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监护仪生理参数报警数据分析

2022-05-17王晓龙张天娇

医疗卫生装备 2022年4期
关键词:心电血氧限值

陈 婷,王晓龙,吴 航*,孙 潇,张天娇

(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北京 100053;2.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医学工程处,北京 100053)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发展,各类先进的医疗仪器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疗仪器报警用以提示医务人员患者或仪器发生了需要处理的问题,其中心电监护报警可以及时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相关研究显示[1-5],ICU中的心电监护仪报警在所有医疗设备报警中所占比例最高,监护仪报警频繁、无效报警比例大等问题导致医务人员报警疲劳,对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身心状况造成影响。同时国内外专家学者[6-7]也在积极不懈地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与干预,期望监护仪报警能够真正意义上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信息。本研究对某院ICU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监护仪生理参数报警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和该病区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期为临床应对监护仪报警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院ICU 在2020 年7月2日至2020 年8月9日期间监护仪产生的5550 条生理参数报警信息进行采集并分析。报警来自34 例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龄(70.2±15.2)岁。患者疾病种类:肺部感染18 例(52.9%),急性脑梗死5 例(14.7%),脓毒性休克1 例(2.9%),格林巴利综合征1 例(2.9%),高血压29 例(85.3%),急性肾损伤2 例(5.9%),冠心病6 例(17.6%),糖尿病13 例(38.2%)。

1.2 设备

飞利浦MX700 型多参数监护仪6 台和M3150型中央监护站1 台。MX700 型监护仪产生的生理参数报警按级别可分为红色报警和黄色报警,其中红色报警为患者出现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时产生的报警,黄色报警为对患者生命尚未造成威胁的报警。该监护仪使用星号表明报警信息的优先级,其中三星对应红色报警,二星和一星均对应黄色报警,报警的星号数量表示显示报警信息的优先级,其中三星相对最高,一星相对最低。

1.3 方法

采集中央监护站的生理参数报警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数据信息中的病历号、报警时间等信息回溯护理记录,进一步分析报警来源的有效性。为保证采集数据的准确性,中央监护站需要及时登记、变更患者的信息。

2 结果

某院ICU 共有6 张开放床位,按照床位使用率为100%计算,则每小时发生的患者报警数量为8.43条,每张床位1.405 条/h。按报警参数分类,所有报警中,心电报警最多,为4851 条,占87.4%,其余来源包括有创压力断开、窒息报警、血氧饱和度低于限值等。按报警级别分类,所有报警中,黄色一星报警最多,为4548 条(81.9%);其次为红色报警,为980 条(17.7%);黄色二星报警最少,为22 条(0.4%)。下文主要对反映患者危急情况的红色报警和报警数量较多的心电报警进行分析。

2.1 红色报警分析

对980 条红色报警数据进行分析并逐一进行护理记录回溯发现,有创压力红色报警仅包含“有创压力断开”1 种报警内容,共119 条。呼吸报警仅包含“窒息报警”1 种报警内容,共357 条,其中9 条存在于患者临终状态,其余348 条无相关紧急处理记录,107 条存在于呼吸机机械通气状态。血氧饱和度报警均为“血氧饱和度低于限值”1 种报警内容,共223 条,从报警时间上来看,患者并不是持续的低血氧报警,其中仅7 条记录有紧急处理措施。以上2 类未给予干预的报警考虑与血氧饱和度信号质量不佳有关。心电红色报警共281 条,涉及停搏(43 条)、室颤(12 条)、室速(73 条)、极度过速/过缓(153 条),其中7 条存在于患者临终状态,极度过速/过缓中32条有紧急处理记录,其余无相关紧急处理记录(详见表1)。

表1 红色报警处理回溯

2.2 心电报警分析

心电相关报警分布如图1 所示。心电报警的类别较多,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室性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相关报警(1912 条,占39.4%)及心率相关报警(1681 条,占34.7%)。PVC 相关报警中,成对PVC 报警862 条,占45.1%,多型PVC 报警841 条,占44.0%,此二者贡献了约89%的报警,但查看回溯护理记录均未进行医疗干预。心率相关报警包括不规则心率、漏搏及高于或低于限值报警(如图2 所示)。其中高于或低于限值报警总计数为1009 条,约35.7%的报警发生在设定值120 次/min,而患者发生报警的心率也相应在121~125 次/min和46~50 次/min 达到峰值,回溯护理记录,仅有11条相关处理记录,分别为心率高于121~125 次/min 2条、126~150 次/min 7 条,心率低于46~50 次/min 2 条。进一步分析发生在设定值120 次/min 的360 条报警数据发现,共23 例患者曾出现此项报警,其中50%的报警集中发生在5 例患者中。本研究中监护仪默认设置的心率报警上下限分别为120 和60 次/min,提示操作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报警限设置。

