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近郊乡村旅游与文创产业艺术化发展研究
2022-05-17郭永久王依凡周丹
郭永久 王依凡 周丹
摘要 文化是乡村最根本的属性之一,也是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灵魂。首先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业与文创产业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其次以河北省近郊乡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优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再次运用“旅游+”的核心概念,提出以乡村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体验为方式、以文创产业为载体、以艺术设计为提升手段的近郊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最后,通过河北省仝家窑村的设计实践,论证河北省近郊乡村旅游与文创产业艺术化融合发展的建设构想。
关键词 乡村旅游;乡土文化;文创产业;艺术化
中图分类号 F 3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2)09-013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9.03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Rural Tourism and Artistic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the Suburbs of Hebei Province—Taking Tongjiayao Village, Chicheng County,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GUO Yong-jiu1,2,WANG Yi-fan1,ZHOU Dan3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sign of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2.Hebei Key Laboratory of Healthy Human Settlements, Tianjin 300130;3.Tianshi College, Tianjin 301700)
Abstract Local culture is one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ttributes of rural areas, and it is also the essence and soul of rural tourism. Firstly, it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background of r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at home and abroad.Secondly,taking the suburban countryside of He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Thirdly,using the core concept of “tourism +”,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suburban rural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with rural culture as the soul, tourism experience as the wa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as the carrier and art design as the means of promotion.Finally,by the design practice of Tongjiayao Village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onstruction concept of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and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in the suburbs of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Local culture;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Artistry
2021年,我国乡村人口约5亿,占总人口的36.11%。在“十三五”时期,中共中央出台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扶持旅游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数字文化产业相融合”[1],并将乡村旅游产品列为八大产品创新方向之一。2020年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应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2]。这都表明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笔者依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发展方向,立足于河北省现存的问题和发展的机遇,深入探究河北省以乡村旅游为拉动,以文创艺术研发为助力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1 乡村旅游发展背景研究
近几年旅游结构发生了改变,城市近郊旅游成了旅游产业的聚焦点。近郊乡村一般指在距离市中心约2 h车程的区域。近郊鄉村旅游的发展最重要的是乡村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伴随而生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创意民俗村、文化艺术小镇等成为近郊乡村旅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有别于传统的乡村旅游而产生了新的发展模式。
1.1 国内发展背景研究
国内较早具备乡村旅游的意义产生于1970年以后的乡村接待活动。在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也开始探讨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李霞[3]、丁晨阳等[4]从不同方面论述了乡村旅游的文创设计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谷红梅等[5]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为河北省展现出更好的发展势头;刘民绅等[6]从消费价值观和感知价值的角度,对乡村旅游文创产品的旅游消费者类型和研发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这些研究逐渐从乡村旅游扩展到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等领域,乡村旅游所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艺术的应用在乡村建设中的实践出现的较晚,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在近些年才出现。乡村旅游随着“互联网+”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的到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也推动了乡村文化艺术的进步。
1.2 国外发展背景研究
