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2022-05-20吴远金张丹曹云婕瑞昌市农业农村局
文/吴远金 张丹 曹云婕(瑞昌市农业农村局)
瑞昌市共有农业人口35.4 万人、耕地36 万亩,是一个传统农业县。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完成,该市原有的19 个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站全部撤销,成立了农业农村办公室,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导致乡镇农技综合站资产闲置、乡镇农技队伍分流,部分农技人员从事非农技的行政事务性工作,即使仍在从事农技工作的基层员工也与县级农技推广机构衔接不畅以致效率下降,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重新回到了曾经“线断、网破、人散”的尴尬境地,为疏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堵点”和“卡点”,构建新型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经营性组织融合发展的对接平台迫在眉睫。
为此,瑞昌市进一步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农技人员工作活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保障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可持续发展。作为农业农村部在江西省布点的五个基层农技改革创新试点县之一,该市立足县情农情,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要求,精心制定了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设立了南义、桂林、码头、夏畈、高丰5 个农业农村区域性农技推广工作站,4 个区域性优势产业协同推广工作站,站内设服务首席专家、站长各1 名,副站长2 名,工作人员若干,人员由专业的财务工作者、“一村一名大学生”、种养大户及新型经营主体组成,包括了公益性与非公益性人员。
区域站根据人员的优势特点及所学专业分成几个服务小组,采取不集中办公的方式,在各自服务本区域农技推广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交流总结经验,最大限度实现中心工作、农技推广两不误。在农事繁忙季节,根据区域站工作重点,站长可以对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区域站统一管理、灵活调配、因时制宜的工作模式为基层农技推广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发展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紧抓粮食安全的大环境下,特别是在此次以江西农业大讲堂为平台的早稻生产督导工作中,区域站的建立突显了优势,让农业部门有人可调、有兵可派、有资源可调动,真正做到了一手“打伞”、一手“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