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注浆流动性的建筑施工用注桩施工工艺研究
2022-05-20杜小春
杜小春
(甘肃第二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50)
注浆流动性是判断施工质量和最终施工成效的重要指标,但结合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的具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工程都没有意识到注浆流动性合理把控的重要性,基于此有必要对其现有的施工工艺进行创新和升级。
1 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增加了社会公众对建筑的需求,而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国建筑领域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建筑施工来说,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桩基注浆成型工作,以有效保障桩基的使用效果。结合当前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成效来看,当前市场中存在着诸多建筑施工领域的注桩施工工艺,但在诸多因素和变化条件的影响下,其在实际应用阶段始终面临着诸多的局限性。当在松软的地质上使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往往会受到其地质过于松软的影响,进而增加出现塌陷问题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其所呈现出的承载力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固有施工工艺在实际应用阶段往往无法高效落实对于浆液的过滤和晃动工作,进而导致浆液始终处在堆积的状态下,继而严重减慢了浆液的实际流动速度,最终对其注浆的速度造成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文章所阐述的注桩施工工艺主要是为了解决建筑施工中所面临的注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2 基于提升注浆流动性的建筑施工用注桩施工工艺分析
2.1 应用重点
相对于其他工艺来说,文章所阐述的建筑施工用柱桩施工工艺更加侧重于实现注浆流动性的提升,以有效应对松软土质对于钻孔灌注桩技术实际应用成效的影响,该工艺的应用重点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在应用该施工工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原料的准备需要将适当量的粉煤灰加入到原料的内部,这样便可以在极大程度上促进混凝土自身流动性的提升,同时还能够为注浆液本身具有优质的流动性提供必要条件,以免后续在对混凝土进行输送时产生堵塞的问题,此举能够有效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真正实现对于以往传统施工工艺在注浆流动性方面的改善。粉煤灰如图1所示。
图1 粉煤灰
另一方面,该施工工艺在固有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将过滤板安设在了浇筑漏斗的内部,以充分发挥出过滤板本身的实质性作用,高效完成对于混凝土的过滤工作,以免在输送过程中受到其中大颗粒物料的影响进而制约注浆的高效流动。除此以外,过滤板的放置采用的是倾斜的方式,这便能够在物料自身重力的基础上同其倾斜方向相配合,进而实现高效流动,以免对过滤板的后续应用造成负面影响。
2.2 实践应用
2.2.1 准备阶段
为了保障施工工艺的高效应用,施工人员应当在正式进入到施工操作之前全面开展相应的准备工作,进而为工程能够实现持续平稳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技术人员需要事先完成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针对其设计文件以及施工方案图展开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早在施工方案设计阶段便为施工整体的科学性提供充足的保障。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全面设计工作之前需要事先处理好支架模板的相关事宜,并高效落实临时设计,而管理部分则应当针对性的健全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为施工的高质量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旦产生突发事件便可以第一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对于工程施工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材料组早在施工开始之前便应当针对进场的各项材料展开全方位的把控工作,从材料的采购、进场以及对方等多方面着手强化落实材料自身实际质量的有效控制,与此同时,还应当针对现场施工所涉及到的各种机械设备的应用进行试运行,并结合其试运行的具体情况采取高质量的优化调试措施,以此为其在实际施工中能够得到高效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便可以保障工程得以按期完成。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其施工现场所要求的各种设备或者是工具进行统一整理,并将其安放到施工现场的相应位置上,在此过程中应保障其现场地面的平整性,接下来便要设置搅拌站,以为后续泥浆制备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2.2.2 钻孔
针对建筑施工用注桩施工而言,钻孔是其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步骤,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关施工人员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对其具体的钻孔位置进行确定,同时压好护筒,为了能够尽可能降低在钻孔过程中面临着较高的塌孔隐患,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连续添加泥浆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其出现中断,与此同时还应当强化对于孔洞本身垂直度的合理控制,以免其出现歪斜问题,对后续工程的高质量开展产生负面影响。与此同时,施工人员需要注重对于钻孔过程的实时动态控制,一旦发现其存在漏水问题便应当即刻停止钻孔工作,并及时对其漏水的具体位置进行确定,若是其存在于护筒之上,那么施工人员便需要对其部位采取封堵措施,并实现对于护筒的有效加固。在此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保障其钻孔速度的合理性,并加大力度落实对于钻孔连续性的有效控制,一旦其出现突然起钻或者是停钻的现象,便会在极大程度上导致塌孔问题。若是其存在客观条件限制需要对其进行停钻或者是起钻,施工人员需要在再次进行钻孔工作之前先对一部分黏土进行填充,然后再正式进入到钻孔工作当中。在实际开展钻孔工作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全面落实对于施工质量的检查工作,并在钻孔工作告一段落之后进行再次检查,以免其钻孔不合理影响后续工作的正常进行。