英国、法国等西方的发达国家早在19世纪中后期便出现了乡村旅游的活动。现代意义上乡村旅游是从1960年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先后开发了乡村旅游,并产生了相关的旅游产品,乡村旅游开始盛行。到了1980年以后,欧美大部分国家的乡村旅游已经形成规模,并且步入正轨。在21世纪以前,经济利益成为国外发展乡村旅游主要原因;而进入21世纪后,乡村旅游发展的必要性在各个方面显现出来。在欧美发达国家,乡村旅游主要有3种形式,分别是休闲度假型、参与劳作型以及修学等其他类型。伴随乡村旅游的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也随之产生。1980—2000年,学者们的研究方向也逐渐从乡村旅游转向乡村生态旅游,国际性的乡村旅游研究更多强调的是旅游生态的保护、旅游体验、旅游产品的发展。现今,世界发达国家都积极利用文创产业进行经济建设,并大量输出其特有的文化产品。如20世纪60、70年代日本社区的营造,遵循地区的文化、景观、社会系统等建设“移村移景”的乡村。
综上,国外的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发展略早于我国,其文创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文创产业带来的经济价值在第三产业体系中越来越明显,所占的比重也逐步增加。
2 河北省近郊地区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发展优势分析
2.1.1 农业资源和农产品丰富多样。河北是燕赵文化的始源地,共有1 970个乡镇,全省耕地面积649.37万hm2。河北省人民政府提出以“旅游+农业”为引擎,构建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河北省休闲农业产业格局[7]。
2.1.2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截至2020年,河北省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3万km,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7 279 km,居全国第2位,市与市间实现高速公路直接连通,实现98%的县30 min上高速[8]。2020年在《河北推进全域旅游交通发展规划体系编制工作》提出进一步完善河北省自驾旅游、自助旅游交通服务体系和重点区域旅游交通体系,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坚强支撑。
2.1.3 乡村旅游自然条件优越。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黄河中下游,古称冀州。河北省地貌复杂多样,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1.4 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河北省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广袤的土地上孕育出丰富独特的文化,并在发展中形成了红色太行、壮美长城、诚义燕赵、神韵京畿、弄潮渤海五大文化脉系。至2020 年底,河北省已经有7批 900多个项目选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些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文化支撑。
2.1.5 旅游环境日益改善。“十三五”以来,河北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新建并提升了一系列服务设施,涉及交通、服务、医疗、科技等方面,旅游服务质量显著提高。2017年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河北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强力推进210个重点公共服务项目。2021年3月在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中指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2.2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整体有力的规划。一些乡村旅游开发都是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多数开发者直注重自己的发展,没有形成规模统一的、系统的品牌效应。
2.2.2 缺乏特色,文创元素单一。部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深度和精度不高,且一些产品存在同质化严重的问题。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本质,旅游体验方式不能脱离具有历史韵味的乡土文化。
2.2.3 缺乏营销意识。在互联网时代的当下,更应该整合传播渠道,推进网络技术与文旅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更多的营销渠道[9]。
2.2.4 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系统的服务培训。河北省乡村旅游和文创产品的开发普遍存在着资金不足、设施不完备的问题。乡村旅游的体验感、服务也随之较差。部分乡村旅游缺乏系统的服务培训,应该让当地经营者既能找到自身归属感,又能将本土的文化、体验感受传达给游客。
3 河北省近郊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研究
河北省有11个地级市,依托这些城市的资源特色,提出以乡村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体验为方式、以文创产业发展为载体、以艺术设计为提升手段的发展模式。这四者的有效结合构成了河北省近郊乡村旅游文创产业与艺术化发展的核心内容。他们之间的有效关联与融合是实现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并逐步形成以近郊乡村文化旅游为引领,中郊乡村文化旅游为辅助,远郊乡村旅游为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多文化、多产业的城乡旅游格局,加快乡村的城镇化建设步伐。
3.1 以乡村文化为灵魂,发展“创意+文化”的文化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原本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产业,乡村旅游具有地域性和资源型,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艺术性、設计性。两者贯通的属性就是文化。发展“创意+文化”的文化发展模式是以文化底蕴作为载体,用创意赋能文化,充分体现其文化价值与旅游价值,形成特色文化,促进旅游发展。比如,邯郸市粮画小镇的粮画体验吧、迁安市白羊峪村的饮绵羊泉、武强县的璐德音乐小镇等,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旅游+文化”“资源+创意”的模式,提升旅游品质,实现文化价值[10]。
3.2 以旅游体验为方式,发展“示范乡村+主题游”的文化旅游体验模式
分析、研究河北省乡村的环境与资源,依托“富裕乡村、秀美乡村、文明乡村、特色乡村”的乡村与政府协调建设多个文化旅游示范乡村。这些乡村的建设既能体现文化旅游发展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村民就业渠道的拓宽作用、乡村文化的发扬作用,同时也对其他乡村旅游的发展起到了楷模作用。如近几年河北省打造的冰雪旅游项目、中医药养生基地、科技旅游体验城、艺术小镇等。
3.3 以文创产业为载体,发展“互联网+文创产业”的文化创新模式
以互联网为引擎,以旅游产业为主力,推动近郊乡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河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在文化旅游带动的整体环境下,形成艺术化的文创产品、旅游产品,结合“互联网+”,提出相应的运营模式,推进产业的横向、纵向发展深度。
安徽农业科学2022年
3.4 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发展“多元化+一体化”的艺术化发展模式
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充分利用并挖掘当地乡村的文化资源,活化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艺术产品。发展“多元化+一体化”的艺术化发展模式,将强各部门统筹协作,构建可持续艺术化发展模式。
