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峰爆》的创痛再现和价值传递

2022-05-21龚菲丽

电影文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灾难片攀岩灾难

龚菲丽

(南昌理工学院传媒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4)

自《飞越天险》《战洪图》等片出品以来,国产灾难类型片就承载着还原国族灾难史,传播民族韧性与大国担当价值观的任务。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产灾难片在类型程式上日渐成熟与固定,用以制造灾难性景观的技术也越发先进,但再现创痛和传递主流价值观这二者从未改变。由李骏执导的,以中国铁道兵和基建人为救灾主体的电影《峰爆》正是如此。在灾难类型片试图艰难摆脱国产片创作“短板”的当下,《峰爆》值得我们关注。

一、创痛类型设计

《峰爆》的叙事线索可以分为两条:一条是洪氏父子走向和解,情感从对立趋于和谐的线索;另一条则是人们抵御灾害的历程。而这两条线索前者完成了个体创痛展现,后者进行的则是集体创痛的陈说。

影片主人公——爆破研究室主任洪翼舟正是电影中主要的个体创痛承受者。从电影一开始观众便不难看出,他与脾气执拗的父亲洪赟兵虽然都关爱着彼此,但两人关系并不融洽,当得知父亲前来时,便觉得父亲是来视察工作而不是为了看望自己的,甚至不愿接父亲的电话。而随着剧情的进展,观众才得知父子之间为何会产生隔阂。洪翼舟一直因为母亲的死而耿耿于怀,原来在他小时候,母亲重病,父亲却因为铁道塌方,忙于执行抢险任务而无法回家照看,洪翼舟只好冒着雨载着母亲去医院看病,路上却不慎撞车落水,导致母亲被淹死,也导致多年来洪翼舟对水的深深畏惧。“突然降临的或灾难性事件将给人们的内心留下创伤,但心理创伤并不是在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发生时即时发生,而是在此后某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形成创伤影响,具有延迟性。”这也正是洪翼舟成年后,在亟须下水抢险之际一时心生恐惧的原因。

而集体创痛的承担者则有两个:一者为以云江县人为代表的受灾群体,电影让观众看到了他们因为灾害而遭受的财产损失、生命倾覆,乃至心灵不可磨灭的恐怖记忆。在《峰爆》中,云江是一个地处偏僻的西南小城,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地质灾害,使得其十几万百姓面临地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危险,甚至有可能在两个小时内全部丧命。类似的还有如《蓝光闪过以后》《唐山大地震》中的唐山人民,《紧急迫降》《中国机长》中民航飞机的乘客等。另一者则是宏观层面上的国家与民族。电影中突出了多年来以平凡血肉之躯,行顶天立地之事的铁道兵部队,片中的洪赟兵和何工便是老铁道兵。影片除了安排洪赟兵在最后壮烈牺牲外,还在片尾以字幕和照片的方式,致敬了这一默默无闻为祖国编织经纬,在和平年代依旧前仆后继献身的群体。除铁道兵外,电影还表现了消防兵、特警和教师的牺牲。这些年轻人都是建设国家的中坚力量,是国家与民族的财富,他们的逝去,正是国族承受的巨大伤害。正如贾磊磊所指出的:“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公器、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对于民族创痛的真实呈现与历史传播,是一种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在某种意义上,对于这种民族创痛的历史再现,比表述那种民族的辉煌胜利更具有借鉴、警示的心理作用。”《峰爆》正巧妙地借助人物亲子关系和职业等方面的设定,将这不同层次的创痛编织在一起,牵动着观众的思绪与情感。

二、创痛转化与价值传递

前述的不同创痛,都被统摄到一场迫在眉睫,其后果极难控制的灾难中。在电影的前半部分,观众就看到了极具紧张感与压迫感的楼房倒塌、地表开裂、列车脱轨等场景,感受到人类的渺小与脆弱。在国产灾难片中,众志成城、顽强不屈的救灾过程往往是叙事的重点,《峰爆》也不例外。在洪翼舟、丁雅珺、卢小靳等人对抗灾难、战胜灾难的过程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得到修复,心结得以解开,创伤得到疗救与抚慰,同时人物的人格力量、生存欲望和强大意志力也引发了观众的高山仰止之情,观众感同身受的痛感被转化为审美愉悦。在这种对创痛的消解、对伤痕的弥合中,多元价值观也得到了传递。

