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好新闻,讲个好故事
2022-05-16戴正宗
戴正宗
摘要:随着新闻业的不断发展,新闻的编写方式逐渐多样化,而故事化的表达就是其中一种。通过故事化的表达,新闻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有趣,更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有效地增强新闻的传播力。但故事化表达并不是编写故事,仍然需要遵守新闻采编的各种原则。因此,本文将基于新闻故事化表达的内涵,分析新闻内容故事化表达的价值和作用,并提出几点促进新闻编写故事化的策略。
关键词:新闻传媒;故事化;应用
实践证明,以故事的方式来展现民生事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受到大众的广泛欢迎。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新闻事件的传播效率,还能丰富新闻内容的展现形式,促进新闻传媒的多样化发展,催生出各种新的新闻采编模式。例如,将科学实验和新闻事件结合在一起,不仅传播了新闻,还能起到科普的作用,提升了大众的科学素养,增强了群众的防骗意识。在这样的新闻编写模式中,记者不再单纯地展现事件,而是参与到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中,让群众能够看清这些伪科学的真面目。由此可见,故事化的新闻采编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进行广泛推广。
一、什么是新闻故事化表达
关于新闻故事化的概念,其产生时间并不长,最早起源于美国,主要是指通过仔细生动的对话描写、场景带入等方式,展现新闻事件的细节,突显新闻事件中出人意料的转折点,改变传统的新闻展现方式。编辑在编写新闻内容时科学合理地加入一些戏剧性元素,有利于加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促进新闻信息的传播。到了新时代,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让新闻故事化更具有可能性,将严肃的新闻用生动的故事展现出来,赋予新闻耳目一新的形象[1]。事实上,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展现新闻已经成了常态。但采取何种方式讲好故事呢,这是新闻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为什么能够将新闻事件故事化?这是因为新闻的本质其实就是故事,故事化的写作只是还原了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摆脱传统新闻采编方式的束缚,既能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也能促进新闻内容编写的创新发展[2]。例如,在报道抗疫志愿者的行动时,《人民日报》用生活记录的方式,加入了大量的对话和场景描写,展现了外卖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4月13日午后,雨势渐大,密集的雨点打在黄雷利的防护服上,噼啪作响。他顾不得停车避雨,赶往虹口区北郊小区门口。一盒鸡蛋、一箱油、两盒玉米、一箱方便面……黄雷利小心取出,看到快递盒上的地址被雨水浸湿,不忘掏出记号笔重新描清楚。‘您好,我是京东的。我把您的快递交给了小区志愿者。他一边和志愿者交接,一边打电话联系居民。‘哎呀,我的快递终于到了,谢谢你啊,我太感动了!电话另一头的居民喜出望外。居民的一声‘谢谢让黄雷利很是暖心。他微笑着挂了电话,冲进雨里赶往下一个地点。”在上海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京东物流从北京、江苏常熟等城市调派100余台智能快递车增援上海,加大在方舱医院、封闭社区、配送站点等场所的运力投入,支援上海保供工作。京东物流还发出内部紧急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调集快递员前往上海。这样详细的描写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为抗击疫情做出的努力,坚定了人民群众的抗疫信心。[3]
二、新闻故事化表达的传播价值
(一)感染力强,有效引导舆论
通過故事化的表达,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新闻事件。在自媒体时代,同一事件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解释[4],而一些未经调查的错误解释往往会将大众的注意力引到错误的方向,误导大众的视线。此时,官方媒体就应当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经过严密的调查,用故事化的编写方式,使新闻的表达更具吸引力,引导群众关注事件本身。不论采取何种新闻采编方式,都需要以“内容为王”,始终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例如,在宣传老英雄张富清同志的故事时,应当体现老英雄为国奉献的精神。张富清老先生在战争年代身披戎装,保家卫国,告别军旅之后本色不改,转业后不居功自傲,对自己的功绩和获得的荣誉隐瞒不宣,而是主动要求到偏远贫困地区工作,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绩,为国家的建设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在编写新闻时,可以着重描写张富清老先生的内心活动,展现老先生非凡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情节曲折,引发持续关注