3.4.1 建立乡村文化艺术创意园。加强政府、企业、村民与高校的合作,以艺术园区的形式聚拢河北省的乡村文化与民间艺术,推动河北省乡村各种文化产业基地、民间艺术体验区、示范区、科技与艺术园区等一体化的发展。以规模化、规范化、艺术化的产业格局发挥乡土文化的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和知名度,打造乡旅精品。
3.4.2 建立艺术设计研究平台。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和进行专业化学术研究,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引进高校资源,强化创意能力和艺术化能力。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化产品,为当地的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注入活力。
4 仝家窑村的旅游文化产业艺术化实践
4.1 仝家窑基本信息
仝家窑村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镇宁堡乡,总面积10.29 km2,距乡政府8 km,县城23 km,距2022年冬奧会举办地崇礼24 km,距张家口市直线距离约60 km。该村管辖3个自然村,东邻西栅子村,东南接葵花村、胡家窑村。西北连丁字路村,东西贯穿S345省道,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多为山地地形且西侧高差较大。仝家窑村交通便利,从张家口市区车行2 h以内可以到达,属于近郊乡村,该研究以该村为例进行艺术化实践分析。
4.2 优势与发展定位
仝家窑村区位与自然人文优势明显。仝家窑村近都市圈,对外交通便捷。距北京冬奥会滑雪场地新雪国仅有一山之隔,可以借助北京冬奥会所带来的大量人流和物流,来打造相关产业。村内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村子西北处有天然泉眼,还有保存完好的武魁故居作为武状元文化的物质见证。在自然空间上,力图建立“一轴一带六片区多节点”的微田园综合体的典范村,通过连接各个节点,形成“点、线、面” 联动的整体格局。在历史人文上,以“建街、理水、知村、感园”为设计定位,提升乡村形象、促进文化传承、改善村民生活。在产业发展上,通过自身优势、外部助力以及政策支持形成产业、政府、高校、农户多元主体发展模式。结合自身条件,深度挖掘并拓展相关产业链,使第一产业为根本,第二产业为支撑,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完善产业结构。
4.3 艺术化融合发展实践
4.3.1 构建“一轴一带六片区多节点”的景观空间秩序。“一轴”为综合发展轴,即中心道路轴,串联起大部分片区,两侧综合发展;“一带”为滨水景观带;“六片区”为民宿特色区、状元文化纪念区、村民公共活动区、民居特色区、农事体验区、游客接待区;多节点为游客接待中心、公共活动中心、换乘点等。在空间内容规划上形成“三轴五核”的规划结构,“三轴”为状元文化街主轴、北部山岚街次轴、南部宜田街次轴;“五核”为入口游客中心、村民公共中心、武魁故居纪念馆、村民街头游园、窑洞文化园。整体规划通过公共交通与步行道路搭建交通体系,连接各个节点,形成“点、线、面”联动的整体格局(图1、图2)。
4.3.2 建立“乡村产业+乡村建造+社区营造”的旅游体验模式。利用自然资源,打造新乡村田园生活方式体验。将闲置农宅打造城特色民居,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整合,构建写生高校基地,深度挖掘资源,发展为游学路线,吸引各大高校的学生前来开展游学活动,体验乡村采摘,感受特色民居、民宿(表1)。
4.3.3 建设“依水兴庄、园田共生”创意文化村。乡村所能够提供的不仅仅是单一农产品,还有更加多元的服务和体验,包括自然景观、人文风貌、农业知识、农业体验等。 在生态农业方面,东窑子村一侧的农田区主要农作物为马铃薯、玉米、黄花菜、大豆;磨石梁村一侧主要为果园种植业,主要为榛子、桑葚、山杏等,组织游客进行农业观光旅游、亲子体验、桑葚采摘等,打造金针花田、山杏花海等美丽生态风景线。在历史人文方面,以仝家窑村的武状元文化以及泉眼文化为重点,打造状元文化历史大街、武魁故居纪念馆、窑洞文化馆、泉之眼等文化风貌,定期开展文化节,丰富民俗活动,凸显其文化内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功能(表2)。
4.3.4 发展高校艺术创作基地。利用高校学科资源打造艺术创作基地,充分挖掘仝家窑村现有山、田、水的空间格局、民居建筑群、地形环境要素,打造仝家窑写生、艺术创作、文化学习等实践基地。充分挖掘高校师资力量的能动性,发挥学科优势,打造仝家窑高校艺术创作基地。在春季,组织以踏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依托仝家窑优美的自然环境,组织亲子游、农业教育、户外写生、举办摄影比赛、村庄测绘实习等活动。夏季,组织学生村庄写生活动,提供民宿度假、创建画家工作室、组织墙绘实践、登山探险等体验式乡村旅游活动。秋季,组织以农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农庄亲子游、各类花果采摘、农产品市集、农田节庆、民间艺术节、户外写生、村庄摄影、观星等。冬季,组织以年俗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农家菜、乡村作坊、剪花、灯笼手工制作、村庄年俗表演、字画摹写、村庄特色节等。
5 结语
将文创艺术化设计融入乡村旅游的多个环节,以文化为母体,乡村旅游为载体,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艺术化融合发展,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和繁荣乡村文化的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可以通过创意设计、技术方法、体验与展示等路径相互融合发展,既能维护与传播乡村的本土文化,又能适应现代化市场需求。既符合乡村经济发展、文创振兴、产业转型的要求,又能够弥补河北省城市资源发展过于集中而乡村资源开发相对落后的缺陷,有助于城乡一体化的共同发展。将河北省近郊乡村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通过乡村旅游和文创产业有效地转化成经济优势,拉动乡村发展,打造河北省近郊乡村自己的文创艺术品牌,从而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7(2):14-34.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人民日报,2020-11-04(001).
[3] 李霞.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建议[J].科学中国人,2014(14):110-111.
[4] 丁晨阳,刘川.基于民俗文化传承与第六产业结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戏剧之家,2016(14):235.
[5] 谷红梅,邱晓丽,刘彦平.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艺术科技,2017,30(3):97.
[6] 刘民坤,桑虹丽,梁建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的影响因素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1(5):101-110.
[7]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北省旅游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5年)》的通知[J].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9(11):9-67.
[8]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J].河北省人民政府公报,2018(6):83-88.
[9] 朱文刚.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探讨[J].环球首映,2019(7):185.
[10] 王克柱,石征.保定市文创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3):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