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茴香注射液用于下颌智齿拔除术后的临床效果
2022-05-18王冬玲朱青青朱慧琳周弘
王冬玲,朱青青,朱慧琳,周弘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口腔种植科,河南 郑州 450052)
下颌阻生智齿因未完全萌出,与牙龈之间形成盲袋,常有食物残渣滞留,滋生细菌,进而引起智齿冠周炎、邻牙龋坏,甚至形成颌面间隙感染和颌骨囊肿等严重后果[1],患者应及时就医,尽早拔除患牙。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时需要切开黏膜、翻瓣甚至去骨,难度相对较大,耗时较长,常伴有术后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等不适症状[2-3],这种不适感易导致患者焦虑,诱发牙科恐惧症,故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提高术后舒适度。红茴香注射液是由中药红茴香制成的现代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已超过40 a,中医认为其有止痛散瘀、活血舒筋的作用,同时具有调节免疫的功能,能有效抗炎,现被广泛应用于骨外科伤、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症反应、甲状腺手术术后等,效果稳定[4-6]。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法,观察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即刻在术区黏膜下骨膜浅面注射红茴香注射液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0例下颌阻生智齿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7]:全身状况良好,无手术禁忌证;年龄18岁以上,牙冠部分萌出,术前拍摄CBCT评估显示中位近中或水平阻生,拔牙难度相似,且需要局部翻瓣、去骨;无冠周炎及牙周病;无精神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随访。(2)排除标准[7]:口内急性炎症、脓肿、颞下颌关节疾病等可能影响疼痛敏感性;张口受限;有药物过敏史。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8~47(27.60±7.10)岁;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18~47(29.90±7.52)岁;空白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40(28.83±5.95)岁。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药物红茴香注射液(浙江泰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932)及地塞米松注射液(郑州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56)。
1.3 手术方法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常规消毒铺巾,手术采用下颌神经阻滞麻醉,麻醉起效后,切开,翻瓣,使用反角式高速涡轮机切割牙冠,去骨,分根,微创拔除患牙,术后搔刮拔牙窝,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缝合术区。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在术区颊侧及远中角的黏膜下骨膜浅面均匀注射红茴香注射液,共2 mL,对照组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共2 mL,空白组不注射药物。术区放置棉卷,患者咬紧30 min,检查无明显出血后吐出棉卷。患者于术后24 h内遵医嘱口服抗生素。采用随机双盲法由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口腔外科医生在30 min内完成手术,患者术后1、3、7 d复查,分别测量并记录患者肿胀、疼痛、张口受限程度,观察并记录术后1 d术区出血状况以及术后7 d的患者满意度和拔牙处软组织愈合情况。
1.4 观察指标
1.4.1肿胀 患者保持放松状态,端坐并平视前方,使用丝线测量当天面部测量距离。面部测量距离为口角至耳垂距离、外眦至下颌角距离之和与0.5的乘积。面部肿胀百分率为当天面部测量距离与术前面部测量距离之差占术前面部测量距离的百分比。评定肿胀标准[8]:0度,即外观基本正常,面部肿胀百分率≤3%;Ⅰ度,即外观轻度肿胀,面部肿胀百分率>3%且≤6%;Ⅱ度,即外观中度肿胀,面部肿胀百分率>6%且≤12%;Ⅲ度,即外观重度肿胀,局部皮肤发亮,面部肿胀百分率>12%。
1.4.2疼痛及患者满意度 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测定。用一条10 cm长的刻度线,0表示无痛,10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痛。根据对疼痛的感受程度,患者在直线上相应部位做记号。患者满意度也采用VAS方法记录。
1.4.3张口受限 术前及术后1、3、7 d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患者最大开口时上、下颌中切牙切缘的距离,测量3次取最大值,计为张口度。张口受限以张口度的减少量来表示[8]。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3组患者肿胀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处理,疼痛和张口受限程度多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术后患者满意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肿胀程度分析组别、时间对术后肿胀程度的交互效应可得:以术后3 d空白组为参照,OR=1,术后1 d观察组和空白组的肿胀加重趋势分别为术后3 d空白组的3.203倍和84.343倍(P<0.05),即术后1 d,观察组术后肿胀程度加重趋势低于空白组;术后3 d观察组的肿胀加重趋势为术后3 d空白组的0.154倍(P<0.05),即术后3 d,观察组术后肿胀程度加重趋势低于空白组;术后7 d,观察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术后的肿胀加重趋势分别为术后3 d空白组的0.028倍、0.018倍和0.051倍,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肿胀程度加重趋势略低于空白组(P>0.05)。见表1、表2、表3。
表1 3组患者术后肿胀程度(n)
表2 术后肿胀程度的广义估计方程参数估计(组别、时间效应)
表3 术后肿胀程度广义估计方程参数估计(组别、时间交互效应)
2.2 VAS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点、组别对疼痛VAS评分的交互效应显著,即3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组间比较,术后1、3 d,观察组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空白组(P<0.05);术后7 d 3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
表4 3组术后疼痛程度比较(±s,分)
注:与空白组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空白组30 5.31±2.01 2.72±1.14 0.59±0.31对照组 30 3.86±1.45a 2.01±0.91a 0.50±0.31观察组 30 4.29±1.63a 1.83±0.98a 0.50±0.19 F组间/P组间6.614/0.002 F时间/P时间 270.198/<0.001 F交互/P交互5.865/0.004
