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苻坚性格探究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的原因

2022-05-16郑书丹

锦绣·中旬刊 2022年1期

摘要:历史是由无数偶然因素形成的必然结果,历史上的每一场战争几乎都是那个时代的重大转折点,而一场战争的成功或是失败,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83年,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后前秦和东晋的力量对比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在淝水之战中,本是胜券在握的前秦为什么会失败?笔者主要从苻坚的性格展开论述。

关键词:苻坚性格;淝水之战;前秦;东晋

学术界对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多次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分析,对前秦失败的原因有着系统而深刻的认识,笔者写此篇文章主要从苻坚的性格方面分析前秦在淝水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从而推动对淝水之战有着更为深刻的了解。

一、有勇无谋,缺少大略

公元376年,前秦统一北方。但是前秦的极盛只是假象,前秦内部矛盾重重,不仅宗室多次爆发叛乱,其民族问题也十分突出。

王猛临终之前嘱托苻坚道:“鲜卑、西羌,我之仇敌,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1]意在劝阻苻坚不要征讨东晋,目前,鲜卑、西羌才是前秦最应该解决的敌人。

当时,鲜卑主要有两股势力:鲜卑慕容氏的燕国和拓跋氏的代国。虽然燕国已被灭亡,代国也会在王猛去世一年后被前秦所灭。但是这两个国家的残余势力不会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消失,他们随时准备反抗前秦。至于西羌则一直在关中与前秦争夺土地,一旦前秦的力量衰弱,羌人的力量也会崛起。可以说,前秦的统治实则是四面楚歌。

身为臣子的王猛看到了这个隐患,而身为君主的苻坚却没有看到这个隐患,他曾下令,把前燕的四万余户王公贵族和百官等迁入关中,而把原本居住在关中的大量氐族人迁移到关外,苻坚的初衷是为了让本族人为他镇守四方,而把外族人放在自己的监视之下,防止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重新发展自己的势力。

王猛和苻融尚能看出當时前秦存在的弊端,可是作为君主的苻坚却没有看到问题的所在。他空有一统天下的勇气,频繁的对外发动战争,却没有一个大一统君主应具备的政治眼光和雄才大略,没有看到国家内部尚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二、骄傲自满,刚愎自用

战争还未开始,苻坚就已为东晋君臣安排好了官职,曰:“其以司马昌明为尚书左仆射,谢安为吏部尚书,桓冲为侍中。”[2]苻坚认为东晋已是他的囊中之物。“坚锐意进取江东,寝不能旦。”[3]足以看出苻坚渴望征伐东晋,一统天下的心情。

苻融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坚曰:“帝王历数,岂有常邪!惟德之所在耳!刘禅岂非汉之苗裔邪,终为魏所灭。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达变通耳!”[2]苻坚不仅不接受苻融的纳谏,反而对其加以指责。

苻融的谏言中提到前秦并非正统,东晋虽然现在国力衰微,但是它是民心所向的正统王朝。而苻坚始终奉行混六合为一的政策,他没有认识到东晋这个“正统”王朝在人心中的地位以及错误的低估了东晋的国力。

东晋在立国之初,政局混乱,后来篡位者桓温去世,谢安掌握国家大权,东晋的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政治方面,谢安举贤不避亲,重用谢玄,谢石等人;军事方面,谢安重组北府兵;经济方面,谢安实行土断政策,这些利国利民的措施为东晋抵御前秦的进攻奠定了基础。可是苻坚却犯了战争大忌——轻敌思想,这是战争史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苻坚低估了东晋的力量,一意孤行,不听劝告,由于数战数胜,前秦国力日益强大,苻坚变得骄傲自满,刚愎自用,他早已不能冷静的思考发动战争可能会带来的后果。

三、过度宽容,轻信于人

在苻坚身边存在着各族贵族中的野心家,例如之后建立后燕的慕容垂和建立后秦的姚苌。二人竭力鼓舞苻坚起兵南伐,以便趁机复国和发展自己的势力。

苻融曾上疏道:“东胡跨据六州,南面称帝,陛下劳师累年,然后得之,本非慕义而来。今陛下亲而幸之,使其父子兄弟森然满朝,执权履职,势倾勋旧。臣愚以为虎狼之心,终不可养。”[4]王猛临终之前也对苻坚进行劝告、但是苻坚根本听不进去王猛等人的劝告,苻坚封慕容暐为新兴侯,以燕故臣王平为给事中,慕容德为张掖太守其余封署各有差。

苻坚作为一名优秀的少数民族君主,统一北方,在朝廷上重用王猛等有才能又忠心之人,照理说,他应该能看清慕容垂等人的虚情假意。可是苻坚为什么没有看清慕容垂等人的真实意图?

这既是因为慕容垂,姚苌等人说的是苻坚心中所想——进行南伐,统一东晋。又是因为苻坚一向优待其他少数民族投降之人,苻坚的初衷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但是事实却和苻坚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苻坚决定南伐之时,慕容垂说道:“陛下断自圣心足矣。”[5]淝水之战时,慕容垂等率步起数十万为先锋,但是战争开始,他却按兵不动,为自己保存实力。

这些都说明各少数民族的贵族们并非心甘情愿的降于前秦,他们在伺机而动,准备复国。

学术界对前秦为什么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持有多种观点,苻坚败绩表面上看是输在淝水之战,根本原因是因为内部矛盾和个人性格上的综合问题导致此战最终失败。苻坚个人和其统治集团班底的能力不足是客观实际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以一弱小民族适逢其会建立了一个政权,又利用机会兼并了大部分中华疆域,客观形势迫使其不得不按照历史潮流前进,无法停步,但是个人统治者以及这个国家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个人的主观努力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历史发展,但不能改变一切,苻坚面临的统一之路注定比汉族统治者更复杂和艰难。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卷第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简文帝咸安元年[Z].

[2]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五·晋纪二十七·孝武帝太元九年[Z].

[3][5]资治通鉴·卷一百零四·晋纪二十六·孝武帝太元七年[Z].

[4]资治通鉴·卷一百零三·晋纪二十五·孝武帝寜康元年[Z].

作者简介:郑书丹(1998.05—)女,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人,汉,硕士研究生,齐齐哈尔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