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动协同话重组

2022-05-16

国企管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稀土企业

从落实国家战略出发、从国资国企改革全局出发、从推动国民经济更好发展出发,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更好地发挥联动效应和协同效应,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性重组。

聚变大时代

2003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总户数从196家减至96家,总体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然而,在2021年12月23日这一天,央企名录中却又增加了一家——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这家由中铝集团、中国五矿、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相关稀土资产战略性重组而来的新央企的诞生,代表中国稀土产业在经历“小、散、乱、弱”无序发展后终于攥成了一个拳头。

不只是稀土,近年来,在制造、船舶、化工等领域,一大批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纷至沓来,集聚起1+1>2的磅礴力量,在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开始剑指“世界一流”。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仅中央企业既已完成22组、41家企业重组。

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动作频频,项目之多、力度之大、模式之新、效果之好,可以说前所未有。

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挂牌成立……多家航母级央企鸣笛启航;

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联合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国家管网集团资产重组……借助行业发展重要窗口期,多家央企集团换挡提速。

这些年,地方国资国企的战略性重组也呈现出了全面提速的态势。仅从北京、广西、黑龙江、山东、四川来看,即可见一斑。

北京:2017年12月15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战略目标,北京首都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二商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联合重组,成立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重组后的新公司,实现了国有资本布局的进一步优化,资产、营收超千亿元,旗下拥有三元、古船、六必居、王致和等一大批老字号品牌。

时隔两年,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首都发展,持续打造“国内领先的城市建设综合服务商”,北京建筑领域又见重组大动作。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合并重组,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政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合并重组。

广西:2018年9月,进一步落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部署,促进国有资本向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6大区属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重组。广西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新的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新的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西江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并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新的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此次重组,企业发展战略更加明晰,主业优势更加突出,实现了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提升质量效益转变,从国内经营为主向国内外经营并重转变。

黑龙江:2019年1月,作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战略举措,省级七大产业投资集团正式组建:中国龙江森工集团、省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新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这是黑龙江省国有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战略重组,成为破解地方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和发展动力不足的“先手棋”。

山东:2021年7月,4大省属国企重组落地。7月12日,上市公司兖州煤业、新华医疗双双公告,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正筹划战略重组事宜;与此同时,上市公司山东高速、山东路桥则公告称,山东高速集团与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正筹划重组事宜。“以更大力度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加快向‘十强’产业、优势企业、核心主业‘集结’,力争用三年时间,将省属国企数量重组压减三成以上,资产效益提高三成以上”,这次重组战略目标非常明确,要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四川:2021年5月,围绕“交通强省”战略,构建“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四川交投集团、四川铁投集团,重组成立蜀道集团。从单一的交通基础设施投建企业,向提供“交通产品+多维服务”的综合交通服务型企业转型升级。

2021年底,蜀道集团资产总额突破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336亿元,净资产达3108亿元、较年初增加376亿元,全年完成营业收入超2200亿元。四川再添一“万亿级”国有企业!

一个个新央企、新地方国企的诞生,一组组面向未来的国企航母编队的集结,无不在印证着一个重组聚变的时代已来。

探索中前行

國有企业战略性重组这盘大棋,并不是一下子就全面展开、全局推进,而是一步步调整,一步步深入。

事实上,自国务院国资委2003年成立以来,重组整合就一直是国企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仅央企层面,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3年至2010年。

国务院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10年把196家央企缩减至100家左右,并且要培育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这一阶段的央企重组最大的特点是规模大,速度快。截至2010年8月,央企数量已经从196家降至123家。

第二阶段是2010年至2014年。

国务院于2010年9月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优势企业实施强强联合、跨地区兼并重组、境外并购和投资合作。

这一阶段,更加强调重组“数量服从质量”,明确提出“成熟一家,重组一家”。2014年,央企数量由123家减少至112家,速度有所放缓,质量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是2014年至2016年年底。

2014年5月,中央发布《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调整和重组,促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

2015年10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强调央企集团分类合并,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重组,建立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制度。

