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命运与创作

2022-05-16郑云骢

锦绣·中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柳永

郑云骢

摘要:作品,往往是时代或地区的产物,是在其影响下滋生出的文化结果。同样,一部作品在更大程度上也反映了作者在完成它时的人生轨迹与思想。柳永的都市词作为北宋太平盛世最为直观的“投影”,实则还同他一起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人生道路。本文将以柳永年谱表与柳永的都市词为基础,梳理都市词在柳永人生发展中所折射出的自我心境,探讨其词与心境之间的关联性,回望柳永由恣意到苍凉的一生。

关键词:柳永;都市词;自我心境的变化

一、柳永创作都市词的时代背景

北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此期间儒学得到复兴、经济文化繁荣、政治开明,在当时正处于鼎盛时期。并且,城市建设也很繁华。【1】可以说,其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层面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

同时,宋时坊市界限被打破,都市百姓与皇室贵族共同享受着都市衍生出的娱乐产物。更由于帝王对其的推崇,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中。从都市词包括的都市风貌、节令风情、歌颂帝王与地方官政绩【2】三大方面的内容就可以看出当下社会发展的状况。亭台楼榭、园林酒楼与人文风貌高度结合,节令风情同享乐风气联系延伸,都市是北宋最为典型的记号,而柳永的都市词可以说就成为了宋朝都市的软性文化,投射出蒸蒸日上的承平盛世,成为以文字来记录的“清明上河图”。

二、柳永都市词与其自我心境间的关联性

柳永的一生飘忽不定、居无定所,但是他也有着不同寻常的人生阅历,艺术视野较常人更为开阔。【3】

二十岁的柳永初离家乡前往开封应试,未曾体会人生无奈与苦闷的他深受都市美景吸引,写下“胡盈罗绮”、“吟赏烟霞”的杭州风貌。此后却四次不中,因“奉旨填词柳三变”深受打击,从此游留于都市之间。直到年过半百,柳永才中及第,但也被频繁调动,居无定所,奔波劳碌。

正是因为这样独特的经历,在当代文人仍大多关注文人自身的精神品格境界时,柳永却选择进到社会都市中去,选择去说出市井新声,创造出大批反映都市生活与普通民众的词,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从冠年到五十,在这近三十年间,社会大背景虽一直未变,却也悄然渗入柳永的生活。而他自身的心境变化也追寻着时间的踪迹,在他的都市词中被表达。冠年、而立、五十是柳永人生中的三个重要阶段,能让我们回望他在该时期所创作出的都市词及其反映的不同的复杂心境。

(一)轻松潇洒的少年气——“冠年写诗赠孙何”

柳永出身于有深厚儒学传统并以科举进取的仕宦家庭【4】,家训甚严。在他十九岁进京赶考之前,于家乡致力于举业的学习的同时,也常到附近游玩,过着“话蓬莱清浅”、“踏碎九光霞”的悠闲日子。在这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里,他也写出了许多描写景物的诗词作品,《题建宁中峰寺》和《巫山一段云》组词便是代表。

咸平五年,柳永十九岁,走上了大多士大夫家子弟必经的道路——前往汴京应试。柳永取水道入钱塘江来杭州。因被其美景吸引而在此滞留。二十岁时,“预见孙相,恨无门路”,作《望海潮·东南形胜》赠孙何,这首词虽对柳永来说是一块不怎么成功的“敲门砖”,但却是对杭州自然与人文融合的都市之景的最好写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5】

《望海潮》作为都市词代表,表现出杭州之盛、西湖之美、钱塘之壮,为柳词表现“生动广阔的社会风貌”的代表作品。从杭州的横纵起笔,短短几字就将杭州的地理、历史和重要性道尽。被“风帘翠幕”具体化的“十万人家”坐落于这座“自古繁华”的宁静都市。而钱塘江潮与珠玑罗绮又给这份宁静揉进了激荡与喧闹。下片更是把人置于景中,市民在钟灵毓秀中开怀畅饮,享尽山水之乐。柳永受到他们的影响,亦是情不可抑,发出“归去凤池夸”的感慨。

此时的柳永,初入他乡,眼里尽是蓬勃美好的景象,于字句间唤起万物的灵性。不同于家乡时期所作的词作,这里更多了一份人味、一份烟火气,融入了高度的市民意识。这不仅在当时具有独创性,即抛弃了传统词局限于对城市自然风光的描写,而且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将风俗与民众生活一同入词。