在面对新闻事件时,人们不仅想知道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更希望知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正是为叙述情节而打造的,可以很好地表现事件的发展过程。将故事引入新闻稿的撰写中,可以改变新闻稿刻板的表达方式,增强新闻的可读性,更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导人们持续关注新闻热点,保持新闻事件的热度。
例如,在2014年的陆勇销售假药案件中,新闻媒体对陆勇案的宣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无法承担抗白血病药物高昂的价格,陆勇开始购买来自印度的仿制药,同时为情况相仿的病友代购这些仿制药,因而遭到起诉,但最终免除了牢狱之灾。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陆勇的事件被很多人所熟知,还拍摄成了电影,反映了普通人在购买特殊药物方面的困难,推动了相关部门对于药物引入的改革[6],是我国医疗事业的一大进步。其中,新闻编辑用故事化的、生动的语言描述了陆勇的整个患病和治疗经历,激发出人们源自内心的人文关怀,让更多人了解患者在购药方面的困境,有利于后续改革措施的推出。
(三)贴近生活,适于新媒体表达
采用故事化的编写方式,可以让新闻事件更加贴近生活,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轻易地带入到新闻事件中去,赋予新闻稿更强的感染力,有利于提升新闻媒体的表达力。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布新闻的机会,但官方媒体拥有深厚的积累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新闻媒体应当利用好自身的优势,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同时用大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闻故事,促进新闻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人们在居家隔离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除了生活上的困难,还有心理上的困难。这时候媒体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报道了很多相关事例,让人们的需求及时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尽快解决遇到的问题,同时还报道了很多医生、志愿者积极抗击疫情的新闻,并及时更新患者的治愈信息,增强了全国人民共克时艰的信心。在挖掘社区、机关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的优秀典型中,能够精准地把每个典型的闪光点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细致而生动的笔触撰写稿件,一篇篇有事实、有温度的报道,展现了抗疫前线的真实面貌,缓解了封控区居民的疑虑和压力,使新闻内容更加接地气,真正做到新闻为人民服务。各家新闻社的记者也通力合作[7],将一篇篇深入一线的采访稿件深耕细作,构建起全方位、全覆盖、全景式的宣传报道网络,保障党和政府的声音通过新媒体阵地及时、准确、权威地传递给市民,为市民提供了疫情实时动态、政策解读、科学防控知识等各类信息服务,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四)情感真挚,符合交互传播特质
信息传播的过程也是情感交互的过程,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心。故事化的新闻编写,可以更好地传播情感,便于媒体人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新闻稿件更加符合交互传播的特质。新媒体时代,便捷的新媒体网络平台可以让读者随时随地就新闻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故事化新闻可以更好地实现编辑与读者的共情。
三、故事化表达在新闻中的应用策略
(一)研究并掌握叙事学的方法和规律
无论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新闻稿本质上还是一篇记叙文,在叙述时仍然需要遵守基本的规律和方法,整合叙事的各项要素,清晰明确地呈现新闻事件。就叙事而言,它是指将发生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或者因果顺序展现出来,涉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各个要素的分割和整合,科学的叙述可以让读者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首先,新闻编辑应明确叙述的对象,也就是事件的主人公,整个叙述都要围绕主人公展开;其次,应明确叙述的接收者,也就是新闻内容的主要受众群体,并根据受众的阅读喜好调整新闻采编的用词和表达方式,實现新闻采编方式与受众群体喜好的统一[8];最后,为了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还可以在编辑内容时加入图片、音频等材料,更加直观地展现新闻事件的现场状况。
(二)靠新闻画面说话
在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地插入现场画面或是一些漫画图解,辅助文字叙述新闻事件,更方便受众了解事实。尤其是新闻涉及一些专业的词汇或者人们不常接触到的事物时,加入漫画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记者在采访和跟进新闻时,往往会记录下大量的音视频文件,这为后期新闻的采编提供了充足的资料。编辑可以根据新闻事件选择合适的画面,通过画面告诉受众真相。画面不仅能更直观地展现事件,其自身也蕴含着独特的镜头语言,可以在潜意识中传达某种情绪,有效地服务于新闻信息的传播。例如,在2022年发生的东航坠毁事件中,《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各大新闻媒体都及时跟进了现场的搜救情况,报道了机组情况、搜救信息等相关新闻,播出了很多现场搜救人员的画面,调动了观众对于遇难人员的哀悼之情。
