没有提出一下子进入共产主义,而是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指引下,以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基于当时的内外部环境和时代特征,以求是创新精神制定了新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转折之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描绘了新中国的建设蓝图。
新中国成立后,战斗队很快转为工作队,国民经济快速恢复并蓬勃发展,见证了中国共产党根据世情国情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是创新精神。
第二,“两个务必”(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务必艰苦奋斗)的不懈“赶考”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西柏坡的时代特写。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在苦难中奋发进取不容易,面对胜利时保持清醒更不容易。西柏坡时期,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并且节节胜利。这个时期,时代给我们管党治党提出的问题就是:如何克服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解答:“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六条规定”——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恩列斯平列。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驻北京,毛泽东同志喻此为进京“赶考”,提出“我们决不做李自成”,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交上满意答卷。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忘记初心、背离使命,就意味着精神的变质。正是洞悉了历代王朝始兴终亡的历史教训,觉察了革命胜利后党内可能滋长各种腐朽思想的隐忧,党中央才谆谆告诫全党同志始终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面对重大胜利时,关于“叩问初心、勿忘使命”的自警、自省与自励。
世界上曾经有不少政党造成过相当大的声势,但在敌人的突然袭击和血腥镇压下,很快便消失在历史中。而中国共产党不这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很多人认为共产党不行了,但我们党又很快站了起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我们党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又有人认为共产党不行了,但我们党经过长征走向了抗日前线……可以说,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我们党不可战胜并且不断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精神力量,在西柏坡时期则具象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
据有关资料介绍,抗战胜利时,国民党拥有正规军约200万人,加上其他军事力量共430万人。解放军只有61万人,加上地方部队和后方军事机关人员共127万人。双方兵力的对比是3.4:1。以这样的力量对比,加上国民党自封正朔的优越政治地位,国共和谈时,国民党理直气壮地要求我们将军队交出来,然后“恩赐”政府里少量席位。试想一下:倘若我们党接受了这种安排,还会有今日之中国吗?西柏坡时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局势,我们党通过对敌我双方战争因素的全面分析,抓住了战争趋势正朝着有利于我方而不利于敌方发展的大好时机,适时而果断地与国民党进行了战略决战,并成功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面对“划江而治”的声音和蒋介石假和谈的阴谋,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绝不能使革命半途而废。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正是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让我们党摆脱了“交出军队、参加政府”任人宰割的局面,让我们避免了“半途而废、划江而治”的半截子革命,让我们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就是“彻底”的力量和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古代中国,国家大事取决于帝王为首的贵族、官僚体系,人民只能是沉默的甚至任人宰割的羔羊。即便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执政的国民党人仍然以浓厚的“江山情结”叫嚣“国民党的政权,是费代价而来的,谁个不愿意,也须费点代价”“中华民国,乃总理所缔造,无论在任何时期内,不容他党之并存,更不容他党之执政”“本党之政权乃从满清及北洋军阀手里取得,换言之,则人民已失去政权,本党从而收回之”。国民党的“党天下”意识,将其他政党和人民均排斥在政权之外。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西柏坡时期则体现在保障人民利益、建设人民政府、诚邀多党合作等多个方面。1947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让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变为现实。1948年劳动节前夕,我们党发出“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热烈响应。1948年6月,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华北人民政府,人民有了自己的代表机构。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得以正式确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一方是“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方是“党天下”意识熏天,在政治资源使用上排拒人民群众和其他党派,还让农民民不聊生。这种鲜明的正反对比,告诉世人应该拥护和忠诚于什么样的党,什么样的党才不负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与“一切依靠人民”相辅相成,既是我们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的力量源泉。党在西柏坡时期以人民为中心的种种实践,让广大人民明白了“支持共产党就等于支持自己”的道理,也就有了539万民工支援三大战役的生动局面。
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从诞生起距今已经70多年了,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黯淡,反而穿越历史的长河,散发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指引我们前行。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强共弱”的危机中,统揽国内外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规律与形势,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革命精神,发起战略反攻,取得伟大胜利,并以“两个善于”的求是创新精神,描绘了胜利之后的国家建设蓝图,建设了美丽的新世界。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然而,伟大梦想从来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既需要我们坚定斗争意志,骨头要硬,敢于出击;也需要我们把握斗争的规律和特点,准确把握斗争的时、度、效,赢得胜利。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西柏坡精神和西柏坡智慧将指引我们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的规律性和互动性。保持斗争精神,激发斗争智慧,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向世界宣告:我们不仅能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且能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两个务必”的不懈“赶考”精神是一种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停顿的思想品格,是一种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首先,弘扬“两个务必”的不懈“赶考”精神,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对各项工作中哪些决定权属于中央,哪些必须事前向中央请示并得到中央批准后才能实施,哪些必须事后报告中央备审,作了明确规定,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想考出好成绩,全党必须坚决向党中央看齐,自觉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这样我们党才坚强有力。其次,弘扬“两个务必”的不懈“赶考”精神,必须驰而不息加强纪律建设,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最后,弘扬“两个务必”的不懈“赶考”精神,还必须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第三,弘扬“两个一切”的人民至上精神,凝聚起不断创造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既是我们党的政治情怀、价值取向,也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最大底气。西柏坡时期,我们党建设人民政府、实施土地改革、寻求党外合作的探索和实践,赢得了诸多党派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并进一步改变了力量对比,助力了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堅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