首先是“生命高于一切”人本理念的彰显。在电影中,国家级响应第一时间启动,县委书记呼吁大家尽快疏散,家园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解放军、消防员等迅速赶赴现场,实施专业的救援,给予当地人充足的安全感;消防员和女教师年轻生命的瞬间消逝,也是因为他们意图拯救更多的人。而由丁雅珺带领的工程建设人员,一度群情激奋地抵触和抗议为了救灾要炸掉他们辛苦建设了10年的隧道,但在得知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障碍挽救云江县后,他们义无反顾地带着炸药出发。而即使在洪翼舟提出了另一条可行之路,即炸毁牛冠山后,指挥组依然双管齐下,将炸药、人员和设备送往隧道,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百姓的安全。党和政府乃至普通公民共有的对人的价值、尊严的高度重视,在此得到了彰显。

其次是民族精神的弘扬。在灾难来临之际,肩负总指挥职责的丁雅珺慷慨陈词:“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其对民族祖先故事的追溯,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不畏艰险、意志坚决、敢作敢当民族精神的重申,正是这种精神力量,千百年来指引与维系着中华儿女对灾难的抵御和对同胞的救助。曾日夜思虑隧道工程预算,原本在听到要炸毁隧道时眼含泪水的丁雅珺很快表示:“隧道毁了,我们就再把它给挖通;桥梁断了,我们就再把它给架起来,大不了再来一个10年!”丁雅珺这一角色凭借这种坚韧意志与担当精神,成为构成理想认同符号的人格形象,而她以两种传说区分出来的“西方”与“我们”,则是一种对民族共同体的诠释,观众也成为丁雅珺喊话的对象,被整合进一种统一的价值认同秩序中,真切地为自己的国族归属感到自豪。

最后则是危机意识的传达。危机意识根植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之中,与人类自远古时期以来对生存发展的忧虑之情密切相关。时至今日,尽管人类的主体力量不再羸弱,认知水平也得到极大提升,但危机意识依然至关重要。电影对人类遭逢危机信息的集纳,对人类身陷绝境情形的展示,不仅让观众获取心灵震撼以及情绪得到宣泄的愉悦,同时也促使人们体悟生命价值,思考群体责任。而有必要提及的是:在《峰爆》中,掌握与灾难相关的科学知识被空前强调了。如洪翼舟更换电池时对牛冠山裂隙与洞的记录,对飞鸟的观察;洪赟兵凭借自己的铁道兵经验,用女乘客羽绒服里羽毛在半空中的飘动方向来判断出口;洪翼舟随身携带的背包中有各类专业工具;在父子二人在地下判断前行方向时,也有一段对观众有科普意味的对风向与出口的分析,这种极具专业性与知识性的内容,不仅让整个救援叙事更为真实可信,同时也对大众有着认知灾难,防患于未然的教育意义。而在电影中和洪赟兵同行的几位乘客,如保险推销员、兽医和直播博主等,他们则代表了危机意识薄弱、防灾知识短缺的普通人,难以开展自救和互救。与他们相似,居安而不思危的观众正是电影所要启发的对象。

三、《峰爆》与国产灾难片的创作思考

目前,西方国家灾难片已成为当代商业电影银幕神话的代表之一,其包蕴了人类社会自古以来的种种文化符码,且通过想象为人类在现实世界的生存敲响警钟。相较而言,我国灾难片创作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电影人不断触及灾难题材,《紧急救援》《流浪地球》和《烈火英雄》等影片,显示出了国产灾难片的长足进步。而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他们虽没有机会获得亲历灾难、命在顷刻的体验,但也期待强大的文化工业能助其进入相应情境中,完成对灾难的“消费”。而《峰爆》在中秋节档期已取得不俗口碑和票房成绩,它对后续国产灾难片的拍摄无疑有着启示作用。