3 讨论
2.3 术后张口受限程度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时间、组别对术后张口受限程度的交互效应显著,即3组患者术后张口受限变化趋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张口受限程度低于空白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3组张口受限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5。
表5 术后张口受限程度比较(±s,mm)
表5 术后张口受限程度比较(±s,mm)
注:与空白组比较,a 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1 d 术后3 d 术后7 d空白组30 6.65±1.89 4.10±1.89 0.79±0.39对照组 30 4.79±1.99a 2.82±1.14a 0.68±0.28观察组 30 5.13±2.26a 3.02±1.50a 0.64±0.35 F组间/P组间6.949/0.002 F时间/P时间 294.045/<0.001 F交互/P交互6.583/0.002
2.4 术后出血状况、创口愈合程度和患者满意度术后1 d患者复查术区,均未见明显渗血。术后7 d拆线时,观察组及空白组各有2例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不佳,缝线处较多食物残渣,出现术区局部黏膜发红,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无术后感染的发生。观察组术后满意度VAS评分为(9.19±0.63)分,对照组为(9.17±0.70)分,空白组为(8.63±0.96)分。空白组VAS评分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t=2.671,P=0.010;t=2.489,P=0.016);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6,P=0.907)。
随着手术方式及器械的不断更新,智齿拔除更加微创化,但术后仍无法避免会出现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很大的影响。Colorado-Bonnin等[8]研究发现,有近50%的人在下颌智齿拔除术后由于术区疼痛和肿胀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同时有研究显示,智齿拔除术后单独或者合并出现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等不良反应的患者约有75%以上[3]。多数研究显示下颌智齿拔除术后3 d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1周左右可大致恢复至术前状态[10]。为了缓解术后不良反应,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有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类固醇激素治疗、激光疗法和局部冰敷等[11]。有研究显示黏膜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具有较好的抗炎、抗水肿的效果[12]。但由于地塞米松注射液的使用具有严格的适应证,且糖皮质激素在调节机体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量使用情况下会导致代谢紊乱、免疫抑制甚至出现局部感染。红茴香注射液是由红茴香根皮提取物制成的注射类用药,临床上常通过肌内注射和痛点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和下肢麻木,通过肌内注射来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等,通过穴位注射来治疗甲状腺术后不良反应,副作用少,抗炎镇痛效果好,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本研究首次将红茴香注射液用于下颌智齿拔除术后,发现在术后1周内患者疼痛、肿胀和张口受限均得到了较好缓解。
本研究显示,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患者会出现明显术后肿胀,且使用红茴香注射液的患者在术后1、3 d的肿胀程度低于不使用药物的患者。分析原因后认为,由于术中创伤,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会引起正常的应激反应,即创伤相关分子模式,可激活机体免疫细胞,促进趋化因子释放,使机体内免疫细胞向术区迁移,进而引起局部渗透压升高,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液体通过血管渗出,进入损伤区,局部淋巴系统被来自血浆和邻近受损组织的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凝块阻塞,因此,液体在间隙中积聚,形成以下颌角为中心的颌面部肿胀[14]。有研究表明肿胀的最大强度出现在手术48 h之后,随后肿胀的强度会逐步降低[15-16]。红茴香注射液在术后1、3 d时效果较好,主要是由于其能抑制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迁移,阻止炎症递质如激肽类的释放以及组胺反应,进而调节免疫。红茴香注射液可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促进渗出液的吸收,不仅能起到消肿作用,还有利于组织愈合[17]。本研究中,3组患者术后1周肿胀评分为0级的分别占93.3%、90.0%和83.3%,该结果与上述研究结果[10]一致,即下颌智齿拔除术后3 d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1周左右可大致恢复至术前状态。
下颌智齿拔除过程中需要翻瓣和去骨,软硬组织内神经末梢损伤暴露,出现局部疼痛,本研究中局部使用红茴香注射液的患者在术后1、3 d的疼痛程度均低于不用药物的患者。红茴香注射液具有一定的缓解疼痛的作用,主要原因是红茴香注射液的主要镇痛物质如莽草酸等可通过局部组织吸收入血,发挥其镇痛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从而发挥减低痛阈的作用[18-19],痛阈降低后,患者的术后疼痛可降低。此外,有研究认为红茴香注射液中含有镇痛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其镇痛和抗炎作用可能与钙离子拮抗有关[20]。
有研究发现,智齿拔除术后出现的张口受限也是最常见的术后不良反应之一,在24 h达到顶峰,术后3 d和7 d减弱[21]。术后出现张口受限是因为术后创伤导致面部、咀嚼肌区和咽侧壁出现明显肿胀,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咽部异物感进而出现张口受限,另外在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时,颞肌深部肌腱和翼内肌前部受创伤,创伤激惹后出现反射性肌痉挛。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红茴香注射液的患者术后1、3 d张口受限的程度均小于不用药物的患者,主要是因为红茴香注射液中含有的莽草酸可以起到镇痛和免疫调节的作用,进而缓解由于炎症、肿胀导致的张口受限。
综上,红茴香注射液能有效减缓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短期内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显示红茴香注射液可以减轻术后疼痛、肿胀及张口受限,但是并不能缩短不良反应持续时间。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同时缺乏相关临床应用效果报道,仍需要更多可靠的研究数据为临床使用提供指导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