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与对策探析

2022-05-18朱叶吴宏刚郑雅馨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朱叶 吴宏刚 郑雅馨

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不可或缺的意义。目前,高校出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陈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固化,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与冲击等困境亟待改进。高校要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和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等对策,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关乎大学生思想发展方向和鲜明政治立场。高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开创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各大会议的召开和各项政策的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历史发展新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加强和进步。但与其他长足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思想政治课程内容陈旧,空洞无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肩负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综合素质优秀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目前我国普遍选用全国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这些教材由专人编写,学术理论性强,政治理念内容占比大,实践操作性略有不足,与道德观、生活观等相关的实际应用内容联系较少[1]。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时往往有深奥抽象、枯燥无味之感,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认为此课程对未来生产生活无显著作用,多數以应付考试考核为主要目的,“走马观花”式完成课程学习。思想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激发学习兴趣,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精华的吸收。

(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固化,缺乏创新

目前在校大学生群体以95后和00后居多,这一代年轻人与数字化信息技术共同成长发展,他们思想活跃,渴求接触新鲜事物。“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响深远,如今新媒体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适应学生群体特点变化,高校也探究创新了多种现代教育教学方法,为教育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但大部分高校仍旧采取以课程教学为主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少有高校专门组织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授课教师多采取灌输式的保守讲授方法,没有对新媒体技术加以研究利用,即使运用了例如PPT等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也多以讲授课为主,换汤不换药[2],实践教学比重几乎为零。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单一导致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度低,听课兴趣不足,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缺少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力量薄弱

习总书记曾寄语教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包括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党务工作者等为主的教师工作队伍,辅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主的学生工作队伍。但由于辅导员日常学生管理工作繁杂,又肩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往往力不从心。调查显示,70.1%的学生联系辅导员只是为了办理日常事务而非进行思想交流,人生导师沦为空谈[4]。另一方面,辅导员招考时一般将报考条件设置为专业不限,因此辅导员所学专业基本与现职不对口,尤其是年轻辅导员缺乏工作经验,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到位,专业素质和执行效果难以达到规定要求。

(四)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与冲击

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的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曾经只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传播的信息,现如今仅需通过网络“点一点”“滑一滑”便可获得。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和复杂,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日益尖锐和深刻。即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下,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四史”学习等正能量信息的传播增强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但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亦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政治信仰不断产生冲击[5]。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普遍处于未成熟阶段,日常生活中多是“手机不离手”的状态,经常对网上信息不做甄别便随意转发传播,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消极影响快速蔓延,使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严峻挑战。

在高校中,部分专任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工作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仅需传授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可,忽视了新时代“三全育人”要求,未形成协同育人机制,造成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现象。

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从本质任务、时代任务和战略任务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和改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建设要守好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高校要不断推动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时代责任。

在教学内容上要与时俱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同时要将时事热点话题和学生给予较大关注的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旗帜鲜明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和价值导向,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教学手段上提倡多样化方式方法,摒弃以往照本宣科的低效率教学方式,积极开拓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向学生展示影像、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面对知识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后还可依托互联网为学生传输更多的资源,加强师生互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二)充分发挥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指出,高校所有课程均负有育人责任,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高校各门课程任课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将这些元素、资源与专业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思政内容与高校各专业类课程的结合必须依托其特点分类推进,充分考虑学生主观感受,不能为了“思政”而“思政”,如果出现思政内容与专业内容割裂程度较大,或多门课程出现重复思政元素等现象,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积极性减弱等适得其反的结果。高校应定期组织课程任课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导广大教师加强沟通交流,参与深度研讨,分享教学心得、经验教训和推广优秀教学案例,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发展。高校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学科资源大整合,联通思政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放置在专属的现代媒体中,引导学生线上查阅、学习[6]。

(三)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师资队伍

“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7]。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十分必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不仅包括思政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宣传部门工作者等,全体教职工都有义务肩负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和业务能力关系到学生学习的质量。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明确政治立场,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升人格魅力,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充实完善自己,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国内国际时事政策,给予学生学业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指引。全体教师都要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在疫情特殊时期,教师要学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更好地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在学校层面,坚持不懈推进诸如师德师风考评、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能力培训等有助于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常态化长效化,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树立教师威信。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发展,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落实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就是要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要利用好隐性教育因素,充分挖掘校风、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帮助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校园环境中通过打造文化长廊、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内容的认识程度。要充分重视文化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通过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大合唱等各类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如今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要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新阵地的价值导向作用,依托公众号、微博等学生经常使用的网上平台开展线上校园文化建设,成立专门管理机构运营高校各类平台账号,让校园文化正能量與学生成长时刻相伴。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

高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发展迅速,心智普遍不成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被动学习仍占学习方式的主导地位,对教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高校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立德树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在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外加强对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

依托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帮助大学生探索自我发展新路径,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展示,学生在自学、自研、自讲的过程中锻炼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近年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悄然走红,高校可通过积极探索类似学生教育管理新方式打通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零距离”促进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等,加快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稳定。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直接决定着高校“立德树人”成效,决定着在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设。能否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关注。针对现如今高校中出现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陈旧、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固化、工作队伍力量薄弱、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与冲击等系列问题,要守好高校意识形态主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活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所有教师肩负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依靠辅导员、班主任,还应调动起全校教职工的育人积极性,整合各类人力、物力,齐抓共管,形成育人合力;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队伍力量,通过各类培训考核推动教师成长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发展;要营造充满正能量、积极奋发向上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强化隐形教育功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江涛.当代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6):2.

[2]安偌瑶.高校思政教育当下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分析[J].作家天地,2021(22):161-162.

[3]朱永新.教师为立教之本和兴教之源——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J].人民教育,2019(17):7-11.

[4]王刚山.割裂与融合: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事务管理的困境与出路[J/OL].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8[2022-01-06].DOI:10.16112/j.cnki.53-1160/ c.2021.06.152.

[5]陶小兵,葛小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立德树人的路径与机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6):94-96,101.

[6]刘裕敏.新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2):136-137.

[7]何志超.“互联网+”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82-83.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为例”(2020SJB1219)。

(作者简介:朱叶,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吴宏刚,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心理学;郑雅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美育教育)

猜你喜欢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