(三)要求解说语言要平实、精练
在讲故事时,我们往往希望通过翔实的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叙述事件,用尽量多的语言让受众了解故事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但新闻编写却不是这样的。新闻的目的是向人们传递最新发生的社会事件的相关信息,满足人们的信息获取需要,要求语言精练简短,能够清晰明白地表明事件发生的过程。因此,在将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需要用平实、简练的语言讲好新闻故事。新闻采编时要避免使用生僻的语言和词汇,应当考虑到大部分受众的阅读喜好和理解能力,避免对理解事件本身产生误导,同时要合理运用留白艺术,注意叙述的节奏。新闻编写应讲究方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以精彩的导语将读者带入现场,可以是现场情景描写、叙述、氛围烘托、人物对话、人物表情、人物动作等,也可以是作者提纲挈领的评论,可根据具体事件灵活转化。新闻事件主体部分,可通过点面结合,生动描写、形象叙述结合,穿插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要求画面真实细腻、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四)有鲜活的新闻现场声音和同期声采访
现场声音是指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时录制的声音,是记录新闻事件的有效证据,而后期的采访也是新闻采编的重要材料之一。因此,在新闻故事化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采访现场收集到的声音以及同期声材料,为新闻内容提供更加翔实的证据,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加入现场声音,可以提升新闻的现场感,使受众更容易设身处地思考问题,就像通过镜头回放观看现场真实情况。这就要求记者敢于吃苦,第一时间置身新闻现场,同时要提升职业技能,及时抓取现场场景、捕捉细节,记录重要的声音,并对事件涉及的关键人物开展采访。现场短新闻贵在短小精悍,应努力做到短而精、短而活。编辑应选取重要的语音材料,善于去除“正确的废话”,确保概括准确、文字简洁、条理清晰,短的有力度,精的有亮点,用短短几百字讲述一个故事、揭示一种现象、阐释一个道理,便于读者快速阅读,引起共鸣。
(五)善于运用多种剪辑方法
新闻编写其实是将事件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编辑应善于利用各种剪辑方法,将新闻事件写“活”。在组合不同画面时,既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也可以按照逻辑顺序,还可以通过“精彩前置”的方法,将最生动的画面放在最前面,引起读者兴趣,然后再讲述整个新闻事件。这就需要编辑提升基本能力,学习剪辑技巧,做好现场采访和后期处理工作,增强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关注最新的时事热点。尤其是在进行新闻事件的专题报道时,更要注重剪辑手法。专题报道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报道主题,以多篇稿件、从多个侧面揭示主题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报道,此类报道信息量大,对报道深度要求高,通常具备较高的思想性和启发性。专题报道的报道手段多样,可以运用包括消息、通讯、评论、专家点评等多种文体和表现方式,是传统媒体常用的一种深度报道形式。编辑需要将多个新闻事件组合在一起,必须合理科学地运用剪辑方法,便于受众及时获取新闻信息。
四、结语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新闻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新闻编写方式。新闻媒体应积极改革,合理运用故事化的新闻编写模式,把新闻讲好,满足人们的信息获取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安军.电视民生新闻的采访技巧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8):160.
[2] 李丹.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深度报道[J].记者摇篮,2019(4):80-81.
[3] 黄丽莉.把握真实性与技巧性平衡:从三个维度分析新闻报道故事化叙事策略[J].中国地市报人,2022(1):59-61.
[4] 金敬爱.用富有张力的故事 做活电视新闻报道[J].新闻文化建设,2021(23):136-138.
[5] 罗鸣灶.新闻故事化写作叙事策略探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1(12):63-64.
[6] 赵改荣.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叙事学研究[J].新闻爱好者,2021(11):89-91.
[7] 沈国荣.故事化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0):81-83.
[8] 王旭.新传播环境下时政新闻如何讲故事[J].记者摇篮,202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