二十一岁柳永仍在杭州,作《玉蝴蝶·渐觉芳娇明媚》赠别孙何,极尽展现了他少年时代的浪子风流。景德二年,二十二岁的柳永经苏州前往少年時的寓居之地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展现了他青年时在扬州一带的浪漫生活。

在扬州的岁月持续到二十四岁,是年冬,柳永抵达汴京参加礼部考试。“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二十五岁正月元宵佳节作《倾杯乐·禁漏花深》。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6】

这首为元宵佳节而作的词,极度渲染了上元节的节日气氛,描绘了天长昼永、和风送暖的新春气象,也使整首词笼罩在明媚和煦的氛围中。同时又从宏观上描述了京都的建筑,展现了其雄伟壮丽。

元夕溢彩流光、迷离倘恍的夜景,真实地再现了东京汴梁元宵之夜的热闹景象,展现了北宋前期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同时,此时的柳永初入汴京不久,对这样一派热闹的景象非常喜爱,下片更将对元宵灯火晚会的喜爱转向天子的游行,表现出其对太平盛世的歌颂及其蒸蒸日上、与民同乐的信心。

三月清明,柳永又作《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紺幰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7】

他借描绘清明的节日风光,侧面地再现了仁宗年间社会升平时期的繁胜场面。芳草芊绵,人们纷纷到郊野去扫墓、踏青。柳永从宏观来把握整体的游春场面,也能捕捉到一些美好的具象,生动地描绘了旖旎春色和当时盛况。是一首典型的“承平气象,形容曲致”之作。

这一幅生气盎然的清明踏青游乐图,和元宵节柳永所记录下的画面为同年之作,其心境变化也不大,同样展现着他对国家兴盛的自豪、对游乐生活的迷恋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除此之外,同年还有另一首作品:描写龙舟竞渡的汴京风情《破阵乐·露花倒影》,亦是体现了同样的心境。

千步虹桥,参差雁齿,直趋水殿。绕金堤、曼衍鱼龙戏,簇娇春罗绮,喧天丝管。霁色荣光,望中似睹,蓬莱清浅。【8】

以上为柳永初到汴京两年左右的时间以内。此时的柳永还未洞察人生无奈与苦痛,初离家乡,外出闯荡,还没有经历多少人世沧桑,所以词的每一个角落都满溢着青年的情怀与初心。【9】

(二)徘徊糾结的中年思——“而立漫游观众都”

柳永在二十六岁时考试落第,写下《如鱼水》云“浮名利,拟拚休。是非莫挂心头”。虽话如此,但他仍然对科举抱有很大希望。

三十二岁与三十五岁柳永再次参加科举,两次均落第,以《鹤冲天》一词抒发自己的不满。虽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但是仍有“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表现他对科举还没有完全绝望。这也是柳永面对波折时所持的态度——不论遭遇再多人生逆境,他也不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有怀疑。哪怕许多年过去,那个流连于坊曲之间、柳花丛中的他,内心依然是个少年。【10】

四十一岁,柳永第四次落第,社会间传开“奉旨填词柳三变”。都市词创作走向商品化,即作者以作词谋生,成为民间艺术创作团体中的一员。【11】

自此,柳永更加“入俗”,开始与乐工、歌女合作,走上专业作词的道路。同年秋天,柳永因屡试不第,愤而离京,前往江南漫游。水路途中,作《引驾行·红尘紫陌》。

红尘紫陌,斜阳暮草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迢迢匹马西征。新晴。韶光明媚,轻烟淡薄和气暖,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愁生。伤凤城仙子,别来千里重行行。又记得、临歧泪眼,湿莲脸盈盈。【12】

这时,柳永的词已经少有二十岁初到杭州,一览都市美景后的流连与快意,行于长安道上,目之所及皆是“斜阳”、“暮草”、“离人”,断魂之处,似乎人也欲断魂了。视线转过,虽景象有了暖意,而柳永心中仍早已是愁潮起,抒发出自己对凤城仙子的思忆。黯然销魂,唯别而已矣,泪眼相望,湿了当时的脸与现如今的心境。

失落之人、凄凉之景、幽谧之思,展现出柳永突然离京后的不适。汴京虽是他四次不举之地,但同样也是他创作之源,是他肆意游荡、醉情于市井的地方。然而,这一次出走仍在继续。

