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首相怎么就上了希特勒的当

2022-05-19

新传奇 2022年16期
关键词:张伯伦凡尔赛希特勒

张伯伦一定程度上同情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上遭遇的不公,把德国的扩张自我理解为德国旨在恢复一战之前的边界。面对张伯伦这种暧昧的情感,希特勒也十分擅长激发他的内疚感,并以此来在“外交谈判”上讨价还价。

同情心蒙昧“警惕性”

历史总有讽刺的一面。在瑞典议员埃里克·勃兰特提名下,希特勒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

希特勒被提名的理由是,1938年他与法国、英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而在希特勒获得提名的同时,英国首相张伯伦也“荣幸”成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当初,希特勒是凭借着“我们要撕毁那将我们推向地狱的《凡尔赛和约》,我们要重新站回世界的舞台,我们要让那些欺压我们、分割我们国家的强盗们后悔”的承诺,攫取了德国大权。

不过在刚上台之时,希特勒却呼吁与英法等国展开“和平合作”,并建议一同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同时积极响应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的“和平裁军”方案,甚至表示为了“和平”,德国愿意解散全部军队。

1935年,希特勒更是专门发表一通“和平演说”,把“西方无战争”的愿景说得天花乱坠。因此,西方报刊一度以为“危险分子”希特勒浪子回头,为其喝彩。

不过他们不知道,希特勒私底下却对其心腹表示:“口头可以讲讲和平,内心要想着战争。”事实证明,希特勒这一系列鼓吹和平的举措,只不过是为了暗中推动战争而释放的烟幕弹。

在希特勒的蛊惑下,张伯伦一度认为希特勒是有和平诚意的,并相信英德两国对于和平有着根本一致的利益。

同时,张伯伦一定程度上同情德国在《凡尔赛和约》上遭遇的不公,把德国的扩张自我理解为德国旨在恢复一战之前的边界。当德国人冯·克莱斯特警告张伯伦,希特勒是“唯一真正的极端主义者”时,张伯伦将其视为对希特勒的污蔑,而拒绝理会。

面对张伯伦这种暧昧的情感,希特勒也十分擅长激发他的内疚感,并以此来在“外交谈判”上讨价还价。

张伯伦曾当面逼问希特勒:“你说300万苏台德日耳曼人必须纳入德国,做到这一点你就满意了吗?你不想要更多东西了吗?我这样问是因为,许多人认为这并不是全部,认为你想肢解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却答道,他当然不想要许多捷克人,但是苏联会用捷克来威胁德国安全,因此捷克的分崩离析,对德国的安全大有益处。

其实,对一战后的德国怀有同情方面,张伯伦不是特例,英国普遍弥漫着这样的情绪。当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重占该区,英国民间舆论异常平静。而同时期,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英国民间舆论却是一片哗然。

面对希特勒不断挑战《凡尔赛和约》的行为,英国人在某种程度上将其当成是德国在争取它应得的权益,而给予谅解。

一错再错:从均势到绥靖

从19世纪晚期的“光荣孤立政策”开始,英國就一直企图要在欧洲大陆维持“均势”,而自己从中扮演“渔翁”的角色。

在一战后的20年里,由于战争的后遗症,再加上世界经济危机的重创,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余晖愈发暗淡。因此,这种均势对维护英国摇摇欲坠的“霸主”地位至关重要。

一战前,英国可以通过挑拨法德宿敌之间的关系,自己坐收渔翁之利。但此后,《凡尔赛和约》确立了法国在欧洲大陆一家独大的地位。

《和平大使》一书也曾评述:“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

或许正因如此,在《凡尔赛和约》的框架下,德国得以以一个统一体保存下来。为此,英国试图把德国操弄成一只能在欧洲为英国利益火中取栗的猫爪。

在希特勒运筹帷幄、步步为营突破《凡尔赛和约》的过程中,英国天真地认为,满足德国“合理”的诉求后,希特勒会守住和平的底线。因此,当德国企图要废除《凡尔赛和约》中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之时,英国非但没有制止,反而迫使法国发表会谈公报,表示愿意通过协商来废除和约中该条款。

或许是看穿了英国的心思,同年3月,希特勒悍然宣布,单方面废除和约有关限制德国军备的条款。不仅如此,法国和比利时联合出兵占领鲁尔区来催促德国支付赔款的举动,遭到英国坚决反对。

同时,为了振兴德国工业,英国伙同美国,一起迫使法国接受道威斯计划和扬格计划。在英国的操作下,德国得以通过与欧洲六国缔结《洛伽诺公约》并加入国联,恢复其大国地位。

一战结束后对德国一系列的绥靖,是建立在英国有足够力量驾驭尚在复苏中的德国的自信上。但二战时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如同“脱缰野马”,使得英国的“绥靖”逐渐演变成为委曲求全的无奈。张伯伦更是低声下气,三次飞往德国乞和,这一结局英国应该始料未及。

“祸水东引”的“司马昭之心”

除了扶德抑法,英国对德“绥靖”背后的“祸水东引”也是“司马昭之心”。

由于政治基因相异,西方国家始终不待见苏联。英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之一,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掐死苏联的机会。丘吉尔曾回忆,早在签订《凡尔赛和约》的巴黎和会上,西方大国领导人便认为战后单靠战胜国去对付苏联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必须借助德国去“解放”苏联、复兴东欧。

对于苏联强大的军事装备,张伯伦也是十分忌惮。他认为,苏联在它的“爪子可以够得着的地方”,都能给人留下一些非常严重的伤痕,所以更加坚信自己推行绥靖政策对于维持西欧“团结”的重要性。

因此,张伯伦要尽力避免英国和德国相互残杀,避免苏联坐收渔利。然而,令张伯伦意想不到的是,当初炮制“国会纵火案”、大肆杀害共产党人并公开叫嚣反苏的希特勒,竟在二战爆发前与苏联达成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如今很多著作或大家之言,往往都把二战爆发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张伯伦和他的“绥靖政策”。一战后,英国社会弥漫着厌战的情绪,以及对德国的同情,这些都是张伯伦绥靖政策的“土壤”以及催化剂。所以,与其说绥靖政策是张伯伦的个人悲剧,不如说是整个英吉利民族的时代悲剧。

(《看世界》)

猜你喜欢

张伯伦凡尔赛希特勒
新语
“凡尔赛”的意义与用法
凡尔赛C5X
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二十四)
维尔特·张伯伦 篮球之王
刺杀希特勒
都一样
希特勒看电影
犹太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