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透镜成像观看方式下的线造型作品研究

2022-05-18闫子贤

牡丹 2022年8期
关键词:透镜线条画家

西方绘画中的线造型是由观看方式决定的,透镜在绘画过程中的使用,造成了观看方式的差别,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造型方法,线造型只有在非透镜成像的观看方式才产生。线条是西方绘画中重要的造型语言,是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要求,用来展现造型和空间,直接表现出艺术家的内心情感。线条这一特殊语言,抽象且多变,可以表达情感和传达意义。

一、西方绘画线造型存在的意义

对于美术作品的解读一定要将其放入历史的语境中,结合前后将其放在历史的坐标中才能发现它的真正指向和内涵,从而才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创作的目的,才能够真正看懂一幅作品。面对一幅作品人们应时刻保持好奇的态度,追溯其历史脉络,去体会和感悟,这样不仅可以准确地把握过去而且可以更加清晰地看清未来。这样的追溯可以让人们更加清楚地体会其存在的确实意义。

从原始人的美术创造中就可以发现,他们的造型方式就是以线造型。20世纪90年代,法国的肖韦洞穴中,发现了画出来的那些与原始人生活息息相关的维系生存的野牛、野马、犀牛的形象。先前发现于法国拉斯科洞穴所绘制的壁画,创作于比肖韦洞穴更晚的旧石器时代,其中的形象更加生动、造型更加逼真,当时的表现力和观察力在公牛厅壁画中完美展示。这些生动形象的绘制方法是先用线条勾勒出形象然后再附之以颜色,将狩猎对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岩室壁画,其形式和内容有别于洞穴壁画,但是绘画的造型方式依旧是线条造型。

以上称为史前美术,西方美术的研究一般是按照古埃及美术、爱琴海与古希腊美术、古罗马美术、中世纪欧洲拜占庭美术、文艺复兴美术、巴洛克与洛可可美术,再到新古典主义美术、印象主义美术,直至20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启的近代美术思潮一直到今天,它的发展脉络大致是这样的。

通过对西方美术史的简要梳理可以大致得出一个结论,通过透镜在绘画作品创作中的不断浸染,只有在非透镜成像的观看方式下才可以出现以线条作为造型方式,从而体现出线条在绘画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便是对于线条研究的意义。

二、观看方式决定造型的方式

(一)非透镜成像下的线造型与透镜成像下的光影造型

西方美术史中通常将美术作品划分到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流派里来研究其意义,这样就会使得西方美术中所蕴含的西方文明的文化思维模式和思维逻辑显得不那么清晰。根据观看方式的转变可以直接将西方绘画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非透镜成像的观看方式下所形成的作品,一个是透镜成像的观看方式下所形成的作品。观看模式一直是藏匿在绘画艺术中的一个特别重要而且极易被忽视的问题。艺术家通过视觉认识和解读客观世界的认知模式就是所谓的观看模式,有这样一句话,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通过理性思维还原的才是真相。线条在真实世界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是对于信息的提取和整合,线条的存在依附于形体、明暗等,只有在非透镜成像的观看方式下才出现了线造型。在西方绘画史中,所谓的真实其实是三维立体的现实世界透过光学透镜在二维的平面上所形成的像,这就是1400年凡·艾克作品中的真实感,其作品的存在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1400年作为一个转折点,透镜成像式的观看方式成为主流,制像术也迅速发展,在透镜成像式的观看方式下出现的是色彩造型、光影造型等。

在西方绘画史上,很多艺术家都致力于在二维的画面上营造三维的幻觉,为描绘出真实的人和物而努力,在透镜没有应用于绘画时,画家早已开始了对如何再现真实的探索。非透镜成像观看方式下再现真实的造型方法:线造型(网格定位法),如图1所示。

图1 丢勒作品《画家画卧妇》

画家丢勒在他的绘画作品《画家画肖像》《画家画曼陀林》《画家画瓶饰》《画家画卧妇》中就有展现,这是利用假想地平线和网格,利用网格定位画出余角透视,从而达到真实再现,这就是透视法在绘画过程中不断成熟发展的结果。另外,在透视法还没有发现和完善时,非透镜成像的观看方式下的大多数画家都在不断摸索的阶段,每个时期和每个时期画家所想表现的也不同。正如埃及早期王朝美术的《纳美尔雕板》就是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角度来再现真实。古希腊时期艺术家就开始了创新之路,开始研究人、认真地观察人,为再现能与真人相媲美的形象而努力,利用短缩法达到画面真实和秩序感的统一。到了罗马时期,艺术家在繪画时有了更多的自由,他们努力画出眼睛看到的事物,这时他们的作品偏向于写实。这时期的绘画给人强烈的真实感,画家展现的是忠于模仿自然,让画面成为眼睛所见的镜像,这对创作者的要求是极高的。为了能够呈现出完美的画面,艺术家需要具有画面位置和高超的摹写对象的能力。中世纪欧洲美术不考虑形象的真实性,更多的是画自己所知,一切以传达宗教精神为根本,这样在造型阶段更多的是艺术家的自由意志,将线提取出来进行创作。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史中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涌现了多位优秀的艺术家。

