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2022-05-18白永秀苏小庆王颂吉

人文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成果农户攻坚

一、问题的提出

中央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局之际,部署“三农”领域的工作重心由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要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强调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眼于稳固脱贫农户的基本生计、提升脱贫农户的收入水平、增强脱贫地区的自生发展能力,乡村振兴着眼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二者的互动关系较为复杂。从学术界相关研究来看,一是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背景。如,豆书龙和叶敬忠从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等方面,讨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必要性。

白永秀和宁启认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推进,经历了初步探索和部署落实两个阶段,等等;

二是研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内在逻辑。如,高强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共性及差异性做了比较。

黄祖辉和钱泽森从战略目标及内容的变动与提升、农户内生动力的培育与内嵌、保障机制的融合与优化等三个层面,讨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内在逻辑。

蒋永穆和祝林林认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高脱贫成效的持续性、充分利用脱贫攻坚战的成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内在逻辑。

李博和苏武峥从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重心、治理方式变化的视角,讨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

三是研究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点领域。如,涂圣伟从扶贫产业发展、扶贫资产管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现代化、绿色减贫长效机制构建等方面,讨论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重点领域。

汪三贵和冯紫曦认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重点包括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体制机制、基层治理、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

四是研究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机制及政策。如,尹成杰从做好规划安排、发展支撑、落实保障等方面,研究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长效机制构建问题。

左停等从宏观制定包容性公共政策、中观提升产业与劳动力市场益贫性、微观建设主体能力等三个维度,构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框架。

从已有研究来看,在中央部署“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背景下,学术界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的关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逻辑与政策等问题开展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但同时应该看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推动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时代背景、理论逻辑与实践机制,学术界需要开展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讨论。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时代背景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党带领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重心由此前的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这一战略将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

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半程,必须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实现它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既是增强脱贫稳定性和提升脱贫质量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小康的底线任务,超常规汇聚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完成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的预期目标,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脱贫农户的生计基础仍不稳固,需要对易返贫农户和易致贫人口加强监测,并对这一群体继续做好精准帮扶;其二,脱贫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较为脆弱,产业同质性较高,对扶贫政策和外来资源的依赖性较强,需要进一步提高脱贫地区的自生发展能力;其三,易地搬迁农户尽管已得到较好安置,但这部分脱贫农户仍面临如何更为顺畅地融入安置社区以及稳步增收致富的问题。以上情况的存在,要求党和政府在取得脱贫攻坚胜利之后,继续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农户稳定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迈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美好未来的新起点,因此脱贫攻坚成果不仅需要巩固而且需要拓展,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在稳固脱贫农户基本生计的基础上,逐步缓解农民的相对贫困问题。此外,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新发展阶段“三农”领域的工作重心已转向乡村振兴,这对较发达农村地区和脱贫农村地区均是如此,因此“三农”领域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处理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关系,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衔接。

3.工具(T),是指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新技术、新媒体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的同时,要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应用在网络培训上,推动网络培训的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基点。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来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任务是稳固脱贫农户的基本生计、持续提高农民尤其是脱贫农户的收入水平,这对于提高脱贫质量、缓解农民相对贫困具有重要意义;从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的关系来看,乡村振兴的目标尽管是多元的,但“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党领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着眼点在于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落脚点则是实现农民增收基础上的“生活富裕”。由此可见,促进农民增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共同任务,它构成了二者衔接的基点(见图2)。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的理论逻辑

图3为UHPC的28 d抗压强度与气泡含量和气泡平均直径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可以发现,UHPC的28 d抗压强度随着硬化混凝土中气泡含量或者气泡平均直径的减小而不断提高,而且抗压强度与气泡含量或气泡平均直径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因此,在制备超高性能混凝土过程中,通过掺入适量消泡剂减少气泡含量和气泡尺寸可以有效提高基体强度。

