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背景下泰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研究

2022-05-1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内销泰州双循环

李 馨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在新冠肺炎疫情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冲击下,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全球贸易受到严重影响,给泰州的外贸发展带来严峻考验。2020年是经济形势艰难的一年,但泰州市各级政府和外贸企业共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危中寻机,负重前行,实现进口额和出口额双增长,外贸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元。泰州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泰州市进出口总额达到1014亿元,比2019年增长1.7%[1],外贸企业在非常时期为稳定泰州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为了应对疫情冲击,稳住泰州外贸基本盘,泰州市政府制定了“稳外贸‘十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资稳外贸工作的意见》,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外贸外资协调机制办公室,派出“驻厂员”点对点帮扶,实施“一企一策”等个性化举措,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吸引外贸订单回流[1]。在基本盘稳定的基础上,泰州外贸企业应当寻求进一步转型升级,这不仅是双循环背景下外贸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双循环背景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就是要以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为基础,以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为依托,不断突破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位置,向研发、设计、服务等高端环节攀升[2]。因此,深入分析泰州市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境并探索转型升级的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双循环背景下泰州外贸发展现状

(一)外贸规模持续扩大

2011—2020年这10年间,泰州进出口贸易总额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进口额与出口额各自的趋势与进出口总额大体保持一致,外贸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是一个转折点,2016年之后的2017年和2018年进出口总额快速上升,但是2019年和2020年上升趋势再次趋于平缓,具体如图1所示。2020年,在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泰州的进出口总额排在第6位,同年泰州的GDP在全省排名第9位,泰州的外贸优势不断凸显,具体如图2所示。

图1 2011—2020年泰州市进出口总额

图2 2020年江苏省各地级市进出口总额

(二)外贸产品结构基本稳定,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保持增长

泰州的进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机电、医药、化工、船舶、纺织、医疗仪器及器械等领域,这些产品是泰州的传统优势产品。在出口方面,近几年泰州机电产品出口额稳步上升,从2014年的26.56亿美元上升到2020年的53.6亿美元,占比从42.96%上升到55.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上涨势头强劲,2020年分别增长37.7%和46.2%。在进口方面,2020年泰州农产品、机电产品以及医药材和药品进口保持稳步增长,分别增长了7.1%、14%以及24.4%。

(三)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民营企业外贸活力增强

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占据泰州贸易方式的主体地位。2020年,泰州一般贸易进出口额达90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61.5%;加工贸易进出口额达48.57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33.2%[3]。

从贸易主体来看,近几年来,泰州民营企业贸易活力不断增强。2014—2020年这7年间,泰州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虽然比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比少,但是2019年和2020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呈现明显的上涨趋势,与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比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2014—2020年泰州市外商投资企业与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

(四)传统贸易伙伴相对稳定,新兴市场开拓成效显著

目前,泰州的主要外贸伙伴包括美国、欧盟、韩国等,2020年对这三个地区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45.1亿元、126.9亿元、96亿元,总额占泰州外贸总额的36.3%,外贸主阵地基本保持稳定。不仅如此,近几年泰州在外贸新兴市场的开辟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泰州对拉丁美洲、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额分别达到146.6亿元、21.3亿元、15.7亿元[1]。此外,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泰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达到了168.1亿元,增长了24.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泰州外贸的新增长点。

二、双循环背景下泰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

后疫情时代各国防疫管控不同步,打破了原本运力供需平衡的状态,造成集装箱、货轮、航线全面供应紧缩,外贸运输成本上升。一方面,大量外贸产品被迫积压在仓库,无法及时运出,给外贸企业带来严重损失,尤其是一些具有季节特性的产品,比如服装等。据调查,由于货物积压,泰州一些服装外贸企业不仅要承担服装过季、款式过气的风险,还可能面临资金周转困难,企业有订单但无法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持续上涨的外贸运费不断挤占企业利润,外贸企业要想保住市场占有率,只能牺牲利润。尤其是一些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中小企业,货运价格甚至高于产品本身价格,严重威胁到企业生存。

此外,由于国际环境及疫情影响,产业供应链风险加大。一方面,外贸企业“断供”风险增加。据调查,泰州一些电子科技企业的部分原材料及关键零部件对进口依赖度较高,随时可能面临“断供”风险,对企业产业链安全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外贸企业原本稳定的供需关系被打破。例如,泰州一些生产零部件的小微企业过去有相对稳定的产业链下游客户,产品的需求基本稳定,尤其是一些大客户对小微企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但是近几年,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疫情等因素影响,一些下游企业退出市场,直接影响到其上游外贸企业生存。一些企业由于不能及时开拓新的市场,造成不可逆的损失,给企业后续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压力。

(二)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成本大、风险高

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意味着过去出口模式下的经营方式和客户群都发生了改变,这对外贸企业来说不仅增加了生产经营成本,还增大了经营风险。

泰州外贸企业如果转内销,大多会面临资金上的“一增一降”。“增”的是建立新生产销售体系和新客户群所要花费的资金,“降”的是原本出口享受的税收优惠和融资优惠,“一增一降”大大增加了出口转内销企业的资金压力。

此外,泰州的一些外贸企业由于多年从事进出口贸易,已经习惯甚至依赖外贸模式,如果转内销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经营风险也大大增加。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对产品的标准要求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喜好、消费偏好和习惯也不同,出口产品如果直接转内销可能很难会有国内消费者为此买单。比如泰州一些外贸企业一般根据国外市场调整设计产品的相关参数,工厂按照该参数进行生产即可,但是如果转内销,企业就必须要根据国内市场不断进行调整,实现快速转变,从而适应柔性生产的要求。而且,即使企业能够实现快速转变,要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也尚需要时日。

