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黛玉与妙玉形象对比研究

2022-05-18王栩晨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妙玉贾宝玉贾府

王栩晨

贾府中只有三个人的名字带有“玉”字,一个是贾府中最受宠爱的贾宝玉,一个是贾母的外孙女林黛玉,作为贾府中身份高贵的公子、小姐,这两个人名中带“玉”字并不稀奇。但贾府中还有一个名中带“玉”字的人,那就是出家的妙玉,她只是一个投身于贾府的带发修行的孤女,却和《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的名字相仿,可见曹公对这一人物的重视。且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其他人物都与贾家有着血缘或者婚姻上的关系,只有妙玉一人是贾府真正的“外人”,可见其身份的不一般。本文通过黛玉与妙玉在人物形象及个人经历、性格气质、与宝玉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对比来研究黛玉与妙玉二者的互补关系,并且探究妙玉这一人物的独特之处。

一、人物形象及个人经历

黛玉与妙玉是贾府中仅有的两个名字中带“玉”字的女子,她们不仅名字相仿,模样和才学都极好,家世背景也十分相似。她们都是出身于读书官宦之家且自幼多病的小姐,都辗转来到贾府生活,但是她们的选择却是不同的,一个继续世俗的生活,一个选择入空门。尽管她们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最后都避免不了悲剧的命运。

在相貌和才情方面,二人都是模样极好、通文墨、熟经典的才女。在宝玉眼中,林黛玉不仅仅是“美丽”二字就能形容的。同黛玉一样,妙玉也被人称赞模样是极好的。从才学方面看,黛玉和妙玉都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就开始读书,自然是才学出众。林黛玉在诗歌方面才华横溢,她的诗充滿了灵气。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中,元妃命众姊妹及宝玉一匾一咏,黛玉只是胡乱作一首五言律诗应景,也在众人之上。之后黛玉主动提出替宝玉代写一首,宝玉打开一看,“只觉此首比自己所作的三首高过十倍”。除了诗词方面,黛玉在禅道方面也颇有研究,这在第二十二回黛玉与宝玉谈禅中有所体现。由此可见,黛玉十分博学且才华不凡。妙玉也是位才华卓越之人,她不但博览群书,而且读书不腐,有自己的见解。第七十六回,她在中秋之夜与黛玉、湘云论诗,主张应该写“真人真事”,反对“搜奇捡怪”。其真知卓识远非腐儒可比,连一向清高的林黛玉都称赞不已,称她为“诗仙”。

在命运走向方面,她们都是自幼多病从而与佛教产生了联系,黛玉因父母不舍,没有跟随癞头和尚出家,也没有听从癞头和尚的话,她的病也就一生未好。而妙玉因病总不见好,所以入了空门,跟随师傅修行,病也就好了。她们或主动或被动,一个选择世俗,一个选择空门,最后因不同的原因辗转来到贾府。从妙玉和黛玉的判词及书中的结局来看,她们都有悲剧性的命运,各有各的不幸。属于黛玉的判词有“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这是黛玉才华被漠视,悲凉命运的写照。书中提到林黛玉的结局:林黛玉从丫鬟口中得知宝玉要娶宝钗后深受打击,一病不起,在宝玉大婚当晚,焚烧了自己的书稿,流尽了此生最后的眼泪后去世。妙玉的判词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从判词后两句我们知道,妙玉最终没能够保持清白之身,而是落入泥垢之中。

二、性情气质

黛玉与妙玉的性情气质十分相似,这在性格、精神、情感及二人的交好方面都有所体现。作为贾府的外来人员,两人内心都充满了孤独、寂寞之感,且都不喜欢讨好、拉拢别人,又都有着高洁、孤傲的品质。也正是由于这样,她们两人的交情匪浅,对彼此都十分敬重。

在性格方面,黛玉和妙玉都不喜欢讨好贾母、王夫人等长辈,也不似王熙凤和薛宝钗那样会拉拢人心,她们甚至有些不合群。林黛玉是出名的“小性儿”“行动爱恼人”“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甚至在嫡亲的外祖母—贾府的老祖宗面前,也从不见她有丝毫像王熙凤和薛宝钗在饮食、穿衣、点戏、猜谜上都尽力顺着老太太欢心那样的殷勤讨好。在他人面前就更可想而知了。妙玉也是如此,她是王夫人下帖请她并遣人备轿去接来贾府的,来到贾府住进栊翠庵后,也长时间不见有她的身影。元妃省亲,在大观园内观戏之后,在园内的佛寺焚香拜佛,这个“佛寺”,应该就是妙玉所住的栊翠庵了,却一直未见她的踪影。这和王熙凤到铁槛寺,老尼净虚领着徒弟出来迎接的风格迥然不同。一直到第四十一回,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一行人全部涌进栊翠庵时,妙玉才第一次正式露面。但是面对贾母的到来,妙玉除了亲手捧上一杯茶之外,就不见她有任何的讨好逢迎,而是献茶之后,就拉着宝钗、黛玉去喝“梯己茶”去了。对妙玉的这种性格,除了第二十七回提到过她性傲之外,第六十三回邢岫烟也说她的脾气“放诞怪癖”,贾宝玉也认为“他为人孤僻,不合时宜,万人不入他目”。