2016年被业内称为“央企重组年”,截止到年底,中央企业户数已调整至102户。典型案例有南北车合并成立中国中车、中国远洋集团与中国海运集团重组、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成立国家电投等。

特别是南北车合并,打造了全球最大轨道运输设备制造商中国中车,直接改写了世界高铁格局。

可以说,中国中车因重组而生,又因重组后的优化与提升而加速成长。国企改革向高铁行业提出了要求,为中国中车的发展创造了环境,中车则用自身的探索丰富了改革的实践,印证了改革的正确方向。

第四个阶段是2017年至今。

黨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进入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新赛道。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12组24家中央企业的重组先后完成,新组建和接收了5家企业,中央企业数量从“十二五”末的106家调整到97家。

“总的来看,重组的成效非常明显。”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指出,重组首先有力推动了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主业企业集中,促进了相关行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其次有力解决了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问题,提升了中央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国际标准、行业规则制定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了正确的方向,于是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加快推进。

王牌再进击

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发力的2021年,国有企业开启了“全面重组模式”。

光伏、风电、煤电、输配电,钢铁、化工、水利、物流、稀土……这一年,中央层面先后完成了一批资产规模大、影响深远的重组项目,共涉及6组12家中央企业;地方则纷纷将重组作为落实三年行动的“重头戏”,仅上半年地方国企战略重组、重大资产重组等占国企重组事项比例高达65.28%。

此起彼伏的重组,与环境密不可分。

内部来讲,《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中已经指出,当前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存在一些问题,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调整存量结构,优化增量投向,更好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向外看,近年来,国际环境波谲云诡。2020年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巨大冲击,之前的国际分工,或将被打乱。这是“压力测试”,亦是“机会窗口”。长期以来,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低端位置,制造业以出口加工为主。在一些关键性行业,中国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

相关专家表示:“过去我们走出去,不是真正意义上走出去,是借船出海,跨国公司跑到我们这里设厂,用我们的廉价资源、劳动力去赚钱。我们现在则正在改变这个状态,依托国内市场把企业做大之后,再利用海外市场资源,这是未来的趋势。从这个角度看,培养中国的大企业,甚至跨国公司,和国际的跨国公司抗衡,过去重视这个事情的人比较少,现在是到了高度重视的时候,并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也是重新构筑国际分工格局的过程。中国要想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占据产业链高端位置,就需要具有相当实力的大企业来获得优势。

以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为例。稀土作为化学元素表中镧系元素(第57号元素到71号元素)和钪、钇共计17种金属元素的总称,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轻稀土可用于屏幕、防晒剂、玻璃制品等民用领域,重稀土则应用于军事、航空领域。因此,小到半导体“芯片”,大到飞机、卫星等高精尖设备,通通离不开它。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大约有71.1%的稀土在我国,而美国80%的稀土进口来自于中国。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至江西时,一句“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就已道尽稀土的重要性。

果不其然,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美国不断对中国增加关税,稀土成为我们反制的一张“王牌”。

时任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曾发布官方声明称,美政府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确保包括稀土在内的关键矿物的供应。

稀土“炙手可热”,随之而来的就是市场竞争“白热化”。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开始通过压价的方式来获取更多订单。这种恶性竞价,使得国际稀土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

面对稀土市场混乱的现状,国家强力规范市场、管控稀土,对整个行业的企业进行资源整合,最终促成了六大国有稀土集团诞生,稀土“巨头”态势初现。

2021年12月22日晚,最大的重组举措揭开神秘面纱。五矿稀土公告称,公司接到中国五矿通知,经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同意中铝集团、中国五矿、赣州市人民政府等进行相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成立新央企——中国稀土集团有限公司。

中铝集团持有的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中国五矿所属企业持有的五矿稀土股份有限公司、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的股权,以及赣州稀土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企业持有的中国南方稀土集团有限公司、江西赣州稀有金属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赣州中蓝稀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整体划入该新公司。新央企由国务院国资委持股31.21%;中铝集团、五矿集团、赣州稀土集团各持股20.33%;钢研科技、有研科技各持股3.9%。