图1 心电相关报警分布

图2 心率报警分布

2.3 报警时序分析

报警时序分析显示,本病区报警高发时段前3 位分别为10:00、16:00、14:00,报警原因前3 位分别为有创压力断开、血氧饱和度低于限值、心率极度过速。报警最少的3 个时间段分别为4:00、2:00、22:00,白天报警数量比夜间多出12.2%,周中报警数量比周末多3.7%,分析原因与床旁操作密度有关,白天需要处理的报警信息明显多于夜间。

3 无效报警的应对与干预措施

3.1 提高信号监测质量

监护仪通过LL 和RA 电极间的阻抗变化,进行呼吸波形描迹和呼吸频率计数,当电极间阻抗过大(患者皮肤过于干燥、电极片粘贴不牢等)将无法监测出阻抗变化,会导致呼吸波形异常和呼吸暂停误报警。一次性血氧饱和度探头长时间未更换会造成与皮肤结合性下降,造成血氧饱和度灌注指数下降,此时监护仪无法反映患者实际血氧饱和度状态,也会产生误报警。因此通过及时更换血氧饱和度探头、每日更换电极片[8]可以有效降低信号监测问题导致的无效报警。粘贴电极片前避免使用酒精清洁皮肤,可使用温水或肥皂水,必要时给予备皮,对于电极片过敏的患者可预先喷涂3M 液体敷料[9]。

3.2 设置合理的报警限值

Graham 等[10]研究显示调整报警限值和等级可降低一部分无效报警。另有研究显示,目前临床常根据本病区特点和患者情况设定报警限值[2,11-12]。对患者进行监护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适宜的报警限值,避免上一患者的报警限值被沿用导致异常事件的漏报[13]。综上,设置适宜的心率上限能有效降低心率过高报警,建议医务人员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心率报警限值。

3.3 提高呼吸检测敏感度

本研究显示的“窒息报警”中仅9 条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其余348 条无相关紧急处理记录,主要原因为患者呼吸深度浅导致身体阻抗变化过小,因本研究中使用阻抗式呼吸进行监护,根据操作手册提示在保证心电监护质量的基础上可通过增加呼吸测量导联之间的距离,并手动调节呼吸检测水平以增加检测的敏感度,避免出现误报警。周姓良等[14]认为,对于使用有创呼吸机的患者,可关闭呼吸报警。本研究中也显示357 条“窒息报警”中107 条存在于呼吸机机械通气状态,此时报警意义不大。因此,通过调整呼吸监测导联位置,提高呼吸检测敏感度,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时关闭报警,可以提高“窒息报警”的有效性。

3.4 避免操作造成的无效报警

本研究收集到的119 条有创压力红色报警全部为“有创压力断开”,占所有红色报警的12.1%,分析原因为护士进行采血操作时造成压力管路断开,同时报警时序分析也符合这一规律,每日10:00、16:00采血操作比较集中,因此在进行采血、翻身等操作前可手动开启报警静音2 min,操作后及时解除静音,以避免此类无效报警的产生。

3.5 动态观察可不干预报警

可不干预报警是指虽然能正确反映患者的生理变化但不需要临床干预的报警[2]。临床上常见的如患者活动导致的短时血氧异常、心率异常等情况,未经过处理短时内自动恢复至正常,出现上述情况可将监护仪“报警锁定”功能关闭,当上述情况5 s 内恢复正常后报警能够自动解除。另外,数据分析显示PVC相关报警占心电报警的39.4%,这其中约89%的成对PVC 报警和多型PVC 报警是经医生确认后不需要特殊干预的,应动态观察。Pelter 等[15]研究也表明PVC 报警是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报警之一,它经常发生,假阳性率高。同时包括房颤在内的部分心律失常在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因此这部分心律失常报警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医生确认后可以选择性关闭,以利于医务人员关注到更有意义的报警内容。

4 结语

通过对监护仪报警数据进行分析可知某院ICU主要的报警来源为心电报警中的PVC 和心率相关报警,其他报警内容包括有创压力断开、窒息报警、血氧饱和度低于限值等,报警情况符合某院ICU 该段时间收治患者的疾病特点,其中大部分报警未回溯到相应处理记录,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报警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无效报警发生。

本研究提出的干预措施受到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监护仪的限制,实际应用时还需积极联系厂家,了解监护仪功能。另外,本研究存在采集时间跨度小、患者疾病种类涵盖不全、收集数量和分析项目有限的不足,下一步可针对上述不足进行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通过对监护仪报警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管理者掌握本病区监护仪的报警现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干预措施,解决一部分监护仪报警问题,更完善的监护仪报警管理模式还需要医疗、护理、医工、厂家等人员的共同参与研究。

猜你喜欢

心电血氧限值
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算法的异常心电多频段弱信号快速捕捉方法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外科中的应用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细节护理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治疗ICU病房重症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声名大噪”的跑步神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2017年北京将实施“世界最严”锅炉排放标准
2016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隆重举办
跨境电商执行新税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