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设计及运行效果

2022-05-21周远涛李丰波王一飞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22年2期
关键词:泵房沉淀池处理工艺

周远涛,李丰波,张 琦,王一飞,季 洋

(1.西安创业水务有限公司,西安 710086;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

1 原污水厂概况

该污水处理厂地处滨河下游, 主要接纳中心城市的老城区、城东新区、城南旅游度假区和物流商贸区的生活污水。改造前设计规模为3.0万m3/d,主要采用氧化沟工艺, 设计出水标准为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 标准,出水排入大夏河,部分中水回用。

1.1 原污水厂处理工艺

污水进入污水厂后,途径两台齿把式粗格栅,由提升泵房提升至细格栅,重力流入曝气沉砂池后,去除难溶解杂质后,进入生物处理单元——氧化沟,生物处理后经高密度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经紫外消毒后排入大夏河。

1.2 进水水质

2015—2016年的实际进水水质, 在90%涵盖率下进水BOD、氨氮、SS高于设计值,而进水COD低于设计值,其中BOD5/CODcr≈0.5,属于可生化性较好的城市生活污水,污水厂进水氨氮超出原设计指标。

1.3 出水水质

该污水厂的实际出水水质稳定达标, 均满足一级B标准,除COD指标外,其余指标尚不能满足一级A标准。2016年为了改善大夏河水体水质,避免水体污染,将该污水厂进行升级改造,出水水质标准提高至一级A 标准。

2 提标改造工程工艺设计

2.1 工艺的选择

通过对原污水厂进出水水质分析,BOD5、SS、NH3-N距离一级A标准有一定差距, 需要强化好氧生物处理及泥水分离。 本期提示改造工程在充分利用和改造原有氧化沟的基础上,针对进水水质SS及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较高的特点,为便于后期管理运行方便, 新增生物处理工艺采用改良氧化沟法,同时考虑后期对TP和SS的去除,选择高密度沉淀池和转盘滤布滤池深度处理工艺, 满足一级A标准出水要求。 该工艺去除效果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应性好。

2.2 改造后的工艺流程

本期工程提标改造后的工艺流程如图1。 其中提升改造工程主要涉及4项内容: ①对原有氧化沟增加中层曝气设备, 在好氧池内配置回转潜浮推流曝气机;②扩建新增两座改良型氧化沟工艺;③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包括两座高密度沉淀池、污水提升泵房、转盘滤布滤池、及紫外消毒间;④新建污泥好氧堆肥间。

图1 提标改造工程工艺流程

2.3 工艺参数设计

2.3.1 一期氧化沟改造

按照一级A标准对一期氧化沟进行改造,其单组处理能力降至1.0万m3/d运行, 并在氧化沟增加中层曝气设备。其中: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容积分别为393,970,7632m3,总停留时间为19.6h,氧化沟混合液污泥浓度3.5g/L,产泥率为0.37kgMLSS/kgBOD5,污泥负荷0.059kgBOD5/kg·MLVSS·d。

2.3.2 新建氧化沟

新建氧化沟总体处理规模为7.0万m3/d,共两座。每座长157.4m,氧化沟主体分为4廊道,每条廊道设计宽度9.0m,设计有效水深6.0m,有效容积32729m3/组。新增的改良氧化沟为满足更高效脱氮除磷, 在氧化沟进水前端设置厌氧池和缺氧池, 经处理后重力流入氧化沟区,厌氧池设计停留时间为1.8h,缺氧池设计停留时间6.2h。氧化沟设计停留时间11.6h,氧化沟的设计混合液污泥浓度为4.0g/L, 产泥率为0.94kgMLSS/kgBOD5, 污 泥 负 荷 为0.05kgBOD5/kg·MLVSS·d,污泥泥龄20.6d。

2.3.3 深度处理工艺

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新建的两座高密度沉淀池、提升泵房、加药间、转盘滤布滤池、紫外消毒及巴氏计量槽构成。

(1)高密度沉淀池。 新增扩建的2座沉淀池均采用辐流式周进周出,直径50.0m,设计有效水深4.3m,表面负荷取0.96m3/m2·h,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4h。 沉淀池中心设置污泥斗, 在高密度沉淀池上方安装全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机,将上浮浮渣刮入浮渣斗,沉淀的污泥刮入污泥斗,污泥斗内污泥依靠重力流向泵房内。

(2)提升泵房。由于原设计污水的富裕水头不能满足深度处理区处理构筑物的要求, 因此特设污水提升泵房一座。泵房设计流量:Q=1.35m3/s,时变化系数为1.3。

(3)混合反应絮凝池。混合絮凝反应池是向来自高密度沉淀池的出水投加PAC, 采用机械搅拌并充分混合后,混合池混合时间30s,再进入絮凝池;絮凝池采用折板絮凝, 设计絮凝时间15min进入沉淀池;沉淀池选用斜管沉淀池,设计流量1.35m3/s,共分两组,每组两格,每格平面尺寸7.36m×27.8m,其中沉淀区表面积7.36m×25m、池深4.57m、上升流速1.93mm/s、沉淀时间7.48min。

(4)转盘滤布滤池。 采用纤维转盘滤池,设计滤速为7.1m3/h·m2;滤盘直径3m,共计20个滤盘,内设型号NTHB-14的纤维转盘3套。

(5)紫外消毒间。内设2组消毒渠道,每组按规模4.5万m3/d设计,单组渠道尺寸17m×1.32m×2m,渠道内设紫外线灯管,单套设备功率75kW。

3 运行效果分析

3.1 提标改造后出水COD及SS分析

提标改造后,通过分析工艺系统稳定状态下的COD出水水质,出水水质COD均在30mg/L以下,符合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并且满足GB 3838-2002中Ⅳ类水标准,说明改造的生物处理工艺对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并且出水SS远低于一级A标准,低于改造前涵盖90%出水的14mg/L, 表明改造后的工艺明显改善了系统对COD和SS去除效果,并达到相关排放标准。

3.2 提标改造后出水总磷、氨氮及总氮分析

提升改造后总磷出水在线数据稳定在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范围内,并且满足Ⅳ类水标准;虽然7月份随着气温的变化,出水总氮有所上升,但依旧满足一级A标准要求。

自运行以来,出水氨氮稳定在5mg/L以下。 改造后污水厂出水主要指标去除效果分析如图2。

图2 出水主要指标去除率

4 结语

提标改造后的生化处理工艺能将COD去除率提高至90%和97%、SS去除率提高至97%、 总磷去除率91%以上、氨氮去除率93%、总氮去除率超过80%,出水水质的COD、SS、总磷、总氮及氨氮满足污水厂运行要求,符合GB 18918—2002 一级A标准,甚至其中COD和总磷均满足Ⅳ类水标准, 数据表明改造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可为同类型污水厂改造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泵房沉淀池处理工艺
污水处理沉淀池进水系统的改进运用
进水池波浪对泵房水流进水条件影响的数值模拟及实验
长兴水厂沉淀池反应区浮沫现象的探讨和解决方案
高效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方法及检测
低能耗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水处理工艺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路径法在AP1000泵房通水进度管理中的运用
大跨度地下泵房结构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