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外工作,究竟要面对什么

2022-05-17荀澄敏

中外文摘 2022年8期
关键词:路线专业

□ 荀澄敏

超乎想象的“准备理智”

这一事件在野外工作者和户外爱好者圈内,造成了极大的震动。

“猫盟”的工作人员宋大昭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保护猫科类动物的公益组织,十多年来,他跑了很多地方。“有猫的地方就可能有我们。这些猫可能在高原山地,可能在荒漠,可能在南方潮湿的雨林,可能在华北干燥的森林……”

野外,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宋大昭说,大自然很美,也很真实。荒野并不是停留在照片和朋友圈里的色彩与光影,那里有最真实的风、温度、雨雪、寒冷、炎热、干燥、毒液……一旦进入野外,人类便回归到史前的某个状态,你需要面对来自自然的一切,无论是它的美好还是残酷。

很多人都问宋大昭:“你们遇到过危险吗?迷过路吗?”作为一个野外“老司机”,宋大昭说:“每次出野外都会遇到危险。我在山上迷过无数次的路。”宋大昭在出野外之前,都会事先作好各种准备,从天气预报到当地的地形地貌;远一点的路线,在哪里休息、哪里可以宿营,都会在卫星地图上详细作好规划;准备得越充分,在陌生的环境里,就不会偏离预设路线太远。在户外圈里有这样一句话:“玩户外就已经很不理智了,因此,出去后要每一步都理智。”

宋大昭表示,在森林里迷路是非常正常的事,特别是在山上找动物痕迹的时候,你总要到处走走看看,很容易就会偏离了兽径。而他能做到的是不管怎么迷路,都能在100 米内找到路。

每一次出野外之前,宋大昭都会把自己作好的路线计划生成一个备份文件。备份的原则要体现在各个地方,比如食物,如果你上一天山,那就要准备两天的食物。再把备份文件发给朋友,并且告知行动计划以及救援窗口:“如果我多久没有消息,那就赶紧来救人。”

在野外工作,合适的装备很重要。“这个合适,一个是要与所处的环境相对应,另一个是要和你的身体搭配。”宋大昭打了个比方,在云南潮湿的森林里,一双30 块钱的军胶鞋比一双2000块钱的登山鞋更合适,因为它的橡胶底很软,在湿滑的树干和石头上更不容易打滑。但是在高原覆盖着雪的流石滩上,一双全皮的中帮登山鞋就更加适合。

宋大昭在野外经常能看到工作人员身穿迷彩服,其实这非常不适合野外作业,迷彩本身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它的面料,无论是纯棉还是涤棉混纺,都是不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面料,因为湿了不容易干还很重,挡风性能有限,保暖性能也不行。

事实上,每次去一个陌生的地区作调查,宋大昭在上山前都很紧张。山上好不好走?体能是否跟得上?需要准备多少食物?林子密不密?是否需要过水?是否有断崖?……这种紧张情绪会驱使他一遍又一遍地看地图,努力确定最佳的路线,并反复确认自己的装备是否合适。等到一切就绪准备出野外时,宋大昭要做的就是尽情享受荒野的魅力,呼吸新鲜的空气,寻找野生动物的蛛丝马迹。

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地质勘探,究竟是个怎样的工作呢?网上流传这样一个地质勘探专业毕业生调侃式的描述——“常年待在深山里,有地儿挣钱,没地儿花钱”。

这份充满神秘感的职业究竟是怎样的呢?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吕红华解释说,首先要搞清楚地质勘探的目的,通常包括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各类地质灾害勘察、工程勘察、服务于地球科学研究的地质地貌考察等方面。

当地质勘探员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情况进行调查时,除了可能要带地球物理、测绘等方面的仪器外,还可能需要携带地质罗盘、地质锤、卫星电话、手持GPS、笔记本电脑等小型设备和工具,若野外考察与勘探工作时间较长,更需要携带足量的食品、饮用水等。

事实上,地质勘探工作不仅服务于国家战略资源储备体系,也能服务于一般民用需求。整个行业的兴起也带动了高校相应专业的开设,就业前景也一度非常广阔。吕红华认为:“地质勘探工作的环境虽然艰苦,但意义非凡。”

值得一提的是,野外考察与勘探不仅只是地质类专业的需要,地理类专业特别是自然地理学,也需要开展野外考察工作。吕红华表示:“这两大类专业都需要到野外进行实地调研。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在野外,可能既有来自大自然突发灾害的危险,如山区天气突变引发的洪水、泥石流等;也有因个人疏忽导致的危险,在山区考察就需要“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

“出野外一定要作好全面充足的准备,无论是装备上,还是心理上。”吕红华说,“对于野外科考工作的热爱,更应该体现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因为这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团队其他成员负责。”

猜你喜欢

路线专业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画路线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