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的烟雾剂释放技术探析
2022-05-18郭磊
郭 磊
(甘肃陇南市两水镇白龙江插岗梁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两水 746010)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就已利用烟雾剂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后,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烟雾剂的研发与升级,烟雾剂的品种逐渐多样化,其防治效果更好,能有效保证树木的健康生长。烟雾剂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例如风向、天气、地形等,因此应注重放烟的外部条件。应尽量选择无风的晴朗夜晚,以及无风微风的阴天等[1]。根据林区应用放烟剂的工作经验,需要控制和把握好此项技术,逐步提高放烟的效果。
1 山地林区中适宜烟雾剂防治的常见有害生物
1.1 昆虫纲
1.1.1 鳞翅目
鳞翅目可分为23个科目,包括尺蛾科、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毒蛾科、枯叶蛾科、大蚕蛾科、风蝶科、卷蛾科、蛀果蛾科、透翅蛾科等。常见的鳞翅科目的昆虫主要有茶毛虫、茶毒蛾、茶尺蠖、茶蓑蛾、茶刺蛾、舞毒蛾、大造桥虫、美国白蛾、甘蓝夜蛾、黄地老虎、大地老虎、柳丽细蛾、白杨透翅蛾等。
1.1.2 半翅目
半翅目可分为28个科目,包括毛蚜科、木虱科、龟蝽科、兜蝽科、广翅蜡蝉科、瘿绵蚜科、叶蝉科等。林区中常见的半翅目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柳星粉虱、点蜂缘蝽、金绿宽盾蝽、悬铃木方翅网蝽、日本长白盾蚧、白蜡卷叶棉蚜、东亚接骨木蚜、桃一点叶蝉。
1.1.3 双翅目
双翅目主要包括潜蝇科和瘿蚊科。主要有害病虫有美洲斑潜蝇、枣瘿蚊、柳瘿蚊。
1.2 蛛型纲
蛛型纲可细分为真螨虫瘦螨科与蜱螨目叶螨科。该科目中常见的有害生物包括山楂红蜘蛛、四足瘿螨、枸杞瘿螨等。
2 应用烟雾技术防治生物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维护林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目前,随着有害生物的进化,以及有害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的林业系统受到有害生物所带来的较大影响。病虫害破坏了林业生态系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为此必须通过必要的生物防治技术阻止有害生物破坏林业生态系统。通过采用烟雾剂释放技术,能有效杀虫,还能提高杀虫效率,在短时间得到显著的杀虫、杀菌效果,有利于保证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
生物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是至关重要的。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物种侵袭与入侵,或者该物种在某一区域中占据优势地位,必然会破坏其他物种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情况下,会使某物种灭绝,总体生物多样性降低,这对于林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采用必要的手段进行防治,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尤为关键。
2.2 保障林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植被与树木是地球之肺,通过光合作用为地球提供清新的氧气,吸收大气中的废气与二氧化碳,保证生态系统中碳氧平衡,若生态系统被破坏或者未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则温室效应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为保护生态环境,国家已设立碳达峰的目标,还建设了多处国家级森林公园,旨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采用必要的手段防治病虫害在保护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中,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因素众多,但病虫害是破坏林业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病虫害不仅影响树木的成长,严重情况下会使树木死亡,因此必须采取相关的措施,做好预防工作,将病虫害所带来的威胁降低到最小,最大限度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平衡。需综合施策、科学治理,实现源头治理。
3 山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烟雾剂施放技术的具体操作流程
3.1 防治前的准备工作
3.1.1 事前宣传
天气、风速及地形状况会影响烟雾的运动方向,因此施药结束后,利用多样化的宣传形式,做好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可以在施药前,通过制作防治工作告示牌,或者利用多媒体形式,例如通过微信、QQ、平台终端发文等形式,及时向当地公民传递信息,确保公民做好预防工作,以免公众因未能获得信息而遭受人、财、物的损失[3]。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进行事前勘查工作时,应根据林区的位置以及附近居民的距离,考虑当地居民的受影响程度,进行必要的走访与宣传工作,通过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告知当地居民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3.1.2 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
