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美”构思演练
2022-05-16黄助昌
黄助昌
原创命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里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休 谟
在有的人眼中,卢浮宫不美也不丑,或者是丑的。
——狄德罗
美是物和你,客观的存在,加上审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的存在。
——朱光潜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汉字“美”是由“羊”和“大”组成,有味道鲜美的含义,由此而延伸出其它美的含义。美是什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休谟、狄德罗都认为“美”是主观的心理感受,朱光潜认为“美”是客观存在,只要有审美的能力,就能感受到“美”的存在。由于对“美”的看法不同,所以有各种审美上的纷争、文化上的纷争。如果有人有意或无意冒犯、亵渎了对方的“审美意识”,可能发生的不只是打嘴仗,还会有人身攻击,甚至大规模的暴力行为,比如“肤色”引发的种族歧视问题等。
基于“美”的复杂性,费孝通的观点值得赞赏。
1.为什么要“各美其美”?“各美其美”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怎样做到“美人之美”?“美人之美”就是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了什么?“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说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各美其美”,就是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这是耕耘自己的土壤、收获自己的果实,不侵略他人的家园土地、不驾驭他人的耕种法则。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样的文明共处之道,是在中华文明大地上源远流长的观念。
即便已经享受了安宁和富足,我们为什么还要竭力向上、追求美的享受?不是为了高人一等,恰恰相反,是为了回归人的本质——人是有尊严、有灵魂的高贵生灵,我们的需求不应该止步于物质享受——对丑的厌恶、对美的热爱,对超脱和永恒的精神追求,是人类情感中不甘堕落、不愿受困于“当下”的真实写照。
写作时,首先,要列举出人们对“美”的不同看法,比如对毕加索的画,徐悲鸿表示不屑,丰子恺也表示“看了都不懂”;对埃菲尔铁塔,莫泊桑认为,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建筑作品,更象征着文明的衰颓,一种逆反诱惑的形式;中国读者有不少认为林黛玉没有薛宝钗美或薛宝钗没有林黛玉美,决定论辩成败的关键,就是你可以从“心灵美”的角度去分析……。
其次,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亮出对“美”的定义,可以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精神美等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入手,美景、美人、美物、美事、美的生活……比如,可以定义“美是形式的和谐”,或“美是完善”,或“美是愉快”,或“美是生活”……;也可以从美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入手,如:烂漫、磅礴、壮阔、温柔、热情、博大、健壮、浩瀚、善良、豪放……;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美”,再从主观角度分析“美”,比如,维纳斯雕像很美,客观上是由于维纳斯雕像各项比例的对称性、谐调性,主观上是由于“维纳斯断臂”部分给我们留下的丰富的想象余地;蒙娜丽莎画像很美,客观在于蒙娜丽莎油画所呈现出的惊人的黄金分割比例,主观在于“蒙娜丽莎微笑”给予人的不尽的想象空间。尤其要注意:不要面面俱到,要集中笔墨写其中的一个层面(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精神美),在同一层面上写,更容易说清说透。
其三,最为重要的是要在上述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中心立意。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其实就是命题人的命意所在,就是暗示要阐明的中心论点,必须将它具体化:(1)“美人之美”,就是尊重他国的文化理念——这是君子和而不同、有成人之美,而非越俎代庖、掠人之美。(2)“美美与共”,就是丰富世界的文化多元——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非一种标准、一家之言。(3)“天下大同”,就是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天下大同”出自儒家经典《礼运大同篇》,友爱他人,亲如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人与人之间这样彼此相亲相爱的相处之道,其实也是文明之间彼此理解尊重的相安之法。可以选择其中之一立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讲透一个论点。当然,也可以通盘而论,但还是不能平均用墨,一定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主题鲜明。从理论上讲,材料中每个论断(选择其一)都可以作为写作者的中心立意,不必拘泥于费孝通的“十六字箴言”,只要有理有据,集中笔墨写好就行。
其四,论点、论据、结论要形成缜密的逻辑链。论点是灵魂,论据是血肉,论证是骨骼,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1)事实论证,运用真实、可靠、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中心论点,可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2)道理论证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3)对比论证,可以使正确与错误分明,是非曲直一目了然,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4)比喻论证,可以使道理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不一定要将这四种基本的论证方法都用上,因文而异。当然,作为训练,可尽量用上,以丰富、强化自己的论证手段。
其五,在现阶段,高考作文的总体立意大致都可升华到这么两大主题上:(1)凡是关于文化交流、互利互助、合作共赢等国际视野的题材,均归结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宏大主题。(2)凡是关于教育、现实、历史、时政等国内层面的题材,均归结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宏大主题。也就是说要在结尾写出气势磅礴的句子,不仅有“豹尾”之力,还要有文辞之美,回应到两大主题上来。习近平关于这两大主题的相关金句一定要收集并背诵,写作时恰当应用。
佳作展示
心怀包容之美,一起面向未来
