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100万就业的目标如何实现
2022-05-19
“春季招聘中我投递了近2 0份简历,目前有回应的只有4份,而且也只是初步意向,没想到春招压力这么大。”就读于东北某“双一流”的大四学生王木忻告诉记者。
已经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第5个年头的赵晶,春节后的第三周突然接到了人事的谈话通知。“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就感觉形势不妙,因为从年后开始单位就一直在裁人,只是没想到会裁到自己。”谈完话,赵晶就开始疯狂投简历,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投出去大概四五十份简历,得到回应的都不超过5个。“最近心态稍微平和了,慢慢找吧。”
王木忻、赵晶的经历可谓众多求职者中的缩影。2022年新增城镇就业110 0万人以上,和2021年目标持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尽管从数据指标来看和去年接近,但其实今年的就业任务更为艰巨。这一目标如何实现?成为当下各界关注的焦点。
实现就业目标仍面临现实困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8%,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6%、5.2%。
“16-24岁,这个年龄段更多的是大学生和中青年就业人员,这是当前化解就业压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在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分析道。此外,今年的高校毕业生1076万,是历年最高,这会在今年形成极大的就业压力。中国大学生就业在过去路径是比较多的,但今年的形势让就业路径变得非常拥挤。
除了高校毕业生,今年需要就业的城镇新增劳动力达到约1600万人,也是多年来最高。还有近3亿农民工要有打工的机会,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有一些企业生生死死,有些人要再就业……
“今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有利于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就业岗位。同时,创业创新发展态势持续,也有利于促进就业岗位增加;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也有利于就业市场供需的衔接。”4月8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如是说。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卢锋认为,总体来讲,我国劳动就业和宏观经济复苏都取得了很好进展,但就业仍然存在复苏不充分的问题。这与宏观经济增长面临去年年底经济工作会议讲到的“三重压力”有联系。另外与疫情持续影响经济也有关系。
“今年宏观经济稳增长任务繁重,这会对就业构成宏观制约。2022年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困难较大,劳动力市场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卢锋说。
更大力度扶持小微企业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看来,完成就业目标的关键还是培育更多中小微企业,因为中小微企业承载了大部分的就业人群。
从国际上看,美国、德国、日本的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约是50%左右,对就业的贡献是60%到70%左右。从我国的实践看,改革开放以来,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的就業和50%以上的税收。
但刘世锦调研发现,去年以来许多上游原材料涨价,很多上游大企业还能勉强应对涨价压力,但广大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微企业难以消化成本,其中有一部分小微企业的经营更加困难。
目前,从中小企业新增就业职位来看,在疫情冲击下,基本上是岗位流失大于岗位创造。“中小企业是‘稳就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稳,就业就稳。”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说。
他指出,当前小微企业面临几大问题:一是订单不足,开工不足;二是由于人力、原材料成本所导致的成本上升;三是日常经营资金短缺;四是发展资金短缺。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财税、金融等政策都要围绕就业优先实施,加大对企业稳岗扩岗的支持力度。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的确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给予它订单,让它能够生产。”刘元春认为,政府不仅仅要减少税收,更重要的是要给予,一方面是给予相应的纾困基金,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另一方面是订单,这体现在大型企业、大型项目的订单能否在很大程度上针对一些小微企业展开;另外很重要的是,政府采购能否对中小企业进行关注。
构建多层次就业生态体系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传统就业模式的就业受到不小的冲击,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以平台就业为代表的新就业模式在疫情下得到了发展。
“新就业模式和新就业形态对我国最近几年稳就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因为新就业形态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空间也灵活多变,技术门槛比较低,深受年轻人喜欢。因此,如何使新就业形态更好地发展,也是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说。
赖德胜认为,首先要加大对新就业形态支持的力度,要顺势而为,让其自然脱颖而出。其次,在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下,强调高质量的美好生活。因此,如何来保证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劳动权益和社会保障值得关注。最后,全国总工会推动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会,这一点意义重大。
当前,中国灵活就业群体已达2亿多人。因此,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解决好灵活就业劳动者面临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灵活就业者系上“安全带”,这也是促进灵活就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正如付凌晖所说,政府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保障,也有利于促进就业扩大。
除了灵活就业群体,如何助力大学生就业目前也备受关注。智联校园近日发布的《春节后校招趋势报告》显示,春节后求职需求翻倍增长,毕业生整体简历量同比增长223.6%,人均简历量同比增长70.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总体职位量同比增幅仅达21.2%。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最近不少地方都推出了不同形式的招聘。如2022届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国聘行动”“特聘行动”首场活动采用线上模式开展,来自省内外的1276家企事业单位参加本次双选会,提供就业岗位1.86万个,3万余名毕业生参加网上双选;根据2022年南昌市春季“百场校招”工作安排,对接共青科教城的安义县“百场校招”共青城七校联合专场春季招聘会启动等。
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社会要营造起良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氛围,各部门对高校毕业生采取针对性措施,大力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此外,高校毕业生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择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