在透镜的观看方式和使用下,再现真实就更加容易,对画家摹画事物的能力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画家在进行人物创作时也受到了一定束缚。在非透镜的观看方式下,透视学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发展也使得绘画更加接近视觉感官所看到的。14世纪下叶意大利商业发达,文艺复兴动摇了封建经济基础的同时提倡科学,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此阶段,乔托作为开拓者在1305年所作《逃亡埃及》中,运用透视抛弃了绘画的平面性和装饰性,追求体积感。阿尔贝蒂在1433年《绘画论》中论述了“线性透视”问题。弗朗西斯卡在《绘画透视学》中将透视相关理论完善。结合前人的研究,达·芬奇在文艺复兴盛期把透视、解剖等整合丰富,整理成了《画论》。在掌握透视这一理论的过程中,绘画的平面化、装饰感也随着减弱,在绘画史中这一发现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非透镜成像式的观看模式决定了波提切利以线造型

在卡拉瓦乔之前,许多绘画作品都是在非透镜成像式的观看方式下绘制出的,这样更能直接地表达艺术家的想法,不用考虑光学影像,这样能够使艺术家的创作更加自由,更大程度上展现艺术家的认识与能力。早期文艺复兴的艺术家都在借助明暗处理和透视,为营造真实的绘画世界而努力,不过,在此阶段也显示出了异样的绘画风格,如波提切利。其他画家在为创造立体感而努力时,他就利用线造型的方法,展现出了更抒情、更优美、更柔和、更具装饰感的画面。

在西方绘画史中,在运用非透镜成像式的观看方式下的艺术家中,波提切利一直有意识地淡化三维空间的深度感,突出线条,弱化人物的空间和体积,将线条本身的表现力表达得淋漓尽致,致力于营造富有抒情意味的画面。作为早期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优秀画家,受到了当时人文主义的影响,他吸收前人的气质,融汇成自我的诗情,从新柏拉图主义中发现并找到了使古典传统与中世纪潮流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形成了其作品中具有装饰味的曲线,将线赋予动感和力度,线条在他的作品中已能够体现画面形象的精神。正是因为非透镜的成像的观看方式,波提切利在用线造型时如此的自由洒脱,才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他的特质,和更好地展现其艺术风格。他艺术风格的展现有几个要素,一个是线造型下所产生的人物形象,人像的脸部特征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线条在画面中的动感和洋洋洒洒的力感。同时,他灵活利用色彩,利用色彩的反射,将表现轮廓的线条融入空气中,呈现出细腻的具有空气感的无与伦比的画面。

三、结语

当今社会艺术家比较容易获得透镜,相继获得透镜式的画面,这种真实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在较长的历史时期,透镜成像式的观看方式占据了西方绘画史,这种真实是利用光学透镜在二维的画面形成的像,但是绘画相较于相片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真相并非眼睛看到的那样,而是通过理性的思考还原出来的,这就是艺术家在创作绘画时所考虑的。透镜的应用能够让我们更加便捷、准确地画出事物,降低了对艺术家摹写事物技术的要求,其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必有其合理之处。与此同时,不能否定的是在非透镜成像式的观看方式下所看到的画面,在不具备光学影像的面貌时更大程度上发挥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展现其自由和能力。

由此,在绘画创作阶段不拘泥于追求透视和人物的立体感,可以增加一些主观感受,可以多时空在同一平面共存;根据波提切利在造型时运用的线条的手法和方式感受到线条的魅力,要知道线条在自然中是不存在的,是人通过理性的思考抽象出来的,是对事物信息化的解读和呈现。艺术家在创作阶段可以充分发挥线的特性,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之上達到最有力的情感和态度的表达;线造型更加符合绘画艺术的本质,摒弃营造幻觉,更加真实,更加直接,更能凸显艺术家的个性。由此可知,不同观看方式下的绘画直接影响艺术家艺术作品的外在面貌。

(河北科技大学)

作者简介:闫子贤(1994—),男,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包装设计。

猜你喜欢

透镜线条画家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延伸
“透镜”知识巩固
“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拓展
“透镜”知识巩固
线条之美
酷炫小画家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