郑 沂
自古以来,人们对美有着不同的定义。有人认为,美是落日时分大海的风景之美;有人认为,美是由内而外展现出的心灵之美;有人认为,美是外表光鲜亮丽的外貌之美……正是如此,使美被赋予了多元的含义。我认为美应该是一种包容之美。
包容美代表着对审美差异的包容。人是一个独立自主、有着自我想法的个体,每个人对美都有着独特的看法。所以我所认为的美,他人不一定认同;而他人认为的美,换做我也许难以理解。毕加索是世界上公认的伟大画家,他的画是“美”的典范,而著名画家徐悲鸿却认为是“丑陋”的,这便是典型的审美差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可以坚持自己对美的定义,但不可强制他人接受自己的审美观,应该尊重并包容他人对美的见解。如此,包容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美。
进一步说,我们对多元文化之美应有包容之心。世界文明历经岁月的更替,时间的冲洗,诞生了许多不同的文化。而这些文化,也正是不同民族审美差异的历史沉淀,向人类展现出了一幅缤纷多彩的画卷。也正因为如此,各民族的人们难免会对一些其他的文化感到疑惑与不解,无法欣赏。去年的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演员们用生动的演技展现了属于日本的“丧”文化,而我国众多网友则对开幕式表演无法理解和接受,甚至以“阴间”“奇怪”等词来描述。我认为这是对其他文化、对其他审美的极大不尊重,也是对其他民族精神上的亵渎。费孝通说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太同。”我们应该尊重其他文化,包容各国文化,文化因交流而多彩,与其他文化友好往来,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加枝繁叶茂。如此,包容本身也就成为了一种美。
奥林匹克运动会正是一次文化交融的舞台,也是一次文化审美观的交流。这次北京冬奥会以“一起向未来”为口号,再次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向世界展现“天下一家”“美美与共”的理念。而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我们拥有博爱、包容、开放的胸怀。以包容情怀为羽,以共融共享为翼,勇担大国责任,同世界携手,定能让人类命运共同体日臻完善,绘就人类同心向好,美美与共的新时代画卷。
包容本身就是一种美。让我们心怀包容之美,一起面向未来吧!世界必将在我们的携手努力下不断奔向美好!
点 评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太同。”就含有“包容”的意思,作者抓住了材料,从材料中拈出这一关键词,一下子抓住了立意的“牛鼻子”。先谈个人的审美差异,再谈民族的审美差异,在层次上体现出递进的关系,不是空泛谈论,而是用事例论证主旨,有理有据,确凿而有力。在选例上,尤其注重热点新闻,表现出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姿态,也表现出善于灵活运用新鲜事例入文的能力,有时效的活力,有时代的风尚。绾结全文时,升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是点睛之笔,是时代之音。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杨语欣
在5000年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各国各民族都孕育出了灿烂多元而别具特色的文化,不仅构成我们当代文明发展的共同底色,也解决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根本问题。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深入血脉的基因,我们身处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形态各异的文化,需要的是“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智慧。
这是一个各美其美的时代潮流,实现天下大同应当先发现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浩浩汤汤,蜀绣《千里江山图》,袅袅泛崇光;颐和园、故宫匠心独造;故宫“口红”爆红于网络;博物馆文创粤光宝盒荧膏热销……在这样的和平发展时代,中华文化以一种更加炫丽的风格在国内掀起一波波浪潮,向世界其他国家展现中华文化的与时俱进、源远流长,打造独特的“最炫中国风”,淋漓尽致地展现自身的东方之美。
这是一个美人之美的时代风尚,在发现和尊重自身文化美的前提下,我们也要学会欣赏和尊重其他文化。世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绝,惊世之作横空出世,建筑上既有埃菲尔铁塔,也有比萨斜塔;文学上既有《哈姆莱特》,也有《海底两万里》;绘画上既有《蒙娜丽莎》,也有《父亲》……。冰心语重心长地说:“墙角的花开了,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所有不同层面的文化之美,都值得我们接纳欣赏,敬佩借鉴,开阔视野,丰富自我。
这是一个美美与共的时代之约,我们看到各种文化特质虽然有异,但也是能够相互交融,相互辉映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气势恢宏、磅礴大气的中国风貌;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中国以简约、绿色、环保、开放的格调向世界展现独属我们的“中国式浪漫”。当奥林匹克遇上中国年,当“希腊三圣”的哲学遇上孔孟老庄的智慧,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二者之间竟能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立春中的冬奥会开幕式不就是一幅“美美与共”的图景吗?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调料合到了一起,文化也是不同品味的饕餮盛宴,在“合异”中求同,在差别中求统一,在多样中求一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正如此次冬奥会向我们所展示的“更快”“更高”“更强”之美,最终是为了“更团结”。《中庸》有言:“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这正是我国提倡天下大同,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结发展理念。
点 评
文章首先承题,开门见山地立论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然后从个性层面上论述“各美其美”,从态度层面上论述“美人之美”,从融合层面上论述“美美与共”,并分别将它们定义为“时代潮流”“时代风尚”“时代之约”,紧紧地从时代的要求上阐明“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重要性,论据繁富,既有理论论据,也有事实论据,皆运用得妥当而贴切。在“总—分—总”的总体框架里,论点、论据、论证相得益彰,一气呵成。最后落实到“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上,水到渠成,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