2.2.3 成孔和清孔
若是成孔质量存在欠缺便会使得后续工作中面临着一定的塌孔隐患,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在施工阶段需要从相应的施工程序出发展开操作,并时刻开展对于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清孔工作主要指的是针对孔内的泥浆进行清理,通常情况下施工人员会通过捞浆筒的应用展开操作,其在运行状态下能够对泥浆进行搅动,进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动能,并向一定的冲击力进行转换,最终应用在泥浆清理工作中达到良好的清空效果,接下来则要对孔进行一次验孔工作。
2.2.4 吊放钢筋笼
在完成打孔工作之后,工作人员便需要对钢筋笼进行制作,并将其在孔内进行吊放,在正式进入到钢筋笼制作环节之前,应当先全面对其材质开展检查工作,这样便能够确保钢筋笼在材料的应用方面可以充分同建筑的实际施工要求相适应。钢筋材质的合理把控直接关系到钢筋笼以及混凝土桩的实际应用成效。而在实践过程中,相关人员不仅要强化落实对于钢筋自身材料的有效控制,还应当严格从相关要求和标准出发展开采购和检查工作,进而确保其无论是规格、长度还是直径等方面均能够同相关要求相适应。在实际开展钢筋笼制作工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尽可能保障焊缝的合理性,而在后续吊放工作之前,专门的质量监控人员需要深入到施工现场中对焊缝进行再次的检查工作,以免其在存放的过程中受到外力或者是温度等条件的变化影响出现本来没有的裂痕。施工人员在钢筋笼吊放阶段需要实时把控其质量,若是发现其面临潜在的质量隐患则需要第一时间暂停施工,并将那些存在问题的钢筋笼移除,同时还要针对其采取相应的补焊措施,在保障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其展开再次地吊放工作,在吊放过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其速度,以保障其平稳进行,以免出现速度不合理进而造成钢筋笼摆动或者是同孔壁之间相接触。当正式进入到钢筋孔吊放阶段之后时常会面临着钢筋笼受阻现象,此时应当即刻停止施工,并对其受阻的实际原因进行分析,以精确判定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排除一切隐患之后再开展钢筋笼的吊放工作,若是其存在吊放歪斜的问题,施工人员便需要针对钢筋笼展开重新地定位工作,并开展后续的吊放工作。
钢筋笼下设之后,施工人员需要通过对于标准测锤以及水文测绳的使用,对孔内所具有的沉淤值进行计算,并完成导管的下设工作,合理使用法兰盘将浇筑漏斗的底端和圆形螺旋快速接头导管的上端安装起来,同时借助钻机或者是吊车等设备实现悬吊固定,此举能够为后续操作提供方便,更加高质量地完成灌注或者是导管起拔等工作,然后便需要在注浆孔内对导管进行插入。当其完全插入到孔底之后,施工人员便需要针对孔的深度以及导管长度进行仔细分析,进而向上对导管进行提起,直至其达到相应的高度。工作人员需要基于现有的浇筑漏斗将适当的过滤纸板放置在其内侧壁上,并保障其能够实现贴合放置,同时有效把控过滤板的实际高度,使其能够处在漏斗一半的位置上。
2.2.5 制备泥浆、二次清孔
在钢筋笼吊放工作完成之后,施工人员便需要进行制备泥浆以及二次清空工作,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原土造浆作为其灌孔所使用的泥浆,而出于提升建筑施工质量的目的,往往会强化对于其质量的灌孔。在正式开展泥浆制备工作时,施工人员需要先对泥浆池现有的容量以及尺寸进行全面了解,然后再完成对于各个孔所涉及到的泥浆具体使用量的精确计算工作。施工人员需要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原材料加入到搅拌设备中,进而实现混合制浆,在此过程中应当基于相应的设备,将适当量的粉煤灰融入到其现有的物料内部当中,并在搅拌设备的基础上完成相应的搅拌工作,确保物料同粉煤灰之间能够达到充分混合的效果。
一般来说在钢筋笼吊放以及沉放导管阶段会在孔底落入一部分原土,为了避免其对于注浆流动性以及后续工作开展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施工人员需要妥善开展二次清空工作,在保障其孔底具有较高清洁性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灌孔工作。当完成二次清空工作之后,需要针对其沉渣的实际厚度展开全方位的检查工作,在确保各个环节不存在差错之后便可以进入到混凝土灌注阶段。
2.2.6 混凝土灌注
在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所开展的混凝土灌注工作中,大多会采用钢管作为主要材料,在进行正式灌注之前,施工人员需要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和标准把控混凝土的实际质量,若是发现其质量不符合规定便需要重新进行调配工作,否则便会对建筑施工灌注桩的实际应用成效造成负面影响。在施工阶段需要时刻对其进行检查,强化对于各个步骤和环节的有效控制,从根本上降低事故产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施工人员需要结合其以往的施工经验,针对在过往案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前对应对方案进行编制,进而为混凝土灌注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充足的保障措施。当进入混凝土调配阶段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基于现有条件和施工要求大力度开展对于混凝土含砂率的有效控制工作,确保其能够始终维持在40%~50%范围之内,并确保石灰的含量符合要求。若是施工中要对粗骨料石粒进行使用,便要妥善采取磨细以及筛分等措施,以有效将其直径控制在40 mm范围之内,从源头上实现对于工程实际质量的有效掌控,助力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优化提升。
2.2.7 灌注桩封浆
在完成混凝土灌注工作之后,施工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合理的封浆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封浆实践的合理性。由于建筑施工本身面临着一定的复杂性,所以在正式进入到施工中之后,桩体自身结构以及土壤的实际深度势必会在极大程度上对土壤的实际深度造成负面影响。若是注浆施工的开展面临着过大的场地条件限制,施工人员便可以在水泥搅拌车中开展对于桩体的初步制造工作,当其初步成型之后再进行具体的灌桩工作。
3 结论
综上所述,文章所阐述的施工工艺主要是围绕着传统工艺的基本操作,并提出了在物料中加入粉煤灰以及在漏斗处设置过滤网两方面举措,从提升注浆流动性的角度着手改善原有的施工工艺,进而为建筑施工质量的提升提供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