在思想深度上,当下的文化生态环境,有过度娱乐化、格调不高的一面,而如《峰爆》这样的影片,以厚重的家国情怀和被编码后的崇高范畴对此进行了平衡,这是难能可贵的。电影可谓“一方面塑造了审美化的生命认知方式,使受众获得当下缺失的心理慰疗;在另一方面也在塑造一种盛大的认同仪式,并在仪式化效应的辐射中不断地进行‘生产’与‘再生产’的工业化操作”。换言之,理想的灾难片有必要让观众心甘情愿地为情绪疏解、感官刺激而消费,同时也要在潜移默化间改变观众的价值认同与行为方式,将个人的审美意识形态、消费欲望与国家意识形态统一起来。在《峰爆》中,铁道兵和继承了其精神的中国铁建被置于前台。年过花甲的洪赟兵不仅在灾难刚刚发生之际,冒着生命危险救下同车乘客,更是为了保住云江县百姓与隧道,与儿子一起徒手攀岩前往爆破点。而在洪翼舟攀岩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洪赟兵选择牺牲自己,当儿子的垫脚石。父子二人一上一下,一生一死。这实际上直观而悲壮地展现了两代中国基建人的传承。洪赟兵坠崖之际,最后一个动作是敬礼,这给予观众莫大的震撼。观众在同情居于被动地位的受灾者的同时,更会对这些主动迎接苦痛的救灾者萌生敬佩与效仿之情。电影以鲜活的人物、曲折的剧情驱动观众去了解人物原型,强势建立了一种价值范式。

而在艺术手法上,《峰爆》同样有值得借鉴之处。比如,第一,建立富有象征性的情感符号。水仙花在电影中多次出现,一开始洪赟兵因不会电子支付险些没买成水仙花,随后大动肝火地质问为何“人民花不了人民币”;买到花后又经历了长途颠簸一心想将花送给儿子,这在丰满洪赟兵人物形象的同时,也调动了观众对其父子之情的体认。最后,水仙被卢小靳重新栽好,并放在了书有“老兵不死,青山犹在”的洪赟兵墓前。类似地,平安扣与助听器也都是电影中有解读空间的情感符号,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完善各类细节,以增强叙事合理性以及充盈单位镜头的容量。如洪翼舟桌上的照片是父亲托着屁股的正在爬树的儿子,父子一同欢笑的情景,与其后洪翼舟攀岩时被父亲托住臀部形成照应,父亲始终保护着儿子。又如洪翼舟房间中陈列着攀岩证书,还有攀岩墙,无须台词交代,观众就能意识到洪翼舟是一个攀岩高手,这些细节使得他后来完成在暴雨中徒手攀岩这一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合情合理。第三,则是早已为好莱坞灾难片屡试不爽的“最后一分钟营救”(Griffith’s last minute rescue)。在攀岩与搬运完直升机投掷下的一组组炸药后,洪翼舟的体力已透支,此时炸药将在一分半之后爆炸,已决意在洞穴等待死亡的洪翼舟接到了卢小靳的电话,想起了父亲对自己说过的最后一句话是“小靳挺好的……”此时爱情与亲情赋予洪翼舟力量,使他突破极限,冲出洞穴跃向直升机,重获新生。在此,人物的生死构成悬念,气氛高度紧张,人与灾难之间矛盾的尖锐性也被加强到极点。

《峰爆》堪称是2021年国产电影的重要作品之一,李骏秉承着对社会、对文化以及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完成了这次创作。在《峰爆》中,个体、区域乃至国族层面的创痛被巧妙编织与深度审视,最终被疗愈与转化,而观众收获的是丰厚的审美价值与人文价值。对中国电影人而言,《峰爆》称得上是一个兼顾了艺术张力释放与社会功效实现的有益范本。

猜你喜欢

灾难片攀岩灾难
当下国产灾难片的共同体书写
雷击灾难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没人想在二月死去
波比攀岩
徒手攀岩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攀岩
灾难不是“假想敌”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