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作用
2022-05-19杲统琴
杲统琴
(邳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输液室 江苏邳州 221300)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发病比较急,病情变化也比较快,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抢救,在短时间内非常容易造成死亡事件。患者的冠脉发生急性缺血和缺氧,并且持续处于这种状态,导致心肌发生坏死,进而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大多数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处于大体力劳作状态,也可能是突然受到刺激使情绪异常激动等,患者突然间感到胸部发生剧烈疼痛,并且出现呼吸困难、出汗等情况,患者会异常痛苦。如果没有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最终导致死亡[2]。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被送至医院后由急诊科进行接诊和抢救,该病的抢救时效性较强,需要医护人员进行高效的配合,以节省救治时间。高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最大程度地缩短抢救时间,降低死亡率[3-4]。本次研究对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将该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作出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组间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具体如下所示:对照组:男15 例,女15例,年龄55~78 岁,平均年龄(66.28±6.89)岁;心血管疾病平均病程(5.69±2.53)年。实验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55~79 岁,平均年龄(66.93±6.75)岁,心血管疾病平均病程(5.24±2.78)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常规护理为该组的干预方式。根据患者的主诉以及家属的描述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判断,为患者进行辅助检查,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辅助医生进行常规抢救,需要手术的患者遵医嘱与手术室沟通,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等。
1.2.2 实验组。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为该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为:(1)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第一时间询问患者的相关状况,根据获得的信息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指导家属保持电话处于通畅状态,保证救护人员能够及时联系上家属。救护人员接到患者后第一时间为其建立静脉通路,给予氧气支持以及相关药物静脉滴注等,与患者沟通了解具体情况,并通过家属和患者的表述明确患者的疾病史以及用药史等。注意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干预,降低其紧张和恐惧感,避免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使疾病出现严重的恶化,叮嘱家属配合医护人员,积极安抚患者。与院内急救人员联系,指导其进行院内急救准备,开放绿色通道,患者到医院后第一时间进行抢救。(2)患者到达医院以后,对其进行床旁心电监测,并进行实时血压测量,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医生、护理人员要在患者入院后一分钟内完成对患者的整体评估,并展开救治。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检查患者静脉通路是否畅通以及患者的呼吸状况,并及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绿色通道模式帮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将检查时间最大程度的缩短,保证在15 分钟之内完成并获得结果。患者在进行检查期间,护理人员要携带便携急救箱,出现异常变化就地抢救。(3)与相关科室提前做好沟通,在有需要时候能够第一时间进行会诊;提前联系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对于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辅助医生通过绿色通道将患者送往手术室进行急救。在急救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放松心态,避免对抢救带来影响。另外,对患者家属进行高效的心理干预,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以及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事件,要求家属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情绪激动的家属进行安抚,避免对抢救产生影响,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的各项急救措施所用时间。(2)对比护理满意度。(3)对比患者心理状态。(4)对比抢救成功率。(5)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 软件进行对数据的统计和整理,计量资料用()来表示,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来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的各项急救措施所用时间
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的各项急救措施所用时间()
表1 对比患者的各项急救措施所用时间()
组别 分诊评估时间(min) 心电连接时间(min) 静脉采血时间(min) 静脉通道开通时间(min) 总抢救时间(min)实验组(n=30) 1.05±0.27 4.61±1.08 4.28±1.82 3.94±1.13 40.18±5.49对照组(n=30) 2.85±0.31 7.36±1.52 9.05±2.44 6.87±1.09 61.84±18.07 t 23.9822 8.0780 8.5829 10.2216 6.2819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对比护理满意度
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非常满意所占比例70.00%(21/30);满意所占比例26.67%(8/30);不满意所占比例:3.33%(1/30);总满意度96.67%(29/30)。对照组:非常满意所占比例:46.67%(14/30); 满 意 所 占 比 例:33.33%(10/30);不满意所占比例:20.00%(6/30);总满意度80.00%(24/30)。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如下:X2=4.0431,P=0.0443,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
2.3 对比患者心理状态
进行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SAS(分)55.69±5.22;SDS(分)68.87±8.22。对照组SAS(分)56.13±6.04;SDS(分)67.97±8.48。组 间 对 比 结 果 如 下SAS:t=0.3019,P=0.7638;SDS:t=0.4174,P=0.6779,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进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SAS(分)43.82±4.67;SDS(分)45.54±5.18。对照组SAS(分)47.07±4.20;SDS(分)49.78±6.01。组间对比结果SAS:t=2.8342,P=0.0063;SDS:t=2.9270,P=0.0049,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实验组效果更加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4 对比抢救成功率
抢救成功率的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的30 例患者未出现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高达100.00%(30/30)。对照组的30 例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有4 例抢救失败,抢救成功率为86.67%(26/30)。对比抢救成功率结果X2=4.2857,P=0.0384,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
2.5 对比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体数据如下:实验组休克所占比例3.33%(1/30);心律失常所占比例3.33%(1/30);心力衰竭所占比例0.00%(0/30);总发生率6.66%(2/30)。对照组休克所占比例6.66%(2/30);心律失常所占比例16.67%(5/30);心力衰竭所占比例3.33%(1/30);总发生率26.66%(8/30)。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X2=4.3200,P=0.0376,结果有比较明显的差异,P<0.05。
3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对急救的时间要求比较高,常规的急救护理对患者疾病的评估时间比较长,非常容易使疾病发展恶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将院内和院前急救相结合,院内护理人员能够通过院前急救人员的描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在患者未到达医院后即做好抢救准备,为患者的救治节省时间。绿色通道的开通可以方便患者在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并给出结果,医生的诊断时间大幅度缩短,在患者抢救的时效范围内为其进行正确的救治。检查期间护理人员做好随时急救的准备,可以避免患者急性发作的概率[6-7]。本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各急救措施所用时间,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做好多学科合作的准备,尤其是得知同时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要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会诊,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抢救,保证救治的正确性。手术室提前做好准备,有需要能够及时展开手术,减少术前准备所浪费的时间[8-9]。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其家属对突然发生的疾病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恐惧、焦虑等不良心态,对于患者来说,不良心态会使疾病不断恶化,影响治疗的效果,对于家属来说,不良的心态会对患者产生影响,带动其负性情绪。因此,在救护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避免不良心态影响治疗。本次研究中对比患者的心理状态,实验组的改善效果比较显著,并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综上,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使抢救的时间大幅度缩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和生命是同样重要的,这种护理干预方式能够在最短时间对患者进行更加高效的救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