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融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2-05-17陶一莹

文教资料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研究

陶一莹

摘 要: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将声乐课程作为教学载体,在教授声乐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注重了声乐技能性和艺术情操的培养,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精神品质的培养也卓有成效,有助于学生的整体化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对专业技能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品德。本文用具体实例艺术歌曲《花非花》声乐教学探究声乐教学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以期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专业课程如何进行思政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课程思政 实践研究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正式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明确提到了有关课程思政的相关定义,并明确强调在整个人才课程培养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有效地加入其中,从而将不同课程的育人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效果,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进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挥课堂德育作用,从而使学生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提高。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课程思政的理念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进行课程思政,需要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音乐和学前教育两个科目综合来学习研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艺术类的课程中很明确地将艺术类课程和课程思政相融合做了引导: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应坚持用艺术美育来教育学生,并在教授过程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审美观进行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有助于学生文化自信的增强。其对教育类课程的要求则是: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要把对国家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之路。

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学更应树立“课程思政”新理念,在学好音乐专业技能课建设的主题下,紧跟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将音乐技能当作主要载体,将音乐作品所具有的思政元素有效地发挥出来,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共筑一体化“三全”育人体系。

二、声乐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和意义

(一)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通过音乐的美育功能,在声乐课堂中多选择古今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艺术歌曲和优秀民族歌曲作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还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优秀的声乐作品可以通过演唱被人们所感知,从而产生音乐的审美效果,声乐作品中的歌唱情感生动、集中,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感染性,更能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其内容、形式和审美教育功能,促进思政教育与声乐专业教学的深度融合,让思政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习声乐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感受、发现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进行传承,提高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过,历史文化遗产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要完整地将其传给我们的下一代,针对历史文化遗产来说,不但是我們国家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民族保障,还是全国人民的精神食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将我国中华民族具有的文化自信有效地体现出来。身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对此充分重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声乐作品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部分声乐作品都蕴含着很多有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选择其中高品质的幼儿声乐演唱作品,可以教育和引导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选择有“爱”的声乐演唱作品,可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爱家国、爱教育、爱幼儿情怀,传递作品的思想教育价值。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前预习查询,课上教师讲授、播放欣赏多媒体音频、学生讨论等方式,对作品作曲家的一生进行深入了解,并调查音乐作品的详细背景以及蕴含的情感,传递作品的思想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

(三)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缺乏声乐演唱基础,零基础的学员进行专业声乐演唱训练有一定的挑战,声乐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畏惧,要迎难而上,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学生演唱训练达到一定的水准时,要对他们多鼓励、多肯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放弃的良好品质,磨练其意志,坚定其理想信念。在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可以为了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安排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演唱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增加社团活动,开展项目,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形式,要求全员参与,增强参与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互助、包容、友善,充分发扬团队协作精神,齐心协力达成目标。

三、歌曲《花非花》声乐教学课程思政案例分析

针对《花非花》来说,整首歌曲篇幅短小精致,难度系数不高,却充满了中国特有的优秀音乐文化精髓以及含蓄隐晦缥缈的情感,极其适合零基础学生学习演唱。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演唱方法是否得当,以及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传承宣扬优秀中华音乐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通过云班课小程序(APP)将《花非花》歌唱视频放入云班课请同学们自习,并提前一周布置作业:请学生自行查询词作者、曲作者的生平信息和歌曲背景,并对歌曲进行分析。

课前作业的布置,突出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课堂教学

1. 开声练习、赏析视频回答问题

课堂开始,教师先请同学们开声练习,对学生身体声音进行热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再次赏析艺术歌曲《花非花》的歌唱视频。欣赏结束后,请同学们回答《花非花》作品的美体现在哪里,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根据学生答案进行点评并总结艺术歌曲的几大特点。一是艺术歌曲的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音乐与诗歌保持高度的统一,将诗作所体现的精神、思想、情感和意境再现;二是曲调的表现力强,戏剧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作者丰富或复杂的情感;三是钢琴伴奏和歌唱者地位平等,均很重要,它们共同构成完整的音乐织体,皆反映出诗人与作曲家内心的艺术境界;四是要求高质量的演唱技能,歌唱者需要有高雅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情操,演唱需配合歌曲的气质。

2. 分析词作者白居易及《花非花》的词韵

(1)学生经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已经清楚白居易的生平。《花非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一首杂言古诗。全诗由大量的比喻构成,描述出既隐晦又真实朦胧之美。此诗表达作者对人生虚无缥缈的感叹,表现出对生活中存在过又消逝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及叹息之情。

(2)教师此时需要做的是将诗中的“花” “雾” “梦”“云”列出来,请学生们通过它们的视觉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意境:缥缈、虚无、轻柔、灵动,借此深入到心觉意向的感受:感伤、深沉、悠长。学生由此能真正地理解作者感悟人生难料、世事无常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留恋之情。

(3)传承优秀文化三七童谣体。教师引导學生观察《花非花》的句式为三七句式,童谣体在如今依然存在,比如我们小时候熟记在脑的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偷吃油,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针对童谣来说,其具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句式方面,即三七句式。通常情况下,以多个三个字来进行表现,并且会有七个字的组合形式在此之后出现,在“三三”之前,还能够叠加多个偶数个三言句式。继续细分,“七”还可以分为“四”和“三”。因此,“三七”句式在语句停顿和重音上可以细分为“三三四三”。

3. 分析歌曲

(1)学生经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已经清楚黄自的生平。黄自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的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在美国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热心于音乐教学,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中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其古诗词作品《花非花》歌曲写于 1933 年。

