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以濮阳清丰麦秆画为例

2022-05-16李冉朱帝蓉张轩郑州轻工业大学

艺术品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濮阳麦秆文化遗产

李冉 朱帝蓉 张轩(郑州轻工业大学)

一、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与展示媒介,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热门。王耀希在《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一书中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就是“采用数字采集、数字存储、数字处理、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将文化遗产转换、再现、复原成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新的视角加以解读,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求加以利用”。由此可见,非遗数字化的首要基础就是相关的数字化技术。

(一)影音图像技术

影音图像技术是目前最主要的非遗记录手段,其记录方式简单,记录内容直观,然而这种数字化技术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首先,非遗所包含的内容种类复杂,有些内容仅依靠影音图像的记录形式会遗失一些非遗的部分特性;其次,传统的数字化技术受本身技术特点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记录者自身的主观意识影响,从而无法客观全面地记录非遗;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娱乐方式多样化,传统数字化技术所记录的形式对大众的吸引力也更小,影响了非遗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但影音图像技术也有自己的优势,如许多非遗都依靠传承人世代口传身授,而非遗传承人的高龄使得非遗记录保存工作十分紧迫,需要利用现有设备、条件进行抢救性记录。

(二)三维数字化技术

相较于影音图像技术,三维数字化技术从技术层面解决了非遗特性的遗失和记录者的主观意识的影响这两大问题,使得记录内容更客观真实,为后续的传播所必需的二次编辑、创作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三维数字化技术所记录采集的模型、传承人动作等数据信息,为传播形式带来了无限的可能,甚至可以让受众参与其中。马晓娜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发展现状》认为,非遗保护的应用中,观众在虚拟环境中的参与性非常重要。目前三维数字化技术的设备需求、技术需求都相对较高,在非遗保护工作并没有大规模普及,但其在技术上有着先天优势,如何在非遗保护工作中更好地运用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移动互联网技术

前文所述的两种数字化技术主要运用于非遗的记录保存工作,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则在非遗的传播与发展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新媒体的出现丰富了非遗的传播途径,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平台与短视频平台,让非遗可以更贴近大众的生活,让大众对非遗更加熟知;(2)新的购物形式让非遗相关的产品有了更广泛的受众,以T 平台为代表的网购平台给了非遗及相关的文创产品一个展示的平台,不仅让大众可以直接接触非遗的成果,也让非遗传承人或相关从业人员有了增加收入的机会;(3)互联网社群给非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互联网社群的增加,让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非遗爱好者有了可以互相交流分享的网络空间,智能手机让这种交流分享变得更加简单,而非遗数字博物馆等App 也给了大众深入了解非遗的机会。

二、数字化技术在濮阳麦秆画保护与传承发展中的必要性

(一)麦秆画发展概况

麦秆画发源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代,如今主要在中原地区发展。濮阳麦秆画经过上千年的发展,从最初多种工艺处理技术制作出的传统艺术造型,到现如今继承传统艺术特征的基础上符合现代审美需求,并且发展了新的工艺技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麦秆画的技法有了不断地变化,特别是熨烫技法的产生,使得麦秆画的表现内容赋予更多的变化,加入了时代因素,如现代艺术以及外来文化艺术的流行元素,这些不同于传统风格的艺术形象也都成为现代麦秆画新的表现对象,扩宽了麦秆画的艺术表现范围,更好地被不同文化地域的人认同和接受,增强了麦秆画的普及程度。

然而随着麦秆画在全球艺术市场的知名度提升、产业的不断扩大,濮阳麦秆画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13 年后工艺美术产品市场不断下滑,麦秆画受益人不断流失,麦秆画市场因同行竞争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等原因,都对麦秆画这一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因此要用新的形式将麦秆画的技术和工艺进行传承和创新,以此从中带来麦秆画新的机遇。