在精神气质方面,两个人都个性孤傲、高洁,这一点在居住环境方面有所体现。竹乃高洁之士,梅则象征着高洁、坚贞不渝,它们被分别安置到潇湘馆和栊翠庵中,这应该是曹公的精心布局。《红楼梦》对潇湘馆中竹子的描写有很多,如第二十六回、第三十五回、第四十回、第四十五回都提到过。这无处不在的竹子恰好象征着黛玉的高洁品格。同样,在描写妙玉的住处栊翠庵时也提到了红梅这一高洁的意象。尽管李纨“可厌妙玉为人”,却想把那里的红梅“折一枝来插瓶”,可见栊翠庵中梅花之盛。在《红楼梦》中,除了潇湘馆的翠竹和栊翠庵的红梅,还没见过曹公对其他花木的姿态和品性有过这样认真的描绘。曹公把梅、竹分别安置在栊翠庵、潇湘馆里,应是对妙玉与林黛玉二人那种超然于众人之上的气质的一种隐喻。

在情感表达方面,二者有所区别。黛玉与妙玉同是贾府中的“局外人”,一个虽然是贾母的外孙女,却因为父母去世而不得不投身于贾府,心中常常有孤单自卑之感;一个更是无依无靠,是贾府中真正的外人。在这种背景下,她们两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痛苦愁闷,黛玉常常将自己的痛苦悲伤直接表达出来,妙玉则将这种心情压抑在心底。林黛玉在贾府中但凡有人有事触动她这种寄人篱下的痛苦,轻则拿话刺伤别人,重则落泪甚至病重卧床,如第七回送宫花一事、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等。黛玉的情感外露除了眼泪,还集中表现在她的诗句中。黛玉通过这些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愁闷、孤寂之情。妙玉几乎没有这种直接的情感表露,我们只能从第七十六回她在中秋夜的联诗中窥见一二。“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这句诗就写出了妙玉的孤独、寂寞。

此外,黛玉与妙玉二人的交好也可以体现出她们有相似的性情,都有一种游离于世俗之外的清高气质。第六十三回贾宝玉生辰时回赠妙玉贺贴,不去问事事考虑周全的宝钗,怕她批评怪诞,而去问黛玉。可见黛玉平日与妙玉性情十分相投。栊翠庵品茗时,黛玉误把“梅花上的雪水”认作“旧年的雨水”,被妙玉说是大俗人。向来敏感、小气的黛玉竟然毫不计较。中秋月夜联诗,一向恃才傲物的黛玉主动称赞妙玉为“诗仙”。可见黛玉为妙玉的文采所折服。相比较对他人的态度,妙玉对林黛玉也是十分亲近的。凹晶馆联诗,她主动邀林黛玉、史湘云深夜去栊翠庵吃茶,并第一次在人前显露了她的诗才。书中反复写到“黛玉见他今日十分高兴”“黛玉说‘从来没有见你这样高兴’”“黛玉从没见妙玉作过诗,今见她高兴如此”等,都充分说明妙玉与黛玉意气相投。待到黛玉、湘云二人告辞出来,“妙玉送至门外,看他们去远,方掩门进来”,这与贾母等要离开栊翠庵时“妙玉亦不甚留,送出山门,回身便将门闭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与宝玉的关系

作为《红楼梦》男主人公的贾宝玉,在对其他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书中重要事件的展开发展及主要人物的行为举止大都是围绕着他进行的,有关黛玉、妙玉二人的事件中也常常会出现宝玉的身影。因此探究黛玉、妙玉与贾宝玉的关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黛玉、妙玉人物形象的差别,黛玉之于宝玉是爱情,妙玉之于宝玉则为友情,她们都是宝玉灵魂上的知己。