1.共同富裕目标下的缓解农民相对贫困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三农”领域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带领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光辉历史。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核心要义之一是党带领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目标之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稳固脱贫农户的基本生计、进而缓解农民相对贫困的重要手段,其理论逻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动态渐进的过程,当前阶段需要在提高脱贫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缓解农民的相对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消除了农村的绝对贫困问题,使脱贫农户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但从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来看,脱贫攻坚取得的并不是最终胜利。当前,脱贫农户的生计基础仍不稳固,脱贫农户及广大农民的收入仍然较低,稳固脱贫农户的基本生计、缓解农民相对贫困、促进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务艰巨。在此背景下,稳固脱贫农户的基本生计,逐步提高包括脱贫农户在内的全体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就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对于推动实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可以为实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这一宏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实现共同富裕不能让任何人和任何地区掉队,脱贫农户和脱贫地区的发展问题需要受到党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受就业能力、就业渠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脱贫农户的收入水平远低于其他群体;受产业发展基础、区位发展环境等多种条件的制约,脱贫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其他地区。由此可见,脱贫农户的增收问题和脱贫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构成了制约共同富裕全局的短板。在此背景下,党中央部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正是着眼于脱贫农户这一特殊群体和脱贫地区这一重点区域,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脱贫农户同其他群体的收入差距,缩小脱贫地区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从而推动脱贫农户和脱贫地区迈向共同富裕。

在CBL教学过程中,学员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已学知识融入到了具体病例的治疗和处理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对临床问题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了理性认识。而教师方面,也在采集、分析、总结病例的过程中,不断更新理论和技术,对设计的问题进行再思考和再更新,从而更全面地把握了所要教授的知识点,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8]。

新发展阶段推进乡村振兴的目标高度、任务难度、范围广度和时间长度远超过脱贫攻坚,为此在实践中应充分借鉴脱贫攻坚的成功做法和有效经验,

在政策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党和政府在领导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减贫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通过组织领导、产业帮扶、转移就业、易地搬迁、公共服务供给、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参与、思想动员、驻村帮扶、考核监督等方式超常规汇聚力量,不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保障,而且为新发展阶段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经验借鉴。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就必须对已有的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和政策体系进行分类梳理及科学评估,对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框架来分类优化调整已有的脱贫攻坚政策,明确哪些政策需要延续,哪些政策需要调整,哪些政策需要优化,

逐步实现由超常规集中资源支持脱贫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乡村振兴的工作内容,均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五个维度,基于此可以从这五个维度构建“五位一体”的衔接机制(见图3)。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之义,党带领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实现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表现得最为突出,农业农村现代化滞后是其基本症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下,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有二: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大短板在农业农村,需要通过乡村振兴补齐这一短板。党带领人民在新发展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包括城市非农部门的提质增效,也包括农业农村领域的转型升级。受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农村公共服务供给长期滞后于城镇化进程,这使得“三农”问题成为影响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最大短板。农为邦之本,新发展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其目标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到2050年实现包括农业农村领域在内的全面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厚基础在农业农村,可以通过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农业农村现代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作用关系来看,农业农村不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拖累,反而应当通过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来释放其潜力,进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添动能。具体而言,发展经济学认为经过现代化改造之后的农业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农业发挥着食物供应、原料和劳动力供给等重要的经济职能,

通过加快农业现代化而形成“工农互促”的格局,可以为一个经济体顺利实现经济现代化转型创造重要条件。

从城乡关系的视角来看,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可以同城镇形成融合互补的良性互动关系,

这也构成了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由此可见,通过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而且可以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动力。

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衔接基点在于促进农民增收

基于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理论逻辑的分析,可以发现二者统一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眼于共同富裕目标下的农村居民尤其是脱贫农户的持续增收问题,乡村振兴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农民增收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这构成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逻辑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农村现代化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和治理环境的必由之路,党领导开展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落脚点就是为了使农民生活富裕,促进农民增收这一核心逻辑贯穿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农民增收有助于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增添动力。农民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推动主体和直接受益者,农民日益增加的收入可以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来源,进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环境改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当前阶段脱贫地区推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它有助于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良好条件。由此可见,在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之下,农民增收与农业农村现代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提供了逻辑前提。