根据林区的面积与防治区域、林区地形地貌的特征以及林区道路状况,确定防治林区所需安排的人员数量。通过人员筛选与选拔,挑选工作能力强、责任感强、工作态度积极的人员,以组建专业的施工团队,同时为确保责任的可追溯,应在团队中确立一个带头人,保证施药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展防治工作前,应对施药人员进行为期3天的培训工作,详细说明烟剂的理化性质、烟剂放置的位置、引燃顺序、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以及意外事故的救护办法等,保证施药人员的安全[4]。同时,在施药之前,带头人应做好必要的任务分工,着重培养人员的团队意识与团队精神,提高人员之间的配合度。
3.1.3 提前熟悉施药现场的基本状况
施药工作开展前,施药人员需要对现场进行探查,了解施药区域的基本情况;根据施药林区的地理位置,确定施药计划,以提前做好施药的准备工作。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施药人员不仅要熟悉林区的道路以及林区民众区域的距离方位等,综合了解与分析施药现场,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做好提前预估,还要做好事前的预防与准备工作,避免内外部等干扰因素影响施药工作的开展。擅长画图的施药人员,可以对施药林区的大体地形进行描摹,对地形、道路进行必要的分析,以便提前制定施药计划与规划工作,确保施药工作的稳步推进与落实。
3.2 明确施药时间
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小,地面因辐射而散失大量的热量,因此地面的温度较低。高气层的温度降幅较小,整个大气层从上而下温度呈现降低趋势。通常情况下,日落前的1-2小时中,气温开始出现逆增状况。随着地表温度降低,逆温开始向上拓展,在黎明时分,逆温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日出时分光照强度提高,地面温度迅速上升,逆温层将逐渐消失[5]。总体而言,晴朗天气落日后到日出前,无风或者微风的情况下可实施放烟。放烟之前,工作人员需关注天气状况,了解近日的天气状况,以确定放烟的具体时间,确保计划与工作的可实施性。
3.3 施药方法
目前,固定式与移动式是施药过程中较为常用的两种施药方法,但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有差异。通常情况下,固定式放烟多适用于山地林区等宽范围地区,而移动式多适合于小范围的林区,例如林下的杂灌木以及呈窄带状分布的林区。
3.3.1 固定放烟
在设置放烟线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成本、防治效果以及道路是否畅通等状况。对于谷底道路通畅的区域,可将放烟线设置在谷底。在设置放烟线的过程中,务必确保烟雾能够充满整个林间,且烟雾线放置的位置需选择畅通性的山脊或者山谷等。若放烟当天天气是阴天,最好将放烟线设置在谷底,调整放烟的方向,应尽量向沟底方向偏[6]。
在设置完成放烟线的工作后,需确定各个放烟点,以及每个放烟点所需要的药物剂量。放烟点烟筒数量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下列相关因素,例如放烟线的长度、药物使用量、具体引燃烟筒的时间以及日出时间等。如果引燃时间距离日出时间较短,可适当增加放烟点,减少放烟点的烟筒数等。为达到理想的放烟效果,每个放烟点的位置控制在60m左右[7]。
在进行正式的放烟工作前,需对放烟点区域进行简要的清理工作,清理放烟点周围的杂草、干枝枯叶等,以免在放烟过程中引发火灾。为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应最好将烟筒放在挖掘的坑中。通常情况下,采用引燃式点燃烟筒,以免工作人员困于烟雾之中,出现烟雾中毒事故。
3.3.2 移动放烟
安排放烟人员开展放烟工作,放烟人员可在下风头拉燃烟筒,手持烟筒迎风前进,有针对性、计划性地放烟,放烟人员在走到防区的边界位置时,可以固定未燃烧充分的放烟剂,以免发生火灾等意外事故,确保放烟工作的安全性。
3.4 防后检查工作
待烟雾散尽,放烟人员需再次检查放烟点,确保无火源,不会引发火灾等事故再撤退。工作人员在检查放烟点时,需做好垃圾的回收与清理工作,避免造成环境污染。要确保放烟人员的人身健康,避免出现中毒等问题[8]。待各项工作完成或者结束后,工作人员应携带好各种工具,进行有序撤离。
3.5 防治效果的调查
通过随机抽样方法进行防治效果的调查工作,对选择区域的样枝进行网袋处理,以与未做防治区域的枝条做对比分析。统计好放烟后一周内防效调查的样枝,通过活虫数、死虫数确定防治效果。在应用烟雾剂进行防治后的效果如表1所示。
表1 应用烟雾剂进行防治的效果对比
4 结束语
烟雾剂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成果显著,即烟雾剂的杀虫以及杀菌效力要强于其他防治药物,在林业生物防治工作中得到广泛使用与推广。但由于烟雾剂本身就是一种化学药物,具有一定的药物毒性,所以施药人员在放烟过程中,需做好个人安全等保护工作,例如佩戴好防毒口罩、手套、衣服等物品,同时需携带必要的防护用品,例如生活常用的肥皂、药品等。另外,工作人员不应在放烟结束后立刻撤离现场,而是要做好事后放烟点的检查工作,以免放烟点的残留火源造成局部性的火灾等;做好垃圾清理工作,避免水资源污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另外,为保证当地居民的安全,施药人员需提前做好事前的宣传与通知工作,可以通过居委会或者村委会的宣传,加强居民的防护意识;或者通过组建社群,利用多媒体等形式进行信息的传达与告知,告知居民防护事项与注意事项,以保证居民的人身安全以及财产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