(三)外贸企业大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品附加值低

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前端、中端和后端三个环节。其中,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零部件生产等属于前端环节,加工组装属于中端环节,物流、销售、服务、品牌等属于后端环节。各个环节所创造的产品附加值呈现“微笑曲线”形态[4],如图4所示。

图4 产业链的“微笑曲线”

目前,泰州绝大多数外贸小微企业还位于“微笑曲线”的中低端,依靠廉价的产品和“跑量”维持经营,产品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附加值较低,利润微薄,例如泰州医药器械产品。由于疫情的影响,近两年泰州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出口“量”大幅增长,但“质”并没有同步提升。据了解,目前泰州的医疗器械产品中,中低端产品占据了主流,高性能医疗器械产品不多,处于产业链前端的高端研发、设计环节相对缺乏。可见,后疫情时代医疗器械产品若要继续维持进出口优势,必须要在“提质”上发力。并且,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微笑曲线”较工业3.0时代更为陡峭,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企业利润将会被进一步挤压,如图4中CDED′代表的面积所示。此外,受国际大环境影响,企业的关税、劳动力以及原材料等成本可能会增加,企业利润将会进一步受到挤压。

三、双循环背景下泰州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认清形势,顺应双循环发展大势

泰州能够在疫情期间实现进出口总额逆势上涨,部分原因是全球抗疫物资需求增加,泰州作为江苏省医药产业强市,具备较强的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参与了全球医疗物资的供给。但是从长远看,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外部环境越来越不可预测,要想稳住泰州贸易基本盘,则需顺应国家双循环发展大势,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扩大对外开放与外贸转内销相结合。

1.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应进一步发挥丝绸之路产业合作先行作用,积极参与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近年来,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持续增加,2020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58个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达177.9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泰州外贸企业可以把握“一带一路”的政策红利,在扩大产品出口的同时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输出中高端产业,推动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走出去”。

2.提升出口转内销的能力

提升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能力,关键是要解决供需不匹配问题。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中产阶级,这是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的最大红利。崛起的中产阶级需要品质更高的产品来满足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外贸企业虽然已经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但却是为了满足外需积累起来的,这也是外贸企业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国内潜在需求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矛盾,让外贸企业强大的生产能力真正服务于国内庞大的消费需求,就要从供给端着手,改变外贸企业以出口订单为导向的市场开拓模式、以效率为核心的响应机制和高质量产品无品牌的状况。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优势,帮助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让企业更快更直接地接触国内消费者,了解他们的需求,将传统的规模化生产转变为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满足国内市场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二)鼓励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当前国际环境虽然对外贸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外贸企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驱动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外贸企业要更加注重“内功”修炼,全方位提升风险抵抗能力。

1.提升技术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传播以及逆全球化势力的抬头,对泰州很多外贸企业都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尤其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民营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大多靠接外贸订单生存,高度依赖出口,自身又缺乏技术创新及市场开拓能力,产品缺乏竞争力,可替代性强,抗风险能力低。这类企业应尽快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号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有计划地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强知识产权意识,抬高企业技术门槛,进一步凸显产品的独特性,提高企业的市场议价能力,避免同质化低价竞争。

2.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代表着企业的质量、服务与信誉,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外贸企业需要树立品牌意识,建立用户思维,提高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塑造良好市场形象。过去大多数出口企业依靠贴牌生产以及超低价优势参与国际循环,但在当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出口企业必须逐渐打破单一贴牌加工的外贸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产品在设计、研发、生产环节的效率,通过新零售等模式进一步树立品牌形象,打造“新国货”品牌,助力企业出口转内销。

(三)金融赋能,助力外贸企业转型升级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泰州外贸企业要在双循环大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金融赋能是关键。

1.加大金融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

一是加强外贸企业专项信贷扶持。充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以及《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抗疫情渡难关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将金融政策红利传导到每一家外贸企业,提高对外贸企业投放信贷的比例,针对外贸企业配置专项贷款额度,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变单个企业扶持为全产业链扶持。对于外贸企业的支持方式,可以改变传统只扶持单个企业的闭环输血模式,启动支持全产业链的循环造血模式,以行业或产业为单位,使资金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中循环起来,逐步改善受损产业生态[5]。三是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扶持本就是为了解决外贸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若是融资成本过高,便会背离制定政策的本意。一方面,金融机构可适当引入低成本资金,拓展资金来源范围,合理利用好境内和境外两个资本市场的资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可对有融资需求的外贸企业给予一定融资贴息,有条件的可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参与风险分担。

2.提高金融支持外贸政策的精准性

金融机构需要根据不同外贸企业的需求特点对企业进行细化分层,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切实提高金融支持外贸企业的质效。金融机构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授信决策模型,为企业核定预授信额度和融资利率。这样,在降低贷款风险的同时,还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提供灵活的贷款产品,提高贷款发放效率。

猜你喜欢

内销泰州双循环
泰州海陵区刚柔相济 深抓中小企业责任落实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幸福水天堂——泰州
亨通集团:畅通“双循环”,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张明:如何系统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泰州古韵
浅谈中国轻工业发展出路
福建出口食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推进情况与分析
关于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