基于以上分析,从脱贫攻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及乡村振兴三者的关系来看:其一,脱贫攻坚的胜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前提条件,今后“三农”领域贯穿新发展阶段全过程的中心工作是推进乡村振兴;其二,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经济脆弱性,决定了现阶段必须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三农”领域在当前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可以看作乡村振兴当前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实现它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可以为乡村全面振兴创造良好条件(见图1)。从中央对“三农”部署来看,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十九届五中全会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强调逐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对这一问题做了具体部署。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推动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使之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三农”发展乃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在实施周期上有所重合,但乡村振兴的时间周期更长;二者在空间上有所重叠,但乡村振兴对应的农户群体及空间范围更广;二者在目标任务上有所差异,乡村振兴的目标层级更为高远。从实践层面来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承继的是脱贫攻坚阶段的政策体系,乡村振兴则需要构建更全面、更高层级的政策体系。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求二者在实践中同步推进,而且应当基于乡村振兴的目标框架构建二者有效衔接的机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着眼于守住脱贫攻坚成果,而且致力于缓解农民的相对贫困问题和增强脱贫地区的自生发展能力,它在实践中应分成“巩固”和“拓展”两个阶段。具体而言,第一阶段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期(2021—2025年),这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期”,也是脱贫攻坚战略的“过渡期”,在此期间应保持已有帮扶政策的总体稳定,并通过逐步优化调整已有政策同乡村振兴政策实现衔接,全面提升脱贫质量。第二阶段是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期(2026—2035年),这是脱贫攻坚成果的“拓展期”,这一期间应在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全面衔接乡村振兴政策的基础上,由支持脱贫全面转向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1.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分为“两步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都体现了中央“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二者在理论逻辑上统一于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它们实现有效衔接的逻辑基点在于促进农民增收。

(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成果只有先得到“巩固”,才能进一步“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前提和基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脱贫质量,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增致贫现象,为此需要采取以下三方面措施:一是加强对脱贫农户的收入水平及生计保障情况的监测,继续精准帮扶脱贫农户在相对稳定就业的基础上实现持续增收,坚决守住脱贫农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二是继续对脱贫地区的产业加强帮扶,提升脱贫地区产业的自生发展能力,带动当地更多群众实现稳定就业,确保脱贫地区的农户不因新冠疫情防控、突发自然灾害等原因出现大规模返贫现象;三是加强对易地搬迁农户的后续帮扶,使易地搬迁农户在生产生活方式上逐步融入当地社区,在稳定就业的基础上持续提高收入水平。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新课改的推进,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了,高要求的教育自然需要高素质的班主任,所以大规模的班主任培训势在必行。

(2)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不是终点,而是进一步迈向共同富裕的新起点,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拓展”成果,提升脱贫农户和脱贫地区的自生发展能力,促进包括脱贫农户在内的全体农民持续增收,缓解农民的相对贫困问题。基于此,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应实现两个维度的目标:一是缩小脱贫农户同其他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使脱贫农户的收入增速超过其他农村居民;二是缩小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城市居民。

一杭不肯死心。抽屉里为什么会有钢笔和墨水,而且墨水是新买的。如果他记下过什么,他会放在哪里?一杭又到床上翻找了一阵,枕头里,席子下,都找过了,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

2.构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制

2.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下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

(1)在乡村产业发展维度,做好产业扶贫政策同“产业兴旺”目标的衔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和政府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产业扶贫政策,帮助欠发达农村地区培育了一大批特色产业,这对于带动农民脱贫发挥了关键作用。乡村振兴在产业发展维度的建设目标是“产业兴旺”,这就要求脱贫地区不仅要有产业,而且其产业要有自生发展能力和较强的竞争力,逐步建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现代产业体系。基于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过程中,产业扶贫政策需要逐步转向现代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一方面,扶持脱贫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推动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充分依托脱贫地区的特色农业资源,在深入实施脱贫县“一县一业”和脱贫村“一村一品”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加强对脱贫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品牌化、优质化、绿色化的政策引导,提升脱贫地区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推动脱贫地区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促进脱贫地区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脱贫地区的特色农业基地和产业园区,支持脱贫地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二三产业,补齐脱贫地区产业发展中的技术、设备、营销等短板,优化政策设计,使广大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更多分享产业价值链的增值收益。此外,充分发挥脱贫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裕的优势,吸引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企业下乡建立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基层党委政府以及工业企业在对转移就业有困难的脱贫群众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之后,使他们能够就地就近参加非农生产活动,通过稳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

