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的难点及改进对策
2022-05-18李鹤
李鹤
我国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当前正处于扩大范围、提升效率、深入融合的发展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阻碍,包括指导规范不明确、缺乏执行依据等问题,导致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不佳,阻碍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难点进行分析,相应的提出改善对策,为推动部份国企顺利的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起到积极作用。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內涵及重要性分析
(一)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内涵
对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至今已经发展逾20年,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内涵有正确认识,不仅关系到所有制改革的性质,同时对其改革方向也有所影响。虽然在党的三中全会中提出“国有资产、集体资产、非公资产等相互混合、交叉持股的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的理论,但是对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却未提供解读。学者通过总结将混合所有制经济内涵总结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属性为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融合,其本质则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融合,重点就在于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的融合。从微观角度来看,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企业股权中不同所有制资本的占比,也就是说公有制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之间的比重,对应的企业则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公有资本主要包括国有资本与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则包括民营资本、个体资本及外国资本等内容。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本质内涵的准确理解对于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有一定帮助作用,尤其是通过“混合”思路来推动“经济改革”,重视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效果,以此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体制的企业进一步发展 ,调动市场活力。
(二)混合所有制改革意义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积极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目标,意味着国企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是新时代的要求,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选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与国家的“两个不动摇”规定相符,有利于提升国有经济的活力与竞争力,有利于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及影响力。推动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各种性质的资本快速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优化,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打破行业垄断,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我国企业技术转型。最为关键的是能够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效率及运营效率,提升国有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及控制力,从而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的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二、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难点分析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缺乏规范流程与程序
当前大多数地区的国企所有制改革都缺乏明确的规范制度,需要进一步提升程序及流程的规范性,该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制定缺乏系统性,有些地区的国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缺乏正确认识,忽视改革,缺乏明确的权责主体,关系界定不明确,缺乏统筹性及实际落地性;其次是追责监管机制不健全。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界定资产,但是对资产界定缺乏严格监督,改革过程中的免责容错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提升企业责任意识;第三,在履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过程中缺乏实践标准,包括法律层面,缺乏能够参考执行的明细,审批程序复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涉及较多审批程序,缺乏相关部门的批文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无法顺利进行,但是审批过程中因为缺乏实践标准导致审批难度大,且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足,面对新生事物缺乏准确把握,甚至还会出现个别工作人员害怕担责而不作为的情况。
(二)审计评估规则不明确
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过程中的资产估值主要依赖于评估与审计,通过合理的技术行为能够准确判断资产规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审计与评估无法有效解决资产估值中的“市场化”问题。例如,在审计与评估中存在有账目却无实物、账目与实物不符的情况,存在无效资产问题等都会导致资产评估价值与市场实际价值不符。对于一些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尤其是技术型企业,资产估值中由于无形资产较多,可能出现实际价值低于市场价值的情况。而这种无法准确估值的问题成为阻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三)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文化隔阂
国企与非国企在创业背景、发展历程、经营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国有企业的社会意识较强,其企业文化在于强调企业对于社会发展的价值,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导致本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及竞争意识较弱。市场经济体制下,适者生存的用人机制导致非国有企业单位员工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与竞争意识。由此可见,国企与非国企在企业文化、员工意识上有着双重差异,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文化的融合也成为较大的难点。
(四)非国企参股国企存在顾虑
首先,根据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在与国家经济、国家安全相关的国有企业中,国有资本必须是控股方,掌握企业的决定权及话语权,非国企的参股占比较少,投资与经营中没有决策权,导致对自身权益表示顾虑;其次,国有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资金成本与时间成本,需要经历审计、评估等环节,一旦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导致改革失败,为非国有企业带来较大损失,这种较高的成本投入风险使得非国企投资国有企业时较为慎重。
三、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改进对策
(一)细化改革流程,规范改革程序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透明且规范的流程,从而建立健康的产权交易市场环境,在资产定价、评估、流转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规范制度,保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首先,要设计合理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依赖于政策,同时其又是借助市场化手段来实现的一种系统工作,为此改革开展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方案,先从顶层设计入手,稳步推动后续实践。与国企的发展方向及目标相结合,立足于改革需要,开展合理的可行性分析,保证方案的可执行性。
其次,建立科学决策程序。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开展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公司的规章制度,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规范决策与上报程序。若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与管理者持股相关,改革方案则应该由上级主管部门主持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的审批流程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执行,在充分调查与论证相关利益体的意见基础上推动方案通过。
第三,完善审计评估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之前产权交易活动的审批、评估要保证透明完善,保证资产定价的科学性。国有资产的评估方法与非公有资产的评估方法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评估价值差距较大的情况,并且为了避免追究责任会将国有资产的估值一定程度上提高,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容易引起非国有企业的顾虑,为此估值必须严谨且公平,既要尊重存量的市场价值,同时也要加强增量的提升,不能违反市场变化规律。在科学估值的基础上通过科学透明的披露与交易谈判机制推动改革开展。
(二)落实监督追责机制
为了进一步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行,需要建立一套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科学监管体制,针对已经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在选人用人、投资决策及日常经营管理中的权力下放给企业董事会,从而帮助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建立的多元化、多方股权制衡的董事会能够根据市场发展方向及趋势充分发挥管理效果,提升公司经营决策的准确度及高效性。而对于正要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则应该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
首先,要建立监督管理机构,将国有企业中的资本投向、运作及回报作为重点监督内容,从而最大程度的优化资本配置;其次,建立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根据市场需求建立管理制度,从而充分发挥市场调控作用。完善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及出资人的职权范围加以明确,保证公司管理结构的清晰有序,提升内部管理效率。另外,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引入职业经理人,通过竞聘的形式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加入;第三,明确党组织的职能,发挥党组织在国有企业中的核心地位,调整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工作内容,强化企业内部党员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企业改革方针及发展方向的监督,保证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企业经营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最后,加强企业文化融合。处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企与非国企,地位平等,二者相互融合,各取其长,形成新的更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
(三)加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首先吸引大量投资者通过保险基金、投资、基金等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帮助国有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充实的资本,推动资本结构转变;其次,向先进的企业学习,包括其管理模式、持股机制等,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从而得到最佳的員工持股方案,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三,加速企业股份制与公司制改革,在保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认可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有更多的所有制经济成分,从而推动国有制改革的快速开展。
(四)营造良好的市场与法制环境
首先,为了保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开展需要健全市场规则,保证改革方案的顺利落地,维持竞争环境的透明与公平,保证国有资产与非国有资产的公平有序交易,并且建立全国产权交易市场,推动交易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速度,从而使得产权信息公开透明,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其次,推动市场交易的便捷,优化审批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政府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最后,加强法治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加快产权交易法律法规的建设,明确交易双方责任,使得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法可依,稳步开展。
参考文献 :
[1] 季晓南.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内涵、意义及发展路径[J].北 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8-26.
[2]张凌.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D].北京:中国财 政科学研究院,2019.
[3] 戴保民.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探讨[D].北京:中 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20.
[4]刘崇献 . 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 中国 流通经济,2019,(7):52-58.
[5]周励 . 混合所有制是国企改革突破口[J].西部大开发 ,2018,(3):45.
作者单位:山东泰山地勘集团有限公司,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