可以预见,中国稀土集团的成立,為中国未来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重要性大大加分。

强强大联合

从近几年央企的数量变化就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不是为了把数量减下来,也不是单纯追求在体量上成为“巨无霸”,而是要做强做优做大,最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强强联合作为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的重要方式,因涉及体量大、人员多、产业繁杂而广受关注。如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重组成立中国中化控股,中国远洋和中国海运重组成立的中国远洋海运,宝钢、武钢重组成立的宝武集团等,都是其中典型案例。

2021年3月31日,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消息显示,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一个多月后的5月8日,这家全球最大规模的化工企业终于正式在北京成立,宁高宁任中国中化董事长、党组书记,李凡荣任中国中化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重组前的两家公司一家是老外贸企业,一家是原化工部下属企业。中化集团官网信息显示,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旗下控股公司包括中化国际、中化化肥、中国金茂等多家上市公司,拥有全球员工近6万人,在2020年《财富》全球500强榜单中名列第109位。

中国化工则是在原化工部所属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企业,业务板块涵盖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农用化学品、轮胎橡胶和化工装备6个业务板块,位列世界500强第164位。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达到5643亿元,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资产总额为8439亿元。这就意味着,两家企业合并后,资产总额超过1.4万亿元。

这次“强强联合”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目前,世界发达经济体均拥有大型综合性化工企业,在化学基础研发、新产品创制、产业链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重要龙头作用。而我国虽为化学工业大国,但市场主体较为分散,行业聚集效应较弱。在向化工强国迈进中,行业强烈呼唤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企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中国中化成立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重组组建,对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和布局、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增强化工行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重组后的中国中化堪称巨无霸,营业收入超1万亿元,员工22万人,业务范围覆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八大领域,在全球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基地和研发设施,旗下有16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新中化董事长宁高宁表示:“创建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的、技术领先的化工企业集团,这是目前的大目标。”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认为:“‘两化’重组之后,专业上能形成优势互补,能把新型战略性产业和基础产业有效结合,同时科研力量进一步集聚,对行业来说,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增加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是件可以载入史册的大事。”

关于“强强联合”,事实上,一个多世纪以来,都是全球“热词”。迄今为止,世界市场经济已经历了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其中,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经济衰退,第五次兼并浪潮随之到来。这次兼并潮直接使得跨国公司突破国界限制,强强联合组成的“巨无霸”型大企业,成为最耀眼的存在。全球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和世界最大的军工承包商都是当时合并的产物(分别是波音和麦道的合并,雷神与休斯的合并)。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有企业都“有资格”“有需求”进行强强联合。判断相关企业、尤其是央企是否满足条件,在专家看来,要具备几个前提条件:有能力、有条件参与国际竞争;所在产业有比较大潜在市场的,且合并以后副作用要小于在国际上正面作用。

第一条是对企业自身实力的要求,更要求企业的主要竞争主体应该是国际对手;第二个条件则是对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一个有前景有潜力的产业,是企业强强联合的基础;第三个条件本质上是对出口份额提出了要求。

2020年的中央深改委会议中,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就做出阐释,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具体实施路径要有进有退。进,是引导国有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退,则要推动国有资本从不具备竞争优势、产能过剩的行业和领域退出。有进有退,才能集中兵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

国有资本如何进?翁杰明强调,国资委将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更多地投资像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运用一系列方式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锚定发力点

除传统的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战略性重组外,新能源也开始成为重组的重要发力点。2021年末,央企重组新能源资产的消息就从坊间频频传出。

2021年12月28日,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正筹划重大事项,涉及发行股份购买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海装风电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88.58%股权、中船重工海为(新疆)新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洛阳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44.64%少数股权、中船重工(武汉)凌久电气有限公司10%少数股权,并拟募集配套资金。根据公告,此次资产重组所涉及的五家公司,均涉及风力发电相关的设备软硬件开发和制造业务。