现行的水资源配置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总量控制,二是水量分配,三是取水许可。从总量控制、水量分配到取水许可,是水资源从宏观到微观配置的过程。总量控制和水量分配是国家作为水资源所有权人,将其水资源宏观配置权在行政层级间逐级下放,形成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行政主体间水资源配置权和管理权的逐级分解,这是水资源的宏观配置,配置主体和对象是上一级行政区域政府和下一级行政区域政府,不应当引入市场机制。取水许可环节是通过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取水许可,实现水资源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将水资源使用权落实到取用水户,是水资源的微观配置,可以引入市场机制。

(2)在乡村生态文明维度,做好易地搬迁生态修复、生态扶贫政策同“生态宜居”目标的衔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和政府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使近千万贫困人口从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搬出,并在安置地实现了脱贫;党和政府结合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使一部分贫困人口通过生态补偿政策获益。乡村振兴在生态文明维度的建设目标是“生态宜居”,这就要求做好易地搬迁生态修复、生态扶贫政策同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衔接,促进乡村绿色发展。一方面,做好易地搬迁的迁出区生态环境修复,探索绿色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机制。在搬迁农户稳定融入当地社区的基础上,加强农户迁出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并在此过程中探索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结合的体制机制,通过提供绿色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等方式增加搬迁农户的生态经济收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体系,使更多农户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工程而增收致富。党和政府应总结生态扶贫工程的实践经验,优化调整生态扶贫政策,基于市场化原则进一步健全不同地区之间、流域上下游之间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使脱贫地区的农户通过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而获得更多经济收益,推动实现乡村地区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3)在乡村精神文明维度,做好扶智扶志政策同“乡风文明”目标的衔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和政府注重把“扶贫”同“扶智”和“扶志”相结合,不仅增强了农户的职业技能,而且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脱贫农户的自立自强意识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在精神文明维度要实现“乡风文明”,这就要求进一步把扶智扶志同繁荣乡村文化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总结教育扶贫工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乡村子弟及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国家不仅要提升脱贫地区的基础教育质量,而且应从政策层面着力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难、升学难、上学贵等问题,阻断农家子弟的贫困代际传递;另一方面,要总结扶智扶志的成功经验,注重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和自立自强精神,使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年一代依靠技能致富,依靠自立自强精神创造美好生活。此外,要倡导现代理念和生活方式,促进现代科技文化下乡,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4)在乡村社会治理维度,做好驻村帮扶政策同“治理有效”目标的衔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和政府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驻村帮扶,为农户脱贫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乡村振兴在社会治理维度的建设目标是实现“治理有效”,这就要求把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机制同乡村治理结合起来,优化乡村治理体系。一方面,要充分借鉴脱贫攻坚中的驻村帮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乡村新发展阶段,要继续面向产业基础薄弱、组织相对涣散的村庄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配优配强村级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另一方面,引导城市人才返乡入乡,提升乡村自治水平。要积极引导有产业发展能力的优秀农民工、有乡土情怀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引导城市人才发展乡村现代产业,引导有报效桑梓之情的城镇干部职工到村任职,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健全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除此之外,他还在产品上寻求创新,寻求差异化发展。为了使自己在市场博弈中更加稳健,2011年他成立了冀州佳禾化肥有限公司,正式进入生产领域。

(5)在乡村民生保障维度,做好“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同“生活富裕”目标的衔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党和政府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教育脱贫、医疗救助脱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实现了脱贫农户“两不愁三保障”。乡村振兴在民生保障维度的建设目标是实现“生活富裕”,这就要求在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过程中推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促进乡村发展和缓解农民相对贫困。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于科学研判城乡人口流动趋势和优化调整乡村布局,多元化筹措资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在总结教育脱贫、医疗救助脱贫、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乡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供给,推动实现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体系一体化,使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成果。

猜你喜欢

成果农户攻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攻坚脱贫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