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陪娃写作业,只需做到这一点
2022-05-16丁敏
丁敏
1
陪孩子写作业难倒无数家长:陪出脑出血,气出心肌梗死,怒到捶桌子捶出骨折……
是什么原因让陪孩子写作业成了一道“送命题”?原因无非是两点:低效磨蹭、怎么教也教不会。
不过,反过来想想,明明是孩子在写作业,为什么父母却气到不行呢?问题真的只是出在孩子身上吗?
我们不妨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有人采访了一批00后,先请他们形容一下父母辅导作业时的心情,使用最多的词是:感伤、凶狠、泪流满面、一言不合就开打。
而当被问到满分是10分,你会给父母打几分时,多数孩子出人意料地打了满分,甚至说出了“严是爱松是害”的至理名言。
有一个被妈妈凶得很惨的小男孩给妈妈打了10分后,突然哭着说:“有一道很难的奥数题,我不是很懂,妈妈一个晚上没有睡觉,一直在研究怎么给我讲解,觉得她好伟大。”
当被问道:“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孩子们说得最多的是:“妈妈,你每次辅导我做作业,我其实很着急,也想很快理解,希望以后你辅导我做作业的时候,心不要那么急,能更好地理解我。”
其实,父母急,孩子比父母更急。然而,在无法平等对话的情境下,父母的情绪主导了整个“战场”。孩子不会做,父母着急大声吼骂,甚至口不择言。此时,孩子只会更着急,根本无法安心理解题意,更別说好好写作业了。
如此往复,“战火”只能愈演愈烈,本该是温馨的母慈子孝演变成了战火纷飞的鸡飞狗跳。
2
孩子有困境,父母也有难言之隐。
其实,不少父母真心想帮孩子,但就是找不准问题到底在哪儿,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帮。
有些父母觉得,小学生的学习一点也不难啊,可自己就是没有办法让孩子学好。有些父母学历很高,本身还是学霸,可在陪孩子学习的时候也一样没办法。
为什么陪学这么难?
因为中小学的孩子大脑神经不像成人那样成熟,还在发育中,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记忆、思维和学习并不能完全达到父母的期待,而是有着这个阶段自身的特点。如果抓不准这些特点,只是急着催他学、逼他学,甚至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结果自然是越催越慢,越陪越乱。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做到有的放矢。
婚姻与家庭幸福研习社邀请田宏杰、邓林园、张娜、徐洁4位老师开设《用心理学培养孩子学习力》课程,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述如何帮孩子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动机、掌握学习方法、培养积极品质,为父母提供有效的亲子支持。
这4位老师都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了解孩子心理,如今在高校做相关研究和咨询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课程从儿童心理学入手,治标又治本
认知决定行为,行为是认知的体现。拖延、粗心、多动、不喜欢写作业……这些行为背后都有不同的心理原因。从孩子的心理入手,不仅能从根源上解决做作业的问题,更能够帮助孩子培养受益一生的能力。
抓住小学关键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养成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关键时期,掌握5~12岁的孩子心理变化,针对性地找到解决办法,为今后的学习生涯乃至人生筑牢基础。
本套课程适合以下家长
不知如何管教孩子,担心孩子学习的“焦虑父母”
觉得孩子小毛病太多,常忍不住咆哮的“虎爸虎妈”
想给孩子更好的家教,却又力不从心的“忙碌家长”
想全面培养孩子好习惯、好教养、好人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