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祈蒲酒话升平
2022-05-18蒋恺言
蒋恺言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暑热正盛,吟咏一首《浣溪沙》,便知端午将至。除却驱邪祈福的美好祝愿,江南小镇的民俗更是赋予了端午节日一抹深邃、诙谐的意趣。
每逢端午,在嘉兴、嘉善县一带都有家家“请虎头将军上灶”的习俗。这一习俗来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相传,玉帝身旁有一位虎头将军,他威风八面,为民除虫害,救治黎民百姓。为感念虎头将军的恩德,在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寻只蛤蟆放于灶台上、灶脚边,以作纪念。
“称人”亦是一种谐趣。在中国古代,称人是为了观察夏天身体的变化,清代顾禄在《清嘉录》中说:“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称之,以验夏中之肥瘠。”成人觉得此事荒唐,但又要顾着老底子的规矩,此时只好拿小孩来戏弄。立夏预示着繁盛,也是小孩长身体的时节,这样的风俗则是警醒着小孩要好好吃饭,长好身体。
我一向不喜欢这个风俗,并不是觉得它穷讲究,而是自己那会儿不甚高挑。立夏的饭食固然可口,只这风俗太伤人脑筋。在家长们的“淫威”下,我只好慢吞吞地来到扁担前,坐到箩筐里,两个相熟的亲眷上前,用扁担穿过秤钮,一边一个抬起来称。此处不得不提一个讲究—逢九凑十,零头不计。如果孩子体重二十九斤,则要报三十斤。“九”字为大,如果孩子的体重逢“九”,就意味着不可拔高了,要凑“十”才行。
雖处平原,但不知何时造了一处“花龛瀑布侧,青壁石林杪”之地,勾起了少年时的思念。千年梓树是幼时玩“转圈圈”的地方,学校放假,回到家里,远远看到那棵大树便知此心安处。从明月公园大门进去,穿过门堂,左边的天井中间立着一棵枝繁叶茂的梓树。若是晴天,艳阳高悬,千年梓树被围栏保卫着,不易靠近,但一旁的铭牌显示,梓树生于公元前504年,它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树龄了,远远看去,有八层楼之高、五个大人合抱之粗。在距千年梓树南边不到三米的地方,有一条先辈们走出的路,而在西北方向的树干上有一个雷劈后留下的树洞,它的周身遍布着虫蚁啃噬的痕迹。
龙庙的历史坎坷非常,曾遭到破坏,种在河庙天井的两棵梓树,一棵作古,余下的这棵存留至今。离乱之感覆上心头,因着梓树也见证着我与朋友的离别。大历诗人韩翃《送王少府归杭州》正融合了这异地风光与离愁别绪:“归舟一路转青蘋,更欲随潮向富春。吴郡陆机称地主,钱塘苏小是乡亲。葛花满把能消酒,栀子同心好赠人。早晚重过鱼浦宿,遥怜佳句箧中新。”
那天,我们四个小伙伴相约玩“转圈圈”,因树干粗壮,两个人躲在树后,几乎看不见对方,谁最先看见对方,谁就赢了。输的人得围绕梓树跑十圈。正玩得尽兴,长辈就来呼唤我们,有个弟弟要做“三朝”。
在孩子出生后的第三天,要做“三朝”。这天早上,准备鲫鱼、猪肉、饭蔬,点上香烛,请太君菩萨。民间传说太君菩萨是主管母婴的神主,能保佑母婴平安。传宗接代,人常说“续香火”,即是此理。红鸡蛋是必不可少的,以寓子孙福泽绵延。
一般说来,“做三朝”的日子就是给婴儿洗澡的日子。孩子的外祖母或者祖母亲手给婴儿擦拭身体,洗身体的水是有讲究的,水中有牛奶、金银花、珍珠粉,由于婴儿身体娇嫩,搓洗动作更要轻柔。有言是:“先汰前,中状元;再汰后,做知州。”
俗话说“三朝取名”,孩子的姓名马虎不得。用杜鹃花榨汁,提取汁液,用于浸泡宣纸,待纸充分吸收色泽后,晾干。中间写姓名,竖着,四角写上“取名大吉”或“长命富贵”,然后贴在朝南墙上家堂神龛的旁边。书香世家则尤为讲究,“伯、仲、叔、季”“立心”“安命”,“四书五经”中得来几句言训,那些章句多离不开修身齐家、福旺兴邦之意。
岁月变迁,那些故人不知去往何方。梓树一圈圈地绕,“三朝”一年年地做,它们的故事,恒久地重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