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帮到点子上
2022-05-18蒋建
蒋建
萧萧疏雨点孤蓬,小麦青青春恰半。伴着春雨,我们来到位于海安市孙庄街道仁桥村的岚水农场,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葱绿的麦田。农场主徐进华深一脚浅一脚地从田里走出来,笑意盈盈地说:"今年的小麦长势不错,这几天我们正抓紧施肥,肯定会有个好收成。"
眼前这个淳朴敦厚的农民,可是江南大学的硕士生,四年前投身于农业,从几十亩土地起步,如今已扩大到300多亩的规模。站在垄间田头,眺望一望无际的麦田,我们颇有感触。
沿着田间向农场周边缓行,"这一块是五彩油菜,现在苗才一尺长,等花开了就好看了。"他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那边空地正在修整,村里打算建一个百姓大舞台和小游园,等建好了,天暖和了,乡亲们都能来看看景、跳跳舞啥的。"他笑着问我们,今年"党课下基层"活动会有哪些新课程,还说这几年农场的发展可多亏了党课的启发。
党课入心坎
2017年起,按照市委安排,南通市委党校对口挂钩仁桥村,开展扶贫帮困。仁桥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民风淳朴。在跟村干部座谈中我们发现,虽然大家都有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决心,但对于如何开展工作,还存在意识不浓、定位不清、把握不准等问题。
"帮扶一定要帮到点子上,扶在关键处,送入心坎里。"虽然困难重重,但全校上下迅速统一了思想,制定了方案,落实了人员,形成了常态化、全天候、广覆盖的帮扶机制。同时我们也思考,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理论研究主陣地的党校而言,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扶贫的落脚点又在何处?我们认为,党校的主业是培训,优势是智库,特色是党建,而这些都和脱贫攻坚的难点、困点和堵点紧密相连。
万事开头难。抓党建、强支部、谋发展、解民忧,都需要一个抓手。经过调查研究并结合实际,我们精心设计了5个系列近20堂党课,从建强支部班子、锚定发展方向,到解决民生福祉、提振群众精神,从多个方面、各个角度帮助村党总支和广大党员明晰脱贫攻坚的责任、思路和目标。
我们给村干部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重要论述,阐述党的方针政策,持续增强村干部信心,厘清发展思路;给群众宣讲扶贫政策,谈脱贫攻坚的意义,并通过"百姓点单"的方式,给群众提供创业就业、农业技术、劳动保障等方面的培训。党课不拘形式也不限内容,有在村会议室集中宣讲的,有到田间地头传播的,还有深入农户家单独上课的。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群众喜欢什么,我们就多讲几次。几乎所有的校委班子成员、各教研室的教师都到仁桥上过课,总课程大大超过计划量,达40场次之多。村干部的信心越听越足,思路越听越明,群众也从开始的漫不经心、不求甚解,到主动点单、踊跃求学。
徐进华就是党课的受益者之一。2018年下半年,党校副教授倪羌莉到村里上了一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党课,给了他很大启发。"党课深入浅出,不但指明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前景,还告诉我具体应该怎样去做。"党课结束后,他找到倪教授,诉说自己从事农业的历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小小的党课激发起了农民从业信心,我们备受鼓舞。大家一起给他想办法、出主意,邀请有关专家给他进行技术培训,协调农业项目补助。他的农场越来越好,事业也越来越兴旺。
小康添成色
清澈的红胜河波光粼粼,平坦的中心路笔直畅通。
要致富先修路,给村里造一条宽敞的便于车辆出入的水泥路是头等要事。我们自筹资金10万元,又协调部分单位共同出资,再加上争取相关政策,在较短的时间内修好了这条总计4.8公里的中心路。通车那一天,四面八方的农民自发买来鞭炮,敲锣打鼓地赶来庆祝,大家都说它是一条小康路。那一刻,我们真正体会到了扶贫的意义所在。
在中心路上我们巧遇了一组的村民,他一把拉住我们,不由分说领我们去看新修葺的房子。之前我们在走组入户时,了解到他家房子年久失修,经常漏雨,全村还有六七户也存在这种情况。于是,我们一并上报争取政策扶持,对房子进行整修。站在村民窗明几净的新家,我们连声赞叹,他脸上也挂满了笑容。
在村垃圾集中堆放处,村民老戴正把四周散乱的垃圾清扫干净。他看到我们,放下手中的活计就迎了上来。老戴家是建档立卡低保户,老婆得了癌症,女儿残疾并患癫痫,自己又有脑梗。初到他家时,他整个人沉默寡言、精神很差。了解情况后,我们帮助他妻子看病,时常跟他唠家常鼓励他树立信心,给他上初一的孙女买书赠衣。渐渐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根据老戴家的实际情况,我们会同村里研究,根据相关政策给他提供了社会公益性岗位,每个月收入能多1600元,再加上残疾人相关补助,一家人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奔向幸福的路虽长,但行则将至。对于建档立卡户,我们通过落实政策和资金扶持,给予兜底保障,先暖身再暖心,既扶弱又扶志,确保了奔小康的道路上没有一个人掉队。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我们会同劳动部门举办帮扶就业专场招聘会,宣讲贫困群众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发放就业资料,推荐有效岗位信息。村民小周经过计算机技能培训后,在村委会维护电脑信息,村里还帮他缴纳社保。
共奔富裕路
挂钩帮扶三年后,仁桥村实现了全面脱贫,如期进入小康社会,艰巨的目标终于实现,大家都很高兴。行百里者半九十。如何巩固好脱贫成果,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近几年,村里上了不少好的项目,给农民带来了实惠,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就拿徐进华来说,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部分村民跟他有了矛盾,在流转土地上使绊子,影响了农场的发展。如何调动新农人的积极性,助力乡村振兴?如何团结能人和农民,把农村发展得更好?我们充分发挥智库优势,鼓励专家教师深入仁桥村调研,发挥聪明才智,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大家踊跃调查研究,纷纷建言献策,拿出了一系列成果提供给村党总支广开思路。
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必须先富带后富。去年,我们在村里上了一堂"建设大门户 同奔共富路"的党课,让所有的致富能人明白带领农民共富的重要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徐进华是党员,他首先响应。在村党总支的指导下,成立了岚水家庭农场支部委员会,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农业合作社,带领周边农民一起搞种植、忙项目,齐心协力奔小康。青年农民小杨创办草木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这两年吸收村劳动力10余人。通过持续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大农村产业"蛋糕",仁桥村中等收入群体有了明显扩大。
没有精神上的富足就没有真正的共同富裕。我们依托村党总支"小康讲堂",在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共同富裕等方面加大宣传,协调有关部门和企业主开展义演、义诊、义捐,提振群众精气神,提升他们幸福感。现在的仁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民不打牌了,整天忙生产;大家不抱怨了,各做各的事。纠纷龃龉少了,睦邻共建多了,美丽和谐新农村从蓝图变成了现实。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躬耕扶贫,我们披荆斩棘;丰收硕果,我们甘甜在心。奋斗在路上,梦想在远方,我们经历了仁桥村由弱到强、从贫到富的喜人转变,也必将见证行稳致远小康路、同心协力谋共富的美好明天。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