《红楼梦》中贾宝玉算得上是与妙玉接触较多的人物了,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和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关系不同,他们之间更多的是志同道合的友情关系。在前八十回中,宝玉与妙玉在书中有过三次直接或间接接触。第一次是第四十一回的栊翠庵品茶,妙玉本是拉了宝钗、黛玉二人进去另沏“梯己茶”吃,宝玉却马上“悄悄地随后跟了来”。妙玉因嫌弃刘姥姥,就把她喝过茶的那名贵的成窑五彩小盖钟也不要了。然而,同是这个妙玉却亲手把“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后来,宝玉又主动提出叫几个小幺儿打几桶水来洗地,可见对于妙玉这种怪诡的脾性,宝玉很是理解。第二次在第五十回芦雪庵联诗,李纨罚贾宝玉去栊翠庵折红梅,这一次妙玉并未露面,但书中提到,当李纨命人好好跟着宝玉去时,黛玉忙拦说:“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第三次是第六十三回宝玉过生日,妙玉派人送来一张贺贴,写着“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妙玉是和谁也没有主动来往的,却为宝玉的生辰送来贺贴。当宝玉发现那是妙玉的贺贴时,他着急得“直跳了起来”,而且立刻拿纸研墨,要写回帖。当宝玉写好回帖后,他亲自拿了到栊翠庵,只隔门缝儿投进去便回来了,可见贾宝玉对妙玉十分尊重,二人关系很好。

从宝玉与妙玉的这三次接触来看,他们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友情上的知己关系。妙玉是一个有洁癖的人,却能把自己常用的杯子给宝玉用,甚至主动在宝玉过生日时送来了贺贴,可见宝玉在她的心中地位很高。宝玉也很敬重妙玉,当邢岫烟为妙玉这样一个“放诞诡僻”的人,却肯给宝玉梅花、生日又送贺贴而感到不解时,宝玉说:“他原不在这些人中,算他原是世人意外之人……”从宝玉、妙玉二人的互动来看,他们相互敬重,性情中都有些不合世俗之處,因此而惺惺相惜,成为知己。黛玉与宝玉是爱情关系,这一点在《红楼梦》是很明确的,黛玉常常因为与宝玉怄气而伤心落泪,在书中也有过对两人互通心意的描写。妙玉与黛玉是《红楼梦》中贾宝玉最尊重、体贴的两位姑娘,她们身上都有着宝玉所崇尚的那种不流于世俗的气质,一个是宝玉爱情关系上的知己,一个是友情关系上的知己。

黛玉与妙玉是金陵十二钗中仅有的两个名字中带“玉”的女子,她们两个人在家世背景、精神气质,与宝玉的关系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她们又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黛玉、妙玉在出家问题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最终却又都巧合地进入贾府之中。通过对两人的形象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二人形象相互映衬,具有互补性。黛玉与妙玉的形象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补充,最终成为读者心目中的两个完整的人物。从以上对黛玉、妙玉二人在三个方面的对比来看,她们二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妙玉形象与黛玉形象互相补充。我们甚至可以从中联想到:如果黛玉出家,会不会像妙玉一样做一个矛盾的“槛外人”;如果妙玉没有出家,会不会像黛玉一样成为一个与封建贵族格格不入的世家小姐。妙玉虽然出家了,但她是“人在空门,心在红尘”,即在她的内心深处并未真正地脱离世俗。首先,妙玉出家原本就是为了续命,而不是真的看破了红尘。其次,在栊翠庵品茶时,她先是嫌弃刘姥姥,想要丢弃刘姥姥用过的杯子,随后在与黛玉、宝玉他们喝“梯己茶”时,表露出自己对品茶的精通。这显然不符合佛教宣扬的众生平等、六根清净的理念。此外,在第七十六回中秋夜联诗,她提到丢了真情真事会失了闺阁面目,可见她内心是把自己当成闺阁女子的。但她又常常自称“槛外人”和“畸人”,以出家人的身份与人交往。她这种矛盾的行为正如邢岫烟对她“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的评价一致。黛玉虽然没有选择出家,但她却与大观园热闹的氛围格格不入,既不逢迎讨好长辈,又不笼络下人,也从不像宝钗那样劝说宝玉致力于仕途。她虽然没有出家却把自己归为贾家的外人,在思想上也是超然于世俗之人。妙玉与黛玉是对方在俗世与空门中的影子,既是独立的个体,更是彼此命运的映照。

猜你喜欢

妙玉贾宝玉贾府
妙玉那场茶事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妙玉论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试论贾宝玉待花袭人“与别个不同”的原因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西门庆与贾宝玉女性观的比较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王夫人“点头不语”有深意——品读《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一个细节
《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