2021年12月22日,中国电建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组建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议案》,以下属控股子公司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平台,对下属控股子公司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下属控股子公司控股的新能源项目公司进行重组整合,整合完成后的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新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持有被整合主体的有关股权,同时拟更名为“中国电建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17日,華电国际召开股东大会,同意将第二批新能源资产、新能源股权及新能源前期项目,以总对价约人民币52.89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华电集团旗下唯一的新能源业务发展与整合平台福新发展。就在2021年12月7日,福新发展成功引入13家战略投资,募集资金达到150亿元。据华电集团消息,募集资金通过资本的杠杆效应将撬动近800亿元投入新能源项目建设,可促使超过1500万千瓦的风电光伏项目落地。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非能源领域的央企也想争得一定的发展机遇,传统能源企业更是在积极谋求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重组整合是中央企业进军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方式。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布局更早。在2019年,其全资子公司——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在京正式揭牌成立并进行产品发布。铁塔能源有限公司与中国邮政速递、中国建设银行、上海汽车、比亚迪、美团点评、韵达快递、千寻位置、腾讯云等客户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邮政速递新增1.5万辆低速电动车全部向铁塔能源有限公司租赁电池,其自有4.8万辆存量电动车也将把目前在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加速替换为铁塔能源有限公司提供的动力锂电池。

时任中国铁塔董事长佟吉禄表示,这是中国铁塔围绕国家战略方向、行业发展方向、市场需求方向推进公司创新发展、服务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公司将立足于总量197万座、遍布全国的站址资源、千万级社会杆塔资源,专业高效的建设维护能力,集中统一的可视、可管、可控的智能监控平台,面向社会开展电力保障和新型能源服务,以及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服务。

激起千层浪

在分拆20年之后,中船集团和中船重工合体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2019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成立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即“南船”)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即“北船”),同时成立于1999年7月1日,二者主要以地域区分,各自有分工。

长江以北包括武汉在内的造船工业(船舶总装、科研院所及一些非船业务)归属北船,长江以南的船舶总装资产(包括中船防务、钢构工程、中国船舶三家上市公司)划归南船。中船重工偏军工生产,中船集团民品居多。

2018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船舶等领域企业战略性重组。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推进船舶企业战略性重组”的高层表态,为南北船重组合并再添一份预期。

早在2015年3月,南北船高管对调,就被部分市场人士解读为酝酿重组的迹象之一。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重组整合一批”国企成为一大看点。

南北船合并重组,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重要的是布局调整与战略性重组。重组后产能规模绝对值并没有扩大,但调配的可控性加大了,这样更加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调配。

从业务角度来说,南船涉及船舶造修、海洋工程、动力装备、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生产性现代服务业6大板块业务,北船涉及能源装备、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特种装备、物资贸易5大板块业务。南船的主业是造船,有9家科研院所,偏向民用,其建造能力更为突出。而北船的造船业务在集团业务中占比较小,侧重船舶设计与配套,拥有28家科研院所,集中了我国船舶系统设计的绝大部分。

实际上,这次重组,与船舶行业世界背景有关。近年来,船舶工业有几大显著变化。一是全世界范围内,造船企业的兼并重组成为趋势。2019年1月,韩国现代船厂并购韩国大宇船厂后,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这深深地刺激了中国造船企业。中日韩三国造船市场竞争激烈,韩国超级巨无霸船厂的诞生拉大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二是近10年中国军船市场大发展,弥补了民船市场的缺口,二者形成了有益的补充;三是船舶向大型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四是全球船舶建造速度突飞猛进,船舶建造周期大为缩减。以前建造一条船2-3年,现在不到一年船舶就可以下水;五是全球船舶工业产能严重过剩,造船行业低迷。

2021年,向世界一流急速驶进的中国船舶集团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长征18号艇、大连舰、海南舰三型主战舰艇交接入列,9艘23000 TEU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全部交付,国产首制大型邮轮实现起浮,三大造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猜你喜欢

稀土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王牌稀 土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2020年我国稀土年度开采量将控制在14万吨以内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