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5-16刘桂馥
刘桂馥
摘要:本文在呼伦贝尔市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水资源开发的政策与要求,分析当前呼伦贝尔市在水资源开发方面存在解决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探讨实现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开发效果提升的有效策略,旨在推动呼伦贝尔市水资源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对策;呼伦贝尔市
前言:呼伦贝尔市属于我国北方地区,地区缺水情况较为严重,全市可供使用水资源总量仅为78亿m?,在全国属于重度缺水地区。此外,呼伦贝尔市的空间地理位置不利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时空分布呈现出严重的不均匀情况,水资源分布过于分散,构建大型水资源供应基地较为困难。
1.2 水资源污染日趋严峻
随着呼伦贝尔市工业化发展进程加快,工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排放没有形成规范化管理,由于农牧业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工业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区域内河流水系以及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污染。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2014年全年,呼伦贝尔市全市一年内污水排放量为1.78亿吨,污染排放物高达54.6万吨,如此庞大的污水排放,在水资源本身就匮乏的呼伦贝尔地区更是对水资源的开发与二次利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3 水资源浪费情况依然存在
水资源的用水浪费情况主要体现在农牧业上,呼伦贝尔市农牧业发展并没有进行深度的改革与优化,灌溉不合理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方面是节水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另一方面,受到灌区老化的影响,区域内水系质量不断下降,出现严重的漏失情况。此外,由于地区内工业用水的重复率较高,消耗的水资源过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无法达到国家平均水平。
1.4 地下水开采严重
由于呼伦贝尔市地区内水资源供需状态日趋严峻,过量开采地下水的情况较为普遍。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地下水位明显处于下降的状态,2016年,当地地下水位突破历史最低阈值。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严重的水质二次污染,并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地面沉降效应,导致水资源保护以及二次开发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2 水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
2.1 战略规划环评缺位
我国目前针对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提出了多项战略规划布局,为解决少部分地区、流域与区域内水资源配置下的空间布局能力提出针对性优化方案。目前,呼伦贝尔市严格按照战略规划环评规划开展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整体上没有考虑到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化与调整背书操作方式较为严重,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生态优化,规划配置之后的环境影响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2.2 河流生态系统需水量划分不均衡
目前呼伦贝爾市在水资源分区上存在混乱的情况,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水量一般需要全面的维护与基础设施建设。在河道建设过程中,为了维持河道的基础功能,应该考虑到湖泊以及湿地的基本用水要求。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呼伦贝尔河流完整生态系统对水的需求量为174亿m?,包括南部的湿地与东部的草原,但是从现在状态来看,湿地与河流的生态需水要求划分并不平衡,30%的水量在水系统资源中集中在北部地区,导致东西部地区出现通量不足的情况,水资源开发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2.3 水资源开发技术标准体系亟待优化
水资源开发技术是在水利技术标准要求下开展的一系列技术指标,包括在水文水资源的规划、水工、环境保护以及闸坝方面的技术体系。但是从现有的技术体系来看,呼伦贝尔地区的水资源开发体系技术过于落后,过分侧重于前期的评价与设计,而在基础设施建设、后期环境管理方面技术水平严重不足,相对应的基础性方法与对应保护措施还无法达到地区水资源开发的标准。在呼伦贝尔市目前现行的水利技术标准中,共计有专利标准176项,其中只有20余项与水资源开发规划相关,技术水平还亟待进一步提升。
3 水资源开发的对策
3.1 广泛开展分区分治
呼伦贝尔南部地区主要以丘陵为主,西北部以高山为主。在南部地区中,地区水资源较为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目前开发水资源应该从农业生产方面入手,加强农田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呼吁群众开展生态用水,开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不断加强工业单位的用水效益,减轻中部区域干旱的水文环境。在中部与西北部地区内,由于水资源分配比例不足,应该从农牧业角度入手,对干旱风沙区进行协调治理,推广退耕还草、生态移民等方式,加速干旱区的全面治理, 进行农业灌溉应该针对生态系统进行调整,依托现有流域进行小规模供水,在此基础上开展广泛治理,宣导生态用水方式,逐步恢复中部地区水资源分配水平。
3.2 加强水资源开发技术标准研究, 健全标准体系
呼伦贝尔市需要对现阶段水资源开发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对相应环境影响特点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设计标准方案,维持水生态工程的调度与运行,不断对干旱流域进行生态修复与全面调整。在技术革新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技术性指导文件的颁布,引导水利部分加强生态用水体系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全流程进行竣工验收,对水资源开发不合理的区域制定编制指南,开展多样化生态指标体系评定,促进当地水利部门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效率。
3.3 强化水土保持,建立水源涵养区域
农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施用是造成地表径流水质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呼伦贝尔市农药和化肥使用效率还不高,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土壤中有相当一部分流失而进入地表水体。有关研究表明,一般水体污染有10%左右来自非点源污染。从呼伦贝尔市水域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统计分析,尤其是自治区内大型水库,氮磷普遍超标,超标率在 5倍以上,因此控制水土流失,加强水土保持,对于涵养水源,减轻水体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呼伦贝尔市属于我国重点的人均水资源匮乏区域,在水资源开发工作上,应该秉持保护现有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建立水源涵养、加强技术标准等角度开展活动。此外,在技术条件与标准下,应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区分治,提升水文水利部门的综合治理水平,从根本上全面优化水资源开发标准。
参考文献
[1]张雷,鲁春霞,吴映梅,李江苏,黄园淅,程晓凌.中国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02:295-303.
[2]马涛,刘九夫,彭安帮,郑锦涛,王文种,郑皓,邓晰元.中国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进展[J].水科学进展,2020,3106:960-969.
[3]杜朝阳,于静洁.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风险现状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10: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