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传承与发展
2022-05-16魏娜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魏娜(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
水墨动画是我国动画艺术中的一大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水墨元素在中国动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其表现手段是采用传统水墨画作为基础,充分发挥墨法技巧。西方绘画大多追求外形的相似,而中国水墨画则更加强调“神似”,意在突出事物内在的本质精神,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与精神状态。齐白石先生觉得“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也就是说水墨画与实际人物既不能太像,又不能不像。不可以过分拘泥于事物的表面特征,应该以事物特征为基础,适当地夸张并发挥想象力,注重事物神韵,通过下笔轻重缓急的不同,利用顿挫、疾徐等笔法,体现出绘画对象的质感与轮廓。现如今,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不仅能够显示文字与图像,还可以播放视频与音频,水墨动画的制作,更加依赖于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不难发现科学的发展与艺术的传承是不可分割的,水墨动画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或许水墨动画只有短短几分钟,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反复地制作、修改,科学技术与水墨动画的结合,可以为创作者提供便利的条件,将他们从复杂烦琐的制作工序中解放出来,从而更加集中于动画作品的艺术性。下述内容将以新媒体为背景,对中国水墨动画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展开研究。
一、中国水墨动画传承与发展必要性
并不是在动画中应用了水墨元素,就能够被称为水墨动画的,它仅仅特指在画面风格中,采用了大量水墨画技法、并且以动画片的构成基本以水墨元素为主。水墨动画作为中国的独有特色,是其他国家与地区无法轻易模仿复制的。而说到水墨动画,就不得不提起中国美术片的开拓者万氏兄弟,他们四人具有扎实的绘画基础,并在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线描技法,从他们手中诞生的作品,与西方动画存在明显的风格差异。在1925 年时,中国第一部动画片绘制成功,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万氏兄弟制作了多部动画短片,都包含了大量的中华民族特色,例如在1941 年制作完成了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片《铁扇公主》等。在20世纪50 年代,所创作的动画短片中都存在大量的写意花鸟、白描、水墨背景等中国所独有的艺术元素,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初具雏形。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改编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同名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这一动画作品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0 年制作的,但这部动画远远不像人们耳熟能详的那样普通,动画中的角色原型都来自齐白石先生的花鸟画作品。例如,片中找妈妈的小蝌蚪,就取材于齐白石先生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水墨作品中。
图1 是《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段,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一群小蝌蚪在荷塘中嬉戏打闹,却又整齐地向前行进。侧面反映了小蝌蚪的“孩童”心理,虽然在天性驱使的情况下,在荷塘中嬉戏,但是仍然不忘寻找“妈妈”的步伐,重点表达了亲情的重要性。而动画中虾、蟹、鱼、虫等角色,是在保留齐白石先生画作中所原有形象与神态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动画的创作理念,再次加工而成。
图1 小蝌蚪找妈妈动画片段(图片来源:网络)
如图2 所示,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首先,遇到了虾公公,小蝌蚪向虾公公了解了“妈妈”的长相,虾公公说,“你们的妈妈有两个大大的眼睛”,于是小蝌蚪继续向前方游去,为后续遇见金鱼做出了铺垫。图2 中的小蝌蚪成群结队,但是又存在相应的秩序,表达了小蝌蚪的良好素质,尽管在急切找“妈妈”的前提下,仍然具有礼貌、排队、问候的品格,可以为小朋友提供良好的榜样。除此之外,《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段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前提下,使其更贴近大众的审美心理与欣赏视角。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不仅能达到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如果一个民族连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不能很好地了解和尊重的话,那是非常可悲的。
图2 小蝌蚪遇见虾公公的片段(图片来源:网络)
二、中国水墨动画发展现状
将动画这一表现形式从西方引入我国后,与我国的民族特色相互交融,将水墨画应用在动画之中,能够在极大程度上表现出中国的民族精神,而且将水墨动画与故事背景相互结合,可以引起观众的精神共鸣。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墨动画在20 世纪90 年代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进入了低谷期。中国水墨动画在国内众多优秀创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现如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这类动画的相关技术还并不成熟,且水墨动画在制作程序上,无法实现大规模的复制,因此与其他类型的动画相比,与水墨动画相对应的文化市场并不广阔。它原有运作模式与社会发展现状无法融合,导致水墨动画的推广与发展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除此之外,对于水墨动画的知识产权保护,以及影视动画衍生品开发等问题,都成为制约水墨动画规模进一步壮大的因素。而且自从水墨动画正式进入市场,其最终目的还是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但制作成本难以降低,且制作难度较大。为此,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与相关专业的学生,针对水墨动画制作过程的改良问题展开探索,虽然现在还仅仅停留在试验阶段,但其积极意义却是不容忽视的。
三、新媒体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传承
(一)资源数字化