(二)数字化技术在濮阳麦秆画保护与传承发展中的必要性

1.麦秆画发展需要数字化技术的参与

麦秆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从最初具有传统韵味的平贴式风格,到随着工艺技法发展后形成的立体浮雕式等技法风格,麦秆画的发展增添了许多的新形式。现在濮阳地区的麦秆画艺术已经在河南传统艺术领域里发展到一定的新高度,拥有了一定的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普及,麦秆画手艺人也逐渐减少,面临着传承人断层的局面。

百里香对汉奸刁德恒早就恨得咬牙切齿。前年鬼子攻占蕲州时,身为县保安队长的刁德恒不放一枪一弹,就带着队伍弃城而逃,躲进山里当缩头乌龟。鬼子立住脚后,这家伙就曲意奉迎,给川矢队长的翻译官庄槐家里送三姨太。被送女子乃闹春楼当家主唱琵琶仙,是百里香心仪已久之人。危急之时,幸得同村好友坤二少爷及时相助,琵琶仙才得以脱身。此事虽末引起大的风波,但刁德恒的汉奸嘴脸让百里香没齿难忘。

工业制造技术的发展促使现代媒体的普及与广泛应用所带来的威胁。数字化技术是运用新的传播手段和方式对信息等进行采集和收藏。从麦秆画发展的方向上来说,数字化技术的方式能更好地记录、储存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及技法,也带来更加广泛的传播方式,让人们更加容易感受到麦秆画的艺术风格。

2.麦秆画传播方式需要数字化技术的更新

随着智能电视、手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迎来了新的娱乐方式,丰富了日常生活。然而另一方面也使得传统艺术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少,尤其缺少年轻的受众群体。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麦秆画的传播方式更应该摆脱传统的书面及口头传播,更应该吸收计算机技术及智能设备等新型手段。数字化技术可以使得麦秆画的传播不局限于濮阳市或者河南省,也不局限于传承人内部的传播。通过网络数据库、数字博物馆等方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麦秆画的艺术文化,铜鼓片网络传播、媒体技术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麦秆画,将麦秆画艺术更加被人们所熟知。

3.麦秆画保护措施的弊端需要数字化技术进行弥补

麦秆画来源于民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保护方式对麦秆画的继承发挥过积极作用。这类传统保护方式如传承人的继承、对麦秆画的宣传普及、图书资料、采访记录、录音影像的整理收集等。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保护措施的发展弊端也越来越明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存错逐渐取代了传统纸质版、音像版存储方式,这种存储类型不需要浪费实际的空间,也不需要浪费过多的纸质材料等,且后期便于存储信息的修改,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数字化技术应用前景广泛。适合麦秆画的保护方式也有多种类型。数字化技术发展至今,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对麦秆画采取不同的数字化技术进行保护。

三、濮阳麦秆画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发展的可行性

(一)政策角度

自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保护高度重视。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经过世代中国人传承下来的财富。加强非遗保护不仅是坚定文化自信道路中的重要一步,更是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非遗资源优势,避免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过于处于弱势地位的关键举措。

早在2014 年,濮阳清丰的麦秆剪贴(即麦秆画)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但因经济条件影响等原因,濮阳麦秆画面临着难以传承、关注度不高等困难,急需采用数字化技术对其进行保护,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引起民众的关注。

(二)文化角度

麦秆画作为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技术,利用麦秆的天然光泽和材质,表现出花鸟鱼虫、风景人物。麦秆画工艺源于中原,其历史渊源可溯至隋朝。唐朝、宋朝麦秆画技艺在清丰县盛行,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麦秆画吸收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版画、中国画、剪纸等,呈现出了麦秆画独特的艺术风格。麦秆画本身所包含的文化特色及艺术多样性特点,在进行传承保护时应选择适当的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主要是通过技术手段将非遗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再现等的过程中。对于麦秆画这种技术与形式共存的非遗,应该使用这种既安全又能最大限度保存其完整性的保护措施。

