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老师惩罚却不让找老师 等

2022-05-16阿达丽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2年5期
关键词:罚站体罚师德

阿达丽

被老师惩罚却不让找老师

Q:5岁女儿上课不认真被罚站,罚站还不老实被老师踢了一脚。第二天发现她腿上有一块青紫,她才告诉我真相。我快气死了,但女儿很喜欢老师,哭着不让我找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A:孩子喜欢老师,不能作为判定一件事情是否合理、合法的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园教师行为规范》相关规定,“被罚站”“被老师踢了一脚”的情况若属实,都已违反了教师行为规范。按说,幼儿园教师都要签“师德承诺书”,其中一条就是“不出现歧视、讽刺、挖苦、侮辱幼儿,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情况的发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幼儿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条属于“师德红线”,一旦违背就会被“一票否决”。

社会心理学有一个很著名的“海恩法则”。大意是任何一起严重的事故背后,都会有2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隐患。它一定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学校层面,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章程和再实际的操作步骤,都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所以若情况属实,该教师行为已属于违反师德、严重违纪,家长应反映给园方。这不仅是为了孩子,更重要的是为幼儿园负责,避免因为无原则包容引发更恶劣的后果。

但家长也要注意,这个年龄的幼儿有时会将想象的内容当成真实。也许是别处的磕碰,孩子却想象成了教师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再通过其他途径多了解情况,多获取些有效证据,同时也应和教师沟通。若有必要,通过幼儿园正常程序申请查看监控也是可以的。

幼儿园安全工作,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义务,因为安全屏障需要家长和园方一起守护,才能持久和牢固。

孩子“看人下菜碟”

Q:儿子上初二,班上隔段时间换次座位。同桌是好看的女生时,他天天洗澡勤换衣,但如果是男生或者小胖妞,他一周都不洗澡。洗不洗澡无所谓,但我觉得他这种看人下菜碟的行为很不好,该怎么跟他沟通?

A:这位家长的描述非常有趣,让旁人看了只会感觉到孩子天真可爱。“看人下菜碟”其实何尝不是一种人际交往上的“技巧”?谁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见人说人话”之类的交往原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比比皆是。在多元化价值观的今天,这也不是一個完全贬义的词。我以为,家长顾虑的不应该是孩子“看人下菜碟”,而应该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家长还应该感谢那些“好看的女生”,因为有了她们,还能让孩子讲一段时间的卫生。

初二男孩正处在青春期开始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自我感觉”非常奇特,也很矛盾。他们会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会经常问“你觉得我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很多孩子会很在意自己的外形,出现洗漱时间变长、对衣服变得挑剔、爱打扮等。但矛盾的是,他们同时又会追求那种什么都无所谓的“洒脱”感,想去塑造一个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自己。所以在文中孩子身上,这两个阶段恰好体现在了换座位的周期上,对应在了不同种类的同桌身上罢了。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讲道理的作用微乎其微。因为他们心里有数且笃定,说多了只会更让他们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要想改变他们,父母必须运用智慧才行。比如用孩子在意的事情做“诱饵”:“不洗澡,会有臭味,温度上来就会飘散,难免飘散到你在意的人那里哦”等。用平等身份和孩子沟通,说自己的感受。而当孩子在洗澡的阶段时,马上认可和肯定,说一些赞美他的话语,告诉他干干净净给他的形象加分不少等。

退一万步讲,讲卫生的习惯迟早也会养成,父母只需分清这个行为背后的本质在哪里,也就不焦虑了。

猜你喜欢

罚站体罚师德
致良知与师德
“罚站”
师德沦丧者不配为师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罚站之各科老师版
蚕宝宝流浪记
有些伤痛,爱也无法抚平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师德“红线”持续发力还需多方努力