资源数字化这一新媒体技术,现如今已经应用到多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过程当中,而中国水墨动画对这一技术的利用还远远不够。例如,有一家法国的游戏公司,花费了两年以上的时间,专门研究巴黎圣母院构造,并对其外观进行了精准地测绘与扫描,并在该公司所生产的游戏中,制作了一比一的3D数字模型,游戏中的建模,甚至精细还原了每一块石头、每一条裂缝。将这项技术应用到水墨动画中,可以还原传统水墨画家笔下的青山绿水,回溯作品中的内部观念,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民族精神,从而使观众能够以一种当代的视角,将传统水墨文化融入自我的认知当中,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
(二)建立动画模型素材库
在水墨动画的创作过程中,必然要涉及人物模型的建立、背景贴图素材的剪切以及后续的环境渲染等制作步骤。这些步骤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画面的呈现。为此,不得不在创作时反复测试,从而得到最佳数据,而这一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将水墨动画进行及时的修改与调整。例如,画面背景颜色贴图与凹凸贴图的融合等多道工序。为了能够在后续制作中,随时调整这些关键部分,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动画模型素材库,将有关的工程文件分类备份。只要将模型素材库逐步完善,后期的创作人员就无须再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前期模型的创作,可以直接根据分镜的要求,挑选出相关素材,在素材基础上加工创作,达到缩短动画制作时间的目的。
四、新媒体时代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
(一)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
将三维数字化技术,应用在山水画当中,能够使观众拥有更多角度的赏析体验,甚至与动画中的文物互动,挑动观众感官,使观众身临其境,仿佛化作盘旋的飞鸟,欣赏动画中的山水楼阁。在三维虚拟空间中可以根据计算机物理引擎,模拟水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动态水流的仿真模拟,在水墨动画作品中呈现出瀑布形态,为观众制造一种人为的虚拟环境,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观众不仅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观看水墨动画,与此同时,也能够对传统山水画的空间,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将这种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中,患者可以通过VR设备来欣赏水墨动画,从而帮助患者减轻生理上的疼痛与心理上的压力。也就是现代心理学中常说的“赏画疗法”,其作为精神疗法中的一个分支,能够使患者置身在虚拟环境之中,从而唤起患者丰富的想象,调节交感神经。将这种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中,在VR 设备中呈现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制作成教学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丰富视听语言
传统的水墨动画若想要实现镜头旋转的效果,需要耗时又耗力,而利用新媒体技术,能够使水墨动画在视听语言方面更加丰富。加深画面纵深感,提高观众对动画空间的感知性等,可以给观众带来更加新奇的感受,例如:墨汁在三维空间中飞舞,或是人物在天地中行走。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之所以受西方观众的喜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对作品的处理手法极具东方色彩,他在对于镜头画面的切换中,十分注重氛围的营造。而水墨动画中,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总是很渺小,大多都是使用远景或全景镜头,在同一个镜头内,将人和景的调度叠加出层次美感,营造天人合一的意境,利用山水外物表达人物的内心情绪。在虚拟的三维空间里,摄像机位的架设可以更加灵活,镜头景别的变换也更加轻松,更好地展示空间场景的变化,为了适应当代观众的观影习惯,需要把握好镜头剪辑的节奏,学习商业电影的镜头表现手法,从而得到年轻观众的喜爱。
就现如今的水墨动画题材而言,类型较为单一。普遍以简单的花、鸟、鱼、虫为水墨动画的主要题材。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动画片中,内容全部围绕在动物的身上,以拟人的手法,为小朋友提供视听盛宴。但是时间长了,小朋友们会出现审美疲劳,逐渐不喜欢看水墨动画片,影响我国水墨动画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本文认为,在水墨动画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丰富视听语言,还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将不同民族的风格体现在水墨动画上,并利用多种传承文化,共同塑造一个完美的水墨动画。在这一点上,《桃花源记》的水墨动画则是一个成功的题材。《桃花源记》的水墨动画中结合了水墨画、皮影、剪纸等多种民族传统文化,并以陶渊明的诗篇为基础;琴声、笛声、二胡声等艺术表现形式为辅助,不仅丰富了水墨动画的视听语言,还丰富了小朋友对于传承文化的了解程度,对于水墨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创新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将创新的思维应用在水墨动画中,才能真正意义上将水墨动画发扬光大。除此之外,水墨动画的题材局限较多,人们无法感同身受,在荷塘中的鱼儿,人们只能感受到欢快的氛围;在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人们只能感受到自由的氛围;在地上爬的虫子,人们只能感受到满足的氛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水墨动画需要结合实际,将当代人的思想与水墨动画进行融合,使水墨动画更加深入人心,为水墨动画的发展创造出新的价值。
(三)实现媒介语言转换
水墨动画的表现形式与表现媒介,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伴随着新的审美视角与思维的转变,可能会打破原有的限制,为创作者提供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利用新媒体技术,将动画渲染与后期合成等创作手法,融入水墨动画的审美经验,并结合创作者特有的思维模式,完成不同时空的情景交融。观众在欣赏传统水墨动画时,很难体会到故事当中的深刻内涵,中国传统山水画大多以纸本形式保存至今,若想在三维空间中感受这些故事,需要将二维平面中的山水背景,运用虚拟摄像机转变为三维模式,并添加分镜,使山水画中所存在的一草一木,更加丰富多彩,使水墨画面具有视觉震撼力。
五、结束语
水墨动画的发展在曾经达到辉煌巅峰后,到如今已经沉寂了二十多年,但是始终有一群热爱这个领域并坚持创作的工作人员,自觉担负起继承与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使命与责任。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现如今水墨动画已经从传统的胶片制作,跨入了全新的新媒体数字制作时代,在表现形式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与突破,达到了提高制作效率,节省制作成本的目的,但为了促使水墨动画在当下的更好发展,还是要将水墨动画与新媒体技术跨界融合,寻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