(2)黄自在这首音乐创作中,根据白居易所描写的情景,也表达了对大家的劝告:世事难料,人生无常,需要且行且珍惜、勇于奋斗。黄自将古诗词所描述的情景与自己的作品相融合,这种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在黄自的古诗词作品中比较常见,除了《花非花》外,还有《点绛唇赋登楼》《玫瑰三愿》《春思曲》等等。在当时的背景下这些也体现了黄自先生的爱国情怀。

(3)黄自的词曲融合。黄自以古诗词作为歌曲的歌词,根据诗词鲜明的形象,谱出与诗词相符的婉转流畅的曲调。从国外留学回来后,他并没有将西方的音乐知识僵硬地套用在中华民族的音乐上,而是对我国的民族音乐进行了开创性的设计和创造。他的音乐线条和表现手法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诗词的意境美,贯彻在黄自整段音乐创作过程中,与诗词相得益彰。

一是音韵与曲调的巧妙融合。歌词“花非花雾非雾”,用平仄来看是 “平平平,仄平仄”,而当出现“花”这个平音的时候,曲谱的音是G。而仄音“雾”出现,曲谱的音是C,旋律也自然形成一个由平行高的趋势。“夜半来天明去”的平仄关系是“仄仄平,平平仄”,“夜”“半”“去”是仄声,对应的音也都偏高或是变度音;“来”“天” “明”是平声,对应的是低音和平音。由此可见,黄自将低音和平音用于平声,仄声则倾向于高音和变度音。这些细小的转折增加了音乐的丰富度。

二是节奏与歌词的结合。此首艺术歌曲,黄自将它用了四四的节拍。在每句末尾都偏向长音,就像诗人在吟唱,配合平缓的速度,如同从歌词中自然流淌出来。歌词与旋律的起伏也浑然天成。旋律中的大跳,就像吟诗中的抑扬顿挫,感情徐徐道来,还原了诗词的古色古香。

三是音乐中独特的民族性。笔者在上文中也明确提到,即使接受西方音乐教育,对西方的作曲技法相对精通,但他对歌曲的创作,并没有生搬硬套,而是将我国优秀民族音乐知识和西方作曲技法相结合。

《花非花》因诗词的古韵,黄自并没有运用西洋的大小调创作,而是用了中华传统民族调式——五声音阶来进行创作。整首歌曲是D宫调式。作品小巧精致,旋律也灵动缥缈,勾画出白居易诗词“花非花雾非雾”中若有似无的朦胧意境。

4. 演唱要点

声乐演唱是艺术歌曲最重要的输出工具。《花非花》的意境一直是朦胧、缥缈、灵动的特点,因此演唱也切忌大开大合,需要用质感、深沉的声音来演绎。歌唱的音色不能太过明亮,要稍暗一点,尤其注意开口元音,如“花”“来”,都是元音“a”,但口腔只需微微打开,不宜过大。全曲的最高音是小字二组的 e,是“非”这个字。因此“雾非雾”一定要控制气息,提前吸好气、吸足气,但是又不能唱的太亮,这样就会破坏整首歌缥缈的意境。最后一句要用偏假音哼唱的状态去表达,这样处理更能表达出世事难料的感叹,也升华了作品的内涵。

5. 课堂小结

《花非花》这首艺术歌曲是诗化的音乐,抽象的词句通过流淌的音乐具象了起来,同时诗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这首艺术歌曲告诉我们往事不可追,那就更应该珍惜当下,不辜负当下,努力奋斗。因此课后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情感,对这首艺术歌曲进行二度创作。

四、实现声乐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

在最近几年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声乐课程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分别在实践美育以及德育教育的背景下,挖掘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中所涵盖的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构建一套适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课程体系。

(1)加强协同育人。在声乐专业教师团队中加入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育人,实现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的互补,最大化做到声乐学科的课程思政。

(2)创造一个教学实践平台。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关生活的内容,有效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相关时间,打造一种混合式的教学模式。

(3)设立多种形式的教学。充分结合课内和课外的教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增加社团活动,开展项目,丰富课程思政教育形式,要求全员参与,增强参与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强化教师影响力。声乐教学中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把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师的话语体系,强化专业课教师价值观引领者的影响力,这就需要专任教师率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5)对于课程标准进行不断创新,打造相对完善的课程思政资料库。在课程标准中,把有关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充分地加入其中,从而进一步对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进行完善。

(6)对学科的考核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将思想政治的内容加入考核的项目之中,并在课程考核方案中添加对应的課程思政模块,二者所占据的比例,可以设置为四比一,课程专业知识技能模块占据总体的80%,而课程思政模块设定为20%。制定周考核、月考核和学期考核计划,考核与绩效相挂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

(7)对教学的方式进行不断创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性学习。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学生们走出课堂,将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学习者的自发行为中。鼓励学生们主动积极地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他们所学技能和知识来回馈社会。

五、结语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来说,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通过自身的专业声乐技巧来把声乐课程的相关内容和思想政治课程充分融合,从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如同《花非花》的课堂教学: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生得到了优秀传统诗词的成长力量,可以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美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受,与此同时,还能进一步带动爱国情怀。当然,在思政育人的环境下,教师更加需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具有爱国情操,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正能量给学生,使学生在毕业入职后可以成为品质优秀的高素质教师,并在工作过程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J].中国出版,2019(13):4.

[2] 李济州.全唐诗佳句赏析[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1999.

[3]朱文涛. 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研究[D].苏州:苏州科技大学,2019.

[4] 黄玉娇,吴海萱.黄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分析——以《花非花》为例[J].文艺生活,2012(1):118-119.

[5]杨静.“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20(6):92.

[6]孙兰英.新时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指南[J].红旗文稿,2019(8):14-16.

基金项目:2021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践与研究”(KT2021305),2021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音乐基础——声乐”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实践研究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