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博鳌出发:同舟共济应对时代变局
2022-05-19张旭东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张旭东
要化解危机,战胜困难,关键的任务是要做到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2022年4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
在世纪疫情持续蔓延、全球经济艰难复苏、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地缘政治冲突正在威胁着全球和平与稳定,并给国际粮食、能源贸易和供应链合作造成巨大冲击。发展中经济体在过去多年中艰难取得的减贫成绩,近乎在一夕之间被如今世界性、历史性、时代性的变局抹掉,而新科技革命与数字化产业变革更进一步拉大了发展鸿沟。面对如此多的考验,世界将目光聚向中国海南的博鳌。在这里,以“疫情与世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为主题的2022年年会,为全世界提供了化解危机的“中国方案”。
唯有坚定信心与团结协作方能克服重重挑战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在各种国际场合一再呼吁全球各国应坚定信心,看清历史发展的大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种思潮乱流甚至是逆流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造成了太多干扰。正所谓“大道如砥”。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今这个纷乱的世界最为稀缺的东西。“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以唐代名臣魏徵所著《群书治要·昌言》中的名句,强调在困难的历史节点上,坚定信心的重要意义。
要化解危机,战胜困难,“最强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最有效的方法是和衷共济”,而要做到这一点,当前关键的任务是要做到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共同促进经济复苏,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以及共同应对全球治理挑战。
首先,提及新冠肺炎疫情,尽管全世界的人们一直在期盼和设想后疫情时代世界恢复到原有的状态并实现新的发展,但现实是全球疫情依然在此起彼伏地发生,疫苗和药物的研发与使用尚无法追上病毒变异和传播的速度,人类要实现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目标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合作与协调,形成强大的抗疫合力。在这方面,中国始终践行“言必信、行必果”的理念,为发展中国家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了巨大贡献,并承诺继续分别向非洲和东盟援助6亿剂和1.5亿剂疫苗。
其次,关于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近期发布的最新报告中下调了全球143个经济体在2022年经济增速的预测值。这显示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前景黯淡。不仅如此,一些发达经济体为应对疫情采取超常规的货币刺激政策,量化宽松叠加地缘政治风险,导致数十年来创纪录高位的通货膨胀。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要实现经济“软着陆”几无可能,甚至在未来1-2年陷入衰退成为较大概率事件。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达经济体的宏观政策正在产生严重的负面外溢效应,大量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粮食、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暴涨以及偿还外债的巨大压力,维持社会稳定步履维艰,实现联合国“2030目标”的进程遭遇严重挫折。在这种严峻的局面下,摆在各国面前的出路,是要继续坚持致力于打造开放型经济,利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培育新发展动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方面加强合作,将保障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再者,和平稳定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福祉的重要前提,恰如《管子·治国》中的名言“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所揭示的那样。然而,冷战思维、霸权主义、集团对抗却依然在一些国家被奉为“金科玉律”,实在是“身在21世纪,而头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为回应这些与世界和平稳定背道而驰的逆流思潮,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论坛上提出了包含六方面具体内容的“全球安全倡议”。这一倡议强调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明确了维护和实现全球安全的核心理念、根本遵循、重要原则、长远目标和可行思路,与中国外交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和理念一脉相承,是对国际共识的系统性梳理和重新阐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关于全球治理,习近平主席指出,“国际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部复杂精巧、有机一体的机器,拆掉一个零部件就会使整个机器运转面临严重困难,被拆的人会受损,拆的人也会受损”。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不仅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从另一个侧面指明了一些西方大国奉行单边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动辄威胁脱钩、断供和极限施压,执迷于“小圈子”并以意识形态划线挑动对立对抗,在当今世界是根本行不通的。要实现有效的全球治理,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大国这个“关键少数”要作出真正的表率,要在讲平等、合作、诚信、法治等各方面切实担负起特殊的国际责任。
“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
作为亚洲的一员,中国对于亚洲的和平与发展自然有着更多的关注,长期致力于将亚洲打造成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与合作新高地,让“亚洲奇迹”不落幕,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此,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包括坚定维护亚洲和平,积极推动亚洲合作,以及促进亚洲团结。
关于推动亚洲合作,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生效已逾百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一协定所覆盖的范围在人口数量、经济体量和贸易总额三个方面均占全球总量的30%。根据协定,不仅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而且在协定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检验检疫等方面形成的统一规则,将使区域内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价值链供应链合作更加紧密。据中国海关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进出口总额超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30%。其中,中国与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国的出口额同比增速超过了两位数。另外,《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指出,RCEP成员方存在极大的产业互补优势,日本的金融、资本和技术优势,中韩的中高端制造业、新兴数字产业以及全产业链优势,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优势以及大洋洲地区的资源优势,能够汇聚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门类,覆盖从高端到低端的全产业链范畴。以RCEP为契机,亚洲未来将形成更加开放的大市场,在促进合作共赢的道路上迈上新的台阶。
疫情下,上海推进复工复产,城市逐步恢复生产活力。图为2022年4月23日,上海电气核电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机器部件进行热处理
在促进亚洲团结方面,习近平主席着重提到了要做好“三个取代”,包括用对话合作取代零和博弈,用开放包容取代封闭排他,用交流互鉴取代唯我独尊,而这也是维护兼顾各方诉求、包容各方利益的区域秩序的必然要求。中国将为促进亚洲的团结,推动亚洲的合作持之以恒努力,以中国之发展为亚洲乃至全世界带来更多机遇。
针对近期中国经济走势,国际上有舆论担心,疫情防控措施将严重拖累中国今年经济增速,稳增长、保就业等重要目标或难以实现。对此,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强调,中国经济的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现场出席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的韩正副总理在同中外企业家座谈时,也就中国经济相关问题作了重点回应。他表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力度更大,更突出对实体经济和基层的支持,发力更加靠前。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最近一个阶段中国各地因疫情防控造成企业供应链保障面临很多困难,韩正副总理重申,中国将继续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序畅通物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应该看到的是,中国近期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已经开始对助企纾困发挥积极效应。
总之,从要素性开放转向制度性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不断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蓄能,而这也将有利于亚洲开放大市场的构建,并为全球和平发展贡献更多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