(三)技术角度

传统意义上的非遗保护运用手法一般就是文字、图片、音频等,但如果文字图片受到损坏或磁带等音频载体出现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非遗信息的丢失。在现今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情况下,非遗的数字化保护手段也越来越多样化。针对麦秆画特殊的技术和表现形式,我们可以探索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数字信息化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下,适合麦秆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将有更多可能性。

四、数字化技术在河南麦秆画保护与传承发展中的应用策略

(一)三维数字化技术在麦秆画领域应用

三维数字化技术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经不再是电影里所呈现的虚幻缥缈、触不可及的,将虚拟现实运用于非遗文化展示已成现实。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使用者进入一个真实的环境,打破实体展示的局限性,延伸展示空间,身临其境的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方位需求。

(二)移动互联网推动濮阳麦秆画艺术传承

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数字信息化加快了各类新媒体的发展。国内,移动互联网与手机的普及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手艺人使用社交媒体来推广传播手工艺。在新媒体和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以抖音为代表的各种短视频逐步兴起,网红经济不断发展,新媒体传播日益成为互相交流分享的新手段。这也为麦秆画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打开新视野。新媒体作为非遗数字化信息储存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对非遗文化的记录、展示、文化创新与传播有着更巨大的优势。以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将艺术化后的麦秆文化与新媒体结合,使得非遗文化在移动互联网中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也让更多的人接触并关注到麦秆文化。随着“工匠精神”的不断升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麦秆文化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流行起来,并真正融入人们生活,走出一条特色路。

另外,麦秆文化的传承更应该符合年轻人审美,各种短视频平台的“非遗+”内容多向年轻群体靠拢,可以在综艺、国漫、游戏等年轻人热衷的东西里加入麦秆文化元素,这些都使得麦秆文化向年轻态趋近。

另一方面,濮阳可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让麦秆画带动产业兴旺,探索出一条“非遗麦秆画艺术+产业”的新型致富途径。非遗艺术真正的发展与传承就是让其找到在社会中的定位,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技艺与商业的契合点,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三)麦秆画艺术数字化数据库管理

非遗文化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数字化保护方法的最终目的即实现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而数据库的建立是实现非遗规范化管理的最终手段。非遗数据库是由数据的收集、储存、管理为一体的,可以实现多用户信息共享,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需求转化的一种数字化保护方式。通过建立非遗数据库的手段,也能够解决非遗保护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图1所示。

图1 濮阳麦秆画数据库(图片来源:自制)

麦秆画取材特殊,工序复杂,历史悠久,纹样图案大多以人物、花鸟、美景居多。在数据的收集与储存上要根据濮阳麦秆画本身的艺术特点进行设计,以求更为完整的系统的对其进行描述和再现。同时,要清晰明了地将历史上濮阳地区存在的麦秆画进行梳理并保存数据库。在创作工艺上,可以借助动态捕捉技术,记录手艺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姿态动作,记录传承人完成作品的每一道工序步骤,形成影像记录进行数字化收集,上传数据库保存。同时,创作所需的材料、取材过程、作品纹样等信息都是数据库中的重要内容。最终实现濮阳麦秆画的活态化永久保存和随时随地的共享。

五、总结与展望

非遗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来看,当下“互联网+”风潮正当其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互联网+非遗”在当下社会也颇具吸引力,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非遗文化传承带来更多可能性。在生活节奏迅猛发展的当下,非遗文化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过程中,新媒体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推动作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储存和传播具有数字化、及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有效地影响着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将新媒体传播时效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充分运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来,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传承非遗。

同时,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手工艺术,也要避免互联网潮流所带来的空洞化与浮躁化,坚守文化底线更新传播方式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容生产,推动非遗文化传播生态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濮阳麦秆文化遗产
大丰麦秆画
濮阳市委审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折段麦秆来作画
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濮阳实践”
Tough Nut to Crack
为打赢濮阳蓝天保卫战贡献人大力量
变废为宝的麦秆画
濮阳: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落地有声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