在江南、苏杭漫游四年后,柳永在四十五岁时返回汴京。却又在短短两年后,或因心情不佳,再次离京漫游。四十八岁,柳永滞留关中,作《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发出“何处是前期?”的疑问,也得出“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的结论,凸显出其心境的哀愁与苍凉。同样,四十九岁的柳永在渭南写下的《曲玉管·陇首云飞》描写的景色也尽显凄凉,重重叹出“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

五十岁,柳永抵达成都,作《一寸金·井络天开》赞美成都的繁华都市与旖旎风光,似乎又有了少年柳永的影子。

井络天开,剑岭云横控西夏。地胜异、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当春画,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景如画。【13】

但此后,他经过湖南作的《玉蝴蝶·望雨收云断》及经过鄂州作的《竹马子·登孤垒荒凉》,都尽是悲哀的笔触:“故人何在,烟水茫茫”、“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情感与意象的交融,使得自身更加纠葛徘徊,展现出他对旧日故人的怀恋以及对自己潦倒沧落的身世之感。

(三)凄清苍凉的暮年望——“五十终登进士第”

五十一岁时,似有更新政局的气象,柳永因此受到鼓舞,再一次萌发了参加科举考试的念头。是年春,柳永在第五次参加科举时终于登进士第。

五十二岁,柳永从汴京前往睦州团练推官任,经过苏州时,写《瑞鹧鸪·吴会风流》呈献给范仲淹。

吴会风流。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瑶台峰厥,依约蓬丘。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触处青娥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襦温袴暖,已扇民讴。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当凭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14】

台楼阁美轮美奂,画舫红楼密集,吴会这一风流之地,景色优美、人们富庶。而这都要感谢地方长官施仁政于民。此时柳永的词,已开始有了“上篇写景、下片颂恩”的模式,这与他少年时代肆意高歌、落笔无虑的心境已经大有不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柳永已经体会到了仕途与人生的艰难。

同年,赏识柳永才华的吕蔚向朝廷举荐柳永受阻,柳永因此而郁郁不快,写下《满江红·暮雨初收》。

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15】

四次科举不中换来第五次及第,自己的才华却仍不得赏识。游宦已倦,柳永这一追求了一生功名之人,也流露出想要归隐的情感。独自漂泊的渔人何尝不等于柳永自身?静中为归思,哀伤中笼罩的为秋日的情绪。

归去来兮,在早行的清晨,万物自由,洗尽了夜晚的忧愁,却仍旧隐约传来长长的悲叹。

同一阶段,柳永五十五岁在颍州作《如鱼水·轻霭浮空》献吕夷简。六十岁,柳永调任泗州判官,沿汴河北上赴泗州任职,经过苏州时写《木兰花慢·古繁华茂苑》赠苏州太守吕溱。

六十四岁他再到苏州,作《永遇乐·天阁英游》赠苏州知府滕宗谅,但全词大多为溢美之词,仅“吴王旧国,今古江山秀异,人烟繁富”一句提到与都市有关的内容。

其实,当我们再度回望,就能发现自柳永五十登进士第后,其都市词内容便大多带有呈献的作用。以“描写美好景色”加“夸赞地方政绩”的模式进行表达。可以看出来,虽年逾五十,但柳永仍对仕途有一种坚持。

七十岁,柳永致仕,定居润州,同年于润州去世。他的一生,从初阳高升时的傲慢肆意,到夕阳斜曛时的落寞孤独,集尽了北宋的风流与悲哀。七十年间,他久久行于大千都市之间,追寻着或功名、或理想、亦或是自我的一种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蒋金芳《柳永词社会文化内涵研究》,《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年1月。

[2]肖爱招《论柳永都市词的意象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第31卷第5期,2012年5月。

[3]孟涵《咸平之治下宋朝的繁盛——浅析柳永都市词》,《汉语研究》,2018年第12期。

[4]柳永著,谢桃坊导读《柳永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月。

[5][6][7][8][12][13][14][15]柳永《柳永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8月。

[9][10]沈磊《从<望海潮>看柳永词的大格局》,2020年12月。

[11]张璇《宋代都市词兴盛原因初探》,《读与写杂志》,第5卷第12期,2008年12月。

猜你喜欢

柳永
浅谈柳永风雅词作中的深刻内涵及后世影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千年遗梦武夷山
那些古代考砸的才子
柳永的词
不要站在地上向楼上吐口水
